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里約奧運會開幕式的時候中國代表出場,衣褲紅黃相間,白巖松解說時一句“西紅柿炒雞蛋這個衣服還可以吧?很多中國人第一個學(xué)會的菜就是西紅柿炒雞蛋啊”讓人暖透心窩,一時成為網(wǎng)絡(luò)佳話。
番茄炒雞蛋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顏色鮮艷、味道鮮美、口感柔軟,很多人還認為這道菜還是非常有營養(yǎng)的,因為里面有番茄紅素、維生素、蛋白質(zhì)、卵磷脂等。
然而,這樣一道菜最近卻遭到了質(zhì)疑。
多油、多糖
番茄炒蛋,絕大多數(shù)家庭會放兩次油:炒雞蛋放一次,然后撈出雞蛋,再加油炒番茄,最后把炒熟的雞蛋放在炒軟出汁的番茄里。為了把雞蛋炒香,再讓它飽飽地吸入番茄汁,很多人都喜歡放大量油來炒蛋,讓它吸油后蓬松起來。
要想達到雞蛋略顯蓬松的效果,最少也需要25克油。要明顯膨大,則需要30~40克油。炒番茄的油,通常也不可能少于10克,否則就變成煮了。有點節(jié)制的人,會在10~20克之間。這樣一想,炒個番茄炒蛋,加入40克油簡直是家常便飯,一點都不過分。神奇的是,加入了這么多脂肪,番茄炒蛋吃起來卻一點兒都不膩。這是因為:雞蛋中含有大量的卵磷脂,它可以起到乳化脂肪的作用,讓這道菜不會出現(xiàn)盤子上沾著油的情況。
當(dāng)然,如果你的番茄炒蛋僅此而已的話,那么未免太“門外漢”了,很多家在做這道菜的時候,還會選擇往里面加一些糖,以此來去除里面的酸味,達到一個“中和”的效果,糖多點,甚至能吃出甜味來。如此一來,糖里面一般就會達到8%甚至10%.
這些油和糖對我們的健康有什么關(guān)系呢?我們現(xiàn)在就來做一到簡單的數(shù)學(xué)題。一個輕體力活的成年女子每餐所需要的熱量在600~700千卡,一個雞蛋一個番茄和一個蛋的熱量為119千卡,在加了糖和油翻炒后一般可增加為440千卡,一碗米飯的熱量為350千卡。
也就說,一個女子的一餐只要一碗飯和一個番茄炒蛋就會“超標”,那么再加上其他的菜呢?
番茄炒蛋的正確“打開”方式
方案一:不粘鍋中放10克油(較小的湯匙2匙),倒入雞蛋液,中火。雞蛋一面凝固后,輕輕翻面,盡量不讓蛋散開。等另一面凝固后,整塊蛋餅輕輕倒出,放大盤里,中間不用全凝。
再放10克油炒蔥花,然后加入番茄。番茄軟后,放入嫩嫩的大蛋餅,用鏟子切碎成塊,讓它和番茄汁液接觸。翻兩下就關(guān)火。這樣味道足,雞蛋顯多,口感軟嫩,還能減掉四五成的油。注意番茄要炒到略軟,蛋卻不能久炒。在沒有很多油的情況下,蛋炒老了失水自然顯少。
蛋液可以先加一點鹽、胡椒粉、幾滴料酒來調(diào)味,也可以加一兩勺牛奶增大體積。炒番茄時不要先加鹽,出鍋時再加,否則番茄出水也不好吃。
方案二:不粘鍋中放15克油,炒香蔥花,然后加入番茄,中火炒到幾乎融化的柔軟狀態(tài),再加入調(diào)味的雞蛋液。不要攪動,蓋上蓋子燜兩分鐘,雞蛋液就會變熟成塊。然后用鏟把菜翻勻,關(guān)火,就可以調(diào)味上桌了。這么做是最省油的,因為只需要放一次油。只是,雞蛋純屬蒸熟,容易軟碎,不是均勻的大塊,很多人接受不了這種賣相。作為番茄雞蛋面鹵倒是極好的呢,因為鹵就是要雞蛋碎碎而且有汁的狀態(tài)。
純番茄醬被大力推薦
看了上面的問題,有人又會說,這個簡單,我在炒這個菜的時候少點油少點鹽不就行了嘛!那么問題來了,如果番茄炒蛋的油鹽少了,味道就不在了,這道菜的魅力值不就大減了嗎!
所以要解決高糖高油含量的同時,還得注意保持這道菜的味道,于是一種神奇的配料就出來了,說來大家也不陌生——番茄膏。番茄膏其實就是純的番茄醬,英文名叫tomato paste,里面不含任何油、鹽、糖、檸檬酸、色素,只有高番茄紅素的新疆番茄,或許加一點水和少量增稠劑。
市面上用去蘸薯條面包吃的“番茄醬”其實大部分是番茄沙司,它們是加了糖、鹽、酸的調(diào)味產(chǎn)品。
番茄膏能不能替代市面上的番茄醬用去蘸薯條呢?答案是不行,因為它非常酸,而且沒有咸味,它的唯一用途就是做菜。只要有了它,你的西紅柿炒蛋里面少油少糖也可以變得味道十足。(編輯/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