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京晏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臨床微生物檢驗與細菌耐藥性檢查結果。方法 隨機選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集的微生物檢測樣本500例,對其細菌耐藥性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其中革蘭陰性菌中銅綠假單胞菌(14.80%)、大腸埃希菌(12.00%)、肺炎克雷伯菌(8.40%)所占比例較高,革蘭陽性菌中以金黃色葡萄球菌(17.60%)和表皮葡萄球菌(14.00%)所占比例較高;藥敏試驗結果顯示,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對頭孢菌素類和喹諾酮類藥物的耐藥性較為明顯,而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紅霉素、喹諾酮類等抗生素藥物的耐藥性較為顯著。結論 影響檢驗科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因素較為復雜,臨床上應嚴格把控檢驗條件,同時以藥敏試驗結果為基本參考依據,為患者選擇有效性和安全性較高的抗菌藥物。
【關鍵詞】微生物;病原菌;耐藥性
【中圖分類號】R44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21..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sults of clinical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bacterial resistance.Methods 500 samples of microbial test samples collected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7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the results of bacterial resistance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Gram-negative bacteria pseudomonas aeruginosa (14.80%),e. coli (12.00%), klebsiella pneumoniae(8.40%),the proportion is higher,gram-positive bacterium to staphylococcus aureus(17.60%) and the epidermis staphylococcus (14.00%), the percentage is higher;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e. coli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 bacteria of cephalosporins and quinolones resistance is more obvious,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to erythromycin, quinolone antibiotics drug resistance is significant.Conclusi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microorganism inspection is relatively complex,clinical should strictly meet the test conditions, and on the results of drug sensitive test of basic reference,choose for patients with high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Key words】Microorganisms;Pathogenic bacteria;Drug resistance
在感染性疾病的診斷中,微生物檢驗是當前臨床采用的最有效、最準確的方法,能夠為臨床診斷、治療感染性疾病及調查、研究工作提供有效支持[1]。病原菌耐藥性主要指病原菌對抗菌藥物的耐受性,在病原菌具有耐藥性的情況下,藥物作用會在極大程度上降低。因此,臨床應該對抗菌藥物進行謹慎選擇,加強檢驗微生物質量的工作。本研究以我院收集的微生物樣本為例,進一步探討了臨床微生物檢驗及細菌耐藥性研究?,F(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中選取的微生物檢驗樣本500例均為我院收診的感染性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具有詳細的臨床資料,其中男265例,女235例,年齡16歲~65歲,平均年齡(39.72±12.05)歲。檢驗樣本類型包括血液、尿液、糞便、分泌物等。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微生物檢驗報告分析法,分析影響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影響因素,并進行總結分析,為了確保研究的準確性,檢驗操作流程和參與人員均需要在全程監(jiān)視下完成,并詳細記錄檢驗所用的儀器型號。在無菌狀態(tài)下實施藥敏試驗,確保送檢檢測標本檢測準確性,對其病原菌進行分離和鑒定,藥敏試驗采用K-B試紙擴散法。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微生物檢驗報告的準確性比較
所選微生物檢驗樣本中,出現(xiàn)差錯的樣本90例,樣本檢驗準確率為82.00%。與尿常規(guī)標本檢驗結果比較,各檢驗結果之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病原菌分布及其構成比
