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朱清
城市:福州市
時間:2015年6月11日
尋訪:新四軍老戰(zhàn)士楊平
楊平,給我的印象入骨的。
在福州空軍茶園干休所,第一次見她,98歲的人,竟然獨自從二樓的臥室走下來。銀發(fā)耄耋,精神矍鑠。我說,“我們在寧德拍紀錄片《沙家浜》,這次從寧德過來的?!睏钇叫α耍包S烽就是寧德福安人?!秉S烽是楊平的丈夫,原福州軍區(qū)空軍政治部副主任。當年在陽澄湖地區(qū)的36個傷病員中,就有黃烽。
話題是從認識黃烽開始的。
楊平和黃烽相識在抗戰(zhàn)時期。1942年,兩人都在蘇中的高郵地區(qū)堅持敵后抗日斗爭。當時,日軍在占領區(qū)對抗日根據(jù)地進行清鄉(xiāng)、掃蕩和推行偽化。面對艱難的環(huán)境,新四軍部分主力部隊實行地方化,黃烽時任高(郵)寶(應)獨立團政治處主任,不久這個團改為高郵獨立團,黃烽任副政委,縣委書記張英兼任獨立團的政委。楊平在高郵四區(qū)當區(qū)委書記。
有一天,楊平正在縣委辦公室向張英書記匯報工作,進來一位部隊干部。張英連忙說,“我來介紹一下。”張英先介紹楊平,“這是我們四區(qū)的書記,老書記了?!苯又窒驐钇浇榻B說,“他是高郵獨立團的副政委,叫黃烽,讀過大學,是知識分子?!边@樣,楊平和黃烽就認識了。后來,楊平調(diào)任縣委宣傳部長,和黃烽接觸機會更多了。共同的理想和志向,兩人相識一年多,相愛了。1944年4月,兩人在高郵舉行婚禮,團長吳詠湘、政委張英是證婚人。婚后沒幾天,楊平被派去蘇中黨校學習一年,與黃烽未曾見到面。學習結束回到高郵縣委,黃烽已隨部隊走了,他所在團已編為一分區(qū)特務二團,后又編為蘇中軍區(qū)一師二旅五團,黃烽當了團政委。1945年年底,黃烽的部隊參加解放高郵的戰(zhàn)役。戰(zhàn)斗結束,楊平離開高郵縣委,跟著部隊踏上新的征程,在新四軍部隊擔任民運科副科長。民運工作,是向群眾宣傳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主張,宣傳人民軍隊宗旨,動員社會各界支援部隊。
抗戰(zhàn)風雨的洗禮,楊平深知民族命運之重要。一天,楊平發(fā)現(xiàn)自己懷孕了,她告訴了黃烽,丈夫喜出望外,笑著說,“我們有接班人了?!笨蓷钇秸齼喊私?jīng)地說,“孩子是骨肉,我也想啊,可抗日戰(zhàn)爭快要進入戰(zhàn)略反攻了,土改、鋤奸,組織上又讓我兼六區(qū)(界首區(qū))區(qū)委書記,一旦生下孩子,脫不開身,我的時間和精力肯定要受影響?!秉S烽明白妻子的心思,同意流產(chǎn)。楊平流產(chǎn)的第二天,還步行幾里路去主持會議,回到住地因失血過多,發(fā)燒病倒了。黃烽聞訊,連夜趕來看望安慰妻子。戰(zhàn)事頻繁,天還沒亮,黃烽就趕回團里了。日本投降,中國人民慶賀勝利,楊平內(nèi)心充滿喜悅。就在這時候,她在行軍路上生下了孩子。醫(yī)療隊同志接生完,用擔架把楊平母子倆抬到了宿營地。
1946年,內(nèi)戰(zhàn)爆發(fā)。這一年7月,蘇中戰(zhàn)役打響,黃烽的部隊奉命堅守邵伯。時任華中野戰(zhàn)軍第十縱隊兼蘇北軍區(qū)政治部主任孫克驥,對民運科副科長楊平說,“邵伯保衛(wèi)戰(zhàn)就快要打了,去看看黃烽吧?!睏钇阶咴谏鄄?zhèn)的大街上,支前隊伍忙碌著給部隊送茶、送飯、抬擔架,她問一位老人:“大爺,要打仗了,怎么還留在鎮(zhèn)上?”老人回答:“我們要和部隊共同保衛(wèi)自己的家鄉(xiāng)?!背晕顼埩耍S烽指著餐桌上的炒雞蛋,對楊平說,“這雞蛋是群眾慰問部隊的,你們民運工作做得好啊?!?月26日,軍民團結血戰(zhàn)幾個晝夜,取得了邵伯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
