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首屆中國國際新聞獎在滬評定頒發(fā)

2017-12-07 00:23周瑞金
世紀 2017年6期
關鍵詞:解放日報新聞獎

改革開放以來,先從各省市自治區(qū)開始,陸續(xù)出現(xiàn)評選當?shù)貎?yōu)秀新聞人、新聞獎活動。上海市新聞界1984年就開始評選新聞獎,1989年還在全市海選“上海市十大名記者”,解放日報社高肖笑和屠海鳴一對母子,同時榮獲上海市十大名記者稱號,一時在上海灘傳為佳話。

全國新聞獎的評選,始于1990年,由中國記協(xié)主辦,是全國綜合性年度優(yōu)秀新聞作品最高獎,也是經(jīng)中共中央宣傳部批準常設的全國性新聞獎。

1994年12月,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召開國際新聞報道座談會,制定了《關于加強國際問題宣傳報道的意見》(即26條),并報經(jīng)中央批準,其中有一條就是定期舉行中國國際新聞獎的評選。于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即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在1995年增設了中國國際新聞獎評選項目,每年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辦評選一次。2004年,中國國際新聞獎納入中國新聞獎系列,沒有再單獨舉辦,只是在中國新聞獎定評前,舉行國際新聞獎的復評暨年賽。

我在1989年任解放日報社主要領導人后,參加過全國和上海多次新聞獎評選活動。調(diào)任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后,1995年我分管了《人民日報》國際新聞報道工作,正好趕上首屆中國國際新聞獎的評選,擔任了評委會副主任,參加了首屆中國國際新聞獎的評選全過程,所以值得一敘。

國務院新聞辦特設中國國際新聞獎

1995年8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向全國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及人民日報社、新華社、廣播電影電視部和各有關新聞單位,發(fā)出了《關于開展1995年度第一屆“中國國際新聞獎”評選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設置中國國際新聞獎的目的,是有利于實現(xiàn)正確的輿論導向,提高國際新聞報道水平,探索和交流國際新聞報道的經(jīng)驗,激勵國際新聞工作者積極開拓、勇于進取的敬業(yè)精神,提高這支隊伍的政治、業(yè)務素質(zhì),以便更好地為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貫徹執(zhí)行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線,增強我國在國際輿論中的影響。

通知附有國際新聞獎評選規(guī)則,規(guī)定第一屆國際新聞獎從199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好稿推薦,1996年1月下旬進行初評,2月進行定評,3月召開頒獎大會,并組織出版國際新聞得獎作品一書。評選的辦法和范圍,規(guī)定以報紙、通訊社、電臺、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公開發(fā)表的國際新聞作品為對象,主要分四大類:國際消息、國際通訊(含新聞特寫、人物采訪、答問等)、國際評論(含新聞分析、述評、隨筆、專論等)和國際專題(含國際副刊、專題節(jié)目、專欄文章等)。

根據(jù)國際新聞報道的現(xiàn)實情況,首屆國際新聞獎把參選范圍分為三類:一是人民日報社、新華社和廣播影視部三家;二是一些中央和京、津、滬、粵地區(qū)國際新聞發(fā)稿量較大的新聞單位;三是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及十六個有關城市的省報、區(qū)報、市報以及相應的廣播電臺、電視臺。按照這三類確定每年選送參評作品的數(shù)額分配,即一類14篇,二類4-6篇,三類2-3篇。

評選獎項按消息、通訊、評論、專題四種,共設置70個獎。其中一等獎12個,二等獎24個,三等獎34個。一等獎作者將獲“中國國際新聞獎”獎杯、獲獎證書及獎金;二等獎、三等獎作者只發(fā)獲獎證書及獎金。獲獎名單將公開刊登和播發(fā)。

通知最后提出設“中國國際新聞獎”評選委員會和評選委員會辦公室。規(guī)定評選辦公室進行初評工作,評委會進行定評工作。評委會主任由李源潮同志(中共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擔任,副主任為周瑞金(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劉習良(廣播影視部副部長)、高秋福(新華社副社長)。

“中國國際新聞獎”評委會及辦公室組成名單,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1995年11月15日再次發(fā)出《關于“中國國際新聞獎”評選工作的補充通知》予以公布。評委會副主任增加了一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二局局長張治平。評委會委員由新華社國際部主任沈家松,人民日報社國際部主任馬世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副總編輯李廣才,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郭崇立,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何梓華,上海解放日報社副總編輯吳谷平,中共天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新聞辦主任劉風銀等十七人組成。評委會辦公室主任張治平(兼),副主任方銘迪(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二局副局長)、王國泰(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二局副局長)。特邀專家有王微(中央外宣辦特邀調(diào)研員、高級記者)、芮英杰(新華社高級編輯)、習升茂(廣電部高級編輯)、周修慶(人民日報國際部主任記者)等10位。

