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共享單車“激戰(zhàn)”恰好一年之久,再看市場,掙扎感正籠罩著這個行業(yè)
創(chuàng)業(yè)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走訪了20多人、10多家共享單車企業(yè),調查了第二、三梯隊共享單車企業(yè)的生存現狀。
中國的共享單車戰(zhàn)事變得異常激烈大概始于2016年9月。
這一切始于摩拜、ofo兩大玩家的大規(guī)模擴張:先是摩拜走出根據地——上海,進駐北京、深圳,ofo隨后走出校園,二者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正式交鋒。短短一年的時間,摩拜、ofo大戰(zhàn)燒錢70億人民幣之多,真實數字或許超過70億也未可知。
摩拜、ofo最早展示了共享單車(租賃服務)的可能性——解決三公里以內上班族、學生黨、逛街人士等人群的需求,這讓后來者感到興奮。
聞風而來的不止是資本,各路單車品牌也開始露出,如小鳴單車、1步單車、小白單車、酷騎單車、優(yōu)拜單車、小藍單車、哈羅單車等。坊間曾流傳一句話:“留給創(chuàng)業(yè)者的顏色不多了?!?/p>
到如今時間不短也不長,共享單車“激戰(zhàn)”恰好一年之久,再看市場,掙扎感正籠罩著這個行業(yè)。
拖欠員工工資,挪用用戶押金導致押金難退,尋求融資無果,并購失敗……這是最近一個多月從共享單車市場傳來的消息。
對某些企業(yè)而言,如今的局面令人唏噓:大張旗鼓地來,卻灰溜溜地生存著。而當初部分遲到的后來者,在市場格局雛形既定時進駐這個市場的底氣是什么?他們又在期盼些什么?
在于今年4月完成B輪融資后,1步單車準備向深圳投放10萬輛共享單車,并像多數共享單車一樣,承諾用戶只要芝麻信用分在650以上,無需繳納99元押金即可騎行,不料8月就迎來了深圳政府的“限投令”(指針對共享單車投放過量問題,由政府頒布的限制新增共享單車投放的指令)。
而截止到9月初,北京、上海、深圳、福州、鄭州、南京、武漢等12座城市均出臺了對共享單車的限投令。目前小驢單車、七彩單車因在深圳投放車輛數量少,已退出深圳市場,小鹿單車則退出了北京市場。
另一家企業(yè)——小鳴單車目前也從一線、二線城市轉移到三線、四線乃至五線城市,其原本投放在廣州、深圳、上海等一線城市的車輛正在陸續(xù)被轉移至其他城市。
創(chuàng)業(yè)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獲悉,有創(chuàng)業(yè)者曾想過在夜間偷偷投放新車,但轉念一想,原本基數就很小,萬一量起來,很容易被發(fā)覺。
即便是像ofo這樣體量的公司,在一線、二線城市的投放量遠高于其他共享單車品牌,依然渴望能多投放新車。一位ofo的運營人員稱,受政策影響,他們不得不放棄投放更多的新車。
從某種程度上講,限投令的到來是一種必然,它會讓市場上過度競爭的形勢逐漸趨好。
但在已經被摩拜、ofo率先分攤了城市公共道路停車不收費的紅利后,對于在一線、二線城市投放量甚少以及尚未進入這些城市的共享單車企業(yè)而言,這條路無疑已被封死。
除卻限投令的因素,目前的市場需求空間早已被填滿,相關產業(yè)資源或已完成站隊,如“摩拜、騰訊、蔚來汽車”“滴滴、ofo、軟銀、支付寶”,市場顯然已建立起10億美元的門檻,這對后來者而言,想要入局需要承受更大的壓力。
除了要與摩拜、ofo共同面對限投、難盈利的尷尬局面外,資本趨冷而導致的資金鏈斷裂也讓更多身處第二、三梯隊的共享單車企業(yè)陷入了掙扎前行的境地。
相較2016年有七八十家基金參與共享單車領域的投資,今年資本的態(tài)度不斷變冷。從表格中可以發(fā)現,今年的融資金額總數雖與去年旗鼓相當,但資金基本集中在ofo、摩拜兩家企業(yè),融資超過B輪的企業(yè)不到8家。
共享單車是個燒錢的行業(yè),除了前期補貼圈用戶、造車、打廣告外,現如今的電子圍欄、運維等也是筆不小的輸出。在無盈利的前提下,如若拿不到新一輪融資,意味著公司接下來的發(fā)展將變得極其被動。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因后續(xù)資金乏力,短短50天內,悟空單車、3Vbike、町町單車被傳老板(跑路)相繼倒閉。
