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獅虎
古代文學(xué)
說唐詩四則
傅獅虎
《春曉》中的“不覺”應(yīng)理解為沒有醒來;《靜夜思》中的“床”理解為睡覺的床為妥當(dāng);《秋雨夜眠》的“霜葉”也可看成是形容晨光;《東峰歌》中“參”“差”為互文。
覺 床 霜葉 參差
孟浩然…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郭沫若先生研究古文字,說古書中不少文字實際上兼有相反相對的兩義。如,亂兼有治意。《尚書…泰誓》: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其中“亂臣”的“亂”即治意,是指治理政事的能臣。另外如周厲王之厲,作為謚號,絕非貶義,而是褒詞。
《春曉》中“春眠不覺曉”的“不覺”一詞,歷來理解為“不知不覺”,其實,我覺得“覺”應(yīng)該是與“睡覺”相對的“醒來”之義。春天貪睡,人之常情。作者一覺睡到天明,還沒醒——“不覺”,好舒服,真有諸葛亮“草堂春睡足”的閑適之情。
仔細翻閱唐詩,“覺”有此意的并非僅有此首。如白居易《長恨歌》中的“云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杜牧《遣懷》中的“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賈島《投龐少尹》中的“病起望山臺上立,覺來聽雨燭前吟”,《客思》中的“獨言獨語月明里,驚覺眠童與宿禽”兩句詩中的“覺”字,用的顯然也是“醒”義。
李白…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凝似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現(xiàn)在版本的《靜夜思》是經(jīng)過修改的。在《全唐詩》里,其本來面目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后在明朝時被修改成現(xiàn)在的樣子。修改后,詩變得節(jié)奏簡單而韻律悠長,讀來瑯瑯上口。改詩仙的詩是需要勇氣的,改后更讓人稱道,其才情讓人佩服。但“山月”一詞我覺得還是不改好。詩除了瑯瑯上口,重要的還得有個人特色?!吧皆隆蓖嘎冻鲎髡弋?dāng)時在山上,干嗎呢?我們都知道李白愛好修道,很多詩篇涉及。所以,這次應(yīng)該也不例外,是在修道,故題目用了個“靜”字。而且,也能讓我們明白作者為什么要思鄉(xiāng)了。因為修道要求出世,即要拋棄一切社會關(guān)系和內(nèi)心情感,李白做不到,所以起了思鄉(xiāng)之情。
《靜夜思》還有個問題,是對床的理解。除了解釋為睡覺的床,還有一種認為是井欄,另一種認為是胡床即類似現(xiàn)在的坐具馬扎。但我覺得還是理解為平常睡覺的床來得妥貼。若是井欄,似無前后左右之分。而且,在院中井邊,明月舉頭即見,反復(fù)提明月,詩就變得有點呆滯無味了。若是胡床,李白把它帶到屋外院中去望月,似乎有點傻傻的,仙風(fēng)盡失,與整首詩的意境也不符。
白居易…秋雨夜眠
涼冷三秋夜,安閑一老翁。
臥遲燈滅后,睡美雨聲中。
灰宿溫瓶火,香添暖被籠。
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
白居易的這首詩頗為獨特。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唐詩鑒賞辭典》里面有宛新彬先生的鑒賞評論。評論寫道:“秋雨夜眠”是古人寫得爛熟的題材,但白居易卻能獨樹一幟,開拓意境,成功刻畫了一個安適閑淡的老翁形象。這個老翁由于年邁體衰,官務(wù)清閑,詩友相繼謝世,心情十分寂寞冷淡,面對“霜葉滿階紅”的美景,毫不經(jīng)心,連床都懶得起。
顯然,宛先生理解為寫實,即此句是寫“霜葉”的。滿階的紅葉,無論是從顏色還是意境來講,都很美,很闊大。但我們也可以從虛的方面來理解,即“霜葉”不過是個比喻,是個形容,形容紅燦燦的晨光。從前后詩句來看,前面寫秋風(fēng)秋雨,作者因怕冷而曉晴未起。既然沒有起床,應(yīng)該是看不見滿階紅葉的;又因為涼冷,所以天晴了很讓人高興。早上睜眼一看,曉日映紅窗紙,煞是可愛,如霜葉般。
溫庭筠…東峰歌
錦礫潺湲玉溪水,曉來微雨藤花紫。
冉冉山雞紅尾長,一聲樵斧驚飛起。
松刺梳空石差齒,煙香風(fēng)軟人參蕊。
陽崖一夢伴云根,仙菌靈芝夢魂里。
溫庭筠的這首詩在賈島的詩集中也出現(xiàn)過,名字換成了《蓮峰歌》。該詩道教氣息濃郁,賈島是曾經(jīng)當(dāng)過和尚的人(法號無本),雖然信仰不夠堅定,后來還俗做了官,但也不至于又對道教來了興趣,在詩中描述道教徒才關(guān)注的意象。
對詩中“松刺梳空石差齒,煙香風(fēng)軟人參蕊”兩句的理解,劉學(xué)鍇編撰的《溫庭筠全集校注》是這樣寫的:差齒,參差錯落如齒之列;人參,清代曾益原注:人葠,地精。葠、參同。清代顧予咸注:《梁書》:“阮孝緒母疾,須人葠。陳群曰:‘頗有蕪菁,唐突人參也?!?/p>
這樣的解釋,總覺得隔閡,思考之下,覺得兩句中“參”、“差”應(yīng)看成是連綿詞的互文,即兩句后半部分應(yīng)這樣來理解:石“參差”如齒,人“參差”似蕊。
那么“煙香風(fēng)軟人參蕊”整句寫的是什么呢?我覺得應(yīng)該是寫山上的道觀道士?!缎Wⅰ氛f此地為道教勝地,唐睿宗女玉真公主、大詩人李商隱都曾修道于此。那么,我們可以想象此地道觀的煙火是很旺盛的,道觀中修道者的修煉是頗有成效的——“似蕊”,如花蕊一般,葆有青春容顏。
[1]中華書局《全唐詩》編委會.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2008.
[2]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58.
(作者單位:廣東亞視演藝職業(yè)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