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阿利森++++阿里安娜·赫芬頓
在過去500年間,在崛起大國威脅要取代執(zhí)政大國的16個案例中,其中12個以戰(zhàn)爭結束。美中兩國應當提高警惕:照常行事很可能重復歷史的錯誤。
美中兩國在雙邊關系中抵達了一個不確定的時刻。要取得一個和平的結果,這是21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挑戰(zhàn)。
今天的世界,各種風險似乎都在升級當中。美國財政部宣布了新一輪針對中國和俄羅斯的實體制裁,美國政府稱這些企業(yè)和個人對朝鮮核導項目進行了資助和提供了便利。隨著朝鮮離研制出能夠打到美國大陸的核導彈越來越近,特朗普威脅將用“世界從未見過的戰(zhàn)火和憤怒”來摧毀這個國家。
中國要求美國立即停止有關錯誤,并表示,美國的做法無助于問題的解決,也不利于中美在有關問題上的互信與合作。中國還回應了美國一艘海軍艦艇經(jīng)過南海爭議水域事件,中國外交部稱此舉為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和安全的“挑釁行為”。
雖然這些問題才剛剛出現(xiàn),但背后的政治動態(tài)卻由來已久。在描述古希臘一次類似的權力斗爭時,歷史學家修昔底德寫道,“恰恰是雅典的崛起及其帶給斯巴達的恐懼,導致了不可避免的戰(zhàn)爭爆發(fā)。”
在歲月的長河中,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曾一再出現(xiàn),加劇了崛起和執(zhí)政大國之間的緊張關系,本來可控的事件變得不可收拾,推動一輪又一輪你來我往的循環(huán)行動,并最終以毀滅性戰(zhàn)爭的形式結束。在過去500年間,在崛起大國威脅要取代執(zhí)政大國的16個案例中,其中12個以戰(zhàn)爭結束。美中兩國應當提高警惕:照常行事很可能重復歷史的錯誤。
不過除了可怕的警示,歷史也為我們提供了避免沖突的有益線索。以1940年美國總統(tǒng)富蘭克林·羅斯福面對的看似不可逾越的困境為例,當時英國在反對納粹德國的戰(zhàn)爭中正承受著巨大壓力。英國的物資和錢正在快速耗盡,但羅斯福知道美國國會永遠不會將所需的貸款提供給英國。
羅斯福的問題看似無法解決,歷史學家多麗絲·卡恩斯·古德溫在其著作《非常時期》中寫道:羅斯福的所作所為在今天的政治氣候下卻似乎令人難以想象,他登上一艘海軍艦艇休假十天,開始了對如此困境的深入思考。
美國總統(tǒng)在如此緊要關頭逃避外界的想法最初招致了批評。“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不知他在想什么,”羅斯福的助手霍普金斯后來說?!岸笪议_始明白他在給自己充電,他看似在休息和無所事事的時候經(jīng)常這么做。因此我沒有問他任何問題。然后,一天傍晚,他突然想出了辦法,并且拿出了整個計劃?!?/p>
霍普金斯指的是開創(chuàng)性的500億美元租借法案,該法案成為二戰(zhàn)期間美國向國外提供軍事援助的主要工具。通過這項計劃,總統(tǒng)有權無償向任何國家轉(zhuǎn)移國會已向政府撥款的國防物資,只要接受國被認為對美國的安全至關重要。
今天,領導人們面對一系列艱巨挑戰(zhàn),要進行類似的開創(chuàng)性決策壓力很大。除中美緊張關系不斷加劇外,我們還必須面對俄羅斯日益增長的自信、中東持續(xù)的動蕩以及逐漸逼近的災難性氣候變化。究竟有多少人有勇氣學習羅斯福的做法?
很難想象特朗普會跟隨羅斯福的腳步。但無論支持哪個黨派,人們都堅持具有潛在災難性的決策始于一種疲憊不堪的、偏激的心態(tài)。
斯多葛派理解這種狀況。在19年的羅馬皇帝生涯中,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面臨幾乎不間斷的戰(zhàn)爭、可怕的瘟疫以及一次政變企圖。但奧列里烏斯并未抨擊那些被認為反對他的人,而是冷靜地問自己,“發(fā)生的一切是否能阻止你按著正義、慷慨、自控、理智、審慎、誠實、謙卑、直率等讓一個人能發(fā)揮其天職的品質(zhì)來做出決策?”
中國智慧提供了另外一個有益的視角。無為是道家理念的核心,可以從字面上譯為“不采取任何行動”,但實際含義卻遠不止于此。在道家理論中,當我們能與自己和睦相處,就能在直覺指引下毫不費力地自發(fā)采取行動。
回顧自己的總統(tǒng)經(jīng)歷,比爾·克林頓認識到筋疲力盡所帶來的威脅。他曾說過,“我一生中所犯的每個重要錯誤,都是因為太疲累才犯下的?!?大衛(wèi)·蓋根在其著作《權力目擊者》中詳細列舉了克林頓首任總統(tǒng)期間毫無節(jié)制的作息習慣所付出的代價。“克林頓仍在慶祝自己的勝利,喜歡熬夜與老朋友縱情談笑,”他寫道。這對總統(tǒng)產(chǎn)生了顯著的影響,他“顯得筋疲力盡、臃腫和極度興奮,”同時又“情緒低落、無法集中精力和不耐煩”。
創(chuàng)造加油、充電和思考所需的時間和空間是人類操作系統(tǒng)發(fā)揮最佳水平的關鍵因素。這不是一種系統(tǒng)錯誤,而是一種強大的特點——今天的領導人應當最大限度地對其加以利用。
(摘自《南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