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以傳統(tǒng)經典為解碼的當代中國文學

2017-12-05 19:34:01張冰
南方文壇 2017年6期
關鍵詞:馮驥才當代文學俄羅斯

許多域外漢學家都在關注研究中國當代文學,但是能夠真正地深入有“壯懷激烈”“交織血與火歷史”①之稱的中國當代文學的實質絕非易事。俄羅斯?jié)h學家李福清(Борис Львович Рифтин,1932—2012)在中國當代文學領域的探索,則以視角敏銳、見解道地著稱。譬如,1985年在蘇聯出版,由其主編的俄文版《人到中年:中國當代中篇小說選》。

這部文集中收入了七部作品:馮驥才的《?。 ?、王蒙的《雜色》、張一弓的《犯人李銅鐘的故事》、魯彥周的《天云山傳奇》、諶容的《人到中年》、劉心武的《立體交叉橋》、蔣子龍的《喬廠長上任記》。選集中收入的這些作家作品在當時都備受矚目、極具代表性。李福清精當的選擇首先體現出了他對其時中國文壇狀況敏銳、到位的把握。

1970年代中葉后,中篇小說的數量在中國文壇直線上升,《文學評論》1981年就曾以中篇小說的崛起為題專門召開座談會,并發(fā)表了一系列文學評論家的論談。李福清敏銳地注意到這一點,他自1980年代起走遍北京、上海、天津和濟南等地的書店,遍訪中國作家、批評家,追蹤當時中國文學界的發(fā)展動向,歷經幾年時間成功地編選完成了這部《中國當代中篇小說選》。在俄文版“序言”中,李福清指出,中國有六百多種文學期刊,其中大型刊物有四十余種,還有專門的《中篇小說選刊》,都在刊載中篇小說體裁作品。因此,1980年代中國文學中數量最大的中篇小說,或許是最適合實現作家們展示普通人生活和命運創(chuàng)作宗旨的文學體裁。這一創(chuàng)作宗旨也正是中國當代文學的基本內容所在。這一論見顯示出李福清熟諳中國文學現狀,思路清晰,漢語水平精湛。也因此,李福清能夠全面詳盡地闡述七部作品的深刻內涵,創(chuàng)作背景,中國作家獨特的藝術手法,以及中國的社會現實和“傷痕文學”等盛行的中國當代文學思潮等。俄文版《人到中年:中國當代中篇小說選》首印五萬冊,備受歡迎,對于蘇聯讀者深入了解中國的現實生活和文學,蘇聯學界實時追蹤中國的文壇實績,都具有極大的作用和意義。

李福清對1990年代后的中國當代文學少有涉及,原因大概在于:其一,1992年至1999年他在臺灣主持科研項目“臺灣原住民民間文學搜集和比較研究”,此后,臺灣原住民神話故事比較研究和中國年畫搜集比較研究成為他這一時期學術研究的重點。其二,可以一定程度上見出這期間俄羅斯的漢學翻譯研究狀況?!?990 年代對于俄羅斯?jié)h學及其他諸多科研和創(chuàng)造活動領域而言,是運作模式發(fā)生更替的分界線,這是一個沉重的過程?!雹?其時的俄羅斯?jié)h學研究隨著蘇聯解體,政局的動蕩,受到了巨大的沖擊,陷入低潮。

“……1992—2001年中國當代文學的翻譯成為極其少見和偶然的事情。只是從2002年起,翻譯出版才恢復了正常。這與2001—2002年俄羅斯的經濟好轉有關,也與中國實施的中國文化的國外傳播行動給予的支持有關。但是遺憾的是,2009年這種趨勢由于經濟危機中斷了,當年沒有出版一本書?!雹垩芯糠矫妫罢沁@一時期,俄羅斯科學院遠東所文學藝術小組的成員全心投身于鴻篇巨制《中國精神文化大典》(Духовная культура Китая)的編撰工作,他們與莫斯科與圣彼得堡的其他東方學機構的同行們共同完成了‘文學部分和‘藝術部分……這項完成于2000 年代的劃時代之作——六卷本的大百科全書《中國精神文化大典》,正如曾經說過的那樣,獲得了俄羅斯聯邦國家大獎?!雹芾罡G逯饕c季塔連科(М.Л.Титаренко)等學者擔任了《中國精神文化大典》(神話、宗教)卷主編,研究撰寫了大量的神話條目等一系列中國神話研究著述。該卷著作于2007年在莫斯科出版。

