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記憶中,最美麗的時光,便是晨讀。
讀一些優(yōu)美的詩歌,讀一些優(yōu)美的散文詩,覺得一天的心情都充滿了美的想象和美的體驗。優(yōu)美的文字,優(yōu)美的詩句,給人一種想飛的感覺,給人一種靈動的感覺。
人的感覺器官,需要細膩,需要滋養(yǎng),需要這些文字和詩句提供營養(yǎng)。這是一種能力,是一種對美的感覺和體驗的能力。
兒時,并不懂得這些,但是那樣做了,堅持每天晨讀。多年以后,才能總結(jié)出來,晨讀帶給我的好處,才能總結(jié)出這些經(jīng)驗。
那個時候,我很迷信“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閱讀了大量的古典詩詞,也寫古體詩。后來才發(fā)現(xiàn)這是很可笑的,古典詩詞有專門的音韻的要求,這是很專業(yè)的知識。沒有專業(yè)的音韻知識,讀再多的詩詞都沒有用。所以,后來我放棄了對古典詩詞的閱讀,改為大量閱讀現(xiàn)代和當代的詩歌。
敏銳的感受力,對美充滿好奇,這種能力便是閱讀當代的詩歌和散文詩帶給我的好處。無論是一朵花的盛開,一滴露珠在草尖上的搖曳,一棵蒼老的倒下的大柳樹,一朵飛舞的雪花,都能帶給我好奇和驚訝,它們會帶給我一個美的世界。對微小事物的專注,觀察,凝視,都是我詩歌和散文詩靈感的來源。
我的詩集《樹上的眼睛》就是這樣寫成的。
我的散文詩集《夢從遠方來》就是這樣寫成的。
從閱讀到現(xiàn)實,從現(xiàn)實到閱讀,只有打通其中的阻隔,才能實現(xiàn)藝術(shù)的飛躍。閱讀提供我們觀察事物的方法和能力,但我們必須實踐和運用它。否則,我們對一切美的事物都麻木不仁,熟視無睹,無動于衷,那么,靈感永遠不來敲我們的大門。
看到一棵在湖邊倒下的柳樹,我會唏噓不止,似乎看到了姥姥病危時候的影子。我寫成了散文詩,收在《夢從遠方來》散文詩集中。那是我早晨在湖邊散步時看到的一個情景。
樹上的眼睛,是小時候從明信片中看到的風景攝影,震撼,深深地留在記憶中了。多年以后,去北方,看到白樺樹,才真正領(lǐng)略到了美的魅力。我寫成了《樹上的眼睛》一詩,收在我的詩集《樹上的眼睛》中。
美的經(jīng)驗是需要積累的,美的感受是需要沉淀的,審美的能力是需要培養(yǎng)的。閱讀詩歌,閱讀美文,便會給我們的想象力插上翅膀。我們的浪漫,我們的自由,我們的夢想,我們的激情,我們的高貴,我們的理想,是需要噴發(fā)的,是需要謳歌的。所以,我們必須閱讀,孜孜不倦地閱讀。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我們都是歌者。我們怎么能不發(fā)聲呢,怎么能不歌唱呢,哪怕是心靈的煩惱,甚至是心靈的痛楚,我們都要吶喊出來。
至少,證明我們是存在的,我們是美的存在者,是美的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