解放戰(zhàn)爭,黃烽一路征戰(zhàn),又參加了淮海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上海戰(zhàn)役,楊平被安排留守后方,任過醫(yī)療隊的指導員。1949年7月,黃烽挺進福建,楊平留任上海華東公安部秘書科副科長。1951年,楊平轉至空軍十一師干部部門任干事、科長。1955年3月,她轉業(yè)地方工作,出任過江蘇省農(nóng)業(yè)廳人事處長、中央氣象局機關黨委副書記、福州大學黨委副書記、福建省氣象局副局長。1983年,楊平離職休養(yǎng)。
黃烽,原名黃寶澄,1938年加入新四軍六團,第二年跟隨團長葉飛進軍東路,以“江抗”名義深入敵后開展游擊戰(zhàn)。部隊西撤時,黃烽因患瘧疾住院,留在陽澄湖地區(qū)養(yǎng)病。1964年,黃烽晉升為少將軍銜。他常對楊平說,“老百姓是軍隊的靠山,沒有常熟地下黨組織和人民掩護我們,恐怕早就犧牲了?!秉S烽去世后,楊平帶著子女,特地去了沙家浜,在沙家浜革命歷史博物館里,她駐足端詳黃烽的照片時,眼里一直泛著淚光,老伴的一生,始終踐行共產(chǎn)黨人的理想和追求。楊平和子女商量,為黃烽編一本書,作為精神財富留下來、傳下去。2007年,回憶黃烽革命生涯的紀念文集《蘆蕩勇士 烽火人生》,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這本書里,楊平以《領導、戰(zhàn)友、終身伴侶》為題,衷腸傾訴兩人相處57個春秋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忠誠于家庭的濃濃情愫。全國剛解放,楊平的母親在揚州,本想為老人申請一份政府救濟糧,黃烽說,需要救濟的人很多,不要向政府伸手,我們?nèi)兆舆^緊點,來養(yǎng)活她。20世紀60年,楊平一次在北京上班的路上,被一輛飛快的自行車撞倒,造成腦震蕩和枕骨骨折。騎車的人是工人,匆忙趕路上班,家境困難拿不出賠償?shù)腻X,黃烽沒有為難人家,對其教育了一番,就讓這位工人走了。黃烽住院,病已經(jīng)很重了,還牽掛著每月黨費交了沒有……
2016年6月的一天,楊平兒子黃安翼打來電話,說他媽媽來南京了。
我很驚詫,近百歲的人還出遠門。我和陳醒同志帶了影視器材匆忙趕去看望,楊平住在南京的女兒家,老人剛從江蘇高郵回到南京。高郵,是楊平情牽夢繞的地方。她是揚州人,1937年12月,日軍在南京實施血腥大屠殺,臨近南京的揚州城也很快淪陷了。國家遭難,百姓受苦,楊平心如刀絞。她跟隨母親到高郵避難。不久又傳來消息,大姐夫死于日軍轟炸,父親被日軍抓去做勞工。國仇家恨,楊平就找到在高郵地區(qū)的抗日義勇團,要求參加抗日活動,入了黨,她成為我黨在高郵湖西地區(qū)最早建立的黨支部委員。楊平的革命生涯是從高郵開始的。這一次,老人由子女陪同,從福州坐高鐵到南京,轉乘汽車前往高郵。高郵,闊別久遠,楊平心潮起伏,銘心的往事好似發(fā)生在昨天。在公道大橋,楊平回憶說,“在這里,當年我們打退了日本鬼子的3次進犯。”她特意從輪椅上下來,走到時任抗日義勇軍團長陳文的墓前鞠躬,陳文是楊平走上抗日道路的領路人。楊平撫摸著花圈上的挽聯(lián),深情自語,“陳文,抗日的好團長,臨死也沒有說出十幾位共產(chǎn)黨員的名字,寧愿犧牲自己生命,保護了黨組織,保護了我們哇?!睏钇接謥淼礁哙]革命烈士陵園,面對巍峨的紀念碑、蜿蜒悲壯的烈士英名墻,老人坐在輪椅上,舉手敬軍禮,她說:“親愛的戰(zhàn)友,今天回到高郵來看望你們,了卻了我有生之年的心愿?!?
