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
寫在前面的話
前些日子,一個10歲的河南女孩考入商丘工學院的報道引起了大家的熱議,有人感慨現(xiàn)在的孩子智力了得,小小年紀就拿到了大學的通知書,少年出英雄;當然,也有人發(fā)出了這樣的質(zhì)疑——上大學,不光意味著高考分數(shù)超過了某個高校的錄取分數(shù)線,更意味著她應該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有基本的人際交往能力,有獨立面對各種難題、挫折和意外的能力,有隨時走向社會的能力。這個稚氣未脫的女孩,她準備好了嗎?
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稚嫩的孩童破格被大學錄取的事例并不少見:10歲考大學,13歲通過北工大碩士研究生考試,一度成為最年輕的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的張炘煬;13歲以654分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孫天瑞;沒有上過幼兒園、小學,12歲以639分的成績考上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少年班的龔民;只讀了兩天半小學、一年初中一年高中,復習一個月便參加高考的10歲男孩蘇劉溢……
有人認為,這些孩子的存在無疑是給社會注入了一股正能量,讓大家看到了專屬于新時代孩童身上的潛能和智慧。讓人不斷地期待他們在已有的輝煌現(xiàn)實的基礎上,在將來的生活中能夠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奇跡來;同時也渴望社會能夠給他們提供一個更好的舞臺,是成長也好,是展示個人才能也好,只要有利于他們的發(fā)展即可。
但同時,也有人對這種現(xiàn)象提出了疑問和否定。“少年班”模式是否有揠苗助長之嫌,10歲的孩子通過私塾大大縮減了學習的年份,從而考上大學是否操之過急。這些問題都值得大家思考。人生是一場漫長的旅行,不是一次短跑競賽,僅僅追求“贏在起跑線上”的意義不大,我們要做的,是讓孩子接受正常的教育,培養(yǎng)完整的人格,從而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
眾說紛紜
“光明網(wǎng)”發(fā)布了一篇名為《十歲上大學,“早快好省”能換來幸福嗎》的時評,里面有一段話提到了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少年班”熱潮,“十四五歲的少年進入大學,接受‘超前培養(yǎng),他們同樣被譽為‘神童,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行業(yè)精英。他們當中,有的畢業(yè)之后選擇了出家,有的跟導師關系惡劣而不得不中斷求學,還有的甚至患上了精神疾病”。同時,也提出了“教育不光是知識的灌輸,更是完整人格的培養(yǎng)”“我國的義務教育之所以規(guī)定了九年的時間,就是因為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等對教育的個人看法。
《廣州日報》報道了曾被譽為神童但遭遇退學風波,最終在相關部門“網(wǎng)開一面”下重回大學校園的王思涵的故事——《而立神童的起伏人生:14歲上大學,多門掛科被退學》?!八诩覐膩頉]有做過家務,我們也不讓他做家務,洗碗、洗襪子這些他都不會,有一次他本來想自己去洗碗,卻被他父親狠狠批評了一頓,再也不敢了?!薄皬拇笠婚_始,王思涵就跟不上學習進度,有三門功課不及格,在畢業(yè)考試中,除了英語之外,其他科目王思涵均放棄參加考試,還有三個月就到畢業(yè)時間的他被學校勒令退學?!薄捌鋵嵨覐膩頉]說過自己是‘神童,封號都是外面的人給我起的?!边@就是王思涵和他的家人對這三十年來的起伏經(jīng)歷的回顧、沉思和悔悟。
“十方教育”指出:“對學生的教育,不是要求‘快成長,而要引導他們高質(zhì)量成長。基礎教育是給一個人一輩子發(fā)展打基礎的教育,‘欲速則不達。高等教育渴求的不是大學生的數(shù)量,而是質(zhì)量。對于我國的家庭來說,培養(yǎng)孩子不是以上大學作為終極目標,孩子的健康成長、終身發(fā)展,遠比提前幾年上大學重要許多!是該拋棄功利的‘神童情結(jié)的時候了?!?/p>
師生論壇
老師:10歲孩童上大學的新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似乎已經(jīng)不很讓人驚訝了。古時候就有方仲永的故事存在,現(xiàn)如今,這樣的新聞更是屢見不鮮,14歲的王思涵考上大學,卻因為不適應大學環(huán)境,多門掛科而被退學,河南女孩4歲起在父親開辦的私塾里讀書,10歲就考入商丘工學院,包括今年考入浙江大學的13歲女孩。越來越多的“神童”出現(xiàn),人們在抒發(fā)感慨的同時也發(fā)出了質(zhì)疑。對于這樣的現(xiàn)象,你們怎么看?
黃蓉:10歲神童上大學在外人看起來是一件風光無限的事情,小小年紀就得到了社會上多數(shù)人的關注和各大高校的認可。但其實,從神童王思涵的曲折人生經(jīng)歷來看,被賦予了太多的期望在很多時候也會成為一種壓力和負擔,也就是媒體口中的“捧殺”。沒有做好適當?shù)纳眢w和心理準備就提前進入了社會,智商高,情商低,身后還有一群人追著夸自己聰明,定力不強者很可能會迷失在這褒獎的迷霧中,最后像方仲永一般“泯然眾人矣”。
周靚朵:我認為10歲神童上大學在一定意義上是剝奪了他們享受童年的權(quán)利。10歲的孩子理應奔跑在操場上,活躍在歡聲笑語之中,端坐在日常課堂上。過早讓孩子進入大學,生活的基本技能還未完全掌握,甚至連洗衣洗碗等照顧自己的習慣都還沒養(yǎng)成,與人交流以及對基本的交際方式都還是一臉懵,如何在大學中養(yǎng)成更好更完全的人格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所以10歲神童進入大學,一方面可以給予社會正能量,讓人們看到現(xiàn)代孩童的潛能所在,但另一方面,也會變相地扼殺了孩童正常生長的契機。
鄭若涵:社會是多元的,有愛玩的孩子存在,自然也有天賦異稟、智力高于同齡人的孩子存在。所以,我認為應該給這些小孩子提供一個專門學習的地方,把他們聚集在一起,采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輔以與他們年齡相應的心理指導,讓他們的智商情商都得到提高,做更好的社會接班人。但是,這樣的班級開設,并不是讓家長擠破腦袋把自己的孩子培養(yǎng)成“神童”,而剝奪了孩子在玩樂中學習的權(quán)利。
蔡原上:其實,屢見不鮮的神童上大學現(xiàn)象并不是只有負面影響,它在一定意義上也能夠促進社會上良好學習風氣的形成。第一,10歲孩子在自己的努力下拿到了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但同時也有很多年輕人因為過度玩樂而荒廢了學業(yè),這樣的對比形成反差,讓人們在為孩童鼓掌的時候也會反思自己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第二,一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所以為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是必需的,無論家庭條件是優(yōu)越還是普通,只要家長有心,其實都能幫助孩子更好地學習。
老師:總的來看,神童上大學這一現(xiàn)象并不是新生事物,對于這一現(xiàn)象的看法并沒有一個定論,凡事都有兩面性,我想只要家長不采取偏激的手段,以利己的目的來促使孩子成為一個“偽神童”,而是自然地營造一種恰當?shù)膶W習氛圍,同時社會也能夠為這些孩子提供合適的學習環(huán)境和教學方法,引導他們在智商和情商上都得到提高,我想,這樣的神童一定能夠在合適的領域發(fā)揮他們各自的潛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