1955年,李福清在列寧格勒出版的文集《兒童文學論》中發(fā)表了《論中國當代兒童文學》⑤一文。這是他最早獨立發(fā)表的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著述之一,這篇文章近年仍然受到關注⑥,此后,李福清對中國當代文學的持續(xù)關注和研究,主要是通過《論劉白羽的創(chuàng)作》⑦(1959,與巴拉紹夫合作)、《中國的諷刺作家老舍》⑧(1974)、《1981年的天津會見》⑨(1984)、《論中國當代中篇小說及其作者》⑩(1985)、《中國當代文學中的傳統(tǒng)因素》(1986)、《馮驥才創(chuàng)作的三個主題》11(1987)、《中國現代文學在俄國(翻譯及研究)》12(1992)等研究論文,翻譯中國當代文學作品,如馮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13(1983)、《意大利小提琴》(1987)、《370C正?!罚?987)等,和主編《中國當代中篇小說選》(1985)、《馮驥才中短篇小說集》(1987)等進行的。因此,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既是李福清漢學研究重要的第一步,亦是其1980年代以后學術研究進入全面發(fā)展和成熟時期的重要體現。

對中國當代文學的研究翻譯,盡管在李福清博大深廣的研究視域中只占其中的一部分,非其一生研究生涯的重點,也無全面系統(tǒng)闡釋中國當代文學的長篇巨作,但是李福清的研究卻以敏銳到位的把握,精當、獨到的經典互釋中的解讀視野,對傳統(tǒng)與當代親緣關系旁征博引、絲絲入扣的實證探尋,體現出俄羅斯?jié)h學在中國文學領域研究中的“總體文學史觀”和歷史詩學比較方法,構成了“他者”視域里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獨特的一面。李福清的研究不僅受到俄羅斯同行的肯定,俄羅斯出版的百科全書《中國文化大典》“中國文學在俄羅斯”一節(jié)在談到中國當代文學在俄羅斯的翻譯和研究時指出:“……上述問題最早在艾德林(Л.Эйдлин)、李福清、謝曼諾夫(В.Семанов)……1983年后面世的‘新時期文學的杰出代表,如:王蒙、古華、劉心武、馮驥才、張辛欣、張潔的譯作序言,以及期刊論文中得以論及”14;李福清的研究也獲得了中國學術界、作家的認可,李福清“對于中國古典小說傳統(tǒng)技巧在中國當代小說中的運用……分析得細致精當,在有些方面甚至超過中國人”15,這一點對于將能否得到中國學界的承認視為最高獎賞的俄羅斯?jié)h學家而言,意義尤為特殊。

一、以傳統(tǒng)經典作為中國當代文學的解碼

“一部經典的確是一個參照系,或者采用阿爾蒂爾比喻性的說法:一種‘形式和主題的歷史語法或‘文化語法?!?6荷蘭比較文學理論家佛克馬(W. Fokkema)更樂于將文學當作是一種藝術來研究,其材料是使用過的語言,它們被重新型塑為文學,這種意義上產生的文本也就會被看成是早先文本的回聲17。佛克馬通過對文學是什么這一問題的解答,肯定了中國文學史傳統(tǒng)中更為普遍的“重寫”現象,當下文本的意義正是在對過往文學經典的解構和重構中得以彰顯。

傳統(tǒng)經典同樣成為李福清闡釋中國當代文學發(fā)生學意義的重要解碼?!罢嬲挠兴枷牒退囆g價值的文學是既關注現實,又包含著傳統(tǒng)的力量和歷史的智慧積累的文學。”18“文學中的民族傳統(tǒng)問題在當代具有特殊意義?!?9特別是在李福清看來,中國文學是世界文學史上為數極少、從未中斷文學傳統(tǒng)的文學之一,傳統(tǒng)深厚,歷史性極強。各個民族文學的優(yōu)秀作品都賦有本民族文學傳統(tǒng)的特征,都是以本民族常見的形象為基礎完成新的創(chuàng)新。

李福清認為,五四運動后中國文學在形式和風格上明顯地偏離傳統(tǒng),直到1940年代倡導貼近平民生活,才有了舊的章回小說形式的新內容創(chuàng)作的嘗試。這其中,趙樹理是20世紀四五十年代最遵循中國民族傳統(tǒng)的文學家。而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的文學中則出現了強烈的尋覓本國民族文學根源的尋根傾向,其主要表現是中國當代文學中體現出的傳統(tǒng)的道德倫理觀念,傳統(tǒng)題材、肖像描寫、傳統(tǒng)成語、民間俗語的運用等等。李福清也不諱言對其中“走極端”現象的反對,他說:尋根“有時甚至追尋到很古老的時代,如到古代楚文化的特殊的湖南傳統(tǒng)中去尋覓。據我們看,這樣就太走極端了”20。

