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 帥
不知道“尬點”,廣告植入會死得很慘
文/苑 帥
前段時間年度廣告大劇《深夜食堂》刷屏,雪崩式差評隨之而來,“吃相過于難看”應該算是對這一事件相對中肯的評判。
廣告植入的度,可以簡單理解為觀眾的“尬點”。觀眾達到尬點之前,對廣告無感或者偶有不適,但并不影響他接受內容;一旦達到尬點,就會有種隔著屏幕替你感到尷尬,控制不住想要關掉內容然后發(fā)個評論吐槽的沖動。
觀眾最喜歡的內容作品,一定是全程無尬甚至無廣告的作品,但是最有長久持續(xù)性,將自身潛力發(fā)掘到最大,變現能力最佳的,一定是貼著“尬點”邊界游走的作品。
如何無限接近但又不逾越“尬點”,應該是每個內容創(chuàng)業(yè)者重點考慮的問題。
1.女生可以作的程度,和顏值成正比
內容本身的優(yōu)質程度,決定了尬點邊界可以推多遠。有人說不會啊,普通片子廣告那么多那么硬也沒見人說,《深夜食堂》這么好的背景條件卻因為廣告被罵死。其實罵你說明心里還愛你,普通片子觀眾都直接點右上角了,并很快被人遺忘。
2.廣告機制設計比抖機靈重要
如果所有植入都是根據產品想idea,那么主創(chuàng)早晚會被放心大膽拉植入的銷售逼死。植入一多,主創(chuàng)腦暴跟不上,有幾個idea不夠巧妙就會導致崩盤。設計成體系的植入機制,比如早期《萬萬沒想到》片頭廣告,既讓觀眾接受起來能夠慢慢習慣甚至期待,也給銷售友軍劃定了范圍,不會拉來植不了的單子或硬植突破邊界。
3.尬點也會與時俱進
早些年的軟植入廣告很受歡迎,微博上各種神結尾、神轉折等,后來這些招數被用濫了,觀眾們反而又開始懷念簡單粗暴的硬廣?,F在最受歡迎的是《奇葩說》里那種強行理直氣壯播硬廣,不要臉的樣子甚至有點萌。很多時候潮流是個輪回,需要看清自己處在輪回的哪一點,采取相應的廣告變現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