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思翔
福安
——『老六團』生長的沃土
林思翔
位于福安市溪北洋的“蘭田暴動”紀念碑
今年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也是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簡稱“老六團”)整編80周年。閩東福安人民為這支隊伍的誕生、發(fā)展和壯大作出了重大貢獻。
1926年底,中共福州地委派遣福安籍中共黨員陳敏鱗回福安開展革命工作。1927年2月,施霖、張寶田、張少廉等牽頭在溪柄柏柱洋山下村召開大會,成立福安縣柏柱鄉(xiāng)農民協(xié)會,這是閩東最早的農會組織。1928年,在福州求學的馬立峰、郭文煥、陳鐵民等進步青年先后回到福安,組織反帝大同盟和互濟會,開展革命活動。后洋村詹如柏組織農民開展反霸抗捐斗爭,農民運動風起云涌。
1929年7月,中共福州市委召集福安籍黨員陳鐵民、馬立峰、郭文煥、張志堅在福州西湖召開會議,成立閩東北第一個黨組織