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開篇,屈原不無自豪地宣稱:“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泵恳粋€人名都是蒙受祝福的禮物,是天下父母滿懷熱望的祈禱。當(dāng)我們初入世間,初遇大千,名字便被鄭重地賜予我們。
我的父母送予我的,便是這樣一則質(zhì)樸而醇厚的寄語——
李岱宸
“李”、“岱”、“宸”三字,皆為形聲字。
“李”字從木子聲,意為樹木的果實。司馬太公評李將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幸處在這個自古繁盛的大姓的蔭庇下,我期待著春華秋實,延續(xù)詩禮簪纓之盛。正如“李”字的小篆字形:在上方“木”伸展開的枝葉下,有一“子”在汲取養(yǎng)分,蓬勃生長。
“岱”字從山代聲,為泰山別稱。幼時聽家父云,選此字含義有三。一因祖父籍江蘇泰州,祥泰之州,自古“泰岱”一體;二為外祖父籍山東,泰岱之東;三因我是長女,泰岱乃五岳之首,暗指我應(yīng)以長帶幼。后從學(xué),知古有詩圣妙筆“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道盡泰山遼闊高遠(yuǎn)氣象,直有聳入層云,割裂昏曉之勢。然而,相較于這樣凌厲峭拔的意境,我更欣賞“岱”字的另一重意蘊?!皷|岳為岱宗者,言萬物更相代于東方”。萬物相代,革故鼎新,泰山所在的東方,仿佛生生不息的樂土,令我心往神馳。“岱”不獨屬山,亦屬水。東海上有一岱山島,素稱海上“蓬萊”,有“蓬萊十景”。據(jù)傳,秦時徐福率三千童男女為始皇尋求不死之藥,曾至此島。我本“千年蟲”,卻屬中國龍,愿為生民祈祥云瑞雨,求神醫(yī)良藥。我愿做泰山上歲歲枯榮的草木,岱山島上俯瞰碧波的綿延疊翠,一番番蛻去自身陳舊的外殼,一次次擁抱新生。
“宸”字從宀辰聲,意為室之奧者。父母希望我為學(xué)攬英擷華、鞭辟入里,所謂“探賾索隱,鉤沉致遠(yuǎn)”,最終登堂入室,擷取精深奧義。又者,“宸”字在古詩文中常常指代帝王,如“文風(fēng)已著宸游夕”等。我雖不慕帝王的榮華,卻仰慕帝王的胸襟,那種“囊括四海,吞吐八荒”的氣魄,古來帝王如秦皇漢武,文治武功威名赫赫者,皆以封禪泰山為榮。又聞家母言,辰龍志存高遠(yuǎn),不游淺灘,但兒行千里母擔(dān)憂,思前慮后,莫如以“宀”、以屋宇將愛女留在家中吧,于是融合而成“宸”字,“舐犢情深”昭然。
也許“岱宸”相連,便是激勵我心懷長空般遼遠(yuǎn)的夢想。即使那夢想遠(yuǎn)在泰山之巔,我亦要自山腳披荊斬棘,拾級而上,登高望盡天涯路。
名字相伴終身,且終將鐫入靈魂。如果它是一則預(yù)言,我愿它一語成真;如果它是一則字謎,我愿用一生去參悟。
(指導(dǎo)老師: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