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耳濡目染汝瓷標本,成年拜師學藝汝瓷泰斗,王占穩(wěn)出手不凡,所燒汝瓷前承北宋汝窯精髓,后接時代技藝精華,一時引市場側目。
站在清涼寺村的汝官窯遺址上,那神圣的燒制技藝,那精益求精的精神,那對陶瓷藝術的摯愛,那日日夜夜的堅守,每每談起汝官窯時,王占穩(wěn)總是激動不已,汝瓷早已融入他的藝術生命之中,仿佛和北宋陶瓷匠人進行著一次次的心路交流……
2017年端午節(jié),對于寶豐縣大營鎮(zhèn)清涼寺村宣和汝瓷有限公司董事長、工藝美術師、非物質文化遺產汝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王占穩(wěn)來說,又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日子,這一天是一窯汝瓷作品出窯的日子,早在3個月前,中央電視臺攝制組來到宣和汝瓷,利用6個多小時,拍攝到了傳統(tǒng)柴窯燒制汝瓷的全過程,專題片近期將在央視播出。
傳承的記憶
在中國版圖上,有好幾個清涼寺,其中一個位于河南省寶豐縣,形成了清涼寺村。村不大,卻名聲在外,因為這里有宋代“五大名窯”之首的汝瓷官窯遺址。
文獻記載,是時“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窯以“汝窯為魁”。汝窯瓷器在中國古代陶瓷史上具有里程碑般的意義,它把傳統(tǒng)的青釉系瓷器提升到了巔峰,對以后青釉系的發(fā)展具有深遠的影響。汝窯制品工藝精湛,造型秀美,釉面雅靜內蘊,釉質溫潤如玉,莊嚴大氣,渾然天成,被世人視若拱壁。由于燒制時間較短、汝窯傳世品甚少,南宋時期就有“近尤難得”之嘆。汝窯創(chuàng)燒于北宋中晚期,盛于北宋晚期。唐宋時,瓷窯大多以州定名,因汝窯窯址寶豐清涼寺宋代時為汝州所轄,故名汝窯。北宋晚期汝窯被皇室壟斷為官窯,專為宮廷燒造御用瓷,故又稱“汝宮窯”。
王占穩(wěn)的老宅,就在清涼寺村,他家的房屋,就坐落在遺址的上方。這給他接觸汝瓷提供了便利,如今金貴萬分的汝窯標本,在他小時候眼里只是耽誤莊稼生長的磚瓦片。
30年來,這里共進行了14次科學發(fā)掘,不僅發(fā)現(xiàn)了汝窯中心燒造區(qū),還出土大量汝瓷標本,奠定了清涼寺汝窯遺址的重要地位。
考古推進過程中,王占穩(wěn)家的老宅成重要考古現(xiàn)場,全家不得不搬到新村居住。但他的目光再也無法離開老家地底下挖出的那些殘磚斷瓦。
考古人員視它們?yōu)閷氊?,他也發(fā)現(xiàn)了它們的迷人之處。它們是中國陶瓷文明高峰時期的代表,是宋代雅致生活的化身,是千年歷史的濃縮。
2000年,王占穩(wěn)正式與瓷器打起交道,開始走南闖北售賣鄉(xiāng)鄰們燒制的汝瓷。在此過程中,他結識了汝瓷收藏家袁海清,得其教誨,古陶瓷鑒別能力突飛猛進,使得他對汝瓷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被它背后的生活方式打動,再也無法舍棄汝瓷而謀他事。
愛至切,心至癢,手必動。2005年,王占穩(wěn)拜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孟玉松學藝,試燒起屬于自己的汝瓷。一學4年。披星戴月,寒暑不斷。2010年,他在清涼寺村建了小作坊,開始獨立闖市場。
沉醉的研究
在宋朝的歷史上,北宋的皇帝可謂雄才偉業(yè),統(tǒng)一天下的有之,鐵馬揮戈疆場的有之,治國平天下的有之,在眾多皇帝中,藝術造詣居高的當數徽宗皇帝了,徽宗藝術廣泛,琴棋書畫無所不通,906年前的一個午后,徽宗做了一個夢,夢見“雨過天青云破處,者般顏色作將來”,隨后,命人在汝州管轄之地的清涼寺村設立官窯,燒制汝官瓷,后官窯入京成徽宗御用,相傳當時有兩件“蓮花溫碗”入京,一件徽宗宮中用,一件置于李師師處,以便于宮外溫酒時專用,足見徽宗對汝瓷的鐘愛。
由于制汝瓷工藝復雜,燒成難度大,特別對汝瓷坯、釉原料的選料要求十分嚴格,配方及火候的要求十分考究。尤其對窯變過程的控制,更是汝瓷燒成的關鍵,每件施釉后入爐的半成品,在窯中所處位置的不同,止火窯變也就不同,一窯下來所得精品極少,可謂“制汝瓷難,難于上青天”。正是如此。汝瓷才有了“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的贊譽。北宋之后,歷代多有仿制,無論是南宋的官窯和哥窯,抑或清代的雍正和乾隆,盡管最后都做出了自己的風格,但在模仿技術而言,卻只能做到襲貌遺神的程度。
