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散文創(chuàng)作的現(xiàn)實理解與歷史想象

2017-12-05 20:29:09
南方文壇 2017年6期
關(guān)鍵詞:北海散文文學(xué)

時間:2017年8月13日

地點:北海市圖書館報告廳

人物:陳建功(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

穆 濤(《美文》雜志執(zhí)行主編)

廖德全(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北海作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

張燕玲(《南方文壇》雜志主編)

主辦:《南方文壇》雜志 北海市作家協(xié)會

張燕玲:各位文友,各位讀者,早上好,感謝大家冒著酷暑如約而來。請允許我先介紹遠道而來的嘉賓。第一位就是我們的鄉(xiāng)黨:陳建功老師。他不僅是北海文學(xué)的老師,最重要的,他是中國新時期文學(xué)的一個高度。第二位是《美文》雜志的穆濤主編?!睹牢摹冯s志是當(dāng)下中國的散文重鎮(zhèn)之一。如果說陳老師是北海文學(xué)的老師,那穆老師就是北海文學(xué)的福星。今年《美文》新開《關(guān)注北?!窓谀浚科诙冀M發(fā)一兩篇關(guān)于北海的散文,尤其他還領(lǐng)11國的作者來看北海,然后,把他們寫的文章一一推出,很有意義;同時他也是散文大家,他的《先前的風(fēng)氣》獲第六屆魯迅文學(xué)散文獎;還有就是《萬里瞻天》得以出版,就是因為借了穆老師這雙文學(xué)之手,送到了西安西北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為此有了今天的分享會。西安是絲綢之路陸路始發(fā)港,而海上絲綢之路是在我們合浦出發(fā)的,文化的姻緣在今天又多了一層意義。再者便是今天的主人公、作家廖德全先生。今天有個遺憾:評論家、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郭運德老師在機場,被告知航班取消而不能如約前來。剛才陳老師告訴我說,郭老師手中的《萬里瞻天》密密麻麻寫滿了感受和看法,他來不成會寫成文字在北京報刊發(fā)表,以表示對廖德全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祝賀和敬重之情。感謝北海作協(xié)精心的布置,尤其感謝北海簡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具體操辦,簡居作為北海一個新興的文化企業(yè),充滿文化活力與行動能力。感謝簡居!

10天前,我給美編的關(guān)鍵詞是什么?大海的星空,寶藍色,整個會議背板要有一種蔚藍星空、圍爐夜話之感。首先是大海星空,給人莊重感,這是精神性的,也是當(dāng)下所缺失的。大家知道,在泛文化的當(dāng)下,真正對文學(xué)懷有莊重感、敬畏心的人,已經(jīng)越來越少了。但今天這里座無虛席,都是專注的雙眼,令我十分感動,心生莊重。其次是大海的自由自在。我以為散文的精神,一方面就是自由自在。因為散文之散,初指無韻,不拘于韻便是一種解放,所以散文的精神當(dāng)然也在于它的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另一方面,它是性情之文,是率性隨心的自由文體。所以,我想傳達兩個概念:莊重感與自由自在。所以,今天分享會是對話,大家隨時可以舉手,隨意提問。我還會在后面留半個小時,任何人,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提問,盡量自由自在。

今天,還要感謝北海市圖書館,提供了這么美好而莊重的報告廳,讓我們和文友接通一條心靈的通道,與廖德全相約,與北海相約,與文學(xué)相約。大家在星空下圍爐夜話,一同仰望星空,讓飛翔的思緒穿越歷史的星空。身處北海,我們又都是??停?驼勫蓿瑹煗⒚P烹y求,我們只能借助廖德全的散文,尋找或談?wù)勎覀冃闹械南缮藉蕖J紫?,想請我們敬愛的陳老師來談?wù)劚焙N膶W(xué),讀過他的《雙城記》,我們都明白他的北海情結(jié)了。

