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悠悠 張鑫鑫 高媛惠
摘要:本試驗比較了5480克/升毒死蜱乳油、5%啶蟲脒水分散粒劑、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對小麥蚜蟲防治效果的影響。研究表明:藥劑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與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防治蚜蟲有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施藥7天后,防治效果均大于99%以上,可以用來防治小麥蚜蟲。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與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施用7天后也有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均大于98%,可以作為小麥蚜蟲防治的輪換或替代藥劑進行施用。
關鍵詞:小麥蚜蟲;田間防治;抗蚜威;吡蚜酮;吡蟲啉
中圖分類號: S435.122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24.024
小麥蚜蟲俗稱油蟲、膩蟲、蜜蟲,是小麥的主要蟲害之一,可對小麥進行刺吸為害,影響小麥光合作用及營養(yǎng)吸收、傳導。小麥抽穗后主要密集在小麥穗部,形成空粒,使千粒重降低,最終造成減產(chǎn)。主要為害小麥、大麥、燕麥等麥類作物,還可以為害禾本科雜草。主要是以若蟲、成蟲常大量群集在葉片背部、莖稈、穗部吸取作物汁液,為害處期初為黃色小斑,后呈現(xiàn)為條斑狀,最后作物枯萎、整株變枯,甚至致死。
我國的小麥蚜蟲種類主要有:麥長管蚜、麥二叉蚜、禾谷縊管蚜、無網(wǎng)長管蚜。無網(wǎng)長管蚜在國內(nèi)分布范圍比較狹窄,其余小麥蚜蟲均在小麥產(chǎn)區(qū)均普遍發(fā)生,但最為常見的是麥長管蚜和麥二叉蚜發(fā)生數(shù),且這兩種蚜蟲為害最為嚴重。小麥蚜蟲在我國北部較寒冷的麥區(qū),主要以卵在麥苗田邊的雜草上,以及麥苗的枯葉上、茬管中、土縫內(nèi)越冬,而且越向北,以卵越冬率越高。從發(fā)生時間上看,麥二叉蚜早于麥長管蚜,麥長管蚜一般到小麥拔節(jié)后才逐漸加重。小麥蚜蟲為間歇性猖獗發(fā)生,這與氣候條件密切相關。麥長管蚜喜中溫不耐高溫,要求濕度為40%~80%,而麥二叉蚜則耐30℃的高溫,喜干怕濕,濕度35%~67%為適宜。一般早播麥田,蚜蟲遷入早,繁殖快,為害重;夏秋作物的種類和面積直接關系麥蚜的越夏和繁殖。前期多雨氣溫低,后期一旦氣溫升高,常會造成小麥蚜蟲的大爆發(fā)。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對象
蚜蟲;小麥(品種:臨汾8050)。
1.2 供試藥劑
480克/升毒死蜱乳油(廣東德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啶蟲脒水分散粒劑(江蘇常隆化工有限公司);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河北德美化工有限責任公司);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山東東泰農(nóng)化有限公司);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江蘇省鹽城雙寧農(nóng)化有限公司);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山東鄒平農(nóng)藥有限公司)。試驗劑量為藥劑推薦施用制劑量,見表1。
1.3 試驗設計與方法
本試用地面積50畝,品種為“臨汾8050”,土壤為壤土,略堿,有機質(zhì)含量中等。試驗田管理水平一般,土壤肥力一致。上茬為玉米。試驗期間未使用過其他殺蟲劑。本試驗共設5個處理,4次重復,20個小區(qū),每小區(qū)30平方米,隨機區(qū)組排列。在小麥蚜蟲發(fā)生時處理進行常量噴霧,要求噴霧均勻一致,不重噴、漏噴,空白噴等量的水,使用容量約30升/畝,且試驗期間確保天氣良好,避免出現(xiàn)大風暴雨天氣。
1.4調(diào)查方法
施藥前調(diào)查蚜蟲及主要天敵昆蟲基數(shù),施藥后1天、3天、7天各調(diào)查一次,共調(diào)查4次。每小區(qū)五點取樣,每點固定5株有蚜穗,調(diào)查定穗上的蚜蟲頭數(shù)。防治麥蚜,處理前每小區(qū)的蚜蟲基數(shù)不得少于500頭。
1.5防治效果計算方法
防治效果(%)=(1-空白對照區(qū)藥前蟲數(shù)×處理區(qū)藥后蟲數(shù))/(空白對照區(qū)藥后蟲數(shù)×處理區(qū)藥前蟲數(shù))×100%。全部數(shù)據(jù)根據(jù)方差分析結果進行顯著性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不同藥劑施用1天后,結果分析表明(見表2):480克/升毒死蜱乳油用量為110克/公頃、5%啶蟲脒水分散粒劑用量為40克/公頃、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用量為8克/公頃、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用量為75克/公頃、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用量為60克/公頃、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用量為20克/公頃的防治效果分別是77.00%、85.61%、86.22%、94.14%、93.21%、88.32%。其中,以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用量為75克/公頃防治效果最好,高達94.14%,與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用量為60克/公頃防治效果差異不顯著。5%啶蟲脒水分散粒劑用量為40克/公頃、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用量為8克/公頃、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用量為20克/公頃防治效果分別為85.61%、86.22%、88.32%,這三者防治效果差異不顯著,且與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用量為75克/公頃防治、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用量為60克/公頃、480克/升毒死蜱乳油用量為110克/公頃差異顯著。480克/升毒死蜱乳油用量為110克/公頃防治效果為77.00%,防治效果最低,且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