自小耳濡目染汝瓷標本,成年拜師學藝汝瓷泰斗,王占穩(wěn)出手不凡,所燒汝瓷前承北宋汝窯精髓,后接時代技藝精華,一時引市場側目。
“生在清涼寺,長在清涼寺,家中藏有眾多清涼寺汝瓷標本,我將以它們?yōu)闃藴?,攀登汝瓷高峰?!蓖跽挤€(wěn)告訴《理財》雜志記者。
比如在釉料制作上,他是精選、煅燒、陳腐、淘洗等流程一個不落,以期達到北宋汝瓷胎質疏松、釉色天青溫潤之效果。器形上直追高古,以古人之心度今人之情,從而實現(xiàn)古樸典雅、百看不厭。
技藝之道,勞心傷神,非一蹴能至臻境。起點雖高,王占穩(wěn)跨進汝瓷創(chuàng)作大門亦非百事百順。初燒之時,配釉總是不成功,每次出現(xiàn)大失誤,都會懊惱不已。失手作品,偷偷拉出去,找一無人之處,揮錘砸毀,不驚動同行,不侵擾鄉(xiāng)鄰,“以免丟人”。
跨越障礙,克服魔障,王占穩(wěn)無所不用。針對釉料改進之方,他苦思冥想,形如坐禪,偶有所悟,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實在無法參透,則會游走四方拜訪同行,或者遠走他縣,面見老師,唯求指點迷津。寒暑易逝,技藝漸長,廣闊汝瓷天地,王占穩(wěn)站穩(wěn)了一方天地。
今年3月30日,由寶豐縣人民政府主辦,寶豐縣汝窯瓷業(yè)保護和發(fā)展局、寶豐汝窯博物館承辦,寶豐縣汝瓷行業(yè)協(xié)會協(xié)辦的汝窯傳世品復仿大賽評比活動舉行,參賽作品必須以汝窯傳世品和清涼寺汝官窯出土汝瓷標本為參照,條件苛刻,王占穩(wěn)作品《三足洗》獲得金獎,作品《水仙盆》《細頸鼓腹瓶》獲得銀獎。
獨具的匠心
汝窯靈動,訴說歲月滄桑。王占穩(wěn)恬淡,用一雙手散發(fā)汝瓷時代光芒。
汝瓷的魅力并不是其存世的稀少,而是那精美絕倫的燒制工藝和原產地的獨特性,南宋周輝《清波雜志》記載“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末為釉”,在寶豐清涼寺窯址附近有豐富的瑪瑙礦,至今仍遺留著古代開礦井的巷道。
從汝官窯的設立到北宋的滅亡,短短數十年的光景,現(xiàn)如今汝瓷傳世品不足百件,分別被北京、上海、臺北及美、英、日等博物館典藏。汝官瓷遺存精品,件件都是價值連城:1992年一件直徑僅為8厘米的北宋汝瓷盤。在紐約拍賣時,成交價達154萬美元;2012年4月4日,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現(xiàn)場,汝窯葵花洗拍出2.79億港元的天價紀錄。
民間有了“清涼寺到段店,一日進萬貫”“汝瓷一件,勝過黃金百萬”的美贊。藝術大師李苦禪更是揮毫寫道:“天下博物館無汝(瓷)者,難稱得盡善盡美也?!?/p>
王占穩(wěn)在汝瓷真正起源地——寶豐清涼寺村潛心研究,并建汝瓷作坊,推出清涼寺宣和汝瓷,依托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以及專家的指導和支持,傳承發(fā)展,弘揚創(chuàng)新,開拓進取,其作品《弦紋尊》《蓮瓣龍紋缽》等曾榮獲金獎或其他多種獎項。
《理財》雜志記者從寶豐縣清涼寺宣和汝瓷文化傳播公司了解到,該公司近日開通微信公眾號“清涼寺宣和汝瓷”,標志著該公司深度融入“互聯(lián)網+”,觸摸更廣深的天地。王占穩(wěn)向記者介紹,他們開通微信公眾號是趕趟溶入“互聯(lián)網+”的大潮,不僅能與各地的汝瓷愛好者互動,也能更好地宣傳寶豐汝瓷文化,介紹公司新的器形及產品。
王占穩(wěn)說,因為汝瓷,他在全國各地有眾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上海、山東、廣東等地,但因地理距離,阻隔了他們之間的及時溝通聯(lián)系,使同行道友們的思路和技藝不能相互切磋,交流不暢,而微信公眾號的開通,會向朋友及時傳遞新的信息,也會很快收到建議和意見,便于自己改進技藝。
“雨過天青云破處,者般顏色作將來”,當年宋徽宗哪里會想到,這唯美的汝瓷競為后人如此遙遠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