陳建功:這種形式,我很擁護。前天,我跟穆濤以及幾位作家,在西安參加一個懇談會。也是被請到臺上,但覺得還是很緊張。那是坐在中式的太師椅上,板著腰板,坐了兩三個鐘頭,在攝像的大燈下烤得滿頭大汗,很僵硬地回答問題。那不是一種很放松的感受。今天我們用一種更輕松、坦誠的方式來進行交流。首先,作為鄉(xiāng)黨,能回來參加一下文學(xué)活動,與有榮焉。我在西安懇談會上說過,寫北京我有點兒膽量,因為在北京生活了一個甲子,六十年。寫成都雖然只生活了幾天,因為那幾天是抗震救災(zāi),也可以說有所感受。寫西安就很難了。寫北海同樣沒有膽量。雖說自20世紀(jì)80年代起斷斷續(xù)續(xù)回來吧,還是覺得心里沒底。但回來結(jié)識了一批北海文友,不管他們是本土的,還是外邊移居過來的,共同營造了團結(jié)向上的氣氛,至少這對我是很大的鼓舞和激勵。首先北海富有極大的包容性,歡迎外來文化的融合和促進,同時,我們外來的朋友們也都很有銳氣,希望來北海展開一番事業(yè)。這些人都很正直、很講義氣,共同確立文學(xué)的追求,形成了北海非常好的文學(xué)氣氛。這種文學(xué)氣氛的率先垂范者,就是廖德全主任。他的職務(wù)一會兒主任,一會兒主席,我都記不全他的官職了。(張燕玲:所以我稱呼他為“作家廖德全”)北海文學(xué)氛圍的形成,得力于廖德全的統(tǒng)領(lǐng)。德全在任的時候,散文就寫得很好,但我們都不大敢說他散文寫得好,怕別人說“拍馬屁”。在他的第一本書出版之后,我寫過一篇評論,登在《文藝報》上,也沒多說,反正是說了好?,F(xiàn)在廖德全終于可以放下官職,回到作家隊伍了,新一代的作家也成長起來了,但我相信他有影響北海文學(xué)界的水平與威望。借此機會,表示敬佩和祝賀。希望大家把這種風(fēng)氣持續(xù)下去。我有時候感慨,80年代的北京為什么能形成較大的作家群呢?大家并不計較什么你當(dāng)主席了,我當(dāng)副主席了。天天琢磨的是怎么把文章寫好。我有一個回憶錄,說我們幾個人,半夜三更跑到天安門廣場邊兒上去談文學(xué),渴了就在旁邊買個西瓜,用拳頭砸開了分享,然后繼續(xù)談文學(xué),那種一門心思把文章寫好的這樣一種氣氛。我個人認為,一個人,一個作家,他最好的境界,不是說當(dāng)代怎么走紅,也不是說當(dāng)過這官那官,而是再過十年、二十年,你有幾篇文章能夠留下來,讓我們讀著還很開心,很感動,很受啟發(fā),這就不錯。你要經(jīng)過幾百年,上千年,比如你是在唐朝那個年代活過,你能在《唐詩三百首》里留一首絕句就不錯。所以大家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心無旁騖,共同營造愉快勞動的氣氛。這是關(guān)于廖德全和北海文學(xué),算是我的一個感受。其次,散文的品類有很多,廖德全的散文也涉及很多種,有所謂“歷史大散文”,有帶有哲理性的隨筆,還有寫他家事的人情世相散文,各種各樣的散文都寫得不錯。我對歷史散文抱有敬畏之心,因為愛面子,總覺得自己學(xué)問淺,不敢寫,甚至不敢議論。在讀史上,很佩服穆濤。我印象最深的是21世紀(jì)之初的時候,穆濤來北京做魯迅文學(xué)獎的評委,回到西安,給我寫過一封信。他說陳老師,我下一個月將不在西安了,我?guī)妆緯?,躲在一個沒人的地方,集中精力讀一段時間書再回來。他那封信應(yīng)該還在我家里。我的第一個意思是,寫歷史散文的人必須先讀書,不僅要理清楚歷史的大輪廓,而且要知道歷史的細節(jié)與微妙處,不僅要知道帝王將相,而且要知道稗官野史。但用句老話形容,就是“盡信書不如無書”,全信它也不行。這就談到下一層意思了,我想起了十幾年前聽人家講起的一個故事。說某個歷史教授,他有自己關(guān)于歷史的主張。某次講課之前,教室里忽然進了一幫人,把某個學(xué)生打了一頓,罵了一通,罵完了,糾纏了一通。這個歷史學(xué)者把門一關(guān),說,好了,希望你們在座的每個人,把剛剛發(fā)生的事,都寫寫,表述一下,談?wù)勥@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因果關(guān)系?結(jié)果答案收上來了。他說,我告訴你們,剛才是我設(shè)計的一個事件,我看看你們怎么表述的。他說,你們看,每個人的表述都不一樣。這就說到讀史要讀出獨立的見解來了。因此歷史學(xué)界自唐代就有史學(xué)史識史才之說,后來又有了梁啟超、馮友蘭郭沫若等歷史學(xué)者們做的大量工作,更正和甄別史料及觀點。最后就談到文學(xué)的表達了。讀史要讀出滋味,感慨歷史,也需要闡發(fā)出自己的滋味。這就是我贊嘆廖德全散文的原因。他不僅是見解獨特的,而且是文學(xué)表達的。歷史到了他的作品里,諸如漢高祖、張飛、曹操等等,無非都是他借著歷史的酒杯澆自己的塊壘而已。行文中,他并不完全純粹地寫歷史,而是不斷加入他對當(dāng)代生活的思考。有的是看法,有的甚至是當(dāng)代詞匯的融入。一會兒嘲諷,一會兒認真,一會兒嬉笑怒罵,一會兒正襟危坐。這體現(xiàn)了他對歷史及歷史人物的思考,又體現(xiàn)為向文學(xué)化表達的努力。作為散文家,我覺得這是必須的境界。最后我想說,在西安,我就說過,到西安來,是給大唐來朝拜的。膜拜大唐,因為大唐是一個個性紛呈的時代。真到了大唐盛世,這個穆濤是一家,德全是一家,張燕玲是一家,當(dāng)然還有千家萬家,人人都呈現(xiàn)自己的藝術(shù)個性。正是這種個性,呈現(xiàn)了他們的魅力和流傳千古的篇章。我覺得,在絲綢之路上,不管是海上起點,還是陸上起點,兩邊各有不同的繁盛期,除了經(jīng)濟貿(mào)易的繁榮和發(fā)展,也都有文化的交流。文化的交流需要靠經(jīng)濟,更要靠文化自身的魅力。而只有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才形成魅力。因此,我也希望北海的作家們,用我們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來開辟一片散文的天地。我暫時要講的就是這些。

張燕玲:陳老師說到的三點,我覺得特別感慨。第一點,就像相聲里講的,如果你是高者,你就能聽到他的深意,包括他講的文學(xué)的氛圍、文學(xué)的土壤、人和人之間、文人和文人之間,可謂語重心長。他說到的80年代故事,我在查建英的《八十年代訪談錄》也讀到過。當(dāng)時忍不住就給陳老師發(fā)讀后感了。書里提到李陀說半夜睡不著覺,就找上建功去敲史鐵生家的門。張承志還為了一個文學(xué)問題,半夜抱著書,去敲李陀家的門,然后大家就跑到外面,就是陳老師剛才說的砸西瓜等細節(jié),令人神往。李陀老師談到這些的時候,可以用“深情款款”這個詞來形容。第二點關(guān)于歷史散文。陳老師談的其實是馮友蘭信古、疑古、釋古的幾個關(guān)系,最后引申到文學(xué)的個性。廖德全有自己的解讀,雖然是寫古,實際是問今。我特別喜歡陳老師提到的文和史之間的關(guān)系,我覺得它形象地印證了《論語》孔子所說的“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章野,是很高的評價,生氣勃勃,個性鮮活,那才是文學(xué)的力量??梢?,文和史必須相生相應(yīng),才能展示一個真實而有意義的世界。這也是我們先賢的文風(fēng),在這方面,我們應(yīng)該就教于穆濤老師。想到他的《先前的風(fēng)氣》,想到先賢之風(fēng),先賢的人生追求,大多是要立德、立功、立言,魯迅先生則強調(diào)要立人,立人是為了讓這個世界更好一些。我們聽聽穆濤先生對廖德全散文,包括對歷史散文的總體印象,謝謝!

