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親親相隱”制度探析

2017-11-25 01:41韓曉濛
長江叢刊 2017年6期
關(guān)鍵詞:親親儒家親人

韓曉濛

“親親相隱”制度探析

韓曉濛

“親親相隱”制度是儒家親情倫理的重要內(nèi)容,它順應(yīng)了人性的需求,維護了親情的本原,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中國封建社會道德的昌明和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由于其自身弊端,現(xiàn)行法律中將“親親相隱”完全剝除,以法律的威嚴強迫親人間相互檢舉、指認,這一做法雖對社會公正、和諧有一定益處,但勢必會將人置于“大義滅親”之境地?,F(xiàn)行法律應(yīng)當給予血緣親情一定寬松的空間,不僅有利于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而且可以軟化國家法律的殘酷性。只有這樣的道德和法律體系,才是真正屬于人的、健康的道德和法律。

儒家 親親相隱 大義滅親 法律

一、何為“親親相隱”

在古代中國,“親親相隱”萌芽于先秦儒家。作為一種法律思想,“親親相隱”最能反映儒家“親親尊尊”的倫理實質(zhì),其實質(zhì)是一種“權(quán)”,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將法律權(quán)力授權(quán)給家庭。從倫理意義上說,“親親相隱”是儒家仁愛精神在發(fā)展壯大的過程中與當時法律規(guī)范發(fā)生沖突時而產(chǎn)生的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本文將會對“親親相隱”及其存在價值及弊端進行思考、解讀與分析。

“親親相隱”起源于先秦儒家孔子“子為父隱,父為子隱”的論說,《論語?子路》第18章中孔子回答葉公的問話時提出: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鬃釉弧狳h之直者異于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雹?/p>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一個正直的人的父親偷了羊,這個人為此事做了指認,孔子卻對這種做法并不贊同,認為這不是正直的人所應(yīng)該做的事情,所謂正直是父親替兒子遮掩,兒子替父親遮掩。孔子的這一看法被后人發(fā)揚開來,稱之為“親親相隱”。

我國《法學詞典》對它的解釋是:“在中國舊制度中指親屬之間可以相互隱瞞罪行。”②

我們可將之理解為:當親屬出現(xiàn)過錯時,其他親屬即使知道事情的真相,卻也要因為血緣關(guān)系而替他隱瞞罪行而不去告發(fā)。孟子對“父子相隱”這一觀點也有著相似的看法:在“舜父殺人”的事件中,孟子認為作為法官的阜陶不會因為犯罪的是舜的父親而刻意徇私,但作為“子”的舜一定會“竊父而逃”。在這里孔孟都把儒家的血緣親情放到了優(yōu)先的地位,可見這一制度在儒家是被極力推行的。

“親親相隱”思想在先秦時期還只處于道德的層面而未成為一項法律制度,直到唐朝才開始將儒家倫理與法律制度結(jié)合起來?,F(xiàn)如今對于這種在中國封建社會存留兩千余年的儒家所倡導的倫常綱紀、親人之間互相保護的這種道德觀點,新中國成立之后已被全面的廢除和摒棄。

二、“親親相隱”制度的價值分析

傳統(tǒng)的“親親相隱”制度存在著一定的歷史局限性,存在著其自身的“糟粕”。有學者認為在現(xiàn)代“親親相隱”制度無疑會使家國不分、公私不分,有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會公義。然而這一制度卻又符合和順應(yīng)了人性和社會的發(fā)展需要,更能體現(xiàn)法律背后的人文關(guān)懷,無疑也有著其合理的一面。下文將從正反兩個方面來對于“親親相隱”制度的價值進行分析。

(一)“親親相隱”制度的正價值分析

“親親相隱”的觀念是儒家親情倫理的重要內(nèi)容,親情,屬于人情的一個部分,而“情”又是人性的一個方面?!坝H親相隱”是出于人最天然的本性,它所體現(xiàn)出來的就是天理。假如在沖突面前,通過法律的條條框框來強行撕裂這層親情關(guān)系,使人類最本真的親情在任何時候都無條件的順從于法律本身,這無疑會動搖當時的中國封建社會的倫理體系,極大的破壞當時穩(wěn)定的社會狀況。那么將這個問題放在當今社會,問題依然是存在的。人類歷史和文化是一個連續(xù)體,在我們今天的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事實都表明中國人實際上還在受幾千年積淀下來的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影響。雖說現(xiàn)行法律剝除了“親親相隱”,但人類所存在的親情無法改變,主張“大義滅親”而拋棄“親親相隱”無疑是對親情最致命的破壞。