不同藥劑施用3天后,結果分析表明(見表2):480克/升毒死蜱乳油用量為110克/公頃、5%啶蟲脒水分散粒劑用量為40克/公頃、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用量為8克/公頃、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用量為75克/公頃、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用量為60克/公頃、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用量為20克/公頃的防治效果分別是82.96%、94.07%、93.82%、97.88%、98.63%、92.63%。其中,以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用量為60克/公頃防治效果最好,高達94.14%,與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防治效果差異不顯著。5%啶蟲脒水分散粒劑用量為40克/公頃、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用量為8克/公頃、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用量為20克/公頃,防治效果分別為94.07%、93.82%、92.63%,這三者防治效果差異不顯著,且與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用量為75克/公頃防治、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用量為60克/公頃、480克/升毒死蜱乳油用量為110克/公頃差異顯著。480克/升毒死蜱乳油用量為110克/公頃防治效果為82.96%,防治效果最低,且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endprint
不同藥劑施用7天后,結果分析表明(見表2):480克/升毒死蜱乳油用量為110克/公頃、5%啶蟲脒水分散粒劑用量為40克/公頃、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用量為8克/公頃、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用量為75克/公頃、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用量為60克/公頃、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用量為20克/公頃的防治效果分別是88.40%、94.66%、98.96%、99.57%、99.72%、98.25%。其中,以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用量為60克/公頃防治效果最好,高達94.14%,與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防治效果差異不顯著。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用量為8克/公頃、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用量為20克/公頃防治效果分別為98.66%、98.25%,兩者防治效果差異不顯著,且其他處理差異顯著。5%啶蟲脒水分散粒劑用量為40克/公頃防治效果達到94.66%,且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480克/升毒死蜱乳油用量為110克/公頃防治效果達到88.40%,且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
3 結語
由此可見,藥劑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用量為60克/公頃與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防治蚜蟲有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施藥7天后,防治效果均大于99%以上,可以用來防治小麥蚜蟲。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用量為8克/公頃與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用量為20克/公頃,施用7天后也有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均大于98%,可以作為小麥蚜蟲防治的輪換或替代藥劑進行施用。
參考文獻
[1]張乃芹,于凌春,王明友,等.小麥蚜蟲抗藥性現(xiàn)狀及綜合治理策略[J].江西農(nóng)業(yè)學報,2007(08):50-52.
[2]蘇賢巖,胡飛,任學祥,等.幾種常用殺蟲劑對小麥蚜蟲田間防治效果研究[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5,16
(08):1693-1695.
[3]趙亞琴.傅立葉級數(shù)修正的灰色冪模型的小麥蚜蟲量預測[J].統(tǒng)計與決策,2016(04):78-80.
[4]于曉慶,張帥,宋姝娥,等.小麥蚜蟲對六種殺蟲劑的抗藥性及田間藥效評價[J].昆蟲學報,2016,59(11):1206-1212.
[5]瑪伊努爾·吐爾孫.小麥蚜蟲的發(fā)生及綜合防治[J].中國農(nóng)業(yè)信息,2016(11):80-81.
作者簡介:趙悠悠,碩士,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農(nóng)產(chǎn)品食品檢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