穆濤:建功老師剛才說到對歷史的認識,我也說一點自己的理解。歷史學(xué)科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建樹最完整的,止于《清史稿》,有二十五部史書,稱為“二十五史”。“前四史”是《史記》《漢書》《后漢書》和《三國志》,《史記》排在首位,因為這部書是中國史書寫作的革命性作品,徹底革新了史書的著述方法。唐代史學(xué)家劉知己肯定了《史記》的成就,但也指出了《史記》作為史學(xué)著作的瑕疵,《史記》是一部通史,上起黃帝,下止于漢武帝年間,跨度約三千年時間,用“紀(jì)傳體”這種筆法,籠罩不住,也覆蓋不實,并且重大歷史變遷的節(jié)點也不清晰。歷史是要做出判斷的,因此判斷的標(biāo)準(zhǔn)要嚴(yán)格,比如“本紀(jì)”是寫帝王的,項羽不是帝王,但有《項羽本紀(jì)》,再比如屈原和賈誼不是一個朝代,卻把兩位納入一個列傳內(nèi)。劉知己推崇班固的《漢書》,《漢書》上自漢高祖劉邦,下止于王莽,終西漢一朝二百三十年間歷史。劉知己認為紀(jì)傳體適于斷代史寫作,事實上,后世的史書寫作也多以《漢書》為“祖述”母本。

在《史記》之前,劉知己還歸納出了“四家”:《尚書》(紀(jì)言)、《春秋》(記事)、《左傳》(編年體)、《國語》(國別體)。對這四部書的寫法,分別例證出不足,更有后世學(xué)者指出其中有些寫法,類于“鄉(xiāng)村記賬先生的記賬簿”,客觀地看,這四部書確實不適宜大眾閱讀。

中國的史書,在唐朝又經(jīng)歷了一次寫作方法的革新,在唐之前,史書由一位史官著述,著述的宗旨是“以史治君”“君史兩立”,史書是制約君王的,君王的言行,無論對錯,史官都要翔實記錄,傳之后世,用以警醒后繼的君王。因此史書是國家機密檔案,老百姓不能閱讀,當(dāng)朝君王也不能閱讀。

李世民因為不是通過“正常接班”做的皇帝,他擔(dān)心史官“辱圣”,就改變了史書的著述方法,改“史官制”為“史館制”,歷史不再由一位史官寫,而是成立一個機構(gòu),由多人編修,而且“書成進御”,史書寫成后,由皇帝最終審定。史書的寫作宗旨,也由“以史治君”調(diào)整為“以古鑒今”。

今天的話題,是談廖德全先生的歷史題材散文的寫作。寫歷史題材的散文,是回頭看。一個人為什么要回頭看?這個問題要搞清楚,搞不清楚這個問題,人就容易“瞎掰”?;仡^看是為了更好地向前走。寫“回頭看”的文章,我覺著有三個要緊的點:一是看清楚;二是想明白;三是把話說到點子上。

《三國演義》和《西游記》是歷史題材小說,明代的人寫以前的事,都是回頭看,也都說到點子上了。《三國演義》寫的是中國社會規(guī)律,也寫到了中國的人心,深不可測的中國心?!段饔斡洝纺欠N回頭看,不像《三國演義》那樣直視、正視,它有點戲說,但這種戲說了不起,開創(chuàng)了一種非常好的方法。《西游記》是一部浮世繪,寫人生百態(tài)的眾神像,神多情,鬼有意,菩薩羅漢也受賄。《西游記》的那種深刻,貌似從偏處下針,卻扎到了中國人的大脈絡(luò)上。

廖德全的文章,最突出的就是清醒。他是清醒著看,深入著想,中庸著表達。中庸不是老好人的意思,中庸是中國人的智慧,話點到了,你明白了,他就收尾了。以他的一個文案舉例,《得意高祖唱大風(fēng)》,劉邦有一句話,“大風(fēng)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很多人寫文章都會感慨這一句,但廖德全卻用心在下一句上,“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寫劉邦,重點放在他的用人策略。西漢取得天下,建立政權(quán),是依靠底層群眾打下的江山,但管理國家就需要各方面的高素質(zhì)人才。劉邦自己沒有文化,但他在用人管人方面確實很了不起。他在建國后重用了一個叫叔孫通的人,這個人是個大文化人,不僅用他主管文化和教育,還讓他做太子劉盈的老師。在漢代建國后的前十五年,這個人完成了典章立制、興文重教等一系列工作,尤其重要的,是恢復(fù)了秦朝破壞的國家文化生態(tài)。西漢這個時代,不僅有絲綢之路,不僅開疆拓土,在文化上的建樹更了不起,比如確立了以儒家學(xué)說作為治國的指導(dǎo)思想(獨尊儒術(shù)),比如建立了“讀書取仕”制度(科舉制的前身,察舉制)等等。

張燕玲:是的,德全兄在此文章里一再追問你把猛士都殺了,猛士安在?穆濤先生以史實和史鑒的研究,不僅讓我們看到了風(fēng)雅與學(xué)識,還把我們今天的主題“歷史想象”,做了一個深刻透徹的、演講式的闡述。確實,散文寫作對歷史的書寫,確實要看清楚,想明白,尤其要說到點子上。這才可能是文本擁有清醒的力量。我想問一下廖德全先生,《萬里瞻天》第一部分的歷史散文,寫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既歌也泣,這歌如二位老師剛剛所說的,大風(fēng)歌般的,雄奇萬丈的;那么泣什么?是一種深深的憂患,包括陳老師所說的高處不勝寒的寂寥、無奈,甚至蒼茫無語的滄桑感。德全先生您怎么想的?

