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
1954年春天,我到白求恩國際和平醫(yī)院物資保障處做文書,與副院長兼物資保障處處長劉秀武一個辦公室,隨時完成他交給的具體工作。
劉秀武副院長原本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冀中威震敵膽的回民支隊參謀長,曾經屢立戰(zhàn)功。乍開始和這樣一位身著綠呢子軍裝的首長待在一個辦公室,不免一舉一動有些拘謹。然而過了些天,這些拘謹便完全打消了。當時我剛到任,對于該做些什么工作一竅不通。一天,劉副院長抽出空閑耐心地跟我講:“要做好機密文件的呈、傳、保管,不該看的人不許看,萬萬不得失密。軍隊機密可是黨和國家的大事,按要求這些工作應該是黨員來做的,你還不是黨員,這是對你的信任,你應該按照黨員標準來要求自己做好?!边@不多的幾句話使我身上像一束電流通過,我自1949年入團以來,曾經萌發(fā)過的入黨意愿一下像火苗一樣點燃起來。打這以后我每天的生活都感覺很充實,有奔頭,工作也更加積極主動了。
為了適應軍隊建設的需要,全軍又掀起學習文化的熱潮,醫(yī)院政治處通知,要我擔任業(yè)余初中語文班教員。當時,一怕妨礙自己的學習,二怕教不好丟面子,于是就謝絕了。不料這件事傳到了劉副院長耳中。一天下午,他開完院黨委會回來,笑瞇瞇地對我說:“聽說請你當老師你咋不干呢?干吧,我支持你!”
1956年春節(jié)剛過,處里新調來一位副處長張琳,是位老紅軍,待人也很親切,沒有官架子,我也很敬重他,我們很快就和諧相處了。我辦公的三屜桌上經常有人給放一張《人民日報》或《解放軍報》,上邊準有用紅筆圈了的關于迎接黨的“八大”即將召開和模范共產黨員事跡等報道文章。我知道這是劉副院長給我放的,他工作再忙也沒忘記關心我的進步。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和張副處長也相處得更加親密,他也經常和我談心拉家常,并常常問起我對黨和黨的方針政策的認識,也特別叮囑我: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就要召開了,要多注意學習這方面的有關報道。又過了不久,記得是一個星期六的下午,他拿著一份鉛印的表格,把我叫到他辦公桌前鄭重而嚴肅地問我:“呂鳴鄉(xiāng)同志,你的入黨申請支部轉我看了,你是不是決心要加入中國共產黨?”開始我一愣,很快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果斷地回答:“是!”這時他把手中的表格擺在桌上,說:“這是《入黨志愿書》,要如實填寫,不得對組織有任何隱瞞。至于能不能批準,還要看支部大會全體黨員的意見。我愿做你的入黨介紹人,你同意嗎?”我一聽高興極了,說:“老紅軍、老首長親自當我的入黨介紹人,這是我的榮幸!”張副處長回過頭又鄭重地接著說:“黨內沒有官兵之分,現在你面前的人叫張琳,不是領導,是普通黨員。希望你能成為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
1956年9月,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隆重召開。就在大會召開期間,我的入黨申請被批準了,我終于實現了夢寐以求的心愿。
呂鳴鄉(xiāng)
【圖片說明】照片中這位英俊的軍官就是文中提到的劉秀武,他在抗戰(zhàn)時曾任八路軍冀中軍區(qū)回民支隊參謀長兼第一大隊大隊長,與民族英雄馬本齋一起抗日殺敵。
18歲高中畢業(yè),同學中有的參加了工作,有的上了大學。一晃54年過去,如今都已年過七旬。重陽節(jié)當日,我們二十個高中同學高興地歡聚在一起,共度重陽老人節(jié),共同深情回憶從初一到高三共六年的美好時光。二十個老同學中有七個屬雞的同學高興地照了一張合影,另外十幾位同學都比我們大個一兩歲,因為我是年底生人,還算是二十幾人中的小弟弟呢。
北京五中是一所市重點中學,上世紀50年代后期,我以優(yōu)異成績走進五中大門,初中畢業(yè)后又因成績突出被保送直接上了高中。在五中6年的學習生活中,我和同學們相處得十分融洽,結下了深厚友誼。我們一起鉆研學業(yè),一起排戲打球,放學后又一起做作業(yè)一起玩耍,有時我們還一起去離學校很近的交道口電影院去看電影,或去東城區(qū)少年宮唱歌排練小話劇,無憂無慮的中學生活又精彩又有意義。當時的北京五中是男五中,不招收女生只招男生。男孩子淘氣,我們玩的游戲不是耍刀揮棍就是彈球拍洋畫兒,一玩就玩到天黑,爸媽不叫不回家吃晚飯。逢到節(jié)日有演出,我們就邀請友校女二中的女同學來助演。
五中有一個全市聞名的保爾班,只有品學兼優(yōu)的班級才能獲此殊榮。每當市里有重大活動,外校的老師同學和不少家長都會慕名到保爾班參觀,了解班史,參觀中蘇小朋友交往的信件及互贈的小禮物,墻上還張貼著“中國保爾”吳運鐸贈送的書籍和他的題詞,哪個同學能進這個班學習都倍感自豪。1963年我們從五中高中畢業(yè),大家難舍難離,記得和一位也屬雞的同學還緊緊擁抱在一起,相約要常見常聚。后來大家有的上了大學,有的進了工廠,那個也屬雞的同學則當上了小學教師成了孩子王,再后來就慢慢失去了聯系。半個多世紀一晃而過,當年的英俊少年現在都當上了爺爺,我們七個屬雞的老同學吃著相聚飯,喝著重逢酒,高唱幸福之歌。大家五十多年后又相聚,這個高興大笑,那個激動掉淚,我們暢談當年情誼,笑敘今日幸福,共祝晚年健康。
辛述光
■藍鏡頭
人生足跡 情緣再現 時光留痕
我的父親當年曾赴朝作戰(zhàn)
1950年11月,我父親王劍魂作為志愿軍九兵團二十六軍的一員,和同志們一起跨過鴨綠江,進入了風雪彌漫的朝鮮戰(zhàn)場。從1950年10月25日到2017年10月25日,67個年頭過去了。如今父親已經作古,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卻永遠激勵著后人。
撰文:王小雷
整理:龐文升
這張拍攝于1951年1月份的照片生動地表現了在朝鮮前線的志愿軍軍人生活的艱苦和斗志的昂揚。
1951年3月,我父親光榮地成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一批歸國代表,從朝鮮回到祖國,向人民匯報英雄的志愿軍與朝鮮人民軍并肩戰(zhàn)斗、打擊美國侵略者的光輝業(yè)績。
回國后志愿軍代表受到祖國人民熱烈的歡迎。這是在車站站臺上,姑娘們向最可愛的人熱情地獻上了鮮花。左一為我的父親。
履行了歸國代表的職責,我父親又回到了朝鮮戰(zhàn)場。在低矮陰暗的隱蔽部前,他若有所思地眺望祖國的方向,思念著祖國和親人。
寒冷的冬天又降臨到朝鮮。戰(zhàn)斗生活雖仍很艱苦,但至少可以不啃凍成冰坨的土豆,繳獲美軍的毛皮帽子也比關東軍的帽子暖和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