李福清對中國當代文學中傳統(tǒng)因素的強調,與俄羅斯學界和大眾讀者對“文革”后中國文學的尋根文學、市井小說,乃至“傷痕”文學、改革文學的關注密切相關。這首先得益于20世紀“80年代,當代中國文學的典范之作都被積極地譯成了俄文出版,蘇聯讀者因此了解到中國作家,如:王蒙、阿城、王安憶、高曉聲、李準、陸文夫、劉賓雁、劉心武、馮驥才、諶容等的創(chuàng)作”21。而中國文學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的特性,正如李福清所說:“有助于蘇聯人更深刻地認清當下中國所發(fā)生的復雜的發(fā)展進程”22,當代中國文學已經成為域外渴望認知中國和中國當代社會生活的重要通道,特別是1980年代后中蘇關系由此前的“交惡”走向正?;砹_斯對“隔膜”了二十年的鄰國當代文學之“陌生”的“好奇”,文學文化交流逐漸增多的情況下。謝曼諾夫(В. Семанов)翻譯的古華的長篇小說《芙蓉鎮(zhèn)》自1986年在莫斯科虹出版社面世后,印數達到十萬冊。當代中國文學家中馮驥才的作品因為“歷史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魅力”,王蒙的“哲理小說”因為“世界觀的架構貼近于俄羅斯老一輩知識分子”,賈平凹的創(chuàng)作因為“充滿文化內涵”在俄羅斯最受重視。23

此外,李福清從1960年代發(fā)表《中國話本》《從三國故事看中國講史的發(fā)展問題》等論文起,學術重心開始轉移到《三國演義》等中國古代經典文學的研究中,并以論著《中國的歷史演義與民間傳統(tǒng)》通過了列寧格勒大學博士論文答辯。此后他又出版了《從神話到章回小說——中國文學中人物形貌的演變》(1979,莫斯科)24等論著,在中國古典文學與民間文學,中國古典文學與外國文學,中國古典文學的語言形象、風格與敘事體裁演變傳統(tǒng),中國古典戲曲理論、中國說書的藝術結構等諸方面多有論說。這些都為他以經典互釋的多元文化視野認知中國當代文學,提供了扎實深厚的理論素養(yǎng)和文本基礎。

1.通過經典解讀中國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主題和情節(jié)

首先,李福清以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倫理觀來解讀中國當代文學中的傳統(tǒng)題材。在他看來,諶容的《人到中年》并非傳統(tǒng)寫法的創(chuàng)作,但是卻是一部反映傳統(tǒng)中國女性道德品格的創(chuàng)作,中國當代文學在積極引進各國文學經驗的同時,涌起尋覓本國民族傳統(tǒng)的熱潮。

中國當代作家中,李福清對馮驥才的創(chuàng)作可以用情有獨鐘來形容。他不僅翻譯、編選馮驥才的小說,還在俄羅斯最早撰文評介馮驥才25,詳盡全面展示了馮驥才的創(chuàng)作歷程、創(chuàng)作思想,并圍繞其創(chuàng)作的主線——“‘文革題材、老少題材和歷史武俠題材”三種題材對其主要作品的個案文本、情節(jié)構思和社會語境進行深刻的比較分析。認為本來“試圖創(chuàng)作歷史體裁”的馮驥才,因為“對未來的關切和歷史責任感”轉而真實地記述“文革”,但是他的創(chuàng)作,特別是后來《神靴》等新形式的傳統(tǒng)武俠類型小說創(chuàng)作的嘗試,是“很當代、很現實、很生活的傳統(tǒng)的小說主題”,充滿了“奇幻和寓意”。李福清通過溯源“剃發(fā)令”等史實闡發(fā)民間文學中傳統(tǒng)的辮子形象,挖掘出馮驥才小說中“辮子”引發(fā)的一系列情節(jié)的深刻特質,指出,馮驥才運用的正是“辮子”順從和神力的雙重性象征。26

馮驥才的短篇小說《雕花煙斗》描寫一位落魄的畫家與一位普通花農的莫逆之交,在李福清看來,作者采用了獨特的藝術形式,其深層寓意恰是蘊含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今古奇觀》中《俞伯牙摔琴謝知音》之典“知音”,“《雕花煙斗》所寫的原則上亦屬同一個傳統(tǒng)主題”。他說:“馮驥才在傳達畫家的這些思緒時,用了‘知音二字,這‘知音一詞雖然已常見于現代漢語中,但來源恰恰是出自那篇記述俞伯牙和鐘子期交往的故事。因而大概能夠佐證筆者所作的比較。”27

或許是馮驥才在小說中直接點出的“知音”(“如果說老花農是他的知音,恐怕是自尋安慰吧!”)一詞讓李福清可以輕易地以傳統(tǒng)經典主題釋讀《雕花煙斗》,盡管二者的語境完全不同。但是到了阿城的《棋王》,李福清已經認識到其與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二刻拍案警奇》中的《小道人一著饒?zhí)煜拢逋瘍删肿⒔K身》有著更為深刻的相似之處?!镀逋酢肥恰爸袊敶≌f運用傳統(tǒng)題材更為生動的一個例子”,李福清試圖探尋其與《小道人一著饒?zhí)煜?,女棋童兩局注終身》超越表征的親緣關系,以揭示阿城筆下“不可能有一點愛情的描寫”的那個“非常嚴酷、無情地摧殘人的時期”;而通過溯源中國文學傳統(tǒng)中仙人、道士傳授絕技等經典情節(jié)(“這與歐洲民間故事中的魔師的形象有親緣關系”,“傳授某種絕技是古老的中國文學傳統(tǒng)的一個很有表征性的情節(jié)”),闡釋王一生認為自己遇到了“異人”,即“不是凡人”,而“古時小說中說到與仙界相聯系的人物時,就常用‘不凡二字”,老頭傳授棋藝時又完全用的是道家語言……這些現代情節(jié)的經典意義及其延伸,有具體表象中的中國古典文化中對書寫文字的重視等等,但是棋譜被紅衛(wèi)兵燒掉,卻又似乎是在終結傳統(tǒng)……李福清以對一系列傳統(tǒng)情節(jié)細致的剖析表明,作者阿城是將世俗的主人公“按照古老的傳統(tǒng)精神予以現代化了”28。