廖德全:本來想多聽老師講,很難有機會。與老師一席談,勝讀百年書??!寫文章,有時候是偶爾得之。具體說,對于《萬里瞻天》,我接著穆濤老師的話題講,要看清楚,要想明白,要說到點子上。能不能說到點子上非常重要。我個人看清楚了沒有?想明白了沒有?那是我個人的事情;但作為文學(xué)作品,寫出來是要給人看的,讀者感覺你說到點子上了沒有?是人家的看法、大眾的看法,那是決定性的,是更為重要的方面。蘇東坡這個歷史人物,我本人對他知之甚少,僅是很膚淺的涉獵。他是我非常崇拜的一個文學(xué)家、書法家、政治家。他的一生,都是為國家和事業(yè)而奔波。即使在非常潦倒的時候,他仍然坦然處之,吃點狗肉啊,動手做點紅燒肉啊,到嶺南吃荔枝、合浦吃龍眼啊,與和尚唱和啊,到哪里都和“蘇粉”們摻和在一塊。他就搞這一套,樂觀天下,笑對人生,“九死一生終不悔”!他是那種潦倒文人,政治上不得志,生活的幸福指數(shù)不高,但他的家國情懷是掩飾不住的,知識分子的擔(dān)當(dāng)是浸潤在骨子里面的。所以,他到合浦應(yīng)該與合浦有不解的姻緣。他到合浦,到了海角亭,為什么千字萬字不寫,就寫下“萬里瞻天”幾個呢?我的感覺,是東坡到了合浦,看到了浩瀚的大海,他那種熾烈的、壓抑的家國情懷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他不寫其他,就寫“萬里瞻天”!為什么遠隔萬里他還要瞻天?還要回望?事實上,東坡先生就是那樣的胸襟,哪怕是流放到海南,到天涯海角,到合浦,到其他地方,夫人去世了,兒子也死了,官越做越小,但他的家國情懷不會改變。這就是中國的古代文人,這就是中國的知識分子!所以,蘇東坡是很了不起的人物,很了不起的大文豪。我是合浦人,當(dāng)然要為合浦舉旗張目,更認定東坡此行是合浦的“千年之幸”。所以,我也用心良苦,以“萬里瞻天”為題寫了這篇文章,也以此為書名編輯出版了這本書。謝謝!

張燕玲:德全老師對歷史的書寫用穆濤老師的話來講,是想清楚了。其實,歷史的解讀,其實最后都要回到現(xiàn)實感?,F(xiàn)在寫現(xiàn)實是很不容易的,因為中國的經(jīng)驗紛繁復(fù)雜,能夠比較深透地去掌握,洞悉這個時代經(jīng)驗的作家并不多,所以關(guān)注現(xiàn)實是有難度的寫作。在這個意義上,廖德全寫了這么多的歷史,是為了追問今天。也可以說是他的歌,他的泣,這是廖德全的時代之憂。為時代的生存困境與精神困境而憂患,這就是一種時代之憂,包括我們穆濤老師的《先前的風(fēng)氣》、陳老師最近的新書《默默且當(dāng)歌》。文學(xué)在漢代的時候,是非常時尚的。司馬遷說文章要寫得好,首先要明天人分際,要通古今之義,文章要爾雅,訓(xùn)詞深厚,而且恩施甚美,要有深層次的審美享受。我想問一問兩位老師,最喜歡廖德全先生的哪一篇散文?

陳建功:德全寫的歷史散文都很好,但我讀得最為感動、最覺得親切的,就是這個《倚天之祭》,寫他母親的。他后面又寫了一篇短小的補充文章。這篇散文,寫得真切。我最感動的是寫他們家族在五六十年代。他們家族吃飯,怎么吃。他說,我們家族很窮,二三十人一塊吃飯,吃飯的時候,每人有個碗在前面。做飯的女主人,她一勺一勺,轉(zhuǎn)一圈一人來一勺。在貧寒的狀態(tài)下,雖然是個大家族,依然為了這一碗粥,如此凄涼,這是非常有悲涼意義的一個場面。我以前看過好多人寫家庭困難這種場面。我們有一位作家叫阿城,他寫他們家有三個兄弟,困難之際怎么吃肉呢?他爸爸媽媽把肉切成三塊,然后每塊上拴了一根繩子,一開飯,就把那個肉吊在鍋里頭,每人把各自那塊拽出來吃一口,然后再吃各自的飯。這是一種帶有悲喜劇色彩的生存方式。德全寫的則是悲劇色彩的生存。這種經(jīng)濟條件下,家族何以為生?到最后,這個任務(wù)落到了母親的身上。母親怎樣養(yǎng)幾個孩子?既要壓抑住哥兒幾個的饞,又要幫助上學(xué)讀書的孩子增多點營養(yǎng)。這中間的周旋啊,我們看出了中國婦女的處境和努力。到了最后,老人家,就是德全的母親,又顯示出另外一面,她成了莊戶人家之間那種主公道的女性。村里人一打架,或兩口子一打架,他母親往那一站,立刻就開始消熄怒火,慢慢贏得了全村全族人的敬重。這樣一個普通的母親,也是中國許許多多偉大母親的縮影。我覺得這篇是令我敬意油然而生的文章。當(dāng)然其他的歷史散文和短文我也很喜歡。

張燕玲:陳老師文本細讀精準(zhǔn)到位,我也被感動了,這篇文章可以說是至情至性。我記得貝多芬說過,他很幸運,有愛他的母親。作為女性,以及所有的母親來說,她們也會為有愛自己的孩子而覺得幸運。穆濤老師最喜歡哪一篇?

