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剛
【摘要】任務驅動簡單的說,就是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將其細化分為多個具體的任務,通過任務指導書的設計,使學生能夠在問題的驅動和引導之下,緊扣任務不斷提出問題并實現對問題的有效解決。本文闡述了如何在數控加工一體化教學中的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進行教學,對目前數控加工一體化教學中設計原則及課堂實施過程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任務驅動教學法;數控一體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9-0119-01
對于任務驅動教學法來說,關鍵是以任務為主線,巧妙地將教學內容隱藏于每一個具體的任務中;同時還要確保教師的主導地位,使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之下主動發(fā)現問題,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所有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應當著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任務指導書的基本設計原則
1.應確保新知舊知之間的關聯性,任務的設計應當具備連貫性
任務指導書在設計時應確保新舊知識之間的關聯性,能夠起到承前啟后的功能,使學生可以借助已掌握的知識,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以及綜合運用,自主形成系統(tǒng)化以及條理化的知識架構。
2.既要因材施教,也要確保難度適中
在設計任務指導書的過程中,切不可將任務制定得過于細致,同時還要保障難易度適中,應當有針對性的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除此之外,任務的設計必須要結合學生實際,還應當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確保任務的梯度性。比如基本任務每一個學生都必須完成,針對那部分學力較強的學生來說,可以適當增加拓展任務。
3.應確保生產和教學實際的有機結合
任務指導書的設計同時還要結合新工藝、新知識以及新技法,具體的加工要件應當具有典型的集成性、協作性以及良好的推廣性,關鍵還能夠代表大多數企業(yè)的典型加工特征。
4.應當能夠涵蓋本專業(yè)職業(yè)工種的鑒定標準
任務指導書應當保持和省市乃至全國數控大賽基本要求的吻合,同時還能夠準確把握職業(yè)鑒定標準與實際操作能力之間的結合點,以鑒定標準為前提,著重加強能力培養(yǎng)以及技能訓練,依托于教學主線對教學模塊進行劃分,確保實踐和理論的一體化教學,既有助于克服理論教學過程中的枯燥性,同時也能夠確保具體的教學成果。
5.應充分結合創(chuàng)造性
作為任務指導書,首先應當能夠和學生的特點相吻合,同時也能夠充分激活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滿足其強烈的求知意愿。教師可以先明確教學任務,并輔助相應的必備條件,同時也要為學生留下充足的發(fā)展空間,之后學生便可以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確定實現任務的方法以及思路。通過這樣的形式,必然有助于學生能力的拓展以及知識的實際運用。
二、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過程
1.任務的引入
任務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同樣重要,恰當的導入必然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意愿,全面激活學習興趣。所以任務指導書的設計,必須要統(tǒng)籌兼顧,能夠立足于知識點,設計一系列具有操作價值的任務,學生在實際完成過程中自主掌握知識技能以及力法。
2.針對任務的實際分析
在明確任務之后,學生可以借助相關知識對其進行分析,這一過程可以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自主開展。比如任務書設定的要求是加工某一類型的零件,首先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針對圖紙以及實際加工流程展開全面分析,既包括模型的創(chuàng)建,同時還包括編程編制,甚至可以細致到刀具的選擇以及所需要的切削速度等等,在這一過程中針對學生可能存在的疑問,先由教師首先統(tǒng)一示范,之后逐一解決,針對個別學生的特殊問題,可以采用單獨輔導的方式。
3.任務的具體實施過程
在具體的實施階段,對于任何一個學校來說,都不可能真正確保每個學生都擁有一臺操作機床,不僅是因為其價格昂貴,同時在加工的過程中也會耗費過多的原材料。所以可以讓學生先利用數控仿真軟件實施模擬加工,之后再以分組的方式進行實訓。實際操作過程中,如果出現問題,教師切不可急于講解,應當為學生留下充足的自主思考空間,通過對任務的分析以及自主探索,尋求有效的解決辦法。而教師在其中的主要功能就是指導和啟發(fā),為學生指明思路,滲透分析思維力法,使學生能夠自主完成對問題的解決,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4.針對任務實施結果的評估
評估環(huán)節(jié)是任務驅動教學法不可缺少的重要構成環(huán)節(jié)之一,既是對活動過程的總結和提高,又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自信。評估力法包含兩個層面:其一為過程評估,主要是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綜合判定學生表現。比如,自主探索,語言表達以及協同合作能力等等。其二為作品評估,主要針對學生所完成的作品而開展,考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實際運用水平,同時還包含作品的創(chuàng)意等方面。主要的評估方式包括:①個體自評:目的是為了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②組內互評,通過這一方式能夠充分展示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每一個成員所起到的作用;③組間互評,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學會取長補短,通過競爭提升協同合作意識;④教師點評,直接指出學生在任務完成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同時給予糾正。針對學生作品的檢測包含以下內容:①判定加工力法以及加工路線是否具有合理性;②針對尺寸精準度以及形位公差的實際掌握程度;③對表面粗糙程度的把控;④裝夾力式的實際運用;⑤刀具的準確選擇以及運用。針對那部分優(yōu)秀作品或者創(chuàng)新作品,教師可以為學生搭設展示平臺,以此對學生形成鼓勵。
5.任務反饋以及總結
最終環(huán)節(jié)就是收集反饋信息,這一過程是對教學的反思,由此總結成功的經驗或者失敗的教訓。每個小組都選派一名代表對任務書的完成過程進行課題小結,通過組織交流和探討,使學生可以從中掌握比較、反思以及歸納等學習方法,使接受能力較弱的同學或者操作存在疏漏的同學,都能夠緊跟教學進度,全面掌握知識技能,滿足教學要求。
三、結語
通過上述五個階段,既有助于充分發(fā)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同時也實現了因材施教,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全面提升自主學力。除此之外,也有效地培養(yǎng)了個體的表達能力以及團隊協同合作能力。就當前的數控加工一體化教學來說,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既要確保教師指導地位,也不能忽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應當通過不斷的改革以及完善,創(chuàng)設科學合理的教學機制,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紅梅.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法的構建與應用[J].江蘇高教,2016,(04):71-73.
[2]晏湧,藍波.“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電工電子技術課程中的應用[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09):163-166.
[3]朱永杰,馮建成.任務驅動教學法中的任務設計[J].教育與職業(yè),2010,(24):153-154.
[4]程新華.任務驅動教學法與項目教學法辨析[J].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11(01):33-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