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提出
倡導“自主學習、樂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理念,而根植理念實施改革的著眼點是課堂教學設計。中考復習的整體設計不僅僅是復習理念、總體策略的具體體現(xiàn),它在高效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更突出了學生能力的發(fā)展,極大限度地實現(xiàn)“減負增效”。當前,許多物理教師面臨“低效復習”的困惑,主要原因在于學生的思維未能得到有效訓練,能力沒有得到實質性提高。那么,在“高效課堂”的背景下,如何幫助學生在緊張的中考復習中取得良好的復習效果,這是每一位初三物理教師值得研究的問題。對此,我們依托“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主動學習導向的助學案研究”的深入展開,認真研讀課程標準,整體把握學案模式,制定具體要求以及復習內容,經(jīng)過三年多的實踐與改進,成效顯著。以下是筆者的幾點總結,僅供參考。
二、學案整體設計
根據(jù)物理學科的特點,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每一個復習學案都由五部分構成。
1.自主評估
這部分內容一般是以習題的形式呈現(xiàn)。這些習題能考察到本章的主干知識,題型比較齊全,但數(shù)量要控制,并要求學生課前自主完成。教師課前批改好后,上課時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講評。簡單題由小組互助解決,有難度的或情景變化較復雜的題由小組展示,師生互動,教師進行引導和點撥,直至解決問題。并由此自主梳理解題中用到的相關知識點,最后綜合各小組的發(fā)言,即可歸納出本章的知識框架—完成第2模塊“知識建構”部分。
2.知識建構
這一部分的教學主要是指導學生用框架圖或概念圖等方式對一章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并抓住知識的主干,對前后知識內容注重聯(lián)系和比較。這一模塊的教學旨在指導學生進行知識結構的梳理、總結歸納,幫助學生將知識內容前后貫通、聯(lián)系,建構知識框架,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并慢慢讓學生養(yǎng)成梳理知識后,有把書本變“薄”的習慣和意識,不斷培養(yǎng)學生綜合、歸納的學習能力。
3.例、練互動
這一模塊是對本章知識的綜合和提升。通過設置典型的“例、練”互動練習,并指點各小組對題目進行研討,讓學生在“情境研討”過程中不斷學習解決物理問題的思維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課堂反饋
課堂反饋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實現(xiàn)教與學的和諧統(tǒng)一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和引導者,通過“課堂反饋”進一步了解學生學習方法的獲得、知識掌握情況的程度,也可以檢驗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從而根據(jù)反饋信息隨時調整復習進程,不斷促進學生學習技能的發(fā)展。為此,必須設置典型的試題作為課堂反饋練習,題量約在5~10分鐘內能完成。先由學生個人積極探索、思考,獨立地完成,再引導小組合作展示、研討,發(fā)現(xiàn)自己學習中的問題,及時糾正、查漏補缺,這樣學生的思維就一直處于激活的狀態(tài),此時的反饋能促進學生相互啟發(fā)、開闊思路,優(yōu)化解決物理問題的策略,拓寬和豐富學生的物理知識,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若部分內容比較簡單,可以以“當堂檢測”的形式進行)
5.拓展練習
根據(jù)本堂課的重點和難點,設置相應的練習題作為學生的課后作業(yè)。設置的練習題所考查的方法或知識點應與課堂教學內容相對應,這樣才能起到練習、鞏固的作用。其中個別題的題型還應有所變化和提高,這可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應有的發(fā)展與提升。
三、模塊教學示例
1.自主評估
例1:小明同學家住春滿園小區(qū)3號樓501室。放學后,他幫奶奶去超市買了一袋5kg的面粉。若小明的體重為40kg,他從超市提著這袋面粉回家時,先用50s的時間走完長為100m的水平馬路,再用20s的時間從一樓上到五樓,則在此過程中他對這袋面粉共做了—J的功,他上樓的功率是—W。
