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滲透德育教育,對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及其成長成才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文主要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的經驗,探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有效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教育;滲透策略
在小學教育中,語文是基礎性學科,其思想性與滲透性非常強,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可滲透德育。比如教學時引入孔融讓梨的故事,能夠給學生灌輸中華民族謙讓的美德;引入紅軍長征的事跡則能讓學生體會互幫互助、舍己為人的精神。這些都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的契合性,為小學語文實施德育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小學語文課堂滲透德育教育的契合性
1. 層次分明
小學語文教材是依據學生語文學習規(guī)律編寫的,其文本內容具有層次分明的特點,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理解接受能力,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必須注重層次性。比如,教學《黃繼光》一課時,學生除了掌握基礎的生字詞和語法外,還要感受黃繼光在敵人面前用胸膛堵住槍口時視死如歸的氣概和甘愿付出生命的精神。教學設計不但要體現(xiàn)事件的全過程,還要確保層層深入,讓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能學習人物的精神品質。
2. 滲透性強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會用圖文講解聯(lián)系課外閱讀,并引入習作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開展教學,這些環(huán)節(jié)都能實現(xiàn)很好的德育滲透。閱讀教學是不少教師積極引入德育教育的重要部分。比如,學生在傾聽教師的課文講解時,需要帶著感情閱讀文章,體會情感,涵養(yǎng)品德;而在進行課外閱讀時,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引入具有深刻內涵的文章,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其道德認知能力。開展習作教學時,教師應抓住時機培養(yǎng)學生認真、誠實、善思、篤行的品行,開拓其思維,提升其情感。
3. 易產生共鳴
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體現(xiàn)了作者的真情實感,是作者完整內心世界的展示。語文教師的學科教學任務包含了情感教育和人文教育。結合字詞語句的學習,學生更能產生深刻的感受,從而實現(xiàn)與作者的共鳴。教師滲透德育教育也可以采用這種方式,使學生在共鳴中提高覺悟,從而達到教育目的。
二、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途徑
語文課堂是德育滲透的主陣地。在課上,教師要以教材為主,積極應用其中蘊含的豐富德育內容,將德育教育與知識教學相結合,同時不能忽視課外閱讀的作用。
首先是講析理解法。該方法強調德育與智育實施的統(tǒng)一性,要求教師不能脫離語文教學開展德育教育,也不能脫離德育教育開展語文教學。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通過理解文意來感受德育內涵,領悟思想內容,提高語文知識教學效果和德育教育效果,達到智育和德育的自然融合。
其次是情境創(chuàng)設法。該方法要求教師在課堂講授中結合文本情感介紹資料,模擬情境,營造氛圍,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體驗中強化感受。比如《小英雄雨來》中,筆者在教學時應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方法就收到不錯的效果。文章講述的是雨來上夜校、掩護交通員、與鬼子斗智、脫險一系列的事件,在此基礎上表現(xiàn)其愛憎分明、英勇機智的優(yōu)秀品質。文章一開始描繪的是蘆花村美麗的景色,文章也多次用景色來烘托主題,那么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視頻的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建真實的情境,播放紀錄片與宣傳片,以事件帶出雨來或是以景物來吸引學生的注意,隨后引出在艱苦的戰(zhàn)爭背景下,中國涌現(xiàn)出了很多像雨來一樣的孩子為了保家衛(wèi)國甘愿獻出生命。
再次是榜樣學習法。教師應明確學生的品德基礎建立不能依靠自己長篇大論的說教,需要發(fā)揮榜樣的作用,鼓勵學生向榜樣學習,如學習《我不能失信》時開展誠信榜樣教育,學習《趙州橋》時則以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為主,開展民族英雄的榜樣教育。
最后是課外閱讀的教學形式,這也是語文德育實施的重要途徑之一。形式豐富的課外閱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指導課外閱讀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成長特征及日常生活,確保學生學有所獲,同時能改正學生一些不良的閱讀習慣。需要注意的是,不少學生只注重文學作品的故事性,忽略思想內容和反映的社會現(xiàn)實,所以在課外閱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訂閱合適的雜志,從而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覺悟。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策略
1. 利用語文優(yōu)美的語言滲透德育
小學語文的教學任務中包括語言訓練。教師要充分利用優(yōu)美的語言進行德育滲透?,F(xiàn)行語文課本中蘊含著非常豐富的內容,大到愛和平、愛祖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小到尊敬教師、孝敬父母、團結勇敢等。語文教材中的內容豐富多樣,觸及思想道德與修養(yǎng)的各個方面。
比如,在教學《詹天佑》一課時,教師針對文中提及的鐵路等相關知識可以用模型、教具等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告知學生“人”字形鐵路與火車運輸產生的背景,補充學生的歷史知識,使他們從中發(fā)現(xiàn)興趣點。在京張鐵路修筑過程中,詹天佑是主持修筑的主要人員,對“人”字形鐵路的設計有重要的貢獻。當時,我國的科學技術還相當落后,帝國主義侵略者百般阻撓,加上自然環(huán)境非常艱苦,而詹天佑排除萬難,在鐵路修筑工作上闖開一片天地。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入當前我國高鐵所取得的舉世聞名的成就來啟迪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在此基礎上,學生再聯(lián)系當時的環(huán)境,就能感受詹天佑的愛國情懷,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協(xié)作精神、社會責任感及愛國主義精神。
2. 利用語文的人文性滲透德育
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模仿能力、記憶能力都非常強,對于所見、所聞和所感都會有很深的印象。而小學語文課文中常常蘊含強烈的情感,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成長特點及語文的人文性特征來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情感。
以《桂林山水》的教學為例,日常生活中不少小學生都有過跟隨父母外出旅游的經歷,結合《桂林山水》所敘述的美景與愛景之情,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課上講述旅游過程,讓他們結合自身的旅游經歷分享所見所聞,從而表達身處美景之中的心情。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開始后續(xù)的講課?!豆鹆稚剿返膶W習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自豪感與自信心。通過語文本身的人文性進行德育滲透,學生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審美情感、愛國情懷的熏陶,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四、結語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與學生德育教育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二者結合能獲得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語文教材中包含很多豐富的德育內容和德育因素,教師在選擇應用時要找準切入點,隨時做好切入德育教育的準備,并注重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從而找到最佳的契合點。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有很多方法,還需要教師進行更多的實踐與研究,挖掘其更多的應用價值,從而提高教學水平,增強德育滲透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少卿.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學周刊,2015,11(2):91-92.
[2]宋貴.教書育人,潤物無聲——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1(2):57-58.
[3]楊聰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6,2(5):51-52.
[4]董曉雯.淺析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才智,2017,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