針對上次通知發(fā)出后各新聞媒體提出的問題,這次補充通知對參評的“國際新聞”進行了明確的界定,就是指我中央和地方新聞機構(gòu)采編的,在我國境外新近發(fā)生、具有重要政治和社會意義的重大新聞,包括國外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科技、文教和社會新聞,以及在境外發(fā)生的涉我外事新聞。不包括發(fā)生在我國國內(nèi)的外事新聞和港、澳、臺新聞(如涉及港、澳、臺的國際斗爭可以參評)。境外發(fā)生的國際體育新聞和圖片新聞這次暫不參評。這就把第一屆中國國際新聞獎的參評范圍,進一步說清楚了。

解放日報社承辦首屆評獎活動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向全國各地新聞媒體發(fā)出評選國際新聞獎通知后,得到熱烈響應。各媒體紛紛按自己的參評作品配額,在1996年1月15日前,將推薦作品寄到“中國國際新聞獎”評選辦公室。評委會按原定計劃進行評選,評選辦公室開始初評。

一天,評委會李源潮主任打電話告訴我,新聞辦領導建議,第一屆中國國際新聞獎的定評和頒獎活動放在上海,由解放日報社承辦。我說這個想法好,上海是國際性的大都市,上海三報《解放日報》《文匯報》和《新民晚報》,國際新聞報道和評論都做得很出色。尤其上海解放日報非常重視國際新聞報道,經(jīng)常在頭版突出地位發(fā)表重大國際新聞,還發(fā)表獨自的國際新聞評論。如《解放日報》帶頭把1989年布什和1993年克林頓當選美國總統(tǒng)的國際新聞,放在頭版頭條重要地位發(fā)表;美國發(fā)動海灣戰(zhàn)爭期間,又在頭版頭條發(fā)布準確的開戰(zhàn)預報新聞,這都在全國引起轟動。所以,首屆中國國際新聞獎評選活動由上海解放日報社承辦,可以說是順理成章,實至名歸。我把國務院新聞辦這個意圖打電話告訴報社黨委書記馮士能和總編輯秦紹德,他們都滿口承應,高興接受。他們說,國務院新聞辦已與上海市委商定,市委領導已向他們下達了任務。endprint

首屆中國國際新聞獎評選活動,中央和地方共有51家新聞單位參加,一共選送了300余件國際新聞作品參評。1995年11月29日,評委會辦公室召開全體成員會議,成立了消息組、評論組、專題組、通訊組和秘書組,并就評獎程序、工作分工進行了討論。1996年1月下旬,評委會辦公室進行初評,各組分別推薦消息類、評論類、專題類、通訊類的獲獎作品,寫出小組評審意見。然后,評委會辦公室舉行全體會議,統(tǒng)一對獲獎作品進行逐一篩選,并初步評定獲獎等級。1996年2月初,在北京召開評委會第一次會議,聽取評委會辦公室初評情況的匯報,秘書組向各位評委分發(fā)初評推薦獲獎作品和后備獲獎作品,進入定評階段。要求評委們在2月底完成評審工作,填寫好定評意見單和序列表,并提出評審意見。

人民日報社國際部選送參評作品,著重推薦國際評論。我分管國際部工作后,也側(cè)重抓國際評論。原來《人民日報》的重點國際評論“觀察家”文章,在歷史上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在廣大讀者中也印象較深。但這個專欄評論已中斷多年,我分管國際部工作后下功夫組織撰寫“觀察家”評論文章。范敬宜總編輯充分肯定這是擴大《人民日報》在國外影響的重要一招,大力支持“觀察家”文章上頭版顯著地位發(fā)表。1995年12月22日《人民日報》頭版發(fā)表《中國發(fā)展有利于世界和平與進步——駁“中國威脅論”》“觀察家”文章,這是時隔30年后第一次出現(xiàn)在廣大讀者面前的人民日報觀察家文章。西方通訊社和電臺紛紛轉(zhuǎn)發(fā)、摘播,不少國家和地區(qū)的報紙,也紛紛報道,發(fā)表評論,在國內(nèi)外產(chǎn)生了比較強烈的反響。

1996年3月24日,第一屆中國國際新聞獎評委會全體成員到上海福州路新城飯店報到,召開了評委會主任碰頭會,通過了在上海的定評活動日程安排,以及在解放日報社召開頒獎大會的主要議程。25日,李源潮主任主持召開評委會全體會議,履行最后定評程序。經(jīng)過一整天的反復審議,評委們鄭重地調(diào)整幾篇稿件的獲獎等級,最終評出一等獎11篇,二等獎25篇,三等獎33篇,共 69件作品獲獎。另有11篇作品獲鼓勵獎。人民日報社獲一等獎3篇、二等獎4篇,居榜首(駁“中國威脅論”的“觀察家”文章高票獲國際評論一等獎)。新華社獲一等獎2篇、二等獎4篇、三等獎2篇,獲獎篇數(shù)居多。