樣本中革蘭氏陰性菌占51.2%,革蘭氏陽性菌41.60%,真菌占7.20%,其中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在革蘭陰性菌中所占比例較高,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在革蘭陽性菌中所占比例較高。見表2。
2.3 病原菌耐藥性分析endprint
經臨床統(tǒng)計分析,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紅霉素、喹諾酮類等抗生素藥物的耐藥性較為顯著,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大腸埃希菌對頭孢菌素類和喹諾酮類藥物的耐藥性較為明顯。
見表3。
3 討 論
近年來,傳染性疾病的病死率在不斷研發(fā)的抗菌藥物的作用下在極大程度上降低,但是抗感染治療效果卻在日益廣泛出現(xiàn)和蔓延的病原菌耐藥性的租用下降低,因此臨床很有必要認真檢驗和研究病原菌耐藥性。臨床微生物的檢驗是能夠有效診斷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方式,為治療臨床感染性疾病提供了有效的依據。然而,病原微生物的種類繁多,體積過小并且檢測過程復雜,同時還存在檢測人員之間專業(yè)程度不高且配合不好,缺乏一定的規(guī)范操作,使得臨床微生物的檢驗結果容易受到影響。目前,在臨床微生物檢驗中,超廣譜B-內酰胺酶菌株呈不斷增高趨勢,已成為抗菌藥物研究中令人關注的問題。當前,臨床抗生素常用藥物主要有頭孢呋辛,頭孢曲松,頭孢吡肟,頭孢他啶,環(huán)丙沙星等,這可能與大腸埃希氏菌產超廣譜B-內酰胺酶菌株且呈不斷增高趨勢有關[2]。銅綠假單胞菌是一種非發(fā)酵糖類革蘭陰性桿菌,屬于條件致病菌,廣泛分布在自然界和醫(yī)院環(huán)境中,并能在醫(yī)院環(huán)境中長期存活,且具有強大的獲得耐藥性和克隆傳播的能力,多重耐藥呈世界性流行。也有研究顯示[3],院感病原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多見,雖表皮葡萄球菌等機會致病菌近年有上升趨勢,但大多報道仍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要致病菌,而其治療的關鍵就是選擇合理的抗生素。頭孢呋辛及頭孢曲松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亦有較高敏感性且能透過血腦屏障,臨床用藥安全,在經濟條件許可時,可作為首選抗生素,降低耐藥率。
此外,由于第三、第四代頭孢菌素、碳青酶烯類及氟喹諾酮類等超廣譜抗生素在臨床上的廣泛使用,使陰溝腸桿菌在其選擇性壓力下不斷產生耐藥性,其耐藥的主要機制為產B內酰胺酶[4]。而革蘭陰性桿菌中,分離率居首位的病原菌為銅綠假單胞菌,其次為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蘭陽性球菌中,分離率占首位的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等[5-6]。此外,通過本研究,也提示標準化、規(guī)范化的流程是檢驗科建立完善檢驗方法和操作規(guī)程的體現(xiàn),也是對人員、設備、規(guī)模、任務集中和統(tǒng)一管理的體現(xiàn)。不規(guī)范的標本采集會對其造成污染,對檢驗結果產生極大的影響。因此在采集標本時要保證處理、運送和存儲的科學性。在此,需要臨床檢驗人員與臨床醫(yī)生溝通協(xié)作,相互之間做好良好的配合,掌握標本采集的合理時間和方式,從而保證采集的標本質量。在控制微生物檢驗質量的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促進檢驗人員專業(yè)素質及技能的提升;規(guī)范標本送檢程序,嚴格控制標本質量;有效監(jiān)控檢驗環(huán)境,嚴格規(guī)范操作程序。檢驗過程中使用到的工具要進行嚴格消毒,無菌用品的消毒要使用高壓鍋進行,且進行烘干;設備在殺菌一周后均未使用,再次使用時要進行二次殺菌。若容器屬于較大容量且密封,則要在容器中添加部分水,且將蓋子稍微打開,讓容器中及時產生水蒸氣,使其完成殺菌。現(xiàn)階段,病原菌引發(fā)的感染仍然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近年來,傳染性疾病的病死率在不斷研發(fā)的抗菌藥物的作用下在極大程度上降低,但是抗感染治療效果卻在日益廣泛出現(xiàn)和蔓延的病原菌耐藥性的作用下降低,因此臨床很有必要認真檢驗和研究病原菌耐藥性。臨床在治療前應該進行臨床微生物檢驗并認真檢測病原菌耐藥性,然后將合適的抗菌藥物選取出來,從而促進抗菌藥物耐藥壽命的有效降低。
綜上所述,了解影響微生物檢驗質量的相關影響因素,可以進一步采取有效預防措施,改進檢驗方案,從而明確院感病原菌的分布及藥敏特點,為進一步指導合理選擇抗菌藥物、預防和控制耐藥菌株產生、及時開展病原學監(jiān)測提供了數(shù)據支持,對提高臨床合理用藥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深入探究。
參考文獻
[1] 毛巧霞,孫美蘭,陳 鋒,等.檢驗科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影響因素與病原菌耐藥性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5(17):3920-3922.
[2] 蔣香梅,文 元,陳宗耀,等.檢驗科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影響因素與病原菌耐藥性研究[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7,3(2):292-294.
[3] 郭 赟.檢驗科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影響因素與病原菌耐藥性研究[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26(12):55-57.
[4] 姜慧英,陳詠梅,王 蕾,等.檢驗科微生物室病原菌檢測結果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3):2912-29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