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哈爾濱192.4萬老年人口中有六成多空巢老人,他們不怕死卻怕生病,更怕給孩子添麻煩。在他們的手機里,孩子永遠在通訊錄的第一位……
65歲的朱阿姨一個人照顧癱瘓在床的老伴已5年了,擔心突然病倒、擔心突發(fā)情況,她腦子里預演過能想到的各種突發(fā)情景,但唯獨沒想過癱瘓的老伴會掉到地上。
三個月前的一天凌晨兩點多,“咣當”一聲悶響,平時連翻身都沒辦法做到的老伴好像“睡毛了”,從床上掉到了地上?!拔覔е难?,想把他抱到床上,可坐著抱我站不起身,站著彎腰抱我抬不起胳膊?!敝彀⒁陶垓v了20多分鐘,根本辦不到。打開手機通訊錄,里面有包括獨生女在內(nèi)的100多人,她卻不知道該打給誰。
朱阿姨要照顧生病臥床5年的老伴。
女兒遠在成都,親朋這個時間都在熟睡,剛強了一輩子的朱阿姨,在那一刻抱著老伴哭了。最后她跑到樓下央求兩個保安,一再保證即使出了問題也和他們沒關系,兩名保安才上樓幫忙把她的老伴搬到了床上。
今年春節(jié)女兒回來過年,和媽媽一起給一年多來只是擦擦身的老爸洗了個痛快澡。等收拾完,朱阿姨看見平時大大咧咧的女兒蹲在衛(wèi)生間角落里,頭埋得很深,哭得肩膀一直抖動,“媽,你一個人在家照顧爸太不容易了。你和我爸去成都吧,這樣晚上我還能下班回來替替你”。
朱阿姨回了一句:“我上輩子肯定是‘該(欠)你們家的,再說吧!”把女兒拉起來,心里卻又告訴一次自己:“可不能病啊,老伴已經(jīng)癱瘓了,自己再病倒,那簡直要了姑娘的命??!”
朱阿姨一直不去成都,一方面不想給孩子添麻煩,更重要的一點是因為異地醫(yī)保無法結算。前幾個月,在小廣場走大圈時,一個“圈友”告訴她,去年國家就表示要推進全國醫(yī)保聯(lián)網(wǎng)?,F(xiàn)在,這是“朱阿姨們”最感興趣的一件“國家大事”。
張阿姨每天都不讓自己閑下來,獨生女大學畢業(yè)就留在了廣州,老伴去世后,她更怕家里的靜。收音機、電視都是從睜眼開到閉眼,還特意花了幾千塊錢買了條善解人意的小狗,就為了自己說話時,有個“應聲”的。
離家13年的女兒,在張阿姨的手機通訊錄里始終叫“啊”,因為能排在第一位。
張阿姨曾經(jīng)去過廣州??吹綖榱藬€錢買房的寶貝女兒周日一大早頭發(fā)都來不及扎,嘴里塞塊干面包就頂著大太陽去做兼職,當媽的眼淚一下子就下來了。
前不久,張阿姨遠在廣州的女兒收到了媽媽的快遞,層層包裹下,是一大袋新鮮的東北油豆角,這是她今年夏天收到的第8包家鄉(xiāng)油豆角,她知道運費都比豆角貴。但她不知道的是,母親為了讓她能吃上今年最后一撥油豆角,跑了好幾個早市。這小三斤油豆角,是媽媽坐在小板凳上,從十斤里一根根挑選出來的……
67歲的陳阿姨因為胃潰瘍穿孔住了院,和老伴一商量,不想讓在美國工作的兒子惦記,沒告訴他。她手術后住院那十幾天,天天都是老伴在醫(yī)院24小時陪護。
為了少得病,各種健身器材都玩轉了。
有一天,正在打點滴的陳阿姨要上衛(wèi)生間,扭頭一看熬了好幾晚的老伴坐著打起了盹,沒忍心招呼他,她自己高舉著點滴藥袋,貓著腰一步一步向走廊里的衛(wèi)生間走去。剛回到病房,手機響了:“媽,你在家呢?咋這么半天才接電話呢?”“媽在廚房擦瓷磚呢,沒聽見!”陳阿姨最后一個字說完,用牙咬住了下嘴唇,就怕兒子聽見自己的哽咽聲……
隨著年齡越來越大,陳阿姨夫婦在生活上出現(xiàn)的不便與日漸增,但他們依然沒后悔當年把兒子送出去。只要孩子好,當父母的啥心情都能放進肚里。
“想不想兒子呢?當然想?!标惏⒁陶f,前些年的想和如今年歲大了想不一樣,前些年是單純的想和惦記,怕他一個人在外面不會照顧自己,沒深沒淺不注意安全;現(xiàn)在還是想和惦記,但多了一分老無倚靠的恐慌。
冰箱里,一半是咸菜一半是保健品。
79歲的柴大爺和老伴田姨除了想外地的兒子們,更想孫子們,尤其是大孫子,從初一到高考,在他們身邊住了7年。雖然都已經(jīng)軍校畢業(yè)成了一名軍醫(yī),可爺爺奶奶依舊不放心。
老兩口都不敢病,花錢遭罪是第二位,關鍵是給孩子們添麻煩。前年柴大爺腰突做了手術,為了照顧術后的他,大兒子夫婦把他接到了北京的家中,二兒子夫婦也請假跟著到北京去護理他。一折騰就是大半個月,孩子們都孝順,向單位請了假,耽誤了工作,孫子們又都在上學,還要拜托別人照顧。所以從那以后老兩口更愛惜身體,想通了一個道理:出錢出力都幫不上孩子們,只能把自己“整明白”,不添麻煩就是最大的幫忙了。
柴大爺?shù)拇髢鹤酉氚讯辖拥奖本┤ヰB(yǎng)老,可二老死活不同意。柴大爺說,做老人也得為子女著想,能獨立生活就獨立生活,等動不了或剩一個人時再說吧。
現(xiàn)在老兩口的生活概括起來就是吃喝玩樂,白天去老年大學學跳舞,每年都出門旅游。
(伍家威薦自《中國剪報》)
責編:天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