穆濤:我是編輯,讀文章的時候就注意讀文章的亮點,找那個亮點。當(dāng)編輯有個很不好的“毛病”,就是再好的文章,也總會找出一點遺憾出來。這本書,我在出版之前就讀完了,說最喜歡哪一篇,確實挑不出來。但是,文章中有多個點,我特別喜歡。比如《張飛之死》,你說這篇文章有遺憾嗎?肯定會有遺憾?!稄堬w之死》是寫人活著的質(zhì)量,人的品質(zhì)的。他把意義這個詞往活里寫,寫出了人活著的質(zhì)量和品質(zhì)?!恫懿僦畱n》憂什么呢?憂的都是正能量,他所有的憂又都是百思不得其解的,人性中那種多棱的東西。寫蘇東坡這篇,我也不能說最喜歡,但感慨多。蘇東坡是官越當(dāng)越小,他是從我們西安鳳翔縣起步的,在合浦接近他仕途的終止。他在這里,職位再沒有往下降了。官職越來越降,但是人越來越達觀。這確實很難。人有時候遇到挫折,碰壁,撞墻,路走窄了的時候,人會出問題的。但我們讀蘇東坡的文章,他寫出了那種達觀,那種高境界,那種了不起的東西。我讀《萬里瞻天》這篇文章,覺得歷練這個詞比修養(yǎng)這個詞好,修養(yǎng)太文縐縐。我喜歡這篇文章,因為它讓我弄明白了如果人活著,在歷練跟修養(yǎng)這兩個詞只能選一個的話,我可能會把修養(yǎng)拿掉。修養(yǎng)這個詞把自己說的太有優(yōu)越感,人活著不就是歷練。

張燕玲:我特別喜歡他說歷練這個詞,我崇拜的第一人也是蘇東坡,他總讓我覺得,一個人再難的時候,我們這一生終究還是值得一過的??康氖鞘裁矗褪悄聺蠋熕f的歷練。記得前段在北京一個關(guān)于散文的會上,穆濤老師說因做編輯,看到太多寫散文的人,是不知道章法的,就像剛剛所說的,文章要爾雅,要訓(xùn)詞深厚,恩施甚美。我們請穆老師從文章學(xué)的角度談?wù)劻蔚氯纳⑽摹?/p>

穆濤:這個真讓我有點為難了,燕玲主編講得好,文章沒有章法,怎么來都行,但我覺得寫文章可以有多種角度,多種方式。就跟跳高一樣,不管你是直跨式、背躍式、滾桿式,最重要的,你得跳出高度來。比如說破紀(jì)錄了,說的是高度,不是說他是用什么姿勢跳的。寫文章也是這個道理,人不管用什么方式寫,守什么章法,用什么章法,還得寫出活人的深度,認識的深度。剛才建功老師講他喜歡寫母親那篇文章,他的話里藏著很多的話,就是感情怎么去寫。感情誰都有,每個人都有。你對家里的,對父母的,對孩子的,但你把感情這人人都有的東西寫得讓別人記住,寫得有特點,這是最難的。最難的是大家都有的東西,你把它表達得不一樣。

張燕玲:說得很好了,其實這種寫實的功夫和想象的能力,是同生共長的。建功老師的散文,我非常喜歡讀,只覺得滿紙生氣勃勃,蘊意豐富,陳老師的文章已是“賦到滄桑句便工”的境界了,陳老師可否說說散文寫作的一些體會。

陳建功:有人這么表揚我,我就很不好意思,就學(xué)老舍先生應(yīng)付這種表揚的辦法。老舍先生就會說,您那是罵我呢。關(guān)于散文作品的結(jié)構(gòu),我親臨過一場爭論。是兩個很優(yōu)秀的作家,一個是林斤瀾,一個是汪曾祺,我算是叨陪末座,前面一群文藝青年。斤瀾呢,津津樂道于文章的章法,什么虎頭豹尾熊腰什么的,談得有聲有色。斤瀾談完了。輪到汪曾祺講了。主持人說汪老,說說您的看法——文章做法。他說,文章作法?兩個字:隨便。其實這兩個人說得都有道理。文章是有章法的。文章要有章法到什么程度呢?有章法卻又不拘泥于章法,甚至“反章法”,我甚至覺得這更重要,就是汪曾祺所說的“隨便”。不管你是寫得歷史散文,還是親情散文,甚至你寫的是公文。好的公文一般也都有漂亮的章法的,但了不起的公文也要突破。我年輕的時候?qū)戇^一篇文章贊曹操。他寫過一份布告,叫《讓縣自明本志令》。布告寫成了一篇推心置腹文章,古今以來很少見這種文告吧,因此魯迅夸他“是改造文章的祖師”。他在文告里說,皇帝的封地可退,食邑也可退,他請求退三個縣兩萬食戶。但“江湖未定,不可讓位”,倘若天下沒有他,不知道天下有幾人稱王,幾人稱帝。話講得特別霸氣,但又如此的入情入理,如此的“入腦入心”。這種公文太個性化了,難怪魯迅夸曹操的文章“清峻”“通脫”“簡約嚴(yán)明”。好的散文,甚至包括請示報告,像李密《陳情表》,特定條件下的委婉陳述,寫得多漂亮。關(guān)鍵在于撰寫者要把寫文章變成自己心靈的寄托和情感的表現(xiàn)。當(dāng)然,說公事你收斂一點,這是文體的要求。但是我手寫我口,寫出自己的主張,寫明自己的主張,要打動人,這是關(guān)鍵。有章法,但是反章法,也未必不成為像魔幻現(xiàn)實主義、結(jié)構(gòu)現(xiàn)實主義似的,不一定成功,但是反章法也有可能成為新章法。