李福清別致的文本細讀顯示出其深厚的中國文學文化、世界文明經典知識功底,和他重視文本情節(jié)建構的研究特點。譬如,就《棋王》里,撿廢紙的老頭將棋藝傳授給王一生,把祖?zhèn)髌遄V也給了他這一情節(jié)而言,李福清以“相傳大禹從河神那里獲得浸水的秘訣”,“班固《漢書》記述張良從一神秘老者那里得到《太公兵法》一書的傳說,在有著這同一情節(jié)的元代李文蔚的戲曲中,老者本人就說是受天帝之遣而來的……”諸如此類他最擅長的一系列的旁征博引般的實證考據,說明了“這一點就更是中國文學傳統(tǒng)的情節(jié)發(fā)展的處理手法”。在李福清看來,馮驥才在《鷹拳》中設計的情節(jié):“難道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成”的那位武藝高強的老者,來無影去無蹤地教訓了外國水兵一頓,雖然老者一年后出現時“拒絕將自己的武藝傳授予人”,但“在《棋王》和《鷹拳》這兩部極不相同的中國當代小說里,兩位作家都運用了這個原則上是起源于中國民間文學的相同傳統(tǒng)情節(jié),只是對它作了不同的處理”29。

李福清的闡釋不僅有助于深化對于中國當代文學,對于馮驥才、阿城等作家的研究解讀,而且對于梳理和總結傳統(tǒng)的經典主題和情節(jié)等創(chuàng)作因素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2.通過經典解讀中國當代創(chuàng)作中的風格與手法

王蒙1983年發(fā)表的中篇小說《雜色》寫一人一馬,一個曾是音樂學院學生的大學生,被打成右派,在草原做文書。小說寫的就是他騎著匹骯臟、漠然的老馬從冬季牧場到夏季牧場去統(tǒng)計什么資料的經過。《雜色》是公認的以簡單的情節(jié)和簡單的結構展示現代創(chuàng)作手法的杰作?!霸u論家和讀者將王蒙看作新的手法的代表”30,“王蒙顯然是最早開始追尋現代主義藝術形式,他的數篇意識流小說可以看成是中國當代現代主義的濫觴”,“他率先把歷史敘事和個人的內省意識結合起來,“‘意識流手法的運用,使王蒙的小說迅速躍進到一個(在當時來說)較高的藝術層次?!?1

李福清將王蒙的《雜色》收入他主編的《中國當代中篇小說選》中,以王蒙的“創(chuàng)作引起許多爭論”開始評述王蒙的創(chuàng)作,將其作品從內容上列入揭露性的“傷痕文學”之列,肯定其“意識流”手法上的創(chuàng)新,繼而另辟蹊徑,在傳統(tǒng)的意義上進一步對這一手法進行挖掘?!霸谶@一新的手法中,‘意識流的因素有時與中國傳統(tǒng)的敘事方法和中國傳統(tǒng)的形象化手段融合在一起。”李福清認為,王蒙將表達個人同情、困惑和說明解釋等等的作者的聲音插敘于作品人物發(fā)自內心的聲音,“正如中國舊時民間說書人向聽眾作的說明式的插話”,而類似的與中國傳統(tǒng)創(chuàng)作的聯系表現于小說的各種“意識流”,甚至是對于外國人而言難以翻譯的古老的中國成語中,因此這些“非現實主義的‘細節(jié)”,盡管使得敘述者的插話讓人有超出常規(guī)之感,但是卻并不“怪誕。”32

蔣子龍的《喬廠長上任記》在李福清看來,同樣沒有曲折的情節(jié),缺乏對作品人物深刻的心理刻畫,而細膩的心理刻畫恰是同時代許多中篇小說家共有的特征。但是蔣子龍仍然取得了成功。李福清認為,他憑借的是百年來中國文學中延續(xù)的傳統(tǒng)——對人物語言和人物行為出色的塑造,小說似乎存在著第二條敘事架構,現實生活與變成了舞臺的工廠進行著對比,它們與非直線的小說敘事等一起構成了蔣子龍獨特的創(chuàng)作手法。李福清亦關注到劉心武在發(fā)表了成名作《班主任》后,逐漸地成為了老舍傳統(tǒng)的繼承者。他的《立體交叉橋》因為承習并發(fā)展了老舍代表的描寫北京普通市井民眾生活的寫實風格,被李福清選入了小說集。

