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永華,周強平
(1.江西省腫瘤醫(yī)院預防保健科,江西 南昌 330029;2.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江西 南昌 330006)
--護理研究--
微信平臺在宮頸癌高危患者自我管理行動力和健康知識水平的影響
戈永華1,周強平2
(1.江西省腫瘤醫(yī)院預防保健科,江西 南昌 330029;2.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江西 南昌 330006)
目的分析微信平臺在宮頸癌高?;颊咦晕夜芾硇袆恿徒】抵R水平的影響。方法本研究所選對象為宮頸癌高危患者100例,經(jīng)數(shù)字隨機方式將全部患者分成兩組,50例對照組患者僅在入院時實施健康教育,50例觀察組患者則在入院健康教育的同時,采用微信平臺加強隨訪,觀察比較患者的自我管理行動力和健康知識水平。結果①自我管理能力評分:觀察組疾病認知能力(7.26±1.24)、按時復診(6.04±1.31)、治療依從性(8.39±1.32)、健康行為(8.52±1.34)以及情緒管理(8.38±1.33),各項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②健康知識水平掌握情況:觀察組基礎知識43例、感染途徑44例、易感因素41例、宮頸癌相關知識44例、預防與治療41例、定期TCT檢查40例,觀察組各項健康知識水平掌握例數(shù)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應用微信平臺能讓宮頸癌高危患者的自我管理行動力和健康知識水平顯著提高,具有臨床應用和推廣價值。
微信平臺;宮頸癌;高?;颊?;自我管理行動力;健康知識水平
宮頸癌是臨床中發(fā)生率較高的一種女性生殖系統(tǒng)惡性腫瘤?,F(xiàn)階段宮頸癌的患病人數(shù)越來越多,而且表現(xiàn)為年輕化趨勢[1]。加強宮頸癌高?;颊叩淖o理干預,讓其掌握相關的預防保健知識,對于宮頸癌的預防非常重要[2]。在社會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過程中,微信在人們?nèi)粘9ぷ骱蜕钪械膽靡苍絹碓綇V泛,除此之外微信在延續(xù)性護理的院外健康指導和隨訪工作中的作用也越來越突出[3]。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微信平臺在宮頸癌高?;颊咦晕夜芾硇袆恿徒】抵R水平的影響,具體情況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研究所選對象為本院2014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宮頸癌高?;颊?00例。納入標準:HC-2檢查結果顯示存在高危型HPV-DNA感染,陰道鏡宮頸活檢病理結果顯示為CINⅢ;簽署知情同意書,存在性生活史;過往無癌前病變、宮頸癌史;過往無公交手術史和物理治療史;有智能手機,能正常對答。排除標準:妊娠期女性、合并感染患者、重要臟器疾病患者、心理疾病患者、意識障礙患者、依從性差的患者以及存在宮頸疾病史的患者等。經(jīng)數(shù)字隨機方式將全部患者分成對照組(50例)和觀察組(50例),患者年齡20~54歲,平均年齡為(38.6±13.3)歲;未生育患者14例,已生育患者36例;宮頸環(huán)切術患者30例,子宮切除術患者20例;文化程度為:14例患者為高中及以下,36例患者為大專及以上。在基線資料方面對照組和觀察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住院期間兩組患者接受相同的護理干預。出院時為對照組患者提供出院指導,在患者入院復查時,加強健康教育;觀察組患者則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上,選擇微信平臺為患者提供隨訪,具體內(nèi)容如下。①HPV感染的相關知識:HPV的高危人群、傳播途徑、乙肝因素、宮頸癌的相關篩查知識;②防治HPV感染的相關注意事項、抗病毒治療的抑郁、CIN發(fā)生發(fā)展和宮頸癌的關系、相關檢查的意義;③HPV和宮頸癌、CIN的關系、預后情況;④定時復查的意義、復查的具體時間;⑤CIN治療后,在進行臨床追蹤隨訪時,給予高危型HPV檢測是非常有效的方式,能有效預防宮頸癌;⑥加強患者性生活方式、日常生活方式的指導;⑦心理護理:詳細告知患者HVP感染主要為一過性感染,如果檢測結果表現(xiàn)為陽性并不表示患者已感染了宮頸癌或性病,CIN和宮頸癌并不等同,進而來對患者的心理負擔進行有效緩解,告知患者心態(tài)應保持平穩(wěn)。利用肌肉放松訓練、傾訴、寫日記、聽音樂等方式,來對自身的不良情緒進行宣泄;告知患者嚴格遵醫(yī)囑即可有效治愈;⑧詳細告知患者,隨訪的作用和意義。微信內(nèi)容包括語音、圖片、視頻和文字短信,語言應簡單明了、同屬移動。每周向患者發(fā)送4次短信,持續(xù)半年。以上內(nèi)容應在1個月內(nèi)全部發(fā)送,之后每個月進行循環(huán)發(fā)送,進行強化教育。對于小組成員來講,每天應輪班在線1小時,對患者的咨詢進行認真回答。
