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坤+徐寶霞
仇家店中心小學校是北京市順義區(qū)的一所普通農村中心小學。2014年年初,我校有幸作為實驗基地校,參與了北京師范大學“基礎教育內在質量提升與學校管理改進”的科研實驗項目。項目開始時,我們期盼滿滿,覺得這下子有希望了,可以直接找專家解決學校問題,只要照著專家提供的方法應對,就可以高效地推進實驗改革。但實踐證明,專家指導并非能夠為我們提供立竿見影的現成答案,而是要求我們更多地基于學校來思考制約學校發(fā)展的瓶頸問題。
正當我們躊躇不前時,專家團隊下校指導,讓我們先分類、再分析、抓本質、出思路,多次強調學校必須要和全校教師溝通確定。正是專家組的一次次指導實踐,我們才明白了學校發(fā)展需要干部教師角色重新定位,從“過度依賴”專家的出謀劃策轉換到自主意識的喚醒,自發(fā)地參與學校管理?;跇嫿▽W校參與機制,借力北京師范大學專家團隊資源,我們經過三年的主體探索和實踐,搭建了學校自主發(fā)展平臺,積極推進學校內在質量提升綜合變革,推動學校穩(wěn)步發(fā)展。
一、充分喚醒民主管理意識,教師全員參與學校發(fā)展
項目實施以來,專家團隊一直倡導力抓民主,做好團隊建設工作。如何實現民主管理,就是做好一切工作基本上要經過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兩個過程。這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學校在發(fā)展規(guī)劃擬定進程中經歷了艱難的蛻變。當我們再次被困難鎖住腳步時,項目專家告訴我們,不要追求完美的方案,而要用正確的民主意識在時間和實踐中打造、建立完美。
在和全校教師溝通的過程中,我們有了驚喜的發(fā)現:(1)民主可以信賴,教師有閃爍的智慧,就看管理者是否會提取歸納;(2)團隊建設有目標,發(fā)揮主人翁意識,工作才有動力、有效果;(3)研究是自己的事,就像課堂中的主導與主體,只有經過實踐,才有體會、有反思、有進步。
例如,針對活動課程參與率低的問題,在期末我們找到不同組教師做調研,分析課程項目選定和時間安排的利弊,聽取不同意見。2016年學期初,我們在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在自主選擇理念的主導下,教師自主立項、選項,學生自主選課,結合選課結果安排時間。目前,教師的參與率達到90%以上,學生的參與率為100%。管理行為的轉變贏得教師的信任,民主進程得到推進。2017年的民主化建議月,我們看到了驚喜的轉變,獲得的高質量建議達44條。
就這樣,通過前期的問題診斷和訪談調研,基于問題改進,依據內在質量提升理念,學校教師多次討論和專家論證,我們確定了“特色打造,創(chuàng)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整體思路,進一步梳理完善了“關注生命質量,夯實發(fā)展根基”的辦學理念,并以促進學生現代性水平提高和社會情感能力發(fā)展為導向,制定內在質量提升的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明晰學校的辦學目標—把學校建設成為教育理念先進、內部管理規(guī)范、辦學特色鮮明、教學質量一流、家長滿意度高、社會認可度強的現代化農村小學校,以及基于內在質量視角下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把每一個學生培養(yǎng)成為品格高尚、身心健康、自主學習、和諧發(fā)展的仇小“希望之星”。
二、構建“學生自主”課堂教學模式,促進教師專業(yè)能力成長
項目實施以來,為了促進學生的自主發(fā)展,在課程教學模式建構上,我們基于學生的參與,從構建生本課堂入手,形成了“學生自主”課堂教學模式,實施社會情感校本課程,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升學生自主意識的同時,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
1.構建“學生自主”課堂教學模式,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學生自主”課堂強調以學生為本,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同時強調教師在課堂中的點撥、啟發(fā)、總結、提煉與激勵的主導作用。教師是幫學者,從拉牛上樹到驅牛向草,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讓教師大膽地退、適時地進,給學生創(chuàng)建自我展示的舞臺。