而近一個月以來,多家公司相繼傳出用戶押金難退的負面消息。
完成B輪億元以上融資的小鳴單車被看作是第二梯隊的代表,然而國慶、中秋期間,深圳的共享單車類投訴超過了350起,其中對小鳴單車的投訴超過了300起,主要原因就是用戶要求退還押金無果。
因共享單車正處于“挪用用戶押金”的風口浪尖,關于押金的具體去向,創(chuàng)業(yè)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曾試圖聯系小鳴單車相關負責人,其以商業(yè)機密為由拒絕回答相關問題。
假期過后,創(chuàng)業(yè)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又多次嘗試聯系小鳴單車,均遭拒絕,不過從小鳴單車CEO身邊的知情人士處獲悉,目前其正處于十分焦慮的狀態(tài),四處籌錢?!叭绻I不到,不到半年就有可能關門大吉。”該知情人士透露。
另一家——酷騎單車也因押金難退問題導致總部被用戶圍堵,接著其CEO被罷免。網易科技最新消息稱,酷騎單車已發(fā)不出工資,退還押金部門也已解散。
口碑、質量“雙豐收”的小藍單車也不例外,最近正被傳挪用用戶資金、求收購失敗。
但小藍單車對負面新聞并無過多發(fā)聲,只在其官微發(fā)表了《小藍單車關于部分網絡謠言的聲明》,稱對以“爆料”為名對小藍單車進行造謠中傷并利用部分渠道進行傳播引發(fā)風波者,小藍單車將保留一切訴諸法律的權利。
創(chuàng)業(yè)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記者也曾多次聯系小藍單車相關人員,試圖進一步了解情況,對方答復會在近期舉行媒體溝通會,但一直沒有提供確切的日期。然而,據知情人士透露,幾個月前小藍單車就已開始拖欠部分運維人員的工資。
創(chuàng)業(yè)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通過調查了解到,在北京打工20年有余的老張(化名)是小藍單車的一名運維人員,不曾想最近幾個月他的工資遲遲沒有下發(fā)。“在北京這么久,第一次被拖欠工資?!崩蠌垷o奈地搖頭。
與老張一起的何藍(化名)成為小藍單車運維人員也已有大半年時間。每天早8點到晚8點,除去中午2個小時的休息時間,他要堅守在自己負責的片區(qū),尋找有問題的小藍單車,然后把這些有毛病的車送去維修人員處。
而從今年5月開始,他就遇到了與老張同樣的情況,拿不到每月的全額薪水,5月到8月的薪水直到10月初才剛結清,而9月的薪水還沒有確切的發(fā)放時間。何藍感慨,他所負責片區(qū)的小藍單車越來越少,尤其是國慶之后,他打算干完這個月就辭職。
老張和何藍隸屬于第三方外包公司,與小藍單車并無直接的勞動關系,并不敢輕易罷工。老張說,像他所在的片區(qū),ofo的運維人員是與公司直接簽署勞動合同的。
而與小藍單車有直接勞動關系的一名維修人員,情況相對好些,只有最近一個月的薪水被延遲發(fā)放,當時小藍方面給出的解釋是因為國慶放假沒能準時發(fā)放。
一樁樁負面消息后,第二、三梯隊共享單車企業(yè)更加舉步維艱。
當然,也有令人驚喜的消息不斷被釋放出來。第三梯隊玩家優(yōu)拜單車、小鳴單車在今年下半年均完成了B輪融資,還有哈羅單車創(chuàng)始人李開逐透露哈羅單車即將完成C輪融資。資本的繼續(xù)涌入,讓渺茫的共享單車市場看上去還有一線希望。
小驢單車被大眾熟知“得益”于深圳政府限投令的實施。在深圳生存5個月后,由于其運維人員數量無法達到要求,小驢單車CEO李宏偉向深圳市市交委提請退出深圳市場。
與市面上常見的共享單車運行方式不同,小驢單車采用的是共享單車加盟形式,以購買單車的方式繳納并收取加盟費,據北青網記者早前調查發(fā)現,加盟費預計在30萬元?60萬元不等。
由于公司起步于深圳,李宏偉原想在深圳至少還有自己的生存空間,令他失望的是短短5個月就退出了市場?!案鼪]想到的是,摩拜、ofo兩家的投放量竟會這么大?!崩詈陚フf。
被迫退出深圳市場后,李宏偉心有不甘,采訪中多次強調自己是連續(xù)創(chuàng)業(yè)者,并非腦子發(fā)熱進入市場?!爸袊亩€、三線城市還有那么多,就看你怎么去經營這個事。”
換言之,小驢單車開始將視線從一線城市轉移,轉而去尋找空白市場求得喘息的機會。目前在內蒙古師范大學盛樂校區(qū)有部分小驢單車。李宏偉稱:“這些大學曾找過ofo、摩拜,但它們不愿意投放?!?/p>