張燕玲:兩位老師從不同角度解讀了一個作者的文心、文字,乃至文化與家國情懷。廖德全散文里有滿滿的家國情懷,特別是寫在歷史的縫隙之中,歷史人物不為關(guān)注的層面。比如他寫珍珠城,居然把筆深入我們都沒注意到的太監(jiān)文化。太監(jiān)王爺和李爺對珍珠城的貢獻,是非常獨特的。那絕對是一種歷史縫隙中的野史。文學(xué)應(yīng)該關(guān)注民間那些小到家庭、大到一個單位,乃至社會凡間藏污納垢的自在生命、雞零狗碎,自古到今,正因為有這些東西,也才有包容的生命力量,人間才會喜怒哀樂,生生不息。

下面進入提問互動環(huán)節(jié)。

梁思奇(作家):非常高興今天參加這樣一個分享會,特別高興見到了尊敬的陳建功老師、穆濤老師。陳老師從70年代末80年代初起,他的很多作品我們一直在閱讀著,可以說是陪著我們成長的很好的教材,他現(xiàn)在創(chuàng)作仍很豐盛,他寫的《雙城記》,關(guān)于北京跟北海的比較,我看了兩遍,覺得很感動。那份感情,那種細膩,對一個地方?jīng)]有真摯的、發(fā)自內(nèi)心、扎根在那種地方的體驗、體會,是寫不出來的。穆濤老師寫的《先前的風(fēng)氣》,我全本都讀完了,還寫了一篇不成樣子的小評論,讓穆老師見笑了。他們兩位都是我尊敬的大家。

今天《南方文壇》搞這樣一個活動,非常感謝張燕玲老師。我覺得北海的文化建設(shè),就要借助這樣一種形式,借助這樣的一磚一瓦砌起來。我有很多的問題想咨詢,有很多的問題想請教。今天這個分享會的主題是廖德全先生的《萬里瞻天》,書名出自蘇東坡在合浦的一個題字。蘇東坡是我非常景仰的文化巨人,我也寫過好幾篇關(guān)于他的散文,也到過儋州,到過合浦和他到過的一些地方??傊ツ睦?,只要聽說蘇東坡在當(dāng)?shù)亓粝铝诉z跡,我都想去看看。古代廣西是個“南蠻之地”,其實廣西的文化因中原、內(nèi)地的傳播,在這里留下非常瑰麗的一些遺產(chǎn)。在這里我講三個人,一個是蘇東坡,一個是柳宗元,一個是黃庭堅。柳宗元死在柳州,黃庭堅死在河池,他在那待了十年,發(fā)配到那里。這些歷史上這么偉大的文化人,能駐足在廣西這樣一個“南蠻之地”,我們沒有把他們的價值發(fā)掘出來,包括我們的合浦。蘇東坡在臨死前一年,從海南被皇帝大赦回來途經(jīng)合浦,在合浦是他總結(jié)自己一生的最后階段。他回去的路上得了病,后來病死在常州。在這個階段,他對自己一生的盤點和反思,我覺得可以寫一部漂亮的歷史小說、一個電影甚至一部劇很好的一個素材。我看廖德全的《萬里瞻天》,有非常多的感想,但覺得自己才力不逮,否則我就做這個工作了。

我們對蘇東坡都很景仰,我們內(nèi)心里面都有個蘇東坡,我想問廖德全先生,作為封建時代的一個官員、一個循吏,你說東坡的“萬里瞻天”,這個“天”是什么?指的是皇帝,還是百姓?

廖德全:思奇就是思奇,這個題目出的很大,很難回答。蘇東坡雖然遠離我們上千年,但跟我們大家一樣,也都是人。他萬里瞻天的家國情懷,要明確到具體的個體,我覺得很難一言以蔽之,很難表達。如果讓你來回答,你說這個“天”究竟是誰?我估計你跟我一樣,也很難明確回答。做文人做到蘇東坡那種程度,他那種家國情懷,他的理想與追求,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比如我們平時唱“那就是爹,那就是媽”,那個“爹”、那個“媽”,指的不一定就是某個人的親爹親媽,而應(yīng)該是另有所指,具有更廣大的普遍性意義。所以,“萬里瞻天”的“天”,應(yīng)該是抽象的、更高層次的東西。我想,應(yīng)該從這個角度理解更好一些。如果具體到某個皇上、某個太監(jiān)、某個什么人,可能對東坡先生是一種曲解。我是這樣理解的,不知對不對?

張燕玲:梁作家提了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也問到了點子上。我覺得兩者都有,因為古代文人學(xué)而優(yōu)則仕,他們能夠居廟堂之高,又能處江湖之遠。這種家國情懷是知識者的,包括我們在內(nèi)也是有的。我以為東坡先生真正的心如死灰,是在他大赦之后。他沒被大赦之前,還是要瞻天的,去儋州時寫的吧。大赦回來,已經(jīng)是“竹杖芒鞋輕勝馬”了,然后他到了鎮(zhèn)江,一切已經(jīng)在心頭放下,連家鄉(xiāng)都不打算回了,灰到極點了。但是他還給鎮(zhèn)江留下這么多的美食醫(yī)藥,最后死在常州。我曾追尋過他的足跡,包括常州他最后居住的地方。這確實是一個人文之謎。梁思奇問了一個非常好的問題。穆濤先生也很是感慨的樣子,說幾句嗎?

穆濤:這篇文章,在書出之前,我讀了幾遍,因為我特別喜歡蘇東坡。我覺得蘇東坡這個人真是了不起,他是一個大境界的人。音樂、美食、醫(yī)藥,他什么都通。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也在考慮這個題目,《萬里瞻天》,這個天是什么。我也真想過這個問題。我理解這里面既有自然的天,應(yīng)該也有廟堂的東西。但好像應(yīng)該還有一種高處不勝寒的東西。他悟到了,他已經(jīng)走到內(nèi)心里的那個天,他已經(jīng)走到了極大的境界。應(yīng)該還有一種悲涼,有弘一法師悲喜交集的那種東西,是一種無上境界。萬里瞻天,我覺得悲涼的東西,人生大寂寥的東西,比歡喜多。

張燕玲:我想大家已經(jīng)很感動了,今天我們已經(jīng)涉及天道、世道和人道了。看看誰有問題提問。

讀者:散文的形散神不散,請問廖德全先生,您是如何做到的。謝謝!