創(chuàng)建歷史詩學理論的維謝洛夫斯基認為語言風格和情節(jié)研究應該放在文學研究的首位。承繼其理論精神和方法論的李福清漢學研究中對經典傳統(tǒng)與文本風格手法內在關聯的看重和闡析,顯然對于深刻揭示文本的藝術結構語言特征、理解中國當代文學的現代化進程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3.通過經典解讀中國當代創(chuàng)作中人物肖像的創(chuàng)作范式

李福清注重探討中國當代文學人物肖像塑造在與經典傳統(tǒng)承繼中顯示出的獨有的敘事特征,發(fā)掘人物肖像創(chuàng)作范式中經典與現代的交織,“人物肖像是中國文學幾百年來最具傳統(tǒng)性和穩(wěn)定性的因素之一”33。在他看來,中國古典小說中傳統(tǒng)的人物形象“極為類型化……人物面貌描寫一般好用四字一組的現成套語”,與當代小說人物外貌塑造的現實主義手法極為不同,但是二者并未割裂開來。他列舉了《三國演義》中呂布、關羽、張飛等人物出場時的中國經典肖像塑造模式來闡釋蔣子龍《赤橙黃綠青藍紫》中男司機劉思佳、女司機葉芳等出場時的肖像刻畫,特點都是:一是“先描繪人物,然后交代人物姓名”;二是以人物詳盡的衣著描寫代替人物的外貌肖像刻畫;三是以“兩句四字一組的詞語來完成人物的抽象概括”的人物肖像構造原則34。李福清對于人物形態(tài)塑造中四字成語套語的使用特點進行了深入的挖掘,他說:“不難發(fā)現,在這些四字詞語描寫公式中,主要詞語由名詞充當,它們或多或少都是固定的組成,而修飾它們的定語則經常會發(fā)生變化。這一規(guī)律可見于以下公式構建:被修飾語—定語—被修飾語—定語(如“眉清目秀”),或者相反的順序:定語—被修飾語—定語—被修飾語(如“濃眉大眼”),也見于比喻類的結構公式中(“面如……玉”)??傊@些四字結構的套語很容易在文本描述中融合概括性的,非具體的特征,同樣也是四字結構套語,就如我們在關羽的外貌特征描寫中所看到的那樣?!?5蔣子龍是以“粉妝玉刻”“瀟灑俊逸,風度翩翩”等概括了人物形貌。李福清還注意到“風度翩翩”的運用,源自傳統(tǒng)的單音節(jié)詞重復的人物描寫用法等等。

李福清在世界文壇視域中彰顯中國現當代文學獨特的民族價值的譯介和研究中,通過原典求證的文本細讀,達到當下與經典文化語境的復原,傳統(tǒng)文化的現代化,經典意義和整個文學發(fā)展規(guī)律特征的探知。因此,俄羅斯著名的中國文學研究專家В.Ф.索羅金(В.Ф.Сорокин)將李福清的這篇在1986年中國作協在上海“中國當代文學國際討論會”上的論作《中國大陸當代小說中的傳統(tǒng)因素》,收入到《李福清論中國古典小說》(1987)中,看成是對中國當代創(chuàng)作的“補論”36,實在是一語中的。1992年,陳周昌選編李福清的《漢文古小說論衡》時,也以題為“中國當代小說中的傳統(tǒng)因素”作“附錄”收入,應該是同樣的考量。

二、中國當代文學解讀中的

“總體文學史觀”視野

當作為俄羅斯?jié)h學家的李福清說“俄羅斯人文科學研究另一個特點是從世界文學發(fā)展角度來看各國文學”時,我們自然會理解為什么阿列克謝耶夫(В.М.Алексеев)院士在翻譯和研究《詩品》時談道:“我最傾向于將司空圖的詩列入歐洲詩人(賀拉斯、維達、布阿洛)的長詩。然而對讀者而言,將雙方仔細對比后就會明白,司空圖之于他們,就像理想之于現實。因此,不應將司空圖的長詩與上述作品相提并論,我想,它應當在(廣義的)總體文學史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37

1.中國當代文學解讀中的“總體文學史觀”

構成李福清以傳統(tǒng)經典為解碼的當代中國文學研究的理論基礎,首先是俄羅斯?jié)h學研究理論的“總體文學史觀”傳統(tǒng)。這一傳統(tǒng)使得李福清的研究遵循著“從世界文學史看中國文學發(fā)展”,認為:“中國文學不是世界文學中的一個片斷或者叢書中孤立的一冊。如果說奠定了現代歐洲文學基礎的古希臘羅馬文學是具有世界意義的文學,如果說在其影響下發(fā)展和繁榮起來的歐洲文學相互影響,因此成為了世界文學,那么同樣可以斷定和堅信的是,中國文學是具有世界意義的文學?!?8

