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平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2-0072-03
縱觀近幾年中考,對學生的閱讀考查,已經(jīng)不僅僅局限于名著導讀相關內(nèi)容,而是向縱深發(fā)展,名著片段尤其一些細節(jié)內(nèi)容更是成為追捧對象。與此同時,拓展閱讀面、全面提升閱讀能力更是對初中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诖?,八年級上學期借學校讀書節(jié)的東風,我所在的班級開展了一系列讀書活動。在名著讀不斷的基礎上,每月推薦一部重要作家作品,鼓勵并引導學生運用多種形式進行閱讀。比較成功的如四月份推薦的《汪曾祺散文精選》,結合今年“世界讀書日”主旨宣言,側重從“親子閱讀”和“相關閱讀與延伸閱讀”兩方面進行指導,展示匯報會收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一、親子閱讀
認識汪曾祺,源于其入選中學課本的美文《端午的鴨蛋》。學習此文,適值端午前后,作為南京人,端午的習俗與身為江蘇高郵的汪老如出一轍。為此,我讓孩子們每人帶一只煮熟的咸鴨蛋,課上欣賞感知,課后“吱——”聲此起彼伏,更興奮的是午餐還可以給自己加一份美味。那咸鴨蛋中嘗出的生活情趣讓孩子們意猶未盡,這么接地氣的作家學生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愛,也讓我滋生出拉近學生與作家距離的念頭。既然孩子們?nèi)绱讼矏圻@篇文章,與他們享有同樣習俗的父母呢?讓他們也走近汪曾祺又何妨?于是《汪曾祺散文精選》便成為推薦首選。因為汪曾祺的散文語言如同水中磨洗過的白石子,干凈圓潤清清爽爽。不僅如此,作品中大量的文字也都與初中所學課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就這樣,我的“親子閱讀”誕生了!
(一)準備自己購買書本
(二)活動過程
1.帶著任務閱讀
按四個板塊“草木春秋”、“舌尖韻味”、“歲月留痕”和“品悟人生”,將全班分成4個小組,自由組合,人人參與,各小組長負責組織閱讀討論,并以課件等形式進行全班展示。
主持人:
各位同學,大家下午好!很榮幸可以為大家主持這次讀書匯報會。
有人說,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在路上。
有人說,當才華撐不起夢想時,就去讀書。
還有人說,你現(xiàn)在的氣質(zhì)里,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
可見讀書是何等的重要!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在《魯豫有約》節(jié)目中曾深情演講,暢談閱讀人生。他說:只有閱讀,才會有詩和遠方!可見,書香陪伴的人生,精神顏值爆棚,它會讓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備注:下面僅以“舌尖韻味”小組成果為例,其余三組略)
主持人:民以食為天。自古以來,舌尖上的享受是人們每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學們一定對那些年《舌尖上的中國》有印象吧!在這本散文中也有對美食的介紹,那么作者又會用怎樣的筆觸來描寫美食?讓我們期待第二小組的匯報。
該小組由《舌尖上的中國》里每個重要地方的美食展開,以《昆明菜》中雞的吃法為例、以《豆腐》中香椿拌豆腐為例介紹了作家的文筆、語言特點:如同話家常一樣侃侃而談,語言流暢,如行云流水般,一氣呵成;內(nèi)容豐富多彩,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并由此得出結論:平淡是汪先生的風格,不僅是文學風格,也是個人生活風格。并以作者請其他作家吃飯親自做家常菜以及女兒汪朝工廠的同事來,汪給人家開了門,朝里屋一聲喊:“汪朝,找你的!”之后就再也不露面了等鮮活的故事來佐證。以作家陳國凱與鐵凝初次見汪老的故事來佐證汪曾祺經(jīng)常以親切友愛的方式與人見面打招呼,而且這種表達的方式,無一例外地讓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感覺溫暖如春來佐證汪先生的文章充滿了幽默與趣味,而他與人交往中的幽默機智,更顯出了他做人的魅力。最后重溫美文(具體篇目略),作結:深夜獨守青燈,展卷賞讀,煮字解饞,原來文章除了坐而論道一路外,竟還有這樣收放自如的文字,酸甜苦辣咸臭麻燙,是色香味俱佳的上品。吃,當然是人生存的基本需求,更是一門學問,其中的奧妙,非淺嘗輒止、浮光掠影者所能取得。吃是多么美好!生活是多么美好!