1.3 臨床觀察指標 對患者隨訪半年后的自我管理行動力和健康知識水平進行觀察比較。①自我管理行動力:選擇本院自制的自我管理能力行為量表來調(diào)查患者的自我管理行動力,調(diào)查內(nèi)容包括情緒管理能力、健康行為、治療依從性、按時復診以及疾病認知能力,患者分值越高則表示其自我管理能力越強。②健康知識水平:選擇本院自制調(diào)查表來調(diào)查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調(diào)查內(nèi)容包括定期TCT檢查、預防與治療、宮頸癌相關性、易感因素、感染途徑以及基礎知識,總分為100分,如果患者分值大于80分則表示掌握。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自我管理行動力觀察 隨訪半年后,觀察組患者的各項自我管理行為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自我管理行動力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自我管理行動力評分比較(±s)
P值<0.05<0.05<0.05<0.05<0.05評分項目疾病認知能力按時復診治療依從性健康行為情緒管理對照組(n=50)4.11±1.031.27±0.326.12±1.216.59±1.246.02±1.12觀察組(n=50)7.26±1.246.04±1.318.39±1.328.52±1.348.38±1.33 t值13.81825.0128.9647.4759.598
2.2 健康知識水平觀察 隨訪半年后,觀察組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健康知識水平掌握情況比較(n)
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在對宮頸癌進行防治時,讓宮頸癌高?;颊叩男g后定期隨訪預防性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然而現(xiàn)階段我國的隨訪機制還并不完善,醫(yī)療資源也比較緊張,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隨訪性網(wǎng)絡管理平臺就成為了現(xiàn)階段延續(xù)性護理的主要發(fā)展方向。
微信作為即時通訊的應用程序,能利用手機將健康教育的相關知識制作成圖片、文字、視頻等,并向每一位患者發(fā)放。在宮頸癌高危患者中,應用微信平臺對宮頸癌的預防知識進行分享,能對信息傳遞不準確、信息遺漏的現(xiàn)象進行有效預防[5]?;颊咄ㄟ^手機聯(lián)網(wǎng),將微信平臺打開就能獲得信息,有效傳播視頻、圖片、聲音以及文字等內(nèi)容,讓內(nèi)容展示更加快捷和置管,除此之外還能重復學習、隨時調(diào)取,持續(xù)更新健康宣教內(nèi)容,讓隨訪工作更加形象和生動,不能能讓患者更加了解相關的健康知識,而且還能讓患者更加重視宮頸癌的預防,對其自我管理行為進行改善[6-7]。微信平臺通過手機就能實現(xiàn),不但能讓護理資源得以有效節(jié)約,而且還能讓患者的隨訪更加方便,讓其就醫(yī)等待時間顯著縮短,讓其依從性顯著提高。除此之外,患者可以通過微信平臺及時向醫(yī)護人員反饋存在的問題,讓信息交流的互動性、及時性和便利性顯著提高[8]。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采用微信平臺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動力與健康知識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微信平臺在宮頸癌高危患者自我管理與健康水平方面的應用價值顯著。
綜上所述,應用微信平臺能讓宮頸癌高?;颊叩淖晕夜芾硇袆恿徒】抵R水平顯著提高,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和推廣價值。
[1] 張瑩,孫暉,王英,等.微信隨訪管理平臺在宮頸癌同步放化療患者中的運用效果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6,43(13):2385-2388,2401.
[2] 何玉娥.優(yōu)質(zhì)護理干預對宮頸癌化療患者依從性的影響探析[J].當代醫(yī)學,2015,21(12):94-95.
[3] 石曉婷,強云鳳,豆翠萍,等.微信隨訪對宮頸癌放療患者家庭陰道沖洗依從性及性生活恢復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35):2750-2752.
[4] 白云鶴.綜合性護理干預在同步放化療宮頸癌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4,20(30):94-95.
[5] 林景華,李華萍.微信平臺互動對癌癥患者出院后焦慮抑郁的影響[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7(5):13-15.
[6] 蘇雷,胡玲,趙媛媛,等.微信平臺對腫瘤患者抑郁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醫(yī)學研究與教育,2016,33(6):41-44.
[7] 閔永華,駱祥榮.微信隨訪在宮頸癌高危患者預防保健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22):4709-4711.
[8] 丁莉,徐松俠,郭鋒.微信公眾平臺在中重度顱腦損傷患者隨訪管理中的運用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7):514-517.
通訊作者:周強平,E-mail:lpprds756@126.com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4.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