靠加盟形式參與共享單車大戰(zhàn)的還有酷騎單車、小強單車、DDbike等公司,其中酷騎單車在運行不到三個月后便停止了業(yè)務。
在經歷了押金難退風波后,小鳴單車也開始從一、二線城市轉戰(zhàn)三、四、五線城市,尋求在夾縫中生存的機會。
但風險投資人侯繼勇認為,三、四、五線城市單量少、使用頻率不高。幾十萬人口的城市,短程不用騎車,路程稍微遠些有私家車,共享單車企業(yè)可能很難賺到錢。
哈羅單車則很早就表明了要逃離一線城市的態(tài)度。哈羅單車在對二線、三線城市進行投放之前對市場作了調研,發(fā)現許多城市對共享單車的需求很大。寧波、泉州、東營等地政府還主動邀請哈羅單車入駐。
另一方面,因哈羅單車目前處于相對穩(wěn)定的發(fā)展狀態(tài),在接下來的共享單車下半場中,其聯合創(chuàng)始人李開逐希望在共享單車之外,通過運營共享電單車來完成公司升級,即從共享單車公司向用戶出行立體化解決方案服務商過渡,將最后1公里服務延伸至3?8公里或者3?10公里的服務。
但哈羅單車需考慮的現實問題是,電單車的運營成本將比普通的共享單車更高,需要更換電池,損壞率的可能性也會更大。
在這場共享單車大戰(zhàn)中,玩家少則30家,多則五十家,而能融資達到B輪的最多不超過8家,其中就包括1步單車。
但即便拿到了B輪融資也恐難跟上燒錢的速度。最近1步單車創(chuàng)始人劉億舟告訴創(chuàng)業(yè)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如果有有價值的合并和收購意向出現,他們并不排斥。
有被收購想法的又豈止1步單車一家。
2017年初小藍單車獲得4億人民幣A輪融資,之后便再無融資消息,此前曾宣布已進入深圳、廣州、佛山等六座城市,至今也沒有再增加新的城市。
創(chuàng)始人李剛最開始希望靠產品質量取勝,信奉好的產品會脫穎而出,還曾預測雨季等惡劣天氣的到來會讓廉價單車進入返修高峰期。
的確,小藍單車是所有共享單車企業(yè)中為數不多注重產品質量的一家。一位小藍單車的維修人員也曾告訴創(chuàng)業(yè)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如李剛所宣傳的,小藍單車的制造成本的確很高,成本在2000元左右?!?/p>
但“好質量”并沒有為李剛的“希望”買單,如今的市場也并不像李剛早前的預想,他所說的返修高潮并沒有到來,自家公司反而逼到了懸崖邊緣。
《尋找中國創(chuàng)客》曾報道,李剛曾試圖將小藍單車賣給摩拜、ofo等品牌,但都沒有成功。
小藍單車本是野獸騎行旗下孵化的項目,李剛在做小藍單車項目時并未跟公司股東商量?!叭缃裣萑肓四嗵丁!币矮F騎行早期投資人在接受創(chuàng)業(yè)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采訪時說。
有意思的是,據《好奇心日報》報道稱,酷騎單車在尋求融資失敗后同樣曾向摩拜、ofo尋求并購,但也都被拒絕了。
據創(chuàng)業(yè)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調查發(fā)現,在北京二、三環(huán)單車投放數量最集中的地方,ofo的壞車數量基本與有些品牌單車的投放量旗鼓相當。維修人員稱,他所在的片區(qū),ofo可以用鋪天蓋地來形容。
哈羅單車創(chuàng)始人李開逐的看法是,收購需要的成本也許和再投新車的成本差不多,對于大企業(yè)而言價值不大。
比達咨詢發(fā)布的《2017年Q1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研究報告》顯示,ofo、摩拜在共享單車行業(yè)的市場占有率超過92%,其他品牌加起來不超過8%。在小品牌遠不足以形成競爭力,商業(yè)價值微小到毫無誘惑力時,摩拜、ofo的收購意向又從何談起。
而上述提到的投資人同樣對創(chuàng)業(yè)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表示,共享單車是一個業(yè)態(tài)相似性太高的行業(yè),沒有太高的收購價值,除非收購團隊,或者收購具有較高創(chuàng)新性的產品。