李福清認為,中國的當代文學“是沿著世界當代文學的發(fā)展軌跡而發(fā)展著的”。他注意到五四運動后中國文學體裁的“歐化”,指出,盡管有批評家認為中篇小說始自中國17世紀的民間話本,但是中國的中篇小說體裁實際上是自魯迅《阿Q正傳》開始的中國文學的一種新現象。李福清也注意到1970年代末中國興起的大規(guī)模引進外國文學的浪潮。在他看來,其時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聯系之“廣泛”和“包羅萬象”主要表現在:其一,對俄羅斯古典文學和蘇聯文學的大量譯介(“僅1984年至1985年,就出版了一百三十余部俄羅斯作家和蘇聯作家作品的譯著。”);其二,首次廣泛地翻譯西方文學;其三,恢復了傳統(tǒng)上對日本文學的翻譯;其四,大量譯介拉丁美洲文學;其五,加大了對阿拉伯國家和非洲國家文學的翻譯。39

因此,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必然是置身于整個世界文學整體視野中的文學關系研究。早在20世紀50年代,李福清剛剛走上學術研究之路時,在闡發(fā)作家劉白羽的創(chuàng)作時,他便指出了劉白羽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在魯迅傳統(tǒng)和蘇聯文學直接影響下成長起來的中國作家的典型代表40。而在闡述“中國民間說書與韓起祥的創(chuàng)新”這個論題時,李福清首先以著名俄羅斯北部壯士歌女歌手馬爾法·克柳克娃為例,說明其是在掌握了俄羅斯古代壯士歌的創(chuàng)作藝術之后才進行的當代題材的新壯士歌創(chuàng)作;又以在傳統(tǒng)的俄羅斯壯士歌領域內使用直接從國外借用來的新的外來語,很難現實地反映我們的當代生活,說明民族傳統(tǒng)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繼而梳理了中國說書傳統(tǒng)的發(fā)展。

整體文學史觀的視野不僅是指對不同語言、不同民族、不同區(qū)域間跨文化的世界文學關系研究,也包括對于同一文化圈、同一種語言完成的作品間相互關系和相互聯系的研究,旨在揭示其不斷的發(fā)展變化,以及變化的規(guī)律性的實質。況且“每種民族文學的優(yōu)秀作品又都賦有本民族文學傳統(tǒng)的特征,它以本民族常見的形象為基礎,以本民族民間文學生機勃然的豐富汁液為營養(yǎng)。正是這些文學特征,才使這種民族文學成為真正的民族的同時又是世界的文學作品,因為讀者總是被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所陶醉”41。

“中國文學傳統(tǒng)延續(xù)了數千年,從來沒有中斷過,在古代的其他文明中,古希臘和埃及都中斷了。因此中國古代文學的傳統(tǒng)非常珍貴,我曾在馮驥才、阿城和諶容的作品中看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學的深刻影響……”42中國當代文學發(fā)展史上尋覓本民族文學之根的問題,正是在中國作家大力重視外國文學的創(chuàng)作經驗,強調與世界文學的聯系中,得以彰顯,同時也在異質文化區(qū)域備受重視。正如俄羅斯科學院研究員科羅波娃(А.Н.Коробова)所說:“在俄羅斯除了譯介尋根文學之外,其他的流派近年來很少有人涉及?!?3

2.中國當代文學解讀中的“歷史詩學比較方法”

李福清始終強調俄羅斯人文研究的特點之一是歷史性,即維謝洛夫斯基主張的歷史詩學理論,以語言藝術為對象,以歷史的比較的觀點研究揭示世界文學中各民族文學的本質特點和規(guī)律。俄羅斯各族文學是在外來的、古典的文學影響下形成的。李福清較早地將歷史詩學這一概念全面引入漢學研究中,他認為,做歷史詩學研究必須用比較文學方法,證同、辨異,表現各種文化(文學)的詩學特點,并發(fā)現它們的共同來源或類型;同時從文學演化的視角研究文體、風格、情節(jié)與描寫方法。他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中開創(chuàng)性地運用了歷史詩學理論,對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的題材、體裁、情節(jié)、手法等等創(chuàng)作內容形式溯本求源,進行系統(tǒng)的類型化的因果關系和實證比較研究,以期發(fā)掘其內涵的本質規(guī)律。

歷史詩學理論對李福清的另一重要影響是他“歷史比較研究特點”44的形成。在維謝洛夫斯基看來,文學在處于相互的因果關系中變化發(fā)展,因此,研究文學事實的接觸聯系和淵源關系的文學史歷史比較方法論尤為重要,“它不過是歷史方法的發(fā)展,即在各種可比較的類似系列中更經常地重復使用,并作為可能達到充分概括的歷史方法。”45李福清的研究正是依據于此,在比較中進行歷史類型學的深入闡釋,即比較研究的歷史性和實證性。