廖德全:謝謝提問。關(guān)于這個問題,剛才穆濤老師已經(jīng)說得很好了。譬如跳高,直跨式也行,背越式也行,能跳過去就行。我也不知道我的文章究竟散還是不散,有神還是無神?是否如你所說“形散神不散”?但有一條,你能把穆濤老師所講的“點”抓到了,我認為就可以放心大膽地放開寫了,這個由得你盡情去發(fā)揮。比如說,我寫《曹操之憂》。曹操這個人,是個大奸雄,大家深知的。在三國里面、在歷史上是大家熟知的一個人物。但曹操“憂”什么呢?我從他的一句名言開始,“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我也喜歡喝酒,因為酒確實是好東西。曹操為什么要以酒來解憂?他挾天子令諸侯,有皇上之實,無皇帝之名。他還憂什么、能憂什么?我寫曹操之憂,寫他怕老百姓罵他奸雄,當(dāng)婊子又要立牌坊,憂民眾之口,憂他自己。那天與朋友喝酒聊天,胡平林先生點醒了我,說他憂的是其執(zhí)政的合法性,曹操要當(dāng)皇上但沒有政治合法性。除非把皇上做掉,自己來當(dāng),否則當(dāng)不成;但如此這般,就得擔(dān)當(dāng)“篡黨奪權(quán)”的歷史罪名。所以,我寫《曹操之憂》從這點開始,把他的一系列動作,包括請劉備喝酒啊,幾次大戰(zhàn)啊,怎么丟盔棄甲啊,用人啊,殺人啊,等等。陳琳把他罵得狗血淋頭,把他頭痛病都罵好了,他還是容忍了陳琳。曹操的“憂”,按我的理解,不是憂國憂民,不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那種憂,他憂他個人自己。他那種心態(tài),就是思慮如何能夠穩(wěn)固其統(tǒng)治地位,如何使其統(tǒng)治地位合法化。好,抓住這一點往下寫,其他就可縱情發(fā)揮了。我這樣寫,是否符合“形散神不散”我也搞不清楚,反正就這么寫,大家也都基本認可就是了。謝謝!

趙亮(作家):各位老師好,我叫趙亮,我認真讀了《萬里瞻天》。我比較喜歡《張飛之死》這篇文章。我想問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問廖德全老師的,作為《三國志》記載的張飛,跟《三國演義》所描述的藝術(shù)化的張飛,這兩個形象,哪個對你影響更大一些。第二個我想問研究漢朝歷史的穆濤老師,《三國演義》主要是表現(xiàn)忠義,而這又是明朝羅貫中寫的。我想問穆濤老師,在你研究漢朝歷史中,發(fā)現(xiàn)有忠與義這兩方面意思嗎?是明朝人寫《三國演義》時,把當(dāng)時漢朝中已有的忠和義強化了,還是當(dāng)時沒有忠和義,而后來羅貫中創(chuàng)造性地加進去這兩種元素的呢?

廖德全:我想是這樣的。張飛作為一個歷史人物,作為文學(xué)作品中的一個形象,就我個人的閱讀和認知來講,可能有點混淆。我很感激剛才建功老師的一番教導(dǎo)。所謂歷史,都是后人寫的,旁人寫的,一寫出來就變味,很難真實地還原已經(jīng)過去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所以說,歷史上的張飛跟《三國演義》里的張飛究竟哪個更真實一些、哪個對我影響大一些,我覺得很難區(qū)分。我寫的就是“那一個”張飛,是桃園三結(jié)義里的張飛,是張飛廟里手握長矛、高高在上的張飛,是我要請他隨我上船、同游三峽,喝他個長江水倒流的張飛。

穆濤:忠和義的概念,我們古代中國人很看重,古代政府更重視。政府重視了,就會去強調(diào)。宋代之前,曹操和諸葛亮的形象和我們今天見到的形象不一樣。曹操是正面的,諸葛亮遠沒有今天這么高大上。明代建立后,朱元璋倡導(dǎo)以忠孝治天下,《三國演義》是明代的文學(xué)作品,曹操和諸葛亮的形象就出現(xiàn)了大顛倒,曹操成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奸雄,諸葛亮成了“忠君護主”的代表。從這個角度講,《三國演義》也算明代的主旋律作品。

阮直(作家):我的問題是,文學(xué)的第一要素是它的形象性,但只有形象而沒思想的作品是走不遠的。如果思維大于形象,就成為“孔子”;如果形象大于思維,就成了“莊子”。我覺得您的大散文做到了形象與思維的完美結(jié)合,把文學(xué)形象與哲理之間的關(guān)系掌握得恰到好處。你在寫作中做到了形象不大、思維不小,在審美的同時又“審智”。在這一點上您一定有深刻的體會,請與我們分享。

廖德全:許多年了,永平(阮直)于我亦師亦友,對我多有幫助。他很專業(yè)地提出關(guān)于形象與思維怎么處理的問題。我是學(xué)哲學(xué)的,講內(nèi)容與形式可能還能講一點,形象與思維這對范疇沒有很好地研究。歷史散文怎么寫?形象與思維怎么處理?不太好回答。我記得《南方文壇》發(fā)表過一篇文章,說有些人寫歷史散文,把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復(fù)述一遍,然后加上一點自己的感言,以為這就是歷史散文,這是錯誤的,非常淺薄。我的經(jīng)歷就是努力地在歷史人物當(dāng)中、歷史事件當(dāng)中,首先要通過你的眼睛、你的心靈,把他把這個人、這件事看準(zhǔn)了,深思熟慮,然后用你的個性語言把他表達出來。所以,要駕馭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就要站在一定的時空和高度往下看,但我還做不到。我就這樣,提著自己的耳朵、踏著薄薄的空氣,努力升高,站在高處往下看,看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努力把它看好想好寫好,把要摹寫的對象放在一定的時代背景下,想你之所想,言你之所能言,東拉西扯、自圓其說就是了。我想,這就是我努力的方向,努力讓歷史形象和現(xiàn)實思維相結(jié)合,其妙無窮。

