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藍木
(合肥市經開實驗學校 安徽合肥 230601)
慕課,微課,導學案,翻轉課堂……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的不斷改革與進步一次次刷新人們的視聽、震撼人們的思想,也為我們帶來了獨特的視角以及新的思考。
通過多次的外出觀摩和自己在教學中的實踐以及對本校教師課堂的觀察,筆者發(fā)現(xiàn):相對于拼命追逐改革的腳步,我們是不是更應該先靜下心來審視一下自己的課堂,想想自己的教學現(xiàn)狀,基于現(xiàn)狀,再對教學進行改進?其中引起筆者反思最深刻的正是日常課堂教學中、教學思想中最樸素最根本的幾個問題:情境設置、課堂提問以及關于未來的思考。現(xiàn)一一列舉如下,希望能夠引起在追逐教學先進理念道路上奔跑的人們思考。
著名的數(shù)學教育家弗賴登塔認為,數(shù)學的概念、結構與思想都是物理世界、社會存在與思維世界各種具體現(xiàn)象的反映,也是組織這些現(xiàn)象的工具,因而數(shù)學在現(xiàn)實世界中有它的現(xiàn)象學基礎。因此,在課堂上使用情景設置教學,既符合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的思想,又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但是,在日常教學中,筆者見到很多教學情景的設置因過度追求趣味而忽略了數(shù)學的本質。教師們在努力創(chuàng)設一些有趣的、貼近孩子們日常生活的情境時,有沒有琢磨過這些情境真的夠嚴謹嗎?有沒有誤導學生?
現(xiàn)以“圓的認識”為例。教師出示了生活中很多圓形的物體,比如圓餅、時鐘、槍靶等。當孩子們紛紛說這就是圓時,授課教師亦點頭認可??墒?,這些能夠稱之為圓嗎?它們準確地來說都是圓面物體。其實,我們應該讓孩子們在第一時間意識到圓是曲線,是輪廓。
數(shù)學是嚴謹?shù)?,第一印象是深刻的。所以,當我們在設置情境時,是不是應該更深入地思考其數(shù)學內涵,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熟悉與趣味上?那么,就“圓的認識”來說,是不是可以做這樣的改進:可以用一端系有小球的線,在空中做繞圈運動,通過它運動的軌跡來認識圓?而時鐘則可以用來更進一步認識圓。比如,時針、分針、秒針三者的針端圍繞時鐘中心運動的軌跡就是三個圓,而這三個圓的大小由指針的長短決定,借此發(fā)現(xiàn)半徑的重要性。同時,這個圍繞中心旋轉運動出圓的過程,能夠使學生更加清楚地感受到半徑有無數(shù)條的原因。
由此想到,在設置教學情境時希望我們能夠有更深入地思考,使之更符合知識的內涵,而不是流于浮表。
常言道: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問。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因為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而實現(xiàn)師生互動、雙向交流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且有效的就是恰當?shù)剡M行課堂提問??墒聦嵣?,有很多老師并不知道如何提問或者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提一些無效的問題。因此,在很多課堂中,教師提出的一些問題不僅毫無價值,甚至綁架了孩子們的思想,逼著他們來猜老師想要的答案是什么。最常見的一種提問如下:
老師(指著黑板上某一個錯誤的結果):“同學們,這樣做對嗎?”
學生(先看看教師的表情,看不出什么,猜測地回答):“對?!?/p>
老師(很生氣,大聲追問):“真對嗎?”
學生(明白老師心思,全班整齊地回答):“不對!”
……
類似的場景還有很多。那么,當整堂課孩子們都在猜測老師需要怎樣的回答時,他們還能真正打開思路深入思考嗎?
關于這個問題,黃愛華老師在他的《什么是“大問題”教學》講座中給出了更深入的闡述。他這樣論述:“‘大問題’這一名詞來自于羅伯特·所羅門教授的《大問題的哲學》一書……借用羅伯特·所羅門教授的理解,我們將課堂中的‘大問題’定義為:直指本質、涵蓋教學重難點,具有高水平的、以探究為主的問題……在當今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大多數(shù)教師依然把研究重點放在提問技巧性上,在問題的指向性和精確性上下功夫,是為了‘牽引’而‘問’。真正‘為了不教’而‘問’、‘為了不問’而‘問’的研究還很少……”我國著名數(shù)學家陳省身也說過:“數(shù)學是自己思考的產物,首先要能夠自己思考起來,用自己的見解與別人的見解進行交換……”
所以,我們的提問要成為課堂的“課眼”,成為思想的聚焦點,成為鉆研教材的著力點。還是以“圓的認識”為例,我們是否可以先后有這樣的問題:
為什么圓規(guī)可以畫圓?
下水道的井蓋為什么掉不下去?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對比我們一步步教學生認識圓規(guī)結構,了解半徑特點,這樣的提問更能還學生以自己的思考,他們的思路也隨之被打開。這樣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問題就是有價值的課堂“大問題”。
當我們都能夠把握住一節(jié)課的“課眼”,文本的“文眼”時,學生們便得到了深入探究、直指本質的著手點。
被稱為“數(shù)學王子”的張齊華,在某次講座中警醒大家:“小學數(shù)學內容被分為八百個知識點,我將和另外47位小學數(shù)學名師分工合作,制作成八百節(jié)微課,上傳到網上免費供學生自學……到那時,孩子們是聽我的課還是聽你的呢?”
隨后他又談到了《即將消失的職業(yè)》一文,讓聽眾觸目驚心之時,他提了這樣一問:“在座的各位,你們有沒有真正想象過孩子們的未來?”對比之前觀課時的笑聲與贊嘆,那一刻全場是靜默自責的。他追問:“如果沒有想過,那么你們怎么知道孩子們需要怎樣的數(shù)學教育去面對未來呢?”
世界變化如此之快,而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很多還沉浸在機械的運算之中。
我們的孩子們,當他們走上日新月異的社會時,他們將如何面對?我們現(xiàn)在的數(shù)學教學課堂,是不是該為他們培養(yǎng)他們未來所需要的數(shù)學素養(yǎng)?
教育技術,教育方式,這些都是外在,都是工具,只有教師的教育思想才真正決定著教育的高度。我們不思考未來,我們只看著課本,我們只能教出所謂的“廉價勞動力”。而這,多么悲哀。
習近平主席在致全國廣大教師慰問信中提出,牢固樹立改革創(chuàng)新意識,踴躍投身教育創(chuàng)新實踐,為發(fā)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xiàn)代教育做出貢獻。我們不僅要保留我們民族的教育特色,我們更應放眼世界,展望未來,真正發(fā)揮出數(shù)學在培養(yǎng)人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面對以上三個問題,希望我們在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的同時,還要能夠立足根本,審視自我,靜心自省。因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今天的學生正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廣大教師要把這份責任擔在肩上,努力成為打造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筑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