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劉越武 圖_孫家寬
一城宋韻半城花
文_劉越武 圖_孫家寬
編者按:農(nóng)歷九月又稱“菊月”,重陽節(jié)又稱“菊花節(jié)”,在古詩詞中更是不乏對菊花的描寫——“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碧諟Y明的詩將菊花推上了神壇?!皾M有黃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卑拙右尊堄星槿さ摹顿x白菊》讓人讀出了菊花的孤傲獨立。你是否也對這傲霜的菊花情有獨鐘呢?
有一個地方,
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
有一個地方,
東風夜放花千樹,寶馬雕車香滿路。
有一個地方,
秋霜造就菊城花,不盡風流寫晚霞。
…… ……
這是一座承載著千年文化底蘊的八朝古都,這里曾是世界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盛極一時的北宋給這座古城留下了太多太多,這其中跟一種花分不開。
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
耐寒唯有東籬菊,金栗初開曉更清。
9月的天氣,秋風已帶了寒意,百花園中多種鮮花都漸漸凋零,只有少數(shù)花在這個時節(jié)昂首怒放,菊花就是這少數(shù)花中的佼佼者。
菊花雖然沒有牡丹雍容華貴,沒有月季嬌艷嫵媚,沒有百合馥郁迷人,但它那不畏嚴寒的高貴品格,著實令人敬佩。
傲霜的菊花,開在日漸寒冷的秋天,雖然引不來彩蝶蹁躚,但每逢它花開滿院時,那艷麗的姿色和四溢的幽香總能引得游人駐足、文人詠嘆。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春蘭兮秋菊,長無終兮終在。
詠菊的詩人最早可以追溯到戰(zhàn)國時代的屈原,而當晉代陶淵明深情地吟詠過菊花之后,千百年來,菊花更是作為士人人格的象征而頻繁出現(xiàn)在詩畫里,那種恬淡的疏散氣質(zhì),更像是詩人經(jīng)歷了苦悶彷徨之后的有感而發(fā)。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兩千多年來,儒道兩種人格精神一直影響著中國的士大夫們,文人多懷有一種“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正是這種達觀樂天的胸襟,開朗進取的氣質(zhì),使他們始終不肯放棄高遠的目標,而菊花最足以體現(xiàn)這種人文性格,這也是歷朝歷代文人多有詠菊之作的緣由吧。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重陽已到,待一場秋雨將大地“洗”成金色,我也蠢蠢欲動,要去會一會這傲霜而放的菊花。
菊花在我國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開封菊花,源遠流長。早在南北朝時代,開封就有種植菊花的記載。至宋代,東京菊花已馳名全國。暮秋時節(jié),各地名菊匯聚于此,一比高下?!稏|京夢華錄》記載:“九月重陽,都下嘗(賞)菊,無處無之,酒家皆以菊花縛成洞戶”“禁中與貴家皆早嘗菊”“士庶之家亦市一二株玩嘗”。宮廷內(nèi)外爭插菊花枝,掛菊花燈,開菊花會,飲菊花酒。愛菊者眾,菊風可見一斑。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一千多年前,菊花在北宋都城東京傲霜綻放,見證了那個盛極一時的朝代,留下了無數(shù)華麗的詩詞。透過一首首傳世的佳作,人們仿佛仍能隱約看見這“黃花”在東京街頭綻放的盛景。如今,北宋早已成為歷史,而“黃花”卻仍生長在這片故土上,只是由當年的東京盛景演變?yōu)橐荒暌欢鹊木栈ㄊ?,吸引著無數(shù)游人。
10月17日,第35屆菊花節(jié)開幕,近300萬盆菊花將這座八朝古都裝點一新。僅在龍亭公園內(nèi),就有10多萬盆五彩繽紛、造型各異的菊花展出,公園內(nèi)游人如織,花海人海,好不熱鬧。
從龍亭公園的正門進入,一條筆直的迎賓路和拱橋直通龍亭大殿,路的兩旁、橋的中央都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菊花,一盆挨著一盆。有爬山菊、黃金菊,還有菊花造景,各式各樣,五顏六色,能叫出名的卻屈指可數(shù)。同行的長者說,開封的菊展每年都有新品種展出,就連生活在這里的人都不能熟識。
據(jù)記載,早在宋代,這里就已經(jīng)培育出了一株有數(shù)百朵花的立菊,還能用小菊結成寶塔、門樓等藝術景觀。優(yōu)良的養(yǎng)菊傳統(tǒng)推動著養(yǎng)菊技術和賞菊水平的不斷提高,也造就了開封菊花花朵肥大、色澤純正、高矮適度的品質(zhì)特點。
如今的開封菊花更是遠銷國內(nèi)外,據(jù)龍亭公園工作人員介紹,去年9月,3萬盆開封菊花在北京故宮展出,成為了開封人的驕傲。
雨后的龍亭公園空氣格外清新,在陽光的照射下,那叢叢簇簇的菊花,色彩斑斕,嫵媚的花瓣借著陽光閃耀著美麗的光彩;那一株株菊花像極了一群群亭亭玉立的仙女迎風翩翩起舞;那朵朵奇姿異彩的菊里不時散發(fā)出縷縷襲人的清香;那花海猶如浪,那清香裹著風,讓龍亭乃至整座開封城都成了菊花的世界。
開封賞菊的地點可不只龍亭,鐵塔公園、天波楊府也都是賞菊的好去處。你也可以在龍亭公園逗留半日,午后到清明上河園游玩一番。
徜徉在秋色裝點的清明上河園內(nèi),發(fā)覺這里的菊花開得更顯高貴,入秋后的下午時光稍縱即逝,還站在紅橋駐足觀賞,不知不覺已是傍晚時分,斜陽西下,天色很快便黯淡下來,一陣秋風襲來,頓覺涼意濃濃。然而華燈初上,夜色下的開封城似乎更有韻味。
園內(nèi)湖畔人頭攢動,偌大的階梯看臺上早已座無虛席。一場中國首部皇家園林大型水上實景演出——《東京夢華》即將拉開序幕。
一名穿著背帶褲的小男孩緩緩走到湖邊,將一盞河燈推向湖心,湖面頓時水霧繚繞,時間仿佛回到了公元960年……“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一首《虞美人》昭示了南唐的滅亡和大宋王朝的崛起。緊接著,《醉東風》《青玉案》《蝶戀花》《雨霖鈴》《齊天樂》《少年游》《破陣子》《滿江紅》,八闋經(jīng)典宋詞和一幅《清明上河圖》串聯(lián)的畫面,在觀眾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北宋印象,也喚起了一個民族對興衰的思考,令人久久不能平靜。
接近尾聲,湖中心水霧里駛來的小船載著小女孩將河燈送還,二人手捧河燈轉身離去。在《水調(diào)歌頭》的音律聲中,湖面的水霧漸漸散開,夾雜著菊花的清香,在園內(nèi)彌漫開來,給園內(nèi)的亭臺樓閣披上了一層水墨色彩,置身其中,如夢如幻,像是穿越時空和歷史的一次對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古城的公園內(nèi),人們用現(xiàn)代人的眼光品鑒歷史的光輝,水乳交融;城市的街道上,隨處可見的古建筑與現(xiàn)代化建筑鱗次櫛比,交相呼應……
我恍然大悟,千余年來春秋更迭,菊花記載著古城的點點滴滴,它早已成為這座城的一部分。
晚秋時節(jié),斜陽下,矮籬畔,一叢黃菊安然開放,不畏嚴霜,不辭寂寞。
(作者單位:河南電力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