其一,歷史性?!耙磺械难莼豢赡軟]有相互之間的影響和彼此滲透,在舊的形式之中不自覺地創(chuàng)造出新的事物?!?6但是首要的是要有“發(fā)展,演化的思想”,否則文學史就是留存于記憶中,并且在生活過程中積累下來的沒有任何意義的事實堆砌。只有通過歷史的比較歸納、概括,在歷史發(fā)展變化的視野下,闡釋才能完成,文學的本質規(guī)律才能得以把握。李福清曾談到阿列克謝耶夫院士批評胡適把《史記》與《水滸》進行比較之不當,認為這是非歷史性的、非類型性的比較……就像把《左傳》與古希臘的荷馬史詩進行的不妥當的比較,或一些人把《三國演義》與荷馬史詩進行比較一樣。47

其二,實證性。提出了“文學史作為一門學科的方法與任務”的維謝洛夫斯基指出,“沒有足夠的材料進行比較分析”,“不是從事實中得出的”是“不科學的”。而“用事實來加以驗證”“作為一種出發(fā)點是必不可少的”48。李福清的比較研究即是堅持了維謝洛夫斯基代表的俄國實證主義的科學精神,嚴格遵循原典實證原則。而對比較視野的強調即使在李福清對其他漢學家的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的評論中也可見出,譬如,他在評論俄羅斯著名漢學家、翻譯家切爾卡斯基(Л.Е.Черкасский)的著作《艾青:太陽的使者》時說:“第8章還專門分析了小詩(短詩)。著者將中國小詩與中國古典詩歌作了比較,也與日本的俳句(又名發(fā)句)和短歌,與印度泰戈爾的短詩作了比較,還探討了外國詩的影響等問題?!?9

此外,李福清的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延續(xù)了其國際文學關系研究的重要特點,即基本的事實文獻及翻譯史研究的史料梳理和發(fā)掘。1992年面世的《中國現代文學在俄國(翻譯及研究)》梳理了俄羅斯對20世紀初至1990年代中國文學的翻譯和研究狀況,特別是阿列克謝耶夫院士關于中國現代文學的闡釋,內容全面精略。僅就中國當代文學而言,既包括對老舍、茅盾等老一代作家,也包括對改革開放后新時期中國文學翻譯與研究總體狀況的概述和個案的闡發(fā);既有數量最大的長篇、中篇、短篇小說,也有數量有限的詩歌、報告文學等體裁作品,甚至還有戲劇演出;既有很多有價值的概括總結,也有深刻精到的剖析。

堅持“總體文學史觀”,素有歷史詩學比較方法研究傳統(tǒng)、不乏闡釋中國文學文本之范例的俄羅斯?jié)h學界的代表李福清,在獨特的經典互釋中完成的對中國當代文學的解讀,揭示出當代文學與傳統(tǒng)經典的聯系,對于展示異質文化語境中的中國文學圖景,彰顯中國文學傳統(tǒng),特別是古代經典傳統(tǒng)的特性魅力,探討中國文學文本的生成規(guī)律,內涵的多元語境特征,探討世界文學的發(fā)展軌跡、中國文學與世界各國文學的發(fā)展關系等諸多方面都具有極大的啟示價值,也為探究不同文明之間經典互釋的可能提供了極好的、豐厚的多邊文化積累、閱讀體驗基礎之上的個體文本原典求證和理論構建方面的借鑒。

【注釋】

①31陳曉明:《壯懷激烈:中國當代文學60年》,載《文藝爭鳴》2009年第7期。

②④[俄羅斯]托羅普采夫:《俄羅斯1990 年代至今的中國文化研究》,張冰譯,載《俄羅斯文藝》2016年第4期。

③23А. А. Родионов,О переводах новейшей китайско й прозы на русски й язык после распада СССР//Вестник СПбГУ. Сер. 13,2010,вып. 2,с.138,с.141.

⑤Б. Л.Рифтин,О современной китайской дет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е // О литературе для детей. Лениград: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Дет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Просвещения РСФСР,1955. c. 171–199.

⑥2014年,圣彼得堡大學東方系的羅季奧諾娃(О. П. Родионова)在《俄蘇兒童文學在當代中國》一文中談到,早在1955年李福清已經論及蘇聯科普作家維·比安基(В. Бианки)的代表作《森林報》在中國的翻譯出版。См.О. П. Родионова,Издание русской и советской дет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в Китае в новейшее время// Вестник СПбГУ. Сер. 13. 2014. Вып. 1,с.84.

⑦40Б.Л.Рифтин,Творчество Лю Бай-юя//Писатели стран народной демократии,М.,1959,вып. 3,с. 72—103. В соавт. с Н. Балашовым.

⑧Б.Л.Рифтин,Китайский сатирик JIao Шэ,//Лао Шэ. Серп луны,Киев,1974,с. 5—14.

