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旭+王靜+薛琦琦
摘要:本文通過筆者對所得信息資料進行整理與分析,詳細地闡述出當前關于板藍根的種植、染料、扎染工藝等情況,并就此論述一些自己的相關觀點。
關鍵詞:板藍根;種植;染料;扎染
一、 板藍根簡介
板藍根又稱靛青根、藍靛根,屬多年生草本,高二至三尺,其桿呈翠綠色,葉莖常成對分枝狀,葉呈褐色柔毛,邊緣呈粗齒狀,性味寒,有特殊草腥氣。開粉色小花,好的可長到半人高。常年生長于氣候較為濕潤、土地較為潮濕的南方地區(qū)。大多栽在芋頭地及菁溝邊。主要產于福建、云南、廣東、廣西、浙江、江西等地。
二、 板藍根種植過程
板藍根一般在農歷三月中旬開始種植,栽種于較為陰冷潮濕的好田中。栽的行距為三尺,挖好土后,用鋤頭掏成窩,把藍靛草的種子即藍靛桿五、六根放進去,大半截插入土內,小半截露在土外。最后用土埋進緊。五月中旬進行第一次鋤薅,并施肥。六月、七月依照五月中旬養(yǎng)殖方法各重復一次。六、七月間,藍靛葉逐漸成熟,呈綠色,把藍靛葉碾碎后,發(fā)現其原本的黃色液汁變?yōu)榍嗌珪r可立即收割。收割后不久藍靛草就會重新長出新的葉子,大概三個月左右,即九、十月間又可以進行第二次收割。收割結束后,將藍靛草的嫩枝和葉子泡在水中,可以制成用于染料的藍靛汁。板藍根作為藥用時,可清熱、解毒、適用于熱毒、丹毒、口瘡、喉痹、小兒驚厥等癥狀。
三、 染料——藍靛溶液具體制作過程
藍靛,又稱靛青,是一種純天然植物染料,應用十分廣泛。服飾用藍靛染色不僅耐臟、耐曬,還不褪色,而且越經水洗顏色越鮮艷,一直以來備受人們的歡迎。據考古資料顯示,公元前2400年古埃及第五王朝就曾以藍靛來染色,可見其作為染料的歷史十分久遠。具體制作藍靛汁的過程如下:
首先,要把采來的藍靛根放入木制大缸里面浸泡,把木頭壓在上面防止水滿而溢。大缸里面可以放至八至十二挑藍靛根。浸泡五至六天后,直到藍靛根的葉子腐爛產生深藍色的水汁且伴有腐爛的腥味時,然后再把藍靛根的葉渣打撈干凈,用木棒反復用力攪動約一小時,待水面浮起大量綠色泡沫時停止攪動,并用野芋葉或芭蕉葉遮蓋,防止下雨被雨水沖壞。兩天后,將石灰按照1∶200的比例泡入缸中,與藍靛根水均勻攪拌,大概兩小時后,藍靛根自然沉底,再加大量水于缸中,再把缸中的藍靛根通過水槽排水,經過自然沉淀后,藍靛根又從小缸中排水,剩下的就是純度極高的藍靛溶液。最后用籮筐過濾藍靛根中的廢水,下層的藍靛根葉凝固成稀粥狀,等待其自然風干。挑回家把它倒在土池里,存放時間可達半年甚至一年。
四、 扎染工藝簡介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速發(fā)展,人們漸漸產生“化學染料有害人體健康”的意識,開始流行無毒環(huán)保染料,而藍靛由于其獨特的保健功效更是受到人們的青睞,把藍靛溶液用于白族的扎染布中已經成為一種時尚。
扎染工藝分為扎結和染色兩部分,扎染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紡白布為原料,主要染料來自山上生長的板藍根等天然植物的藍靛溶液,扎染的主要步驟有畫刷圖案、絞扎、浸泡、染布、蒸煮、曬干、拆線、漂洗、碾布等,其中最為重要的兩道工序是扎花、染色。絞扎手法和染色技藝是其技術關鍵,扎染的主要工具有染缸、染棒、曬架等。
1. 扎花
扎花,原名扎疙瘩,即在布料選好后,按花紋圖案要求,在布料上分別使用撮皺、折疊、翻卷、擠揪等方法,使之成為一定形狀,然后用針線一針一針地縫合或纏扎,將其扎緊縫嚴,讓布料變成一串串“疙瘩”。
2. 染色
先放大量水于木制大染缸中,同時加入一定量的藍靛染料,用染棒調勻染料,再加入適當的輔料。待制成染料后,把扎成一團團的自家手工織的較粗的白棉土布即疙瘩布放入染缸內浸染,染過一遍后,先把多余的水分過濾掉,然后放到曬架上自然晾曬,之后再進行第二次的浸染。浸染次數根據布料需要的顏色深淺度來判斷。需要的布料顏色越深,則浸染次數越多。一般來說,需反復浸染5—7次。
晾干后將纈結拆掉,挑開“疙瘩”,將布熨平整,被繩子裹扎的部分面料未受色,呈現出空心狀的白布色,便是“花”,其余部分形成了與染料一致的顏色——深藍色,即是“地”,便出現藍底白花的圖案花紋來,至此,一塊漂亮的扎染布就完成了。最后制成的成品扎染布顏色藍里帶青、色澤自然、清新素雅且不易褪色,此外對皮膚還有消炎、保健作用,極具生活氣息。
扎染布是大理白族特有的工藝產品,在大理城鄉(xiāng)隨處可見。扎染布可用來縫制衣帽、圍巾、手帕等,也可用于制作床單、枕巾、窗簾、門簾等日常生活用品,深受白族、彝族等一些少數民族人們的喜愛。凡是來大理的游客,都會購買一些扎染服飾、背包等,或是自用,或是作為禮物饋贈親友,既便于攜帶,又有紀念、珍藏等意義,是最受歡迎的旅游產品。扎染布不僅代表著一種傳統,而且成為大理最特殊的文化象征和民族傳統藝術的標志。
五、 結論
在社會不斷發(fā)展和文化傳播的過程中,板藍根不僅實現了其市場經濟價值,它又是一種文明和文化載體,由其發(fā)展的扎染工藝呈現出其獨特的文化意義,源源不斷地推動著大理白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并形成我國少數民族獨有的特色。
參考文獻:
[1]張燕.板藍根種植技術[J].河北林業(yè)科技,2010,8(4):106.
[2]王麗珠.大理民間扎染布[J].中國民族博覽,1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