董曉燕(作家):我想問,透過德全作家大文化大歷史的文章,你文學(xué)的初心從哪里來?是誰最影響你?是書、是導(dǎo)師、是你家人?還是天邊飄來的那一絲萌動于心的初戀?

廖德全:這就是所謂的“獲獎感言”了吧。我非常激動,今天來了那么多的文學(xué)大家,包括亦師亦友的朋友、同道、讀者。我真誠地感謝大家。今天坐在這里,真有點受寵若驚。我從小就喜歡文學(xué),但具體受哪本著作、哪部電影影響,哪個人教導(dǎo),這個很難說??赡苁菨撘颇摹N膶W(xué),可以穿透人的心靈,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我覺得,文學(xué)應(yīng)該陪伴人的一生,從胎教一直到臨終關(guān)懷。穆濤老師他們的西安,皇陵公祭每年都進行,原來是西安的市長,后來升格到省長,那個祭文就是非常文學(xué)的東西。沒有文學(xué),就難以表達復(fù)雜的心情。所以文學(xué)對于我,應(yīng)該是與生俱來、自然而然的。那天看電視,土匪座山雕的山寨大堂上就有一幅字畫:“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蓖练硕家弦粚訕悄?。我相信,文學(xué)與土匪一定也是有緣的。人跟文學(xué)不可分離的。文學(xué)、文化,無孔不入,無處不在。今天,來了很多我的師長,還有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各界朋友,這并不是為我老廖而來,剛才燕玲老師說得好,我們?yōu)槲膶W(xué)而來,是對文學(xué)的共同愛好和追求,走到一起來了。我覺得,這就是文學(xué)的魅力。我?guī)资甓荚跈C關(guān)工作,業(yè)余創(chuàng)作,文學(xué)是業(yè)余愛好,有無所成,能不能有所成就,看個人造化,看大家的認可。文學(xué)是無邊的,你說它有多高它就有多高、能走多遠就走多遠。我始終認為我僅僅是初學(xué)的,剛剛開始,正慢慢努力往前攀爬。今天建功老師親自來指導(dǎo)點評,穆濤老師縱談歷史與現(xiàn)實,給我們開悟,燕玲老師認真細致操持。我非常真誠地感謝幾位老師,感謝大家,謝謝!

張燕玲:我們知道未來的文學(xué)之路,廖德全肯定是初心不改。在結(jié)束分享會之前,讓我們再看看這個群星璀璨的星空幕布。現(xiàn)在可以說,中國文學(xué)現(xiàn)象確實星棋羅布,既群星璀璨,星漢無垠,又古遠深邃。我們只是那么渺小的一顆小小粒子,在這個星空里,一方面閃爍著特別的歷史時刻和文學(xué)奇才。比如今天,對廖德全來說,他會永遠記住今天。如果今天聽了對自己創(chuàng)作有收獲有幫助的作家,也會記住今天的某一個場景、某一句話。另一方面,也使我們在這個文學(xué)星空里,可以識別幾個星象坐標(biāo)。比如在座的陳老師、穆濤先生。北海的文學(xué)星空,當(dāng)然也有可以辨別的北海文學(xué)之星。這是大和小的關(guān)系,形而上和形而下的關(guān)系。由于他們的文學(xué)之光,使文學(xué)與歷史與現(xiàn)實的關(guān)聯(lián)就突顯出來了。在這個蒼茫浩瀚的星空,乃至喧囂荒誕的時代背景中,作家如何面對時代,如何去解讀和理解現(xiàn)實,如何去想象歷史。陳老師用他一系列小說,包括他的《默默且當(dāng)歌》和穆老師《先前的風(fēng)氣》,以及今天廖德全的《萬里瞻天》,給出了自己獨特的解答。至于我自己的心得是,一個寫作的,不論你經(jīng)歷了什么,都要把情義與希望長存在心底;就像今天,我們大家仍然在仰望星空!

謝謝大家遠道而來,赴文學(xué)之約,謝謝!

(龐華堅根據(jù)錄音整理)

猜你喜歡
北海散文文學(xué)
一座山,一杯茶(散文)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3:20
散文兩篇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12
散文兩章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8
我們需要文學(xué)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6
“文學(xué)陜軍”溯源
北海北、南海南
黃河之聲(2021年10期)2021-09-18 03:07:18
紙上的故土難離——雍措散文論
阿來研究(2020年1期)2020-10-28 08:10:56
“太虛幻境”的文學(xué)溯源
北海 美麗的地方
民族音樂(2018年6期)2019-01-21 09:30:06
漢北海淳于長夏承碑
凤台县| 甘孜县| 宝山区| 富蕴县| 开江县| 甘肃省| 剑川县| 石家庄市| 齐齐哈尔市| 大石桥市| 宾阳县| 中方县| 阿克| 偏关县| 扎鲁特旗| 池州市| 蒙阴县| 讷河市| 沙河市| 富川| 墨玉县| 汉阴县| 宁陕县| 邵阳县| 平顺县| 岑巩县| 青阳县| 昌黎县| 灵台县| 武夷山市| 贡觉县| 东港市| 湘潭县| 海晏县| 南昌市| 大化| 乌拉特前旗| 武鸣县| 南充市| 泰和县| 和林格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