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艾 馮耀東 李莉
一、引言
近年來,電子商務產業(yè)的逐漸成熟,網購平臺的普及和大學生消費能力的提高,都為高校校園快遞服務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本文在對武漢市幾所高校進行調查的基礎上,總結了目前高校快遞服務的幾種主要模式,分析了各種模式在實際運行中的優(yōu)點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改進建議。
二、高??爝f現(xiàn)有運營模式簡介
高??爝f服務,是指快遞公司向大學校園進行派件,在校園周邊或者校園內部發(fā)生的快遞活動,屬于城市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
本文選取了武漢市郊區(qū)3所高校為研究對象,分別為武漢東湖學院、漢口學院、武漢學院這三所高校為研究對象,這3所校園師生人數(shù)均在10000人以上,平均每月快遞收發(fā)件在3萬件左右。本文通過實地調查和分析,總結出目前武漢高校校園快遞服務模式主要有以下3種:
1.快遞企業(yè)自建代理點模式
交易量大的快遞公司和電商企業(yè)會選擇在高校校園內設置固定的代理點,即自建代理點,通過與高校后勤部門租賃固定店面作為代理點,如順豐、中通、申通等快遞公司;郵政和EMS則是通過建立學??爝f服務中心的方式。這種快遞模式的優(yōu)勢很明顯,第一,由專業(yè)快遞企業(yè)自建分店,專業(yè)服務,保障質量;第二,快遞取件點固定,快遞放置也是井井有條,消費者可以很快地找到自己的貨品,也方便對丟失快件的查詢;第三,取快遞的時間比較自由,收取到短信后,在兩三天以內去領取即可,如果不能立即領取,代理點會代為保存。
2.快遞公司+商鋪模式
有些快遞公司或電商網站,為節(jié)約成本,采用與校園各種商鋪合作的模式,如當當網等;這種模式的優(yōu)勢在于,第一,節(jié)省了店鋪的租金;第二,由店鋪老板或工作人員兼職快遞發(fā)放員,節(jié)省人力成本;第三,取貨地點距離生活區(qū)比較近,方便師生取貨。
3.流動服務點(電商主導型)模式
部分電商企業(yè)在校園內沒有固定的代理點,采用流動點模式,如京東、唯品會、聚美優(yōu)品等,他們選擇在每天固定的時間點,由派送員載著帶有快遞的車到學校校門口,讓師生前來領取。這種模式的最大的優(yōu)點是節(jié)省成本。
三、各種快遞模式存在的問題
1.快遞企業(yè)自建代理點模式的主要問題
(1)各快遞企業(yè)不能統(tǒng)籌協(xié)調,代理點選址不合理。各點相隔較遠,如果有不同的快遞公司的快遞需要領取,師生們需要來回奔波,浪費時間。(2)與校方合作的問題。如郵政和EMS,工作人員大多是校方后勤人員或學生義工輪流幫忙,這些人員經常更換,且缺乏快遞分類、分揀等工作經驗,所以經常存在快件破損、丟失的情況。
2.快遞公司+商鋪模式的問題
通過對3所高校的調查,有50%的固定代理點是與商鋪合作的代理點,合作店鋪主要有小型超市、鮮花店等各種店鋪。問題有:(1)這些店鋪每天人來人往,不利于保證貨品的安全;(2)人力資源不充足,學生作息時間比較統(tǒng)一,下課期間往往有大批學生涌入店鋪,店鋪人員既要售貨又要發(fā)放快遞,明顯服務能力不足。
3.流動服務點(電商主導型)的問題
(1)貨品的安全性問題。由于沒有固定的快遞點,快遞包裹往往直接由小型貨車運輸?shù)叫iT口,包裹被隨意擺放在后備箱,雜亂無章,存在被誤領的安全隱患。(2)接待顧客取貨的時間段太短,容易跟消費者個人時間沖突,嚴重影響派件時效性,導致二次配送。(3)這種配送模式十分受天氣影響,不夠便捷。(4)快遞車隨意停放在校門口,影響校園容貌,且容易造成交通堵塞。
4.各種模式的共性問題
(1)不能送貨上門。為了節(jié)約成本,高校校園末端物流配送中,送貨上門服務十分欠缺,這體現(xiàn)出了快遞公司的服務意識不夠。(2)服務人員不穩(wěn)定,服務質量差。校園物流代理點經常出現(xiàn)更換地址或者換代理人的狀況,難以長期經營,穩(wěn)定性不足。(3)消費者對取貨時間和地點缺乏主動權。本文針對武漢市郊區(qū)三所高校的送貨上門和貨物自提的情況,對消費者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表明,消費者每月人均通過快遞購買商品的次數(shù)在8.5次,其中,1.4次能夠享受上門服務,7.2次需要前往快遞點自提;即需要自取的比例為83%,送貨上門的服務比例僅為17%。
四、校園快遞服務模式改進的策略
1.合理選址,優(yōu)化布局
各個物流公司在選址時,要互相溝通,合理布局,要從服務師生角度進行選址,應多設置在宿舍區(qū)、食堂區(qū)。另外,物流公司還應充分與學校溝通,在服從校園整體規(guī)范的基礎上,做到規(guī)范管理,既不影響校園容貌,又能夠方便師生取件。
2.規(guī)范管理流動服務點
首先,流動服務點的電商企業(yè),應積極與校方協(xié)商,爭取到固定且寬敞的停車場地,方便師生取件。其次,可以適當延長取貨時間,降低客戶二次取貨帶來的成本。最后,應進一步加強快遞行業(yè)之間的協(xié)作與整合,從而逐漸取締流動服務點。
3.提供服務質量,實現(xiàn)送貨上門
根據調查顯示,超過70%的師生都是希望快遞能夠送貨上門的,并且其中60%的人愿意接受在收取費用的前提下,提供送貨上門服務。因此,送貨上門服務的盈利空間還是比較大的??爝f公司及電商企業(yè)應當完善該業(yè)務,比如找一些兼職的快遞派件員,按件計算價格支付給他們報酬,這樣不僅降低了運營成本,提高了服務水平;同時消費者更多地享受到更完善的物流服務;還可以讓兼職的學生得到鍛煉,三方受益,十分可取。
4.整合快遞資源,重構快遞服務末端體系
目前,校園內各個快遞公司之間惡性競爭,經營管理無序,需要進一步整合快遞資源,重構快遞服務末端體系。如采用第三方代理的模式,建立校園快遞服務中心,由特定的校園快遞配送人員進行配送。有些高校還成立了校園物流社,各快遞公司統(tǒng)一由學校后勤監(jiān)管協(xié)同,學生社團運營,快遞公司買單,這種完善校園快遞的策略,不僅可以減少資源浪費,降低物流成本,還能鍛煉和培養(yǎng)在校學生,十分值得借鑒和學習;有些高校,各快遞公司整合資源,共享共建固定自取柜,24小時內師生隨時自提,在時間上極大地方便了師生。
參考文獻:
[1]楊萌柯,周曉光.“互聯(lián)網+”背景下快遞末端協(xié)同配送模式的構建[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15,(12).
[2]黃驗然,吳光先.電子商務最后一公里配送的收貨模式研究[J].嘉應學院學報,2014,(04).
[3]王良輝.大學校園快遞配送末端業(yè)務整合研究[J].知識經濟,2013,(16).
[4]叢迪悅,胡松筠.校園快遞自提網店運營模式研究[J].科技與產業(yè),2013,(8).
作者簡介:朱艾(1996.12- ),籍貫:江蘇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