⑨25Б.Л.Рифтин,Тяньцзиньские встречи 1981// Вопросы литературы,1984,№1,с. 96—129.

⑩223032Б.Л.Рифтин,О современной китайской повести и ее авторах// Средний возраст,Москва:Радуга,1985,с. 3—22,с. 22,с. 11,с. 9,11,12.

1126Б.Л.Рифтин,Три темы в творчестве Фэн Цзи-цая// Фэн Цзи-цай. Повести и рассказы,Москва:Радуга,1987,с. 6—15,с. 8,14,13.

12《中國現代文學在俄國(翻譯及研究)》,見《中國現代文學與教學國際研究會論文集》,臺北,1992年, 307— 327頁;又見《中國文化研究》1993年第2期。

13Фэн Цзи-цай,Высокая женщина и ее муж-коротышка,пер.Б. Рифтина,//Литературная газета,23 февраля 1983 г.

14В.Ф.Сорокин,Китай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в Росии // Духовная культура Китая:Литература. Язык и письменность том 3,Редакторы тома М. Л. Титаренко,С.М. Аникеева,О.И. Завьялова,М.Е. Кравцова,А.И. Кобзев,А.Е. Лукьянов,В.Ф. Сорокин.Москва:Издательство《Восточн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2008,с.202.

15曉蓉:《王蒙盛贊中國當代文學國際討論會》,載《文藝報》1986年11月15日。

16[荷蘭]佛克馬、蟻布思:《文學研究與文化參與》,俞國強譯,62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17生安峰:《文學的重寫、經典重構與文化參與——杜威·佛克馬教授訪談錄》,載《文藝研究》2006年第5期。

1842劉亞?。骸段溢姁壑袊耖g故事——俄羅斯?jié)h學家李福清通訊院士訪談錄》(下),載《文藝研究》2006年第8期。

1941[俄羅斯]李福清:《中國民間說書與韓起祥的創(chuàng)新》,宋紹香譯,載《國外社會科學》2008年第5期。

20272829333439[俄羅斯]李福清:《李福清論中國古典小說》,222、223—224、224—225、226—227、227、227—228、221—222頁,洪葉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1997年版。

21А. Н.Желоховцев,Современн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Духовная культура Китая:Литература. Язык и письменность том 3,Москва:Издательство《Восточн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2008,с. 170.

2435 См. Б.Л.Рифтин,От мифа к роману:Эволюц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персонажа в китай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е (отв. ред. С.Ю.Неклюдов). АН СССР. Институт миров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им. А.М.Горького. Москва: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Наука》,1979,с.289.

3644В.Ф.Сорокин,Труды российского ученого на китайском языке //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1998,№4,с. 158.

37В.М.Алексеев,Китайская поэма о поэте:Сыкун Ту (837-908):перевод и 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с приложением китайских текстов),Москва:Издательство《Восточн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2008,с.36.

38В.М.Алексеев,Труды по китай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е:В 2 кн.:Кн.1,Москва:Издательство《Восточн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2002,с.72.

43[俄羅斯]科羅波娃:《中國當代作家馮驥才的市井小說》,見《以思想立:馮驥才研究專輯》,146頁,寧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54648[俄羅斯]維謝洛夫斯基:《歷史詩學》,劉寧譯,8、406、7頁,百花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

47[俄羅斯]李福清:《中國現代文學在俄國(翻譯及研究)》,載《中國文化研究》1993年第2期。

49 [俄羅斯]李福清:《車連義及其中國現代詩歌翻譯與研究——〈艾青:太陽的使者〉漢譯本序一》,見[俄羅斯]切爾卡斯基:《艾青:太陽的使者》,宋紹香譯,9頁,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年版。

[張冰,北京大學俄羅斯文化研究所,北京大學出版社。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號12&ZD170)]

猜你喜歡
馮驥才當代文學俄羅斯
馮驥才的天津味道
廣東當代文學評論家
陜西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透析
從史料“再出發(fā)”的當代文學研究
馮驥才:關于文人畫史的思辨
收藏界(2018年5期)2018-10-08 09:10:38
馮驥才攜新書亮相全國書市
商周刊(2017年12期)2017-06-22 12:02:01
當代文學授課經驗初探
文學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40
另辟蹊徑
先救誰——原載俄羅斯漫畫網▲
同舟共濟
福安市| 咸阳市| 连南| 拜城县| 旅游| 梁山县| 杭州市| 高陵县| 常熟市| 武城县| 水城县| 武威市| 佳木斯市| 娄底市| 永川市| 同仁县| 竹溪县| 社旗县| 淮安市| 交口县| 屏东市| 甘孜县| 宜丰县| 介休市| 股票| 弥勒县| 金山区| 荥经县| 义乌市| 宜川县| 西华县| 治多县| 黑龙江省| 宜兰县| 平顶山市| 丰台区| 高青县| 高要市| 泌阳县| 抚州市| 溧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