中國自古以來的“孝”,不管在國還是家中,都是對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叭酥粚W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雹?/p>

孟子的主張是愛父母就是仁,敬兄長是義,仁和義通行于天下,愛親人是良知,是人的本能。在各種的人際關(guān)系之中,父母與子女的關(guān)系,可以說是最天然的感情,《孝經(jīng)》對此也有闡釋:“父子之道,天性也”④,這種天性——親情是人類所存在的,不管是哪個國家,哪個朝代都是最本真、最原始的感情,保護自己的至親可謂天經(jīng)地義。郭齊勇先生認為:“親親、容隱,正是個人權(quán)利得到部分或者不同程度之保障的證明,它抵御著拷問、告奸、株連等殘酷的專制制度,維護著親情的本原,減緩著非人性的暴行。由親親觀念開展出的中國古代法律史上的實踐,保障了人的某種權(quán)利,維護著社會道德的昌明和社會秩序的和諧……如果我們超越法律的層面而從社會與個體道德、公德與私德,乃至宗教信仰、終極關(guān)懷的層面考慮問題,我們就會寬容理解父子互隱的命題。這種互隱的底層,是倫理的常態(tài),而一旦父子、夫婦的相互告發(fā)、相互批判等等倫理關(guān)系的非常態(tài)成為常態(tài)、普遍化,甚至公開倡揚,那人們無異于處在人相食的場景中?!雹?/p>

筆者贊同郭先生的觀點,如果用法律來強迫父子、親人互相指正、檢舉的確是更有利于社會的和諧、公正,但這種行為勢必會嚴重影響親人之間的感情,甚至無異于“大義滅親”。那么究竟“親親相隱”還是“大義滅親”更順應(yīng)人性的正當發(fā)展,的確需要我們審慎的思量。

然而,儒家所講的“親親相隱”,并不是提倡親人之間狼狽為奸,而是將之與“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⑥相結(jié)合,以此作為親人之間互相糾正錯誤的一種更為合理而又不失親情的方法。

親人之間,在日常的小事上無須件件求全責備、怒目相對或者是反唇相譏,而是以寬容的心態(tài)保護最單純最本真的親情。況且,在親人之間實行“親親相隱”,并非是對犯罪行為視而不見,排除掉親人檢舉、作證之外,尋求其他方式將犯罪之人繩之以法也未嘗不可,而并非一定要用親親相殘的這樣方式來獲得真相。鄭玄曾經(jīng)說過:“隱,謂不稱揚其過失也。無犯,不犯顏而諫……事親以恩為制,事君以義為制,事師以恩義之間為制?!雹哌@就是說在公眾領(lǐng)域里面要以義為首要原則,而在私人領(lǐng)域處理事情的時候,則要注重恩情的培養(yǎng)。所以說這里的“隱”只是“不稱揚其過失”,對親人的“隱”只局限于小事,不會無限放縱到傷天害理之大事??追f達對此的理解是:“親有尋常之過,故無犯;若有大惡,亦當犯顏?!雹?/p>

孔子在小事上主張“親親相隱”,而在君國大事上,也是同樣主張“大義滅親”的,魯隱公四年,衛(wèi)國大夫石碏用計誘殺弒君之賊州吁,同時又命人殺了與州吁同謀的親生兒子石厚。對于石碏這種“大義滅親”的做法,孔子稱贊說:“石碏,純臣也。惡州吁而厚與焉。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⑨

孔子既主張“親親相隱”又對石碏的“大義滅親”之舉大加贊賞,這二者看似矛盾,但當國家的利益大于個人之利益,當兩者利益發(fā)生沖突時,要毫不猶豫的割舍親人之情而盡君臣之義,犧牲小家而保國家之大家,這便是“大義”。

“親親相隱”這一制度雖然有違現(xiàn)行法律,但是之所以這一制度在中國存在了兩千余年,必定有其存在的依據(jù),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和順應(yīng)人性的正當發(fā)展,當今的現(xiàn)行法律并不應(yīng)該將之完全摒棄,而是要在其中找尋精華的部分予以繼承與發(fā)揚,從而保護人與人之間這層最純真的情感。