2017年5月,我和本刊副社長姚定范再次在榕城拜訪楊平,老人依然氣色清秀,笑容滿面,思路清晰。她緩慢走出大門,在灑滿陽光的院子里,她和我們開心聊天,情不自禁唱起了《大刀進行曲》《新四軍軍歌》。
記者感言 自2015年那次和楊平初次見面算起,我3次訪問過這位可親而又健談的老人。最令我震撼的,時光流逝,歲月輾轉,99歲高齡了,竟然鐵心要乘坐火車、汽車遠行,返回當年與日、偽、頑戰(zhàn)斗的疆場走一走、看一看,祭奠烈士,重溫初心。楊平,少年時代就讀于揚州城里的一所教會學校,后來留在學校附小當老師。揚州被日軍占領后,她隨逃難的隊伍來到高郵,從此開始了為民族解放、為人民解放的不懈追求,戰(zhàn)斗在敵后抗日的一線。花開花落,星移斗轉,這顆初心像影子跟著身子跑,始終伴隨著她的漫長人生。初心無法忘卻,楊平的初心烙印在4個子女的名字上。老大黃安樂,降生那天,楊平還在行軍,正好路過一個叫“安樂港”的地方,安樂,國家安穩(wěn)、人民快樂,正是烽火年代浴血奮斗的企盼。老二黃安黎,黎明時分出生的,黎明是指天將明未明的時候,又泛指光明或勝利。當時,新中國已經(jīng)建立,“安黎”的名字,象征著祖國前程燦爛光明;老三黃安翼,生于國家和平建設時期,為憧憬美好未來取名“安逸”,后來因服兵役在空軍部隊,又改為“安翼”;老四黃安翔,出生時,黃烽已從陸軍轉入空軍任職,取名“安翔”,祝愿國家建設快速飛翔,蒸蒸日上。子女們說,爸爸媽媽給我們?nèi)∶?,都有革命的浪漫主義色彩,對國家寄予美好愿望。初心無法忘卻,楊平的初心蘊含在營造清新家風上。老大、老二上學時候,黃烽在空軍機關任群工部長。北京的冬天,特別的寒冷,風沙又大,孩子上學,楊平叫他們穿上棉猴(棉帽和上衣連為一體,是小孩的過冬棉衣)、戴上手套,走好遠好遠的路,跟普通人家孩子一個樣頂著嚴寒徒步走到學校。兄弟姐妹,都穿過打補丁的衣服,內(nèi)衣補了又補,直到實在不能穿了才扔掉。在上個世紀60年代,人的口糧是定量供應的,粗食淡飯,楊平教育孩子在生活上不能有任何的特殊。初心無法忘卻,楊平的初心溫暖在他人的心坎上。黃烽的家鄉(xiāng)募集建設資金,楊平說,家鄉(xiāng)是我們的根,要資助;山區(qū)的貧困孩子上學有困難,福建省老區(qū)建設促進會發(fā)出“捐助萬名失學兒童”的倡議,楊平二話沒說,把兩口子省下的一萬元錢捐給了老促會;幼兒園里圖書少,楊平掏錢買了書贈送去;老家沾親帶故的有了困難,只要向她開口的,楊平總會多多少少解囊相助。初心,每個人誰都有過,而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是不一樣的,這顆心,就是把國家利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心,就是在任何環(huán)境里、任何條件下對黨的信仰不能有動搖和變通的心,就是時時刻刻為共產(chǎn)黨人名義增光添彩的心。楊平,1939年6月在高郵地區(qū)秘密入黨,在她黨齡整整77年的2016年6月,選擇了再次回到高郵,追思烽火人生,緬懷犧牲戰(zhàn)友,想著中國夢,暮年勵志,繼續(xù)前行。在一個新四軍老兵身上,真切演繹了一個共產(chǎn)黨人念念不忘初心、富有傳奇色彩的中國故事。
(責任編輯 李贊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