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馮敏生
冬儲記憶
河南/馮敏生
時間邁著輕盈的步履,悄悄走進了冬日的視野。
偌大的曠野里,空蕩蕩的,格外靜寂。炊煙裊裊的村莊旁,偎依著一兩畦蔥綠的冬白菜,在溫潤陽光的映照下,郁郁蔥蔥地招惹人的眼睛。坡畔上,孤零零地挺立著幾棵滄桑的老柿子樹,枝頭上稀疏高掛著幾只火紅的柿子,那是農(nóng)人特意留給鳥雀過冬的食物。在向陽的嶺嶺洼洼上,獨自綻放一朵朵金黃的野菊花,點綴于寂寞的山野。就在這初冬的原野上,恐怕只能看見到這最后的一種水果和一種花朵了。
春花秋實,春播秋收。忙忙碌碌的鄉(xiāng)親們,已將豐收的果實,顆粒歸倉。立冬過后,當門前的楊樹上,只剩下幾片零星的黃葉在風中颯颯作響的時候,山林中的小松鼠、豬獾等動物們,正忙著儲藏過冬的食物。農(nóng)閑下來的鄉(xiāng)親們,與動物們一樣,也忙碌著立冬前的儲備工作。
村里的女人們開始忙活了。腌酸菜,腌雪里蕻、卷心白等咸菜,那獨有的味道,浸潤北方農(nóng)村淳樸的傳統(tǒng)情結。母親做的辣子醬,算得上村里的拿手菜。母親將新鮮的青辣椒、紅辣椒,清洗干凈后,切成細絲,加上姜、蔥、蒜、花椒等調(diào)味,將幾只紅蘋果和酥梨切成薄片,放在石磨子磨成醬汁,裝入木桶里,撲鼻的香氣,彌漫到陽春三月。
站在村后的山岡上遠眺,那屋檐下懸掛的一排排鮮紅的柿餅和辣椒,成為山村冬日里最耀眼的風景。村里的女人們將紅彤彤的柿子削成柿餅,用帶刺兒的藤條穿成串,懸掛在屋檐下,歷經(jīng)陽光曬,寒風吹,雪花飄,直至變成醬紅色,再捏成圓餅,密封在陶罐里,等到柿餅掛滿了粉嘟嘟的一層白霜后,方才在臘月間拿出來,讓人解解饞。女人們也將采摘回家的鮮辣椒,用麻線穿成一串串,掛在屋檐下,或者墻壁上。到了冬至前后,紅辣椒風干了,倒進燒燙的大鐵鍋里干炒,直將辣椒炒得焦紅,“嘩嘩”直響,香氣彌漫,再倒進石臼里搗成碎粉,加些炒熟的芝麻、花生仁,潑上熟菜籽油,就做成一搪瓷盆紅油花生芝麻辣子了。假如吃羊肉泡饃、吃模糊豆面,或烤干的玉米面饃片,拌上紅油辣子,那其中的美味,妙不可言,既能冒汗驅(qū)寒,又讓人渾身舒服,長精神。
與此同時,村里的男人們也不甘落后。“攢柴”是男人們一項重要的力氣活。他們趁著大雪未封山前,都要進山去打柴火,用藤條扎成捆,然后背回家。每戶人家都在門前的空地上,垛起一人高的柴垛,也有時,他們將碗口粗的樹木截成一二尺長的小段,劈開,藝術地碼放在屋檐下,遠遠望去,成為一堵富有立體感的柴火墻。如此攢柴,是要保證鄉(xiāng)親們在整個冬季能有柴做飯、燒炕,取暖用。
貯藏蔬菜水果,也是村里男人們?nèi)攵刈龅墓ぷ鳌K麄冊陂T前朝陽的地方,精心選擇一小片排水較好的小高地,開挖土窖,儲存過冬的蔬菜。稍淺一些的土窖,一米多深,可以存貯土豆、蘿卜;稍深一些,有七八米深,保暖性能好,可存貯紅薯、大白菜、蘋果等,取用時,必須在窖內(nèi)斜一個小木梯子,這樣方便人們?nèi)|西。鄰居的發(fā)子哥,腦瓜靈,點子多。他利用村里閑棄的土窯洞、石窯洞,種植黃瓜、茄子、西紅柿、青菜等蔬菜。他在窯洞門前,裝上透光的塑料門,利用太陽能集成電路,在洞內(nèi)安裝自動照明、烘暖設施,還鋪設了自來水管。當窯洞外大雪紛飛,北風呼嘯,窯洞內(nèi),溫暖如春,蔬菜蔥蔥綠綠,生機盎然。發(fā)哥家種植的新鮮的窯洞蔬菜,不僅滿足了他家過冬用,也解決了村里人冬天的吃菜問題,尤其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村里人再也不用冒著嚴寒,步行去鎮(zhèn)里的蔬菜市場買菜了。
在我的家鄉(xiāng),來自陜南的鄉(xiāng)親們居多,他們在冬日里有吃大肉、喝燒酒的傳統(tǒng)習慣。村里土地廣,所產(chǎn)的糧食足,每戶人家都要喂養(yǎng)幾頭豬,釀上幾壇老玉米酒。每趕在土地上凍前,總要殺上一兩頭豬,分解開來,掛在有煙囪的灶膛里,煙熏火燎,最后成為“熏肉”。當屋外大雪紛飛,滴水成冰,屋內(nèi)的土炕便格外暖和,紅泥火爐里炭火燃燒得很旺?;馉t上,一小鐵鍋熏肉燉蘿卜、土豆和紅薯粉條,“咕嘟咕嘟”直響,上面飄著一層紅油辣子、蔥花和香菜,香氣四溢。人們蝸居在溫暖的屋子里邊,邊欣賞窗外壯觀的雪景,邊品嘗著熏豬肉,喝著自釀的老玉米酒,享受著冬日愜意的生活,那其中的境界,用陜南的話說:“那真是美的太!”
在家鄉(xiāng),冬儲飄溢的鄉(xiāng)愁,令人回味無窮。此時此刻,冬天已經(jīng)來臨,四處漂泊的我,驀地想起白居易的 《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我多想拋棄紛擾的生活,在寂寥的冬日里,置一只紅泥小爐,相邀幾位老朋友,圍著火爐,酌老酒,品熏肉,吃柿餅,談古論今,交流文章,共同度過那浪漫的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