點評:小組交流“二問”均有兩個答案,由此展開討論:①小明先后兩次都對這袋面粉做了功嗎?請說明理由。②哪次小明做了功?請再次計算小明做的功。③小明上樓過程中僅僅只對這袋面粉做功嗎?引導討論—對自己(即克服自身的重力)是否也做了功?由此針對學生暴露的問題進行查漏補缺,通過師生互動明晰錯誤根源,進而引導學生自主構建本章知識網(wǎng)絡。同時,在反思解題過程中深刻理解物理概念,掌握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例2:工人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提升重物,不計繩重和摩擦。若工人用250N的力恰好能將重400N的物體豎直向上勻速提升,求:
(1)該滑輪組此時的機械效率。
(2)若用此滑輪組將重900N的物體豎直向上勻速提升2m,求拉力F在這一過程中所做的功。
點評:解答物理問題的過程,就是把有關物理問題的具體情景與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物理知識和相關經(jīng)驗建立聯(lián)系的過程。本題由情景(1)變?yōu)榍榫埃?)的過程中,應注重分析哪些物理量改變了?哪些仍不變?在引導分析物理情景變化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再次發(fā)現(xiàn)“使用同一滑輪組勻速(豎直)提升不同重物其機械效率不同”的物理規(guī)律??梢?,在具體的問題情景中引領討論,對物理概念、規(guī)律的復習與梳理會更湊效。
2.知識建構
本模塊通過“自主評估”,將一系列相關的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再沿著這條主線順藤摸瓜將與之聯(lián)系的知識點組合起來構建完整的知識網(wǎng)絡。用此法構建的知識網(wǎng)絡,強化了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遷移以及綜合應用。另外,在“自主評估”練習2的解題過程中,還能讓學生注意到,初中物理問題的處理思路有兩種重要的思維模式:一是“力”的角度,二是“功”的角度。從力的角度出發(fā),結合滑輪組的特點去解決拉力F的做功問題;從功的角度考慮,提升不同重物的兩種情景中額外功均是克服動滑輪自重做功,由總功與有用功、額外功之間的關系求得拉力F所做的功。兩種思維方式有異曲同工之妙,況且功是貫穿本章各知識點的重要主線,其網(wǎng)絡結構關系如下圖所示。
點評:其實,學生完成復習模塊的過程就是知識整理的過程,同時對知識整理重組也是一個應用遷移的過程。本模塊以“自主評估”中的問題情境為主線,引領學生自主梳理、構建知識網(wǎng)絡,學生樂于接受,這符合初中學生的學習心理。
3.例、練互動
在“例、練互動”的過程中,學生陷入困境的情景經(jīng)常發(fā)生。盡管不同的習題解法各不相同,但逆向問題鏈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例、練互動”的真正目的就在于如何教會學生掌握思維方法,提高分析技能。
例:如圖甲所示,正方體石料在鋼絲繩拉力F的作用下,從水面上方以恒定不變的速度緩慢下降,直至沒入水中。圖乙是鋼絲繩拉力F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g取10N/kg, 水=1.0×103kg/m3)。
總之,物理中考復習有它的特殊性,復習的知識都是過去學過的。對初三學生來講,學習過程缺乏“新奇”與“懸念”,其興趣就會下降。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保持始終如一的教學方法,學生難免會倦怠,課堂效果也難保有效、高效。因此,在復習課教學中,只有主動求變,不斷變革教與學的方式,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達到高效復習的目的。
周家軍,中學物理高級教師,江蘇省無錫市物理學科教學能手,無錫市洛社初級中學副校長(現(xiàn)全面主持無錫市洛社新開河實驗學校工作)。1993年8月參加工作,歷任洛社鎮(zhèn)雙廟初級中學教導主任、校長助理、副校長、校長和無錫市洛社初級中學校長辦公室主任、副校長等職。獲得三等功、嘉獎等多項榮譽稱號,被評為江蘇省優(yōu)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長,多次獲得江蘇省物理知識競賽優(yōu)秀指導教師稱號,有多篇論文發(fā)表于國家級或省級核心刊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