我們要求教師應做到重難點與學情結合,精設計、精講,關注課堂上的預設與生成,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努力創(chuàng)造思考、探索、表達的機會,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為此,我們從課堂教學模式入手,確立了“精彩展示—預復反饋—合作探究—引導梳理—選擇提升”課堂五環(huán)節(jié)?,F在,在仇小的課堂上,學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生為本、以自我教育為核心的教學理念在仇小的學生身上得到充分的體現。同時,學校注重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發(fā)展評價的多元性,把定量測評與定性測評、他評與自評、家長評價與教師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使評價趨于客觀、公正,激勵學生健康成長、協(xié)調發(fā)展。
2.實施社會情感校本課程,提升教師社會情感能力
教師社會情感能力的發(fā)展,有助于提升教師的幸福感、教學能力和工作表現。參與社會情感校本課程的課題教師,他們主動參與學習,積極提高自身素養(yǎng),總結出了“三訓四研”策略,開發(fā)、設計、實施校本課程的能力得到提升,高效推進社會情感校本課程的實施。其中,“三訓”是指:全員培訓,提升對項目的認識;骨干培訓,引領推動項目開展;集體研訓,帶領同伴積極融入?!八难小笔侵福貉欣碚?,理解項目實施的意義;研教材,完善適合學校學情的教材;研學生,因材施教進行全人教育;研環(huán)境,進行校園及班級文化建設。
2017年4月,我校成功舉辦了社會情感校本課程集體教研活動,骨干教師耿春陽的“堅持不懈”一課以新穎的形式、積極的情感體驗,獲得專家的高度肯定。項目組專家指出,社會情感校本課程的每一次飛躍都是在仇家店中心小學校。沒有想到,仇家店中心小學校讓他們看到了心目中內在質量提升視角下的學生的狀態(tài),是他們真實的、本真的、快樂的、積極的情感的自然流露。通過實施此項目,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均得到整體提高,人際交往氛圍和信任關系得到顯著改善。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斷被激發(fā),促使他們自覺引領學生自主發(fā)展、健康成長,實現學校組織成員構建共同愿景,讓校園充滿和諧氣氛。
三、參與學校文化制度建設,彰顯學生自我風采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要積極營造有利于學生自我發(fā)展的環(huán)境與氛圍,構建有利于學生自我教育的學校文化支持系統(tǒng),引導學生自覺成為學習的主體,參與到所有的教育過程中來。
1.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和教學管理制度建設
班級管理以學生為中心,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建立學生參與的管理制度。學校的班級文化、班風、班規(guī)都是學生自主設計的,學生有權決定在墻上展示什么,如何擺放室內的教學設備材料,怎樣的班級獎勵辦法更為有效。
為了充分釋放學生的天性,學校專門辟出“涂鴉墻”,學生可以用巧手繪制美麗圖畫,表達樂觀向上的積極情感。積極的班級管理,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安全、民主平等、被重視,會更加地信任教師。豐富的班級文化內涵,為學生的自主發(fā)展搭建了一個良好平臺,能夠提升師生幸福指數和學校文化品位。
2.學生參與學校安全管理制度建設
學校會組織學生繪制校園不安全地圖,從學生視角理解和診斷學校安全管理改進需求。例如,學校取暖維修更換的管道較大,沒有及時清理,堆放在教學樓的后面,而粗大的管道剛好能夠讓低年級學生爬進去,這是很危險的。為此,我們組織了“校園安全管理我出力”活動。紅領巾執(zhí)勤崗的學生繪制出“吃人的管子”的地圖,提醒學校從安全的角度及時加以整治,消除安全隱患,為低年級學生提供安全的活動游戲場所。
安全溫馨、友好民主的學校育人環(huán)境的構建,讓學生感到輕松、安全。學校提供的多種表達平臺和途徑,使他們愿意自由表達情緒,遇到困難樂于向他人尋求幫助。
自基礎教育內在質量提升項目實施以來,學校學生對自我、他人、集體的認識不斷加深,自信心顯著提高,良好的情感和道德也逐步形成,建立了積極的人際關系,促進了身心的協(xié)調發(fā)展。教師也在參與中全面反省自己,學會從兒童的視角看問題,豐富教學經驗,提高實踐教育能力,擴充自我視野,營造出開拓進取,真抓實干,教師、學生、家長、社區(qū)密切配合的文化氛圍,讓學?!白晕医逃钡霓k學特色得到充分的提升和完善。
責任編輯:孫建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