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旭
在安德列很小的時候,臺灣著名女作家龍應臺就制定出周詳?shù)呐囵B(yǎng)計劃,希望兒子今后能像她一樣,也能成為一名作家。
兒子上學了,她驚訝地發(fā)現(xiàn),兒子似乎對寫作并不感興趣。
一天,已上小學五年級的安德列放學回家,看到正在書房里寫作的媽媽,苦悶地說道:“媽媽,我也許永遠不會成為像您一樣的作家,我今后也許只能成為一名普通人。”龍應臺忽然意識到,兒子的成長劇情,也許完全脫離了她精心編寫劇本上那樣的情節(jié)了。她走到兒子身邊,語重心長地說道:“孩子,就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演下去吧,只要自己喜歡的角色,就沒有什么不好。”
很多年后,已在美國華爾街一家著名銀行工作的安德列,在給母親的一封信中寫道:“媽媽,謝謝您!您讓我按照自己喜歡的劇情演出,雖然不夠精彩,但我感到很快樂?!?/p>
在彼得很小的時候,“股神”巴菲特就希望兒子今后能像他一樣,成為一名炒股大王。
可是,巴菲特發(fā)現(xiàn)兒子對炒股并不感興趣,相反,他對音樂卻有著濃厚的興趣。
一天,彼得正在家彈琴,巴菲特回來了。他露出愧疚的神色,說道:“爸爸,也許我今后不能像您一樣去炒股了,我想學音樂,我覺得音樂才是我的夢想?!?/p>
巴菲特輕輕地撫摸著兒子的頭,深情地說道:“孩子,你喜歡音樂,這也是一種劇情,就按照你的劇情去演吧。如果按照我的劇本刻意去演出,你也許演出的會更加槽糕。”
后來,彼得從斯坦福大學畢業(yè),成為了一名歌手和音樂制作人,實現(xiàn)了他童年要當一個音樂人的夢想。
◎螢火小語:人生的路本來就不是固定的,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沒有必要按照別人設計好的劇本來完成自己的一生。有時劇情脫離了劇本,反而會更加精彩,會帶給人更多的思考和啟迪。
◎文題延伸:選擇;我的青春我做主;實現(xiàn)夢想……
(馮國偉摘自《山東青年》2017年第10期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