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美國學者埃利斯提出合作學習是當代最偉大的教育改革之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也絕對不能忽視了合作學習,要指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促使其提高學習效率。然而目前不少教師在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時效果欠佳,總是讓學生隨意討論,缺乏合適的討論話題。教師要妥善設計和文本密切相關的討論話題,促使學生的合作學習更有效。
一、基礎性話題,前置預習
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基礎性話題作為高中學生合作學習的指定話題。這些話題往往包含字詞學習、作者創(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作風格分析等內容。這些話題的設置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行下一步學習。教師可以在學生預習一篇課文的階段采用這種話題,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預習課文的內容,合作學習的效果越好,學生進一步學習文章時的效果就越好。
在學習《師說》一文時,教師可以設置基礎性話題,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討論的內容首先可以圍繞文章中的詞匯解釋和特殊語法現(xiàn)象,掌握這些內容能讓學生掃清學習時的障礙,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例如,“是故”是“因此,所以”的意思,“百工”是“各種手藝”的意思,“乃”是“竟然”的意思。在文法方面,“從而師之”,這里的“師”是意動用法,表示“以……為師”;“吾師道也”,這里的“師”是動詞,是“學習”的意思。此外,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探討這篇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這也能對接下來的學習有所幫助。學生各自尋找相關背景資料,在討論后發(fā)現(xiàn),韓愈是古文運動的發(fā)起者,其所指“師”概念很寬,指的是所有具有成就的讓。由于當時唐代的士大夫階層對于從師的觀點存在偏誤,這從柳宗元的《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一文中也能看出端倪。韓愈想要糾正這種想法,因此創(chuàng)作了這篇文章。
在組織學生進行基礎性話題合作學習時,教師可以根據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這樣能讓學生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能力,讓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有所提高。
二、突破性話題,掃除盲點
突破性話題指的是那種為了讓學生突破教學難點而設置的話題。教師要根據語文學習目標和文本特點設置話題,同時也要兼顧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的話題往往會很有針對性,能促使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掃除學習的盲點,令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真正提高。
《想北平》一文表達了作者對于北平的思念之情,為了讓學生突破學習的難點,教師選擇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并設置了突破性話題。教師讓學生分析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路,分析:“既然這篇文章回憶的是北平,為何又要寫巴黎的內容呢?這樣是否和文章的題目相矛盾呢?”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展開了積極的討論。有學生嘗試從文章的結構方面進行分析,認為作者并未大段描寫巴黎的景色,而是將其作為引子,和北平進行對比,巴黎和北平一樣都是大城市,但是北平卻具有巴黎所沒有的韻味,因此在對比中能進一步反襯出對北平的喜愛之情。還有學生嘗試從作者的生活經歷入手進行分析,認為當時老舍住在濟南,在戰(zhàn)亂的歲月中,令老舍回想起了摯愛的北平,雖然巴黎和北平相比更為熱鬧,也沒有遭受戰(zhàn)亂,但是作者的心中依然對北平懷有熾烈的情懷。因此可以知道,作者通過巴黎體現(xiàn)出對北平的喜愛。
學者程先國在研究如何設置合作學習的話題時提出教師要通過設置問題將學生放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讓學生根據文本的內容調動自己的情感,思考這些問題,多角度地進行閱讀理解,最終獲得感悟。
三、成果性話題,拓展視線
為了讓學生能鞏固學到的知識點,教師可以設置成果性話題,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這種話題可以讓學生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在實踐中進行知識內化,令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拓展,充分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性和個性。
在學習《雨巷》這首詩時,學生了解了詩歌的特點,理解了詩歌中常常使用意象表現(xiàn)作者的情感,展現(xiàn)思想。為了促使學生內化學到的知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采用成果性話題,讓學生嘗試撰寫詩歌鑒賞類的小論文。學生可以圍繞《雨巷》這首詩進行詩歌鑒賞,分析詩歌中“油紙傘、丁香、雨巷、女郎”等意象和詩歌中的情感;也可以拓展開,閱讀其他詩歌,探究詩歌意象的特點。這個合作學習項目能更好地促使學生鞏固學到的知識點。如有學習小組的成員在討論中閱讀了戴望舒、舒婷、席慕蓉等著名詩人的詩歌,探究詩歌中的意象,分析每一個詩人的特點。還有的學生在小組討論中提出想要探討一下意象是否在詩歌中有固定的象征意義。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對于詩歌和意象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更好地掌握了相關知識點。
學者錢永茂認為設置合作學習時要參考學生的學習基礎,參考其最近發(fā)展區(qū)。成果性話題能讓學生有所突破,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探索,令學生產生繼續(xù)學習的欲望。
學者鄭艷曾指出在設定合作學習的話題時要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有重點的、均衡的個性化培養(yǎng),促使學生在積累、鑒賞、應用等多種方法獲得成功。教師要合理設置話題,通過設置基礎性話題、突破性話題、成果性話題令學生的合作學習更有針對性。除了本文介紹的內容以外,還有不少種類的話題可供教師選擇,如反饋性話題,實踐性話題等,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情和所學文本的要求選擇合適的話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