相比之前的入局大戰(zhàn),如果說共享單車這波浪潮有何變化,那就是行業(yè)留給參與者的時間不多了,“曲線救國”以求生存可以說是迫在眉睫的事。
國內市場已趨于飽和,除在中國本土“下鄉(xiāng)”“求收購”中尋求一線生機外,“出?!背蔀橐恍┕蚕韱诬嚻髽I(yè)的備選項。不論出海能帶來多大的價值,至少能讓企業(yè)給資本講個好故事,但這同時也意味著創(chuàng)業(yè)者要再經歷一次市場考驗。
優(yōu)拜單車余熠稱,即便是ofo、摩拜這樣大體量的公司,在國內其實也賺不到錢。他認為海外的機會比國內好很多,至少在海外單車損壞率相對較低,單筆租金高出國內五六倍不等,整體回本會更快。
前不久優(yōu)拜單車曾獲得一筆海外基金的投資,隨后還在海外發(fā)布了一款北美定制版共享單車“綠閃”,據悉,這款車型已在維多利亞會議中心曝光。但從目前的情況看,優(yōu)拜在海外的發(fā)展也僅限于那次的曝光。
對于海外的運行情況,余熠只是說數據、用戶接受度以及政府等方面表現都不錯,但拒絕透露具體的運營數據。
1步單車也表示,目前他們已經與美國、中東、墨西哥等多個海外國家的運營商進行接觸。
事實上,小藍單車是第一個走出國門的共享單車企業(yè),在今年1月完成4億人民幣融資后就高調宣布進軍美國舊金山和澳大利亞悉尼。
ofo、摩拜也緊跟其后,并且因為有龐大的資金做后盾,它們在開疆拓土上也更為迅速。
迄今為止,摩拜已進軍意大利、英國、日本、新加坡、泰國等多個國家的主要城市,ofo則已打入新加坡、英國、美國、哈薩克斯坦、泰國、馬來西亞、日本等。
不幸的是,小藍單車出海舊金山,卻因當地政策法規(guī)等問題被勒令停止運營。在當地政府施壓下,小藍單車還曾被要求辦理許可執(zhí)照,并不得不租了15個私人停車點。
在眾多的海外市場中,美國是共享單車企業(yè)相對樂意進駐的一個國家。美國的共享單車領域雖然還未出現諸侯割據之勢,但無疑將來的參與者只會多不會少。
目前美國的共享單車企業(yè)除了無樁的LimeBike外,還有有樁單車Citi Bike、Zagste,無樁單車Social Bicylesr、Spin。進入美國市場的中國共享單車企業(yè)有摩拜、ofo和小藍單車等,但中國的品牌在美國投放的車輛規(guī)模并不大。
就在近日,由兩位在美國生活工作多年的華人創(chuàng)辦的LimeBike剛剛完成B輪5000萬美元的融資。
聯合創(chuàng)始人兼CEO Toby Sun稱,新增的B輪融資將被用于運營擴張、產能擴大和App升級,并且將于2017年底前將持有的自行車數量翻十倍。公司計劃每周新進入1?2個市場,預計于年底前將在美國投放5萬?7萬輛共享單車,目標是服務全美30個以上城市和校園,并計劃登陸歐洲市場。
有的中國共享單車品牌還登陸了日本、加拿大、意大利等國家。而在像英國這樣的國家,移動支付并不如國內發(fā)達,如果不用掃碼支付,共享單車的方便性以及車本身的安全性將大打折扣。
對于戰(zhàn)火剛開始的海外市場,中國共享單車品牌將比在國內走得更加艱難。他們除了要面對眾多當地品牌的夾擊外,還將面臨“水土不服”等因素帶來的棘手問題。
一位業(yè)內人士告訴創(chuàng)業(yè)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從目前各家共享單車企業(yè)出海的形勢看,更多是一種“噱頭”,國內共享單車在海外市場落地的效果并不明顯。
哈羅單車創(chuàng)始人李開逐最開始也考慮過出海,但在出海之前團隊對國外市場進行了考察,之后他便放棄了這個想法。
他的理由很簡單,對國內共享單車企業(yè)而言,其實海外是一個很小的市場,投放規(guī)模、用戶規(guī)模遠不及國內市場發(fā)展迅速?!岸唐趦?,出海對企業(yè)的發(fā)展起到的幫助并不大?!?/p>
就在發(fā)稿過程中,共享單車迎來了第一起合并案:永安行低碳科技與上海鈞正科技共享單車業(yè)務(哈羅單車)合并。公告中稱,永安行低碳科技受讓上海鈞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未來雙方業(yè)務將進行合并。
永安行與哈羅單車的合并拉開了共享單車企業(yè)的并購大幕,或許這對二者而言是一種很好的出路。然而,在巨頭擠壓、資本遇冷、政策整改的多重壓力下,其他第二、三梯隊共享單車企業(yè)的路,又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