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玉為瓊。
父母給她取名為“鄭小瓊”,讓她有了美玉般澄清雋秀的心靈。如果她成為仙女,就是最好女人的人生了。
2001年,小瓊開始長大的時候,沒有成為仙女。因向往外面的世界,她勇敢地從四川來到廣東的東莞東坑打工。那時的東坑是東莞最小的鎮(zhèn),很閉寒。小瓊時常感到自卑與孤獨。
有一天,她在地攤上看到有人賣過期的打工雜志,一塊五或兩塊錢一本,她很欣喜地發(fā)現其中兩個頁碼上有幾首詩歌。小瓊覺得那些詩歌很簡單,自己能不能也寫寫?這在她心情灰暗的心里打開了一扇窗口一一原來,詩歌可以像密云中的一縷陽光,帶給人燦爛的引導和內心的安慰。
誰都知道打工的生活是很苦的。很苦的時候,會想念童年。
每一個人的童年,都對未來有最美好的想象。
小瓊就這樣開始寫。她這樣告訴讀者:
“我的童年在嘉陵江邊度過,給我最深的記憶便是嘉陵江:江水清澈,河邊有很多美麗花紋的石頭,河岸兩邊種滿了桑樹,柑子樹,河邊往上走是莊稼地,柑子林,芭茅地……”
小瓊說,“我小時候經常去河邊洗衣服,看江中船過時,船上的幫工與纖夫吼著川江號子;而河中的小魚啜著我的光腳。故鄉(xiāng)的春天是美麗的,先是壩上田野里的油菜花盛開,金燦燦的一片,濃郁的花香散發(fā)在村莊的上空,鄉(xiāng)親們背著農具經過,在霧中融化為自然的一部分……”
小瓊開始時寫的是她童年的思緒。如一個仙女,站在江邊,看她的鄉(xiāng)親和她的故鄉(xiāng),抒發(fā)著她的鄉(xiāng)愁。她寫了荷花、池塘、樹木、河流等一批懷鄉(xiāng)的詩歌。懷鄉(xiāng)是她永恒的主題,小瓊說,“故鄉(xiāng)鄉(xiāng)永遠是我這樣在外漂泊的人最溫馨的記憶。”
鄭小瓊的作品開始在《人民文學》《詩刊》《獨立》等雜志上發(fā)表,再后來出版了詩集《女工記》《黃麻嶺》《鄭小瓊詩選》等十部,她的作品多次獲獎,有作品譯成德、英、法、日、韓、西班牙語、土耳其語等語種。
詩人的成長,真的不如成為一個仙女那么輕松。特別在小瓊還只是一個打工者的時候。小瓊說:“我是一個怯懦的人,后來寫的一首長詩《恥辱》,也表達了我的怯懦。但較真的性格讓我必須勇敢。有段時間,我曾幫比較多老鄉(xiāng)、工業(yè)區(qū)工友寫過討薪書、投訴信……”原來,詩人寫的不僅僅是詩!
小瓊早期的詩《黃麻嶺》是她打工的現實,后來的《女工記》寫的則是一群女工在遭遇的困境。每一句詩,每一個字都是從打工生活中提煉出來的一滴血,或一滴淚,一段夢想與一聲嘆息。這種詩歌讓心靈震顫,讓傷痛歷久彌新。
鄭小瓊從開始寫詩至今,已是15年了。她的變化是巨大的。小瓊不是科班出身的文字工作者,但她在寫作中不斷地努力提高自己。《女工記》在國內廣受好評,在國際上也引起了眾多漢學家的關注。小瓊在寫作中學習,大量地閱讀中國占典詩歌,再非??炭嗟刈隽曌?。2004年,她專門寫十四行詩。2005年時寫過情詩百首,一百首十二行詩歌。她想把詩歌表達的情緒全部控制在十二或十四這個很具體的行數,包括一百首都用這種形式。這樣才能深刻感受到控制詩歌氣息的能力提升,這利有節(jié)制地訓練讓她提高了高度控制語言的能力。
原來,詩可以給人勇氣和斗志,可以幫助人的成長。
小瓊在我們這個時代沒能成為仙女,但她成了詩人,一位女詩人。不久前,小瓊出任文學期刊《作品》雜志社副社長。此次任命使她完成了從打工作家到文學編輯、到文學期刊行政領導干部的華麗轉變。
小瓊說:詩歌是我在異鄉(xiāng)的安慰藥,它給我受傷的心靈療傷。詩歌是我生命中的微光,它照亮著我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