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軍
在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中,古人給我們留下了眾多璀璨奪目的詩詞。它們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詩詞名句及其作者,也是我們寫作極其豐富的素材。對這些素材巧妙地加以運用,不僅能很好地增加我們寫作構思的新穎性,而且也能很好地豐富我們文章的語言,增加寫作的底蘊,讓文章文采飛揚。
具體說來,詩詞名句在寫作中有以下四種常見的運用方法。
一、直接引用
即直接引用相關的詩詞名句。
詩詞名句可直接用作文章的題目,如:《花落知多少》《難報三春暉》《眾里尋他千百度》《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些文題分別引用了唐朝孟浩然《春曉》、唐朝孟郊《游子吟》、宋朝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和《詩經·秦風·蒹葭》中的詩句,既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又蘊含深刻的雙關含義,統攝全文,新穎奪目。
詩詞名句還可直接用作文中的小標題,比如中考佳作《一棵小樹》中,有這樣的三個小標題:“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就分別引用了來自唐朝詩人于良史《春山夜月》、《詩經·周南·桃夭》、宋朝詩人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很好地增加了文章的詩意,吸人眼目。
詩詞名句還可以直接引用到文中:
【運用片段1】
可能,追夢的路上會有山重水復的困惑;可能,漫漫的征途中會布滿一觸即發(fā)的陷阱;但我們無須沮喪,因為我們心存希望。古人常說:人生不如意者常十八九。對此,我們勿庸置疑,然而,我們?yōu)槭裁床辉谝馐O碌摹耙欢蹦兀坑辛诉@點滴不斷進步,我們就會不斷地成長,最終鑄成鋼鐵般的身軀和意志。面對困惑,我們有著戰(zhàn)勝自己的勇氣;面對陷阱,我們有著睿智清醒的思想。勇者無懼,走在人生的路上,我們一定要用自己內心的力量燃起人生的輝煌?!伴L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边@才是我們前行的口號,這才是我們體驗青春、享受青春的風采華章。
【教師點評】
在這個片段中,直接引用了李白《行路難》(其一)中的名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其詩句本身的意思是說: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云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進而突出表現了詩人堅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豪邁的氣概和樂觀的精神。用到這個片段中,借此表達我們面對人生的自信,非常恰當,也非常形象、生動。
【運用片段2】
“日色欲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每每看見這道旁酷似櫻花的花,我就有了立即飛去日本的沖動,它總在不經意間牽動著我的每一根神經。我總是站在陽臺上,倚在欄桿邊,身旁是高大的一年四季一成不變的古板常青樹,莫名想象著日本街道上四月天里櫻花花瓣漫天飛舞,彌漫著整個天空。瞇著眼,這感覺有些似曾相識,仿佛身臨其境,呼吸的,全是櫻花。
【教師點評】
“日色欲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一句出自唐朝詩人李白的《長相思》,本意是無論白天還是黑夜都發(fā)愁的意思。用在這個片段中,很是形象而生動地寫出了自己面對櫻花的心理:為看櫻花而愁,進而突出了自己對于櫻花的喜愛之情。
二、組合引用
顧名思義,所謂“組合引用”,是引用詩詞名句時,不再是一句,而是兩句、三句、甚至是多句。
【運用片段1】
乘著“扶搖直上九萬里”的清風,剎那間,我來到了濃墨重彩的唐朝。我隨謫仙人一起抒發(fā)“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暮狼閴阎?,一起領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的山光水色;我隨杜子美一起感悟“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偉大抱負,一起體會“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痛徹心扉;我隨李商隱一起經歷“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相思衷腸,一起感受“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忠貞不渝。漸漸地,我沉醉在李太白的浪漫豪邁、杜子美的沉郁頓挫、李商隱的綿長情深里……
【教師點評】
這個片段,引用的詩詞名句多達七處,分別引用了唐朝詩人李白的《上李邕》《行路難》《渡荊門送別》,杜甫的《望岳》《春望》,李商隱的《夜雨寄北》《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排比的修辭手法,巧妙地抒寫了沉醉于李白、杜甫、李商隱的唐詩世界的心得,讀來讓人熱血澎湃。