2.指定篇目請家長參與
考慮到家長工作的繁忙,僅要求家長和孩子們一起閱讀了p235《我的父親》、p248《多年父子成兄弟》或p241《我的母親》,并請家長從自身角度寫閱讀感受。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不僅讓我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親子閱讀,(所謂的“親子閱讀”就是以書為媒介,以閱讀為紐帶,讓孩子和家長共同分享多種形式的閱讀過程。)而且讓我懂得了親子共讀的重要性。通過共讀,可以為父母創(chuàng)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分享讀書的感動和樂趣;通過共讀,父母與孩子可以共同學習、共同成長;通過共讀,還可以帶給孩子智慧、熱情、希望、勇氣和信心。下面節(jié)選部分家長的閱讀感受共享:
其一:汪曾祺散文《我的母親》讀后感
汪老的散文風格質(zhì)樸,語言簡練、真實自然,文章沒有結構的苦心經(jīng)營,也不追求主題的玄妙深奧,娓娓道來,如話家常。初次接觸汪老的文章,就是那本偶然間帶回家的《老味道》了,那種躍然紙上的傳神又樸實的語言風格,不禁讓孩子對其中的美食念念不忘,還記住了汪曾祺這個作家的名字。
這一次,孩子邀請我一起看汪老的散文《我的母親》,汪老有三位母親,生母在他三歲時就病故,他沒什么印象,但了解到母親是讀過書的。第一位繼母很喜歡汪曾祺,在文中也流露出作者對她的深厚感情。對第二位繼母則是“很尊敬”,全文讀來充滿了幸福感。
和孩子一起讀完這篇文章,我們不由提到了我的母親(孩子的外婆)。小時候上學時,母親每天堅持給我準備早飯,就像我現(xiàn)在給孩子做早餐一樣?!煜碌哪赣H都是一樣的,這種愛會在一代代間流轉(zhuǎn)輪回。提到這些,我的眼眶不禁有些濕潤了。孩子張開雙臂抱了抱我。是汪老的這篇文章,讓我和孩子對母親這個稱呼有了一次更深的自我反省和認識,讓彼此的心靈都受了一次真正的洗禮。
其二:讀《汪曾祺散文》有感
散文,平時看得少。此次,陪公子讀書,靜心拜讀《汪曾祺散文精選》,確實有趣。汪公行文,質(zhì)樸中有奇峰,平淡處見真情。三日讀罷,仿行走于山河之處,似閱盡苦樂人生。印象最深的是《多年父子成兄弟》一文。記得多年前《讀者》曾經(jīng)轉(zhuǎn)載過,當時看后曾眼前一亮。新穎的立意,真實的描述,為飽受父親嚴管下的我挑亮了一盞明燈。許是無心,或是有意,如今我真有了“兄弟”。文中帶領一群孩子在田野中撒歡的“孩子頭”,如今成了領著一群孩子打球打游戲的“首領”。只不過,汪公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文化潛質(zhì)逐一呈現(xiàn),而我家的“土豆”(班級孩子和老師對該生的昵稱)仍然沉睡土中。春天,早些來吧!……
其三:潤物細無聲
——讀汪曾祺的《我的母親》有感
……文中描述孩子在成長中的糗事,當然每個母親都能遇到,但往往免不了要發(fā)脾氣,大聲訓斥,甚至還有拳腳相加。而作者的這個繼母,面對屎拉在褲子里的事情則是默不作聲,連眉頭都沒有皺一下,趕緊幫他換洗干凈。她的動作如同春雨般潤物細無聲,撫慰了一個孩子因犯事而羞愧、驚恐的心。這樣的母愛連我們親媽都望塵莫及!直到作者晚年,每想到母愛,它仍會穿越時空,仍如涓涓細流,流進了自己的心田。可見母愛對人的一生是多么重要!……目前,我的孩子正處于作者汪曾祺當時的人生階段,我一定要向他的繼母學習。為了讓他對英語有興趣,我堅持讓他看英文版的電影,聽英文歌曲,甚至自己也在背單詞,時不時在家或是外面適合時機用英文對話。互相糾正發(fā)音或是單詞。在這一起學習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如何與孩子相處,以怎樣的一種姿態(tài)交往。每每當他能夠把一篇生硬的文章背下時,他都會說:“媽媽,你好有耐心哦!因為您的耐心,沒有讓我失去信心。謝謝!”當我聽到這句話時,我自己也蠻感動的,原來付出得到的收獲是這樣的幸福!感謝汪曾祺的《我的母親》!
