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季晨?オオオ?
駝鈴聲聲,喚起了萬里的向往。
柳園下了車,跟上了出租車。司機敦煌人,與父母一般大小。臉很黑,皺紋多的不像這個年紀的人,眼神深邃的很。樸實,我的第一印象,也許敦煌也是如此。
車鈴叮叮,駛向夢開始的地方。
“驚風吹沙沙作雨,古潭老雨立波舞?!贝藭r,鳴沙山就在眼前。放眼望去,一座沙山,一座沙山,蘑菇的模樣。大小參差不齊,紛亂中有著聯(lián)系。山脊相連朝著一邊傾斜,呈弓箭之狀仿佛蓄勢待發(fā);橫著岔著,半圓拱形,細沙充填。溫度一高,熱氣順著沙坡往上涌。陽光照耀,忽東忽西,忽聚忽散,聚則凝為一團,亮的無法直視;散則虛無一片,暈染夢幻。微風陣起,細沙從高處滾落,簌簌作響。
月牙泉便是沙山最好的搭檔。無論風吹日曬,仿佛泉中天馬保佑,細沙報以最高的崇敬,遇之則避道遠之。奇觀永在,加上塔廟的看守,引得游人不遠千里前來觀賞。
細沙簌簌,泉水叮叮,熟悉的聲音越來越近。
“叮鈴叮鈴”,清脆又熟悉的聲音引人回首望之。是的,一支駱駝隊伍從山底緩緩走來。頭駱仰首挺胸,一根根紅繩串起整支隊伍,腳印一深一淺,蜿蜒曲折。領駱人牽著駝鈴,默契地向前走著。駝鈴“叮鈴叮鈴”作響,早已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駱駝蟄伏在地,身體斜垮,握住把手,駱駝蹬地而起。此時的你仿佛置身于絲綢之路上。伴隨著身體的搖晃,我已完全融入其中。
領駱人反手牽著駝鈴,另一只手低垂,頭臉被包裹得嚴嚴實實,只剩下一雙眼睛。雖然看不見他的眼睛,只知道他必看向遠方,身負絲綢之路向導的職責,更是文化交融的領路人。而他也在無時無刻地向我們傳播中華文化的精髓。太陽曬黑了他的面龐,卻堅定了他訴說敦煌文化的決心;亂沙迷失了他的雙眼,卻從未遮住他是敦煌人的自豪。駝聲陣陣,他似一人孤獨著,卻不知身后的駱駝早已成為他的戰(zhàn)友。因為駝鈴他們熟識,因為駱駝他們在旅途中不再孤獨。此刻他們站在“絲路”之址,不忘文化訴說傳播之責。而那駱鈴便成了他們最好的伴侶。
大漠深處,駝鈴聲響,那里有著一支隊伍,守護并傳播著敦煌的文化。
作者簡介:
丁季晨,江蘇鹽城市,江蘇鹽城市高級實驗中學高三24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