【運用片段2】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笔謭?zhí)一支毛筆,我來到了恬淡素雅的宋詞世界。我隨易安居士一起立下“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凌云壯志,隨她感受“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滿腔愁緒;我同稼軒一起馳騁在“馬作的盧飛快”的古戰(zhàn)場,同他追憶“夢回吹角連營”的惆悵往昔;我和秦少游一起欣賞“長江滾滾,東流去,激浪飛珠濺雪”的逸飛壯思,一起傷感“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柔和婉麗。后來啊,我沉醉于范文正公的憂樂思想,我沉迷于歐陽修的與民同樂……
我沉醉在這墨花綻放的字里行間,感受文豪字墨的詩意縱橫,感受宋詞的美,豪邁而不失婉約,恬淡而不失芬芳……
【教師點評】
這個片段,引用詩詞名句也是多達七處,分別引用了宋朝李清照《點絳唇·蹴罷秋千》《夏日絕句》《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秦觀《念奴嬌·過小孤山》《鵲橋仙·纖云弄巧》,形成排比,以富有氣勢的語言鋪陳抒發(fā)了沉醉于李清照、辛棄疾、秦觀的宋詞世界的情懷,給人美的享受。
三、展開描述
詩詞名句是詩人寫的。我們可以根據表達的需要,展開合理化的想象,將詩人寫作詩詞的背景、寫作詩詞的具體情景等展開描述,從而突出我們所要表現的主旨。
【運用片段1】
穿越千年的歷史時空,我愿走訪他人生中歷經的一個個站點,回望他留下的那一道道令人興嘆的風景。
猶記彼時,正值丙辰中秋之夜,一輪明月高懸,蘇軾與眾人大啖酒肉,歡飲達旦。清澈的月光下,他的眉梢卻隱藏著淡淡的憂傷。月轉朱閣,席終人散,他本欲回屋就寢,行至院中,卻突然停步。他突然意識到,今夜,本應是與家人團聚之日,月光竟格外清冷,而自己,是那樣孤獨。悵然轉身入戶,低倚窗前,想到遠在齊州的弟弟,想到天下離人,他再也無法入眠。于是,鋪紙磨墨,縱筆揮毫:“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奔炔荒芟嘁?,便以明月寄相思。于是,千年的中秋月景,一腔手足之思,千古的美好祝愿,不僅滲入筆畫之間,更浸入每一個人的心中。endprint
【教師點評】
在這個片段里,作者采用了合理化的想象和聯想,將詩人蘇軾寫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情景描述得細致入微,“再現”了當時的情景,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進而突出自己對于蘇軾的欽佩與贊頌之情。
【運用片段2】
閑居的日子,是詩酒的日子。雪后初晴,好友陳亮來訪,兩人在村前石橋上久別重逢,端起了酒杯。酩酊大醉的辛棄疾百感交集,面對好友不僅吟出“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钡暮婪耪Z,詞作一路大刀闊斧,使人心潮澎湃。待到“可憐白發(fā)生”,一切又無影無蹤,歸于幻覺。
這也是一段了不起的歲月,辛棄疾站在中國詞史的巔峰之上而不自知,此時的他,斂雄心,變溫婉,成悲涼。
【教師點評】
這個片段,運用合理化的想象,非常形象地演繹了辛棄疾書寫《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的情景,進而寫出了詩人在閑居的日子里,“斂雄心,變溫婉,成悲涼”,令人感慨萬千。
四、巧妙化用
所謂“化用”,就是將詩詞名句化解開來,根據表達的需要,再重新組合,靈活運用,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每此菩攀帜閬?,可往往卻是深思熟慮,即是語言的創(chuàng)新,也是思想的提升。
【運用片段1】
除了作業(yè)大突擊讓人有狼吞虎咽的興奮外,準備新衣服也是一大樂趣。記得有次開學前在雜志上看到一件鵝黃色的裙褲,死纏爛打拽著媽媽尋遍商場,未果,悻悻而歸。所幸媽媽扯了同樣顏色的布料,然后拿著那本雜志去找裁縫。取時裁縫伯伯委屈了:這是我半輩子接的最難的活了,沒有圖樣,差點交不了工!但這絲毫不影響我開學穿著它,女王般地接受伙伴們羨慕的小眼神。等到初二開學了,又增加了一個小樂趣,那就是準備一個帶鎖的日記本,以便課間時少年聊發(fā)老夫愁。
【教師點評】
此段最后一句“少年聊發(fā)老夫愁”化用了宋朝詩人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中的“老夫聊發(fā)少年狂”,進而清晰地交代了自己準備帶鎖的日記本的目的及原因。
【運用片段2】
開學了。嗯,各種不適。畢竟早已深陷假期那疏懶散逸的狀態(tài)里,想要無縫切換到校園模式,估計還得好些日子來過渡。往往開學前一周,情緒就莫名低落,離愁別緒,涌上心頭。那種感覺就像秋雨淅瀝時反復發(fā)作的腹疼,隱隱不知處,綿綿無盡期。
【教師點評】
“隱隱不知處”化用了唐朝詩人賈島《尋隱者不遇》中的“云深不知處”;“綿綿無盡期”化用了唐朝詩人白居易《長恨歌》“綿綿無絕期”。也正是通過這樣的化用,形象而鮮明地寫出自己開學前那種低落、惆悵的心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