感謝汪曾祺先生,讓我們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成長的同時自己也受教益,彼此的人生愈發(fā)豐盈。
二、相關閱讀與延伸閱讀
所謂“相關閱讀”,就是和你正在讀的這篇文章有關系的稿件,在內(nèi)容是相似的,或許說的是同一件事情或同一種現(xiàn)象。而你在讀文章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的東西或者是知識,你想了解,并找的相關的資料進行閱讀,這就是延伸閱讀。為此,《汪曾祺散文精選》在親子閱讀的基礎上,本人還嘗試了以上這兩種閱讀方法。
(一)準備工作:繼續(xù)閱讀未完成部分
(二)活動過程
1.每人再次進行相關閱讀,以手抄報形式從多個角度對所讀內(nèi)容加以呈現(xiàn)。這一形式彌補了親子閱讀過程中因分組個人沒讀完的內(nèi)容,而手抄報的形式可以做到圖文并茂,增加閱讀情趣。事實證明這一活動不僅佳作頻現(xiàn),還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可謂一舉多得。(具體內(nèi)容略)
2.找出作品中與該書內(nèi)容或所學課文有聯(lián)系的部分,在練筆本上加以摘抄并從多個角度進行延伸閱讀。這一形式更好地鍛煉了學生的思維擴散能力,加深了學生對作品的內(nèi)容及藝術風格等方面感性或理性的認識。
活動成果比較突出的有:
眾名家點評——
學生時代西南聯(lián)大教授、友人對他的評價:
聞一多:你的報告寫的比汪曾祺還好。(這報告是汪曾祺代筆寫的)
王了一:自是君身有仙骨,剪裁妙處不須論。(存疑)
皮名舉:閣下之地圖美術價值甚高,科學價值全無。(畫馬其頓地圖)
沈從文:他的小說寫的比我好。
朱自清:他連我的課都不來上。(拒絕汪曾祺做他的助教)
朱德熙:曾祺將來肯定是個了不起的作家。
工作后:
老舍:北京作協(xié)有兩個人寫文章寫的好,一個是汪曾祺。
黃永玉:我的畫只有他最懂。他在我心里的分量太重,很難下筆。
江青:汪曾祺可以控制使用。
多角度比較聯(lián)想發(fā)散思維——
從散文景物描寫里體現(xiàn)兒童樂趣聯(lián)想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有關“百草園是我的樂園”的相關內(nèi)容。
從人物言行所反映的性格或品質(zhì)、寫作方法等方面聯(lián)想到牛漢的《我的第一本書》、胡適的《我的母親》及魯迅的《藤野先生》等課文的異同。
學生范文
相同點:汪曾祺的幾任母親與胡適的母親一樣都十分關心孩子,從一點一滴的生活細節(jié)流露出真實的母愛。兩位母親都有著比較特殊的經(jīng)歷,一個當繼母,一個丈夫死了,他們都需要看別人臉色過日子,她們也都很堅強,不畏流言。
不同點:汪曾祺的母親性格都比較溫柔賢惠,對孩子也只是關心,并沒有批評或過多的教育他,也從來不會打他。而胡適的母親性格可沒汪曾祺母親的性格好,她對孩子管教十分嚴厲。當犯大錯時還會打自己的孩子。但教導有方,從來不當外人面講,都是回家后再教育,并且言傳身教,使孩子更好地成長。做事也十分有條理,每天早上起來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都安排好。而且懂得“吾日三省吾身”,懂得反省總結。
從民風民俗角度聯(lián)想到沈從文的《云南的歌會》一文。
學生范文
“川丑都有書卷氣,李文杰告訴我,進科班學丑,先得學三年小生,這是非常有道理的。川丑不像京劇小丑那樣粗俗,如北京人所說的“胳肢人”或上海人所說的“硬滑稽”,往往是閑中作色,輕輕一筆,使人越想越覺得好笑?!保ā端拇s憶》)這段話是寫四川的特色——川劇。這讓我聯(lián)想到了這學期的課文《云南的歌會》,兩篇文章都是寫當?shù)氐奶厣c風俗的,都蘊含著濃郁的民俗文化氣息,表達了作者對當?shù)孛袼椎南矏叟c贊美。通過作者細膩的描寫,那精彩的川劇表演,那美妙的云南歌會仿佛都呈現(xiàn)在我的眼前,使我大開眼界。
從作者情感、文章主旨角度聯(lián)想到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與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學生范文
《湘行二記》也是我印象很深的兩篇文章,原因是與學過的《桃花源記》《岳陽樓記》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汪曾祺寫的《桃花源記》開篇便說他原有一位朋友想要與之同來,但聽說現(xiàn)實中并沒有真的桃花源,便沒來。但“我”卻認為中國卻有幾處桃花源,但一定要選出一個,那定是湖南的桃花縣,因為桃源就屬武陵,而且這里有一條小溪,直通沅江,且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也這么說:“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還有文中寫的道:“下午下山,去鉆了‘秦人洞,洞口倒是有點像《桃花源記》中所寫的那樣,‘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極狹,才通人?!笨墒恰白吡藥撞?,豁然開朗了,但并不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作者寫道:“因此不少人來看了,都覺得失望,說是‘不像。這些同志真是天真。他們大概還想遇見幾個避亂的秦人,請到家里,設酒殺雞來招待他一番,這才滿意?!边@也側面寫出汪曾祺對他們認為這兒不像桃花源的不滿。
