吳 斌
(貴陽市第一中學 貴州貴陽 550081)
在持續(xù)推進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氛圍發(fā)生了變化。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突出強調在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的引領下,教師的教學因此也要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如何提高中學生的生物學習成績仍然是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怎樣才能在新課程理念下,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顯得十分的重要。在我國現(xiàn)行教育體制下,高中學生的學習成績仍是教學效果體現(xiàn)的一個重要方面,學生的學習成績無疑是考量學生對該門課程掌握情況的主要標志之一。但是由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及社會因素等各方面的影響,中學生在進入高中后學習生物時仍然存在很明顯的“成績分化”的現(xiàn)象,任課教師時常面對學習成績兩極分化的問題。
多項研究表明,智力與學生的學習成績是中等程度相關聯(lián)的,智力影響著學生的學業(yè)表現(xiàn)、學習知識和技能的效率,并且很大程度決定著學生學習的可教育引導性。教師關注學生智力因素的強化,則有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降低兩極分化的程度。
如何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強調自身器官的全面調動,尤其是耳和眼的調動。對于生物學科而言,需要觀察認識的生物現(xiàn)象、實驗現(xiàn)象特別多,教師可以利用好學科特點增強學生的觀察力。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過程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地位,很多教學內容并不完全是有老師說出,而是有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總結得出。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的方式提升學生的觀察力:第一,演示實驗,及時發(fā)問。在教學中完成演示實驗時,及時的提出問題讓學生有目的性的觀察實驗過程,獲取自己需要得到的知識信息。強調整個實驗所要得到的結論和現(xiàn)象,讓學生在邊觀察的過程中邊思考,只看不想的觀察是低效甚至無效的。如在必修一中探究活動:植物細胞的吸水與失水,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先進行演示實驗——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在學生觀察的過程中提出問題,如“什么是質壁分離?發(fā)生質壁分離后細胞間的空白處處于什么狀態(tài)?”等問題,提醒學生深入的觀察實驗過程以及實驗現(xiàn)象,并及時的思考問題,使這樣的觀察具有效果,學生觀察力強化的同時思維也得到相應的鍛煉。第二,有序觀察,積極思考。要讓學生明白,觀察時要先分清自己的觀察重點,不能東看幾下,西看幾下,應該有順序的從左至右、從外向內、從上到下等有序的進行觀察。觀察過程要時刻思考自己所需要獲取的信息是否看到。帶有思考的觀察才是有意義的觀察,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觀察力。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意注意力總是只能在相對短的時間內維持,這中情況不利于知識的全面學習。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可以從以下方面展開教學。首先是,教學語言要豐富。在教學中,時刻保持著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教學語言的精雕細琢,將一些原本枯燥無味的難點知識變得生動易懂是相當重要的。對于課堂容易走神的同學,要時刻關注,可以在其注意力下降時候講點小笑話、故事等,帶動學生迅速提升注意力。第二,教學形式多樣化。每一節(jié)課都要強調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首先認識到學習目的,有助于改善學習狀態(tài)。教師的教學要根據(jù)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提醒學生時刻關注所學內容。第三,注意規(guī)律的教學應用。一般情況上課之后的5分鐘以內是學生處于上課的調整期,在這個時期要利用好特別和恰當?shù)膶耄箤W生較快進入角色,集中注意力學習新課知識。在上課5分鐘之后的25分鐘內是學生注意力較為集中的時間,很多重點知識的突出、難點知識的突破均要在這個時間段完成,之后的10到15分鐘則可以通過討論、知識的回顧、習題練習等方式讓學生檢測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主體內容,從而真正的達到有效教學。
高中生物學科是一門一記憶為主體的學科,許多知識點都需要學生認真記憶才能應對考試,記憶力對于學習好高中生物學而言非常重要。課堂上知識的即時記憶,需要較強注意力作為保證。課后知識的回顧記憶,則需要合理安排復習記憶的時間。因此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適當?shù)挠洃洉r間。講課要具有節(jié)奏感,給予學生復述知識的時間,增強學生的即時記憶。教師要時刻把握學生的學習記憶情況,根據(jù)知識的特點及時和學生交流溝通,強調學生應該分析自己的遺忘規(guī)律,根據(jù)遺忘規(guī)律結合個人自身特點做好所學知識的記憶。每個人的記憶力是不同的。學生如果能夠把握好自己的記憶規(guī)律,就會很好地記住所學知識。
生物科學最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思維能力和一般能力。美國心理學家克雷奇認為思維是生物“進化的最高成就”。生物科學思維具有一般思維所具有的特性,即具有間接性和概括性的特點。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思維力的提高,有以下途徑 :以科學史實為載體,揭示科學家的思維過程;學生可以通過對科學史實發(fā)現(xiàn)過程的全面剖析,提高自身的思維力;加強疑難題練習,拓展思維力;教學中適當設計以形象思維為基礎,抽象思維做提高的題型。
如在學習必修一中“細胞分裂”這一知識點時,可以通過板圖、多媒體展示、FLASH動畫展示等讓學生認識細胞的有絲分裂,這是便抽象為直觀,利用學生的形象思維理解抽象知識點,然后讓學生利用曲線的形式繪制出有絲分離幾個時期DNA數(shù)、染色體數(shù)的變化情況,達到拓展學生的思維。提升思維的靈動性、克服思維的片面性;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維,減小思維負遷移的影響,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生物學科知識的特點,把相應的生物抽象結構、理論模型等,利用掛圖、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展示出來,幫助學生豐富想象力。
如在學習必修一中“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時,不必一開始就展示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則可以通過對歐文頓實驗、高特和格倫德實驗、羅伯特森實驗、熒光標記實驗等科學發(fā)現(xiàn)史講述結束之后,讓學生根據(jù)前人的研究結論,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認為的生物膜模型結構。然后再給出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動鑲嵌模型”,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提升和鍛煉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