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阮光鋒
什么油適合做炸雞?
文 / 阮光鋒
隨著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大家對油的使用也越來越關(guān)注。比如做個炸雞,油炸溫度通常在180℃左右。該用什么油呢?廚房里有大豆油、花生油,還有葵花籽油,甚至還有最近幾年流行的橄欖油……到底哪個適合用來做炸雞呢?
這個還得從脂肪的結(jié)構(gòu)說起。
你可以將脂肪想象成是一個由甘油和脂肪酸組合起來的球,而雙鍵是這個球體上甘油和脂肪酸連接時留下的小裂縫。單不飽和脂肪酸表面有一個裂縫,多不飽和脂肪酸有兩個或多個裂縫,而飽和脂肪酸非常緊密,幾乎沒有裂縫。裂縫越多,脂肪酸在遇到高溫時就越不穩(wěn)定,在加熱的情況下,氧化速度就更快。
不同結(jié)構(gòu)的脂肪酸,它對溫度的抵抗能力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
(1)油脂當(dāng)中,含裂縫越多的不飽和脂肪酸越多,油脂就越怕熱,越容易氧化。而含裂縫少的飽和脂肪酸越多,越耐熱,越不容易氧化;
(2)同樣是不飽和脂肪酸,含裂縫越多,或者說不飽和程度越高,越容易氧化,越怕熱。油酸只有一個雙鍵,在不飽和脂肪酸中是最飽滿的一種;亞油酸有2個雙鍵,亞麻酸有3個雙鍵,EPA有5個雙鍵,DHA有6個雙鍵……雙鍵越多的脂肪,脂肪分子中裂縫越多,就越怕熱。
所以,像橄欖油、紅花油、菜籽油等油酸特別多的油,他們的分子中只有一個裂縫,對高溫和熱的抵抗能力就比較強(qiáng),甚至在特定條件下可以不輸飽和脂肪。而適度精煉還能保留油脂中部分抗氧化物質(zhì),也會增強(qiáng)耐熱性。而大豆油中最多的是有兩個雙鍵的亞油酸,含量超過50%,甚至還有帶著不少三個雙鍵的亞麻酸,所以它的耐熱性反而不如橄欖油。
常見的食用油脂的脂肪酸比例又是一個什么情況呢?大概情況是這樣的:
多不飽和脂肪酸比例較高的油脂:棉籽油、亞麻籽油、大豆油,還有中國人常用的核桃油、芝麻油;這幾種油脂中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較高,不是特別耐熱,最好少用來做油炸、煎炸等高溫烹調(diào)的食物。
單不飽和脂肪酸比例較高的油脂:紅花油、橄欖油、茶籽油。這三種油脂中單不飽和脂肪酸比例較高,是比較健康的油。由于它們所含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其中,橄欖油中油酸含量高達(dá)70%以上,其實(shí)是比較耐熱的,也是可以用來做爆炒、煎炸等食物的。只不過我們覺得用它高溫加熱太浪費(fèi)所含的抗氧化物質(zhì)了,所以一般用來涼拌罷了。
飽和脂肪酸比例占優(yōu)的油脂:棕櫚油、椰子油。這兩種油都含飽和脂肪酸達(dá)一半以上,甚至可以達(dá)到80%~90%。另外,豬油、牛油等動物油脂都是飽和脂肪酸比例較高,都比較耐熱,可以高溫使用,做炸雞自然不在話下。但是,動物油脂攝入過量對心血管健康不利,盡量不用或少用。
責(zé)任編輯/鄒佳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