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華 田丹丹 石穎
慢性心力衰竭也就是慢性心力衰竭,這種病情在老年人群當中是十分常見的,其特點主要是病情相對較重,而且患者病程較長,具有較高的病死率。慢性心力衰竭,因為多種因素的影響,會導致患者的心肌受損,它會使患者的心肌功能和相關的結構產生變化,使得新功能呈現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趨勢[1]。腦利鈉肽是心力衰竭的一個重要的標志物,它通常是因人體心室細胞內分泌,網上一般都將其作為左心室功能異常和抗心力衰竭治療結果的一個重要的評價指標,而新功能衰竭在某種程度上和血漿腦利鈉肽的水平增長幅度存在有正比的關聯[2]。因此為了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抗心力衰竭治療以后,患者血漿的腦利鈉肽水平和相關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本研究特進行相關調查,結果取得滿意成果,現將主要研究情況報道如下。
選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5例作為本研究的觀察組,所有患者左心衰竭:有勞力性呼吸困難、咳嗽、端坐呼吸、陣發(fā)性夜間呼吸困難、心臟擴大、肺底濕羅音、奔馬律和肺靜脈淤血;右心衰竭:靜脈壓升高、肝臟腫大、體位性水腫。同時以隨機抽取方式選擇同期在我院進行體檢的老年健康人作為對照組,同樣為45例。在觀察組中男24例,女21例,年齡62~83歲,平均年齡(71.5±4.8)歲;對照組中男23例,女22例,年齡65~84歲,平均年齡(72.4±5.3)歲。本研究兩組研究對象都不存在有心臟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情況,也無對患者的血漿腦利鈉肽水平產生影響的相關疾病。本研究所有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本研究排除對于相關藥物過敏的患者,排除意識障礙和精神類疾病的患者。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本研究所有研究對象臨床資料均進行回顧性分析,主要的研究方向涉及到幾個方面,首先對所有研究對象是否存在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等心力衰竭的相關疾病進行調查。并且對所有研究對象的收縮壓、舒張壓、肺淤血、肺動脈高壓、左室分數等相關情況進行檢查,并做記錄,對兩組研究對象的相關情況進行比較。選擇采用全自動分析儀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利鈉肽水平進行檢測,并且對經抗心力衰竭治療前后的檢查結果作出比較。
采用IBM SPSS 2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均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兩組研究對象,的收縮壓、舒張壓、肺淤血、肺動脈高壓、左室射血分數等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后的BNP水平進行比較,治療之前患者的BNP水平為(653.85±132.12) ng/L,治療以后為(511.42±123.62) ng/L,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慢性心力衰竭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這種病情大多都發(fā)生在老年群體當中較為嚴重的特征,病情,還兼具了難治性和頑固性等多種特征。因為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過程中具有較高的難度,再加上老年人群抵抗力較低,免疫系統較為脆弱,所以,這種病情的患者一般的10年內存活率都非常低。
臨床針對慢性心力衰竭,治療方法主要是控制患者的病情,及早的對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及早的對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也能夠提升患者生命質量,改善患者的預后。一般情況下,臨床上在對慢性心力衰竭的危險程度,以后等相關指標進行評估的時候,通常會將血漿腦利鈉肽水平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條件,并且將此作為后期治療開展工作的主要參考依據。臨床研究表明,腦利鈉肽的水平越高,患者病情就會越嚴重,那么預后效果也就越差。有學者曾經指出,腦利鈉肽越高的患者,出院以后再次返院的幾率和病死率都明顯偏高[3]。所以本研究當中為抗心力衰竭治療使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療中的療效進行研究,并且對患者的腦利鈉肽水平進行比較,發(fā)現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它能夠說明在標準抗心力衰竭治療影響之下,能夠促使人體的腦利鈉肽水平有所降低,所以這具有重要的價值。
從本周結果的調查可以看出,本研究兩組研究對象的收縮壓、舒張壓、肺淤血、肺動脈高壓、左室射血分數等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以上情況可以得出,相關因素能夠為腦利鈉肽分布提供重要的影響,它也是影響患者治療的一個關鍵。導致上述情況的因素一般都是因為,人體的腦利鈉肽水平和做事重構存在著聯系,在收縮壓表現降低的情況時,它也意味著慢性心力衰竭病理變化出現的進行性的改變,導致BNP呈現出不斷升高的狀態(tài)。BNP和肺動脈的關系,在當前并沒有得到系統性的評價,在調查當中如果,血漿腦利鈉肽的水平相對較高,那么患者心力衰竭程度也就越加的嚴重,患者出現心源性呼吸困難的幾率相對就更高。它表明在腦利鈉肽上升的影響之下,患者出現肺淤血的風險會相應增加。通過此也可以看出,低收縮壓和肺淤血可以作為BNP分布當中的具有獨立意義的危險因素。因此在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抗心力衰竭治療的時候,可以從這幾個方面進行著手,它能夠為抗心力衰竭工作的治療提供重要參考。
表1 本研究兩組研究對象的單因素情況比較
綜上所述,低血壓、肺淤血等相關因素是慢性心力衰竭當中的獨立危險因素,通過抗心力衰竭治療以后,患者的BNP水平能夠得到明顯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