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筱本 文/黃艷霞 圖
戲說紅樓
從惜春的精神缺失說起
林筱本 文/黃艷霞 圖
世俗對富人素來不恭——最典型的是,“為富不仁”、“見不得窮人過年”,竟成了鄙夷富人的俗語;西人的圣經(jīng)中還有這樣的一句話:“駱駝要穿過針的眼,比財主要進神的國度還容易呢”。
惜春亦富,口碑也不好。
惜春出身于“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的賈府。
惜春的性格形成,與她的家庭影響有著密切聯(lián)系。父親賈敬在惜春年幼之時,就一心訪道成仙,對她的關心自然不會太多。惜春的哥哥賈珍,世襲三品爵威烈將軍,生活極度放縱。他雖有一妻二妾,但仍和兒媳秦可卿,妻妹尤二姐關系曖昧,哪有時間關心妹妹惜春。生活在這樣的家庭,惜春是無從感受親情和溫暖的。況且,惜春缺乏才情,也沒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容貌,因此關注她的人自然不多。惜春身處繁華之中的寂寞角落,加之眾人對她不管不顧,使她逐漸對世事、對生活冷漠起來,從而形成了“冷”的性格。
惜春的冷漠,在抄檢大觀園的突發(fā)事件中體現(xiàn)得最為顯著:一個丫頭在大觀園里的山石上,撿到了一只男女傳情的“十錦春意香袋”,這件“有傷風化”的事兒,惹怒了王夫人。于是,賈府的“大管家”鳳姐假借“丟了一件要緊的東西”,興師動眾夜抄大觀園。當鳳姐、王善保家的一行人到惜春房中時,惜春開始是“嚇的不知當有什么事”,任由來人搜查。接著,她的丫鬟入畫的箱子里被搜出一些錢物。這是賈珍賞給入畫哥哥的東西,本來入畫已經(jīng)說清了來源,可是惜春卻說“我竟不知道”,先把此事與自己撇清干系,然后表示“你要打他,好歹帶他出去打罷”。這等于把入畫推出去啊,使本來已經(jīng)解釋清楚的事情,弄向了反面。這種行為其實不僅僅是冷漠了,還折射著一種自私。
這事本來鳳姐也不再追究下去,可是惜春仍不依不饒,第二天命人“把入畫的東西要來與尤氏過目”。奇怪的是,當尤氏證明了這些東西的確是賈珍賞物后,惜春還是責怪尤氏“管教不嚴”,硬要尤氏把人帶走,而且表示“或打,或殺,或賣,我一概不管”。盡管入畫跪在地上痛哭,苦苦哀求,尤氏和奶娘也為入畫說情,可是惜春不顧入畫從小服侍她的辛勞,也不顧嫂子尤氏的情面,竟執(zhí)意要將入畫掃地出門。
惜春不但像丟棄一個爛掃帚般丟棄了入畫,而且還揚言寧國府那邊也不會去了。惜春毫不掩飾地說:“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夠了,不管你們。從此以后,你們有事別累我?!毕Т翰慌鲁姓J自己心狠,她有她的人生哲學:“不作狠心人,難得自了漢”。意思是說,不下狠心斷絕世間的種種感情糾葛,就不能成為一個自由自在的人。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年齡不大的女子,怎么可以如此寡情、如此決絕?
對于惜春的“冷漠”,有人以為這是富貴人家的通病,其實不然,當晚被抄檢的還有許多人。我特別欣賞探春的擔當和潑辣:當鳳姐一干人來時,“她故問何事”,鳳姐的借口是丟了一件東西,抄檢是“洗凈他們的好法子”。探春冷笑道:“我的丫頭自然都是些賊,我就是頭一個窩主。既如此,先搜我的箱柜,他們所偷來的都交給我藏著呢。”說完便命人打開自己的箱柜。別以為探春屈服了,她的話中帶著刺,接著,她又說:“要想搜我的丫頭,那卻不能。”那幫人哪敢動手?乖乖地撤走了!最好笑的是那個王善保家的,因臨走前掀了一下探春的衣襟,還挨了探春一記耳光。
說到底,惜春的冷漠恰恰是缺乏了一種貴族精神。
關于貴族精神,學術界認為,它的存在有三大支柱:“一是文化的教養(yǎng),抵御物欲主義的誘惑,不以享樂為人生目的,培育高貴的道德情操與文化精神。二是社會的擔當,作為社會精英,嚴于自律,珍惜榮譽,扶助弱勢群體,擔當起社會與國家的責任。三是自由的靈魂,有獨立的意志,在權力與金錢面前敢于說不,而且具有知性與道德的自主性,能夠超越時尚與潮流,不為政治強權與多數(shù)人的意見所奴役。”
竊以為,當下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有仇富心理,這與許多富人缺乏貴族精神有關。
責任編輯: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