除寫《桃花源記》,作者在《湘行二記》中還寫了《岳陽樓記》。與我們所熟悉的范仲淹寫的也大有不同。如現(xiàn)在的岳陽樓已不是滕子京重建的了,中間經(jīng)過毀壞(被火燒),但人們因相信是滕子京修的,所以保留了舊樣。我想這大概是因為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過于深入人心了吧!當然,文中也抒發(fā)了作者對范仲淹的敬意,如P153-154中寫道的“寫這篇《記》的時候,范仲淹不在岳陽……集中起來?!边@也寫出作者對范仲淹雖未見其景,但勝于見景之真切,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經(jīng)久思考,直抒胸臆的真實和其獨特思考的高度贊揚。《岳陽樓記》里有句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與本文的“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嗚呼,立言的價值之重且大矣,可不慎哉!”有異曲同工之妙。兩篇都體現(xiàn)了相同的遠大的抱負,使我對文章理解得更深刻了。
三、后記
汪曾祺的散文創(chuàng)作平淡中顯親切,熱情里含雅韻。讀罷文章,仿佛置身于潺潺溪水邊,體味出的是作者那一份質(zhì)樸與閑適,那一份自得其樂?!暗磳庫o”、“隨遇而安”是汪曾祺散文所呈現(xiàn)的作家精神生態(tài)觀的主旋律。有著“右派”經(jīng)歷日后說起居然很得意,就算下放勞作業(yè)余生活依然很豐富。并且能把各種日常吃食寫得有滋有味。試想:這又何嘗不是作者的一種人生態(tài)度呢?不管遇到什么坎坷,都不忘記生活的情趣!在他的兒子汪朗看來,這個60歲后大放異彩的“老作家”,始終只是個平平常常、隨隨便便的“好老頭兒”。我想:這樣的“好老頭兒”,不僅汪家人愛,更是讀者的大愛!
品悟作家的作品與人生,觀照自己,提升自我精神顏值是我們閱讀的宗旨,不僅僅是為了閱讀而矯情。從這個角度看,與孩子們一同閱讀,《汪曾祺散文精選》真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鑒于八年級的學生還未涉及到九年級的內(nèi)容,所以在延伸閱讀這一環(huán)節(jié)還留有余地,如學生未概括到的有《嚴子陵釣臺》與《與朱元思書》里對桐廬的描寫,《湘行二記》的秦人洞與《桃花源記》里對洞口的描寫,《泰山片石》與杜甫的《望岳》比較,《湘行二記》與范仲淹的兩篇記中的另一篇《嚴先生祠堂記》的比較?!杜芫瘓蟆防铩暗吐暢某守曊{(diào)子”與《云南歌會》里的對歌;《肉食者不鄙》與《曹劌論戰(zhàn)》里的“肉食者鄙”的對照,《四川雜憶》里的武侯祠與《出師表》、《隆中對》里的諸葛亮的聯(lián)系?!稄B門》里對舒婷的追憶與舒婷的《致橡樹》,以及《老舍先生》與《濟南的冬天》,《聞一多先生》與《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的發(fā)散聯(lián)想等等。如今,坐在電腦桌前敲打這些文字,這幫曾經(jīng)閱讀此書的孩子早已在今年的中考前夕給這本書的閱讀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明代政治家于謙在《觀書》中有詩句云: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這是古人讀書的境界。一燈如豆,僅此一人,一卷在手,人與燈、與書、與孤獨相伴,忘卻世俗凡塵,何等的自由自在!
當代著名文化學者、散文家、理論家余秋雨也曾說過: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
時光流逝,歲月不言。把讀書作為日常,是一個人生命之中最好的習慣。所以在有選擇性的閱讀的同時,我們不妨讓學生多閱讀,廣閱讀,堅持天天讀。
因為“閱讀就是在你的生命春天里頭不斷地去播種。然后讓你的這棵大樹,這個木越長越郁郁蔥蔥,最重要的是不管是一個個體,還是整個民族,都有氣質(zhì)。”
參考文獻:
[1]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們,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知識產(chǎn)權。——世界讀書日的主旨宣言
[2]《汪曾祺之子憶父親:這個老頭有點狂》(《金陵晚報》2017年6月26日大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