(二)“親親相隱”制度的負價值

“親親相隱”制度之所以在現(xiàn)代法律中被拋棄被剔除,無疑是因為其自身存在的弊端。劉清平先生在談到儒家倫理與社會公德時就提到:“儒家倫理在處理二者的關(guān)系時始終堅持‘血親情理’的基本精神,特別強調(diào)家庭私德對于社會公德不僅具有本根性而且具有至上性,結(jié)果就使它所提倡的社會公德(仁)受到了家庭私德(孝)的嚴重壓抑,而在二者出現(xiàn)沖突的情況下甚至還會被后者所否定?!雹?/p>

筆者認為劉先生的觀點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親親相隱”制度的所存在的弊端,但這種看法未免稍有些極端了,因為上文也有提到,儒家所講的“親親相隱”主張的是在小事上“事父母幾諫”,在關(guān)乎到國家利益上仍然是主張“大義滅親”,并非如劉先生所講的二者發(fā)生沖突時“社會公德”會被“家庭私德”否定,盲目的“親情至上”。但是儒家的這一觀點也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問題,這就是“親親相隱”還是“大義滅親”這其中的度如何掌握,也就是說,究竟到了什么樣的程度可以讓人放棄對親人“相隱”而選擇“滅親”,這個度量其實是很模糊的,這將會導致這一制度在現(xiàn)實的實施中存在難度。董仲舒春秋折獄案中有這樣一個案例:“時有疑獄曰:‘甲無子,拾道旁棄兒乙,養(yǎng)之以為子。及乙長,有罪殺人,以狀語甲,甲藏匿乙,甲當何論?’”11

這個案例有兩個問題需要探討,一個是兒子殺人父親不應(yīng)該去報官嗎?另一個是養(yǎng)子殺了人,父親是否應(yīng)該如同包庇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去保護自己的養(yǎng)子呢?董仲舒給的判決是養(yǎng)子可以按照親生子女一樣的去保護,由此“父為子隱”,這種判決看似維護了親人之間最基本的倫理關(guān)系,但無疑是破壞了另一個完整的家庭,被殺之人豈不是枉死。那么這樣的案例一旦出現(xiàn),對待親人是要“隱”,還是要“滅”呢?這就給司法裁定帶來了一定的不公正性。

另外,這種“親親相隱”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給了那些父子狼狽為奸去做壞事的邪惡之徒提供了口實,二人合謀做壞事,結(jié)果是“合理”地“父為子隱,子為父隱”,這的確是違背了孔子的本意。

三、結(jié)語

情與法歷來就是困擾著人類的問題,如何能做到情與法相結(jié)合,真正做到法律的“以人為本”,是值得被探討的問題?!坝H親相隱”制度的現(xiàn)代化,也就是現(xiàn)代容隱權(quán)的構(gòu)建要吸取“親親相隱”中的精華,剔除其中不合理的部分。一方面是人的天然本性,一方面是維護法律的正義,二者雖有矛盾,但卻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如果現(xiàn)行法律能夠給予血緣親情一定寬松的空間,不僅有利于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而且可以軟化國家法律的殘酷性。只有這樣的道德和法律體系,才是真正尊重了人性的,才是真正屬于人的、健康的道德和法律。

注釋:

①孔丘,楊伯峻,楊逢彬注譯.論語[M].長沙:岳麓書社,2000(122).

②法學詞典編委會.法學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74(723).

③徐強譯注.孟子[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3(256).

④李隆基注.孝經(jīng)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50).⑤郭齊勇:2007年10月14日在湖南岳麓書院的演講.

⑥孔丘,楊伯峻,楊逢彬注譯.論語[M].長沙:岳麓書社,2000(32).

⑦李學勤.十三經(jīng)注疏[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485).

⑧同上,頁498.

⑨冀昀.左傳(上冊)[J].線裝書局,2007(9).

⑩郭齊勇編.儒家倫理與社會公德——論儒家倫理的深度悖論[J].儒家倫理爭鳴集——以“親親相隱”為中心,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897).

[1]法學詞典編委會.法學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4.

[2]郭齊勇編.儒家倫理與社會公德——論儒家倫理的深度悖論[J].儒家倫理爭鳴集——以“親親相隱”為中心,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黃源盛.董仲舒春秋折獄案例研究[J].臺大法學論叢,臺北:臺大法學院,1992.

(作者單位:山東行政學院)

韓曉濛(1989-),女,山東濟南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現(xiàn)當代文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

猜你喜歡
親親儒家親人
第24章 生死折磨
從“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你是我的親人
親人
寫自己的親人
親親你
劉濤《音調(diào)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來關(guān)于孔子的論爭·序》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學
從“以直報怨”到“以德報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論儒家的仁與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