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秀花
兔常見的體表寄生蟲病主要有疥螨病、癢螨病和蚤病等。
一、兔疥螨病
兔疥螨病是由疥螨科,疥螨屬的兔疥螨寄生于兔體表上的一種常見寄生蟲病。兔疥螨蟲體呈龜形,背部隆起,腹面扁平,淺黃色。蟲卵呈卵圓形,黃白色。兔疥螨主要感染兔子(有時也感染人),各品種、各日齡兔均可感染。病兔是主要傳染源。以接觸傳播為主,也可通過兔籠、墊料等間接傳播。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在冬季和早春多發(fā),這與兔舍光照不足、陰暗潮濕、衛(wèi)生條件差直接相關。
1. 發(fā)病癥狀
兔子感染兔疥螨后,一般在嘴巴、鼻孔周圍、腳爪部先出現(xiàn)病灶,患部奇癢,病兔不停地用腳爪搔抓嘴、鼻等患部,也常啃咬腳部,嚴重時可出現(xiàn)前后腳抓地現(xiàn)象。病變局部表面形成灰白色痂皮,使患部皮膚變厚、變硬。隨著病情發(fā)展,患部可向鼻梁、眼圈等處蔓延,嚴重者可出現(xiàn)“石灰頭”,足部皮膚也會出現(xiàn)白色痂皮,呈現(xiàn)“石灰腳”。病兔消瘦,常衰竭死亡。
2. 防治
①預防。該病的預防在于把好引種關,杜絕引進帶病種兔。此外,要搞好兔舍環(huán)境衛(wèi)生,定期消毒兔籠、兔舍,保持兔籠、兔舍干燥,定期使用阿維菌素或伊維菌素等藥物進行預防。
②治療。首先要對病兔采取隔離措施,其次可使用外用藥(如2%敵百蟲、0.2%殺蟲脒、0.01%溴氰菊酯、辛硫磷澆潑劑等)涂抹、口服藥(如阿維菌素,按每千克體重0.2 ~ 0.4毫克拌料,連用3天)、肌內(nèi)注射藥物(如阿維菌素和伊維菌素注射液,按每次每千克體重0.2毫克)等進行治療。
治療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問題:第一,在使用藥物外洗之前,要先用溫肥皂水清洗病兔患部皮膚,以使藥物充分接觸到患部皮膚,更好地發(fā)揮藥物作用;第二,治療藥物對成蟲、幼蟲有效,但對蟲卵無效,治療時,每個療程需要2 ~ 3天,間隔7 ~ 10天后再重復2 ~ 3個療程;第三,在治療病兔的同時,還要對病兔所在的場所、兔籠進行藥物或火焰消毒,以防傳播給健康兔;第四,在治療過程中,要防止兔子發(fā)生中毒現(xiàn)象,特別是用藥物外治時,最好在用藥后3 ~ 5天再用清水把用藥部位清洗1遍。若出現(xiàn)中毒現(xiàn)象,要及時用阿托品等藥物進行解救。
二、兔癢螨病
兔癢螨病是由癢螨科,癢螨屬的兔癢螨寄生在兔體表和外耳道的一種常見寄生蟲病。兔癢螨蟲體呈長圓形,口器呈長圓錐形,螯肢細長,趾上有三角齒,須肢細長,體表有細皺紋。該病的傳播方式、流行特點和兔疥螨病相同。
1. 發(fā)病癥狀
兔癢螨病主要發(fā)生于兔的外耳道,引起兔的外耳道炎,滲出物干后形成痂皮,塞滿耳道如卷紙樣。病兔的耳朵下垂,經(jīng)常出現(xiàn)搖頭癥狀,并時常用腳搔抓耳朵,嚴重時炎癥可蔓延到腦部并導致病兔出現(xiàn)腦神經(jīng)癥狀。
2. 防治
該病的防治方法同兔疥螨病。
三、兔蚤病
兔蚤病是由昆蟲綱,虱目多種蚤類寄生在兔體表上的一種體外寄生蟲病。主要有虱科,腳頭虱屬的禽角頭蚤、櫛首蚤屬的貓櫛首蚤、客蚤屬的印鼠客蚤、武蚤屬的冰武蚤寬指亞種,以及多毛蚤科,無櫛蚤屬的尖突無櫛蚤等。常見的主要是貓櫛首蚤。
貓櫛首蚤的蟲體呈棕黃色,有前胸櫛和頰櫛。雄蚤頭較長,額端與頰下緣呈較尖的銳角。發(fā)育史具完全變態(tài),即有卵、幼蟲、蛹、成蟲4個階段。除成蟲外,其他3個階段均在地面完成。貓櫛首蚤可寄生在犬、貓、兔的體表上,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冬春季節(jié)較常見,與兔舍的衛(wèi)生條件差, 其他動物(貓、鼠)經(jīng)常出沒有關系。
1. 發(fā)病癥狀
貓櫛首蚤寄生在兔子皮膚上可導致兔子瘙癢、貧血、消瘦等,嚴重時可造成皮膚損傷,繼發(fā)細菌感染。
2. 防治
預防該病要加強兔群日常飼養(yǎng)管理,保持兔籠、兔舍清潔衛(wèi)生和干燥,要勤換墊草,定期使用溴氰菊酯等藥物進行噴灑消毒。該病的治療也是使用0.01%溴氰菊酯進行噴灑,嚴重時可讓全群兔子口服伊維菌素,按每千克體重0.2 ~ 0.4毫克/天,連用2 ~ 3天。
(作者聯(lián)系地址:山東省莒南縣畜牧局 郵編:2766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