1996年3月27日,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辦、上海解放日報社承辦的第一屆“中國國際新聞獎”,在上海解放日報社六樓會議廳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大會。會議由評委會副主任、國家廣播電影電視部副部長劉習良,代表因事請假的李源潮主任主持,評委會副主任、新華社副社長高秋福宣布第一屆“中國國際新聞獎”獲獎名單。《人民日報》的《中國發(fā)展有利于世界和平與進步——駁“中國威脅論”》(評論類)、新華社的《美日汽車貿(mào)易高級談判開始》(消息類)、中央電視臺的《外國政治家談中國》(專題類)、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只身闖波黑》(通訊類)、《光明日報》的《陰謀破產(chǎn) 得道多助》(消息類)、《經(jīng)濟日報》的《糧食:世界沉甸甸的話題》(專題類)、《法制日報》的《辛普森案審批透視》(專題類)等11篇作品獲一等獎,《解放日報》的《一超四強互動,形成四個三角》(評論類)、《文匯報》的《文明的沖突在哪里》(專題類)、山東電視臺的《美國掠影》(通訊類)、《新民晚報》的《韓國三豐百貨大樓突然倒塌》(通訊類)、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的《波黑和平協(xié)議在巴黎正式簽署》(消息類)、《天津日報》的《“強加”的和平》等58篇作品分獲二、三等獎。另有11篇作品獲鼓勵獎。這屆國際新聞獎獲獎作品涵蓋了中央和地方31家報刊、6家廣播電臺和10家電視臺。

頒獎大會上曾建徽與我的講話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曾建徽主任,在首屆中國國際新聞獎頒獎大會上作了重要講話。他充分肯定了改革開放以來,全國新聞媒體在國際問題宣傳報道上,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一是增加了有見解、有深度的國際新聞評論。二是第一線的采訪報道有所加強。第一手新聞不多,一直是我們國際報道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近年來,無論是報社、通訊社,還是廣播、電視,現(xiàn)場感較強的國際新聞明顯增加。三是積極主動地開展國際輿論斗爭。圍繞臺灣、西藏、人權(quán)、批駁“中國威脅論”以及揭批美國強權(quán)政治等問題,我們許多新聞媒體都自覺主動地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輿論斗爭。四是較好地把握了重大國際問題的宣傳報道。如成功地報道了聯(lián)合國人權(quán)會議、社會發(fā)展會議、世界婦女大會、聯(lián)合國特別紀念活動和亞太經(jīng)合組織首腦會議。對波黑戰(zhàn)爭、車臣危機、神戶大地震、拉賓遇刺等重大事件都能及時正確進行報道。五是具有改革創(chuàng)新意識。新聞媒體都在采取改革措施,增派駐外記者或增加記者國外采訪機會,突出處理國際新聞,增強報道時效,加強國際評論,豐富宣傳形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曾建徽主任也指出我們的國際新聞報道的不足,時效不夠快,聲音比較小,國際新聞報道隊伍有待加強、提高。他在講話中著重闡述了要從八個方面提高宣傳報道水平:一、對當前國際形勢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二、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三、有理、有利、有節(jié)地開展輿論斗爭;四、充分發(fā)揮新聞的優(yōu)勢,更好地配合外交工作;五、要體現(xiàn)中國特色,增強對外競爭能力;六、要充分利用國外傳媒提供的材料,揭露西方社會的陰暗面;七、鼓勵正當競爭,增強整體力量;八、進一步加強國際問題的對外宣傳。

事先評委會根據(jù)國務院新聞辦領導的意見,指定我以獲獎單位代表的身份,在首屆國際新聞獎頒獎大會上,重點講一講如何落實曾建徽主任的八條重要意見問題。

一開始,我說這次《人民日報》有七篇作品獲獎,固然是國際部記者編輯共同努力的結(jié)果,但是我們也清醒看到,這主要是由《人民日報》的地位和條件決定的。作為黨中央的機關報,《人民日報》的國際報道一直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特別是新聞辦公室、外交部領導的直接關心和指導。國際報道力量也比較雄厚,僅采編、資料工作人員就有近百名,有三十三個常駐世界各國的記者站。這些條件是一般新聞單位所難以具備的。相比之下,條件不如我們的一些兄弟新聞單位,如《解放日報》《文匯報》等,這次都取得了相當出色的成績,更使我們感到工作還可以做到更好,還要加倍努力,還要更好地向全國兄弟新聞單位學習。endprint

接著我結(jié)合這次參加首屆中國國際新聞獎評選的體會,著重就如何更好地落實曾建徽主任的八條重要意見,提出需要從增強國際意識、加強國際評論、抓緊國際新聞隊伍建設三個關鍵點作出切實的努力。

關于增強國際意識,我提出宣傳要審時度勢,所謂審時,就是要審時代變化之潮流;所謂度勢,就是要度世界發(fā)展之趨勢。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正處在世紀之交,當今世界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技在急劇發(fā)展變化之中。我們要趕上時代,要跟上世界發(fā)展潮流,就一定要讓中國更好地了解世界,也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這就需要加強國際新聞報道,及時地充分地向全國人民介紹世界各地發(fā)生的事件和變化,引導大家正確地認識世界、對待世界。同時要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除了做好外宣工作,把我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積極地全面地向世界上作宣傳以外,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把我國政府和人民對世界發(fā)生的重大事件和主要輿情的態(tài)度、觀點、立場,及時地鮮明地表達出來,向世界發(fā)言,以顯示我們作為聯(lián)合國常任理事國、一個有十二億人口的社會主義大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作用和份量。而這后一條,正是我們國際新聞報道的重要任務。所以,為了創(chuàng)造我國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良好國際輿論環(huán)境,我們應當增強國際意識,加大國際報道的分量,向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國際信息,向世界各國及時表明我們對國際重大事件和問題的態(tài)度。

關于加強國際評論,我提出這是關系積極主動參加國際輿論斗爭的大事。近年來《人民日報》一直在提倡國際評論要大膽解放思想,不要自設禁區(qū),不搞自我束縛。對國際上發(fā)生的重大問題應盡量表明自己的看法,努力做到外交部發(fā)言人能說的,我們要寫;外交部發(fā)言人不便說的,我們也積極配合,主動爭取寫好。當然,國際評論寫作要嚴肅認真,注意把關,吃不準的要請示。但主要的還是要積極探索,主動嘗試。特別是《人民日報》發(fā)表駁“中國威脅論”和駁“遏制中國論”兩篇“觀察家”文章(第二篇1996年初刊登,獲1996年度國際新聞獎評論類一等獎),在國內(nèi)外產(chǎn)生了比較強烈的反響。這給我們一個深刻啟示,要使我國的聲音在世界上擴大影響,一定要及時地對國際上眾所關注的事件和輿論進行評論,鮮明地表明我們的觀點,這就能引起世界傳媒的重視,也才能提高和擴大《人民日報》在國際上的威望和影響。所以要積極主動地、有理有利有節(jié)地開展國際輿論斗爭,必然要求我們下功夫切實加強國際評論工作。

關于抓緊國際新聞隊伍建設,我提出從事國際新聞報道的編輯記者隊伍,在政治素質(zhì)和業(yè)務素質(zhì)上要求比較高。目前我們的新聞工作,正面臨著從傳統(tǒng)的計劃經(jīng)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轉(zhuǎn)變;從傳統(tǒng)的傳播手段向現(xiàn)代化傳播手段的轉(zhuǎn)變。這對我們掌握現(xiàn)代化技能和知識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須努力培養(yǎng)一批能熟練操作電腦、掌握一門以上外語和會駕駛現(xiàn)代化交通工具三項基本技能,又具有現(xiàn)代經(jīng)濟、現(xiàn)代科技、現(xiàn)代國際關系與法律三門基本知識的學者專家型記者編輯。《人民日報》國際部記者編輯具備三項基本技能的比較多,但切實掌握三門基本知識的卻還要作很大努力。我們一定要加強對冷戰(zhàn)后國際形勢的研究,提高編輯記者審時度勢、總攬全局的水平和能力;要提倡做多面手,不僅要懂國際政治,還要懂得國際經(jīng)濟、現(xiàn)代科技、國際文化、國際社會方面的知識,要能寫報道,又能寫評論,寫內(nèi)參。我們想要有計劃地定向培養(yǎng)一批國際報道和評論人才。特別是國際評論人才短缺,尤其需要加緊培養(yǎng),力爭培養(yǎng)幾個像李普曼、賴斯頓這樣的國際問題評論家、專欄作家。人才寶貴,人才難得,一定要愛護人才,創(chuàng)造有利于人才成長的環(huán)境和條件。

責任編輯 楊之立endprint

猜你喜歡
解放日報新聞獎
守正創(chuàng)新 繼往開來
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評選結(jié)果公示
論西安事變與綏遠抗戰(zhàn)
第二十七屆中國新聞獎48個廣播作品入選
延安時期《解放日報》對十月革命的紀念及其啟示
《解放日報》與紀念十月革命的話語建構(gòu)(1941—1946)
第24屆中國新聞獎評選揭曉
延安時期博古黨報思想探究
分量最重的新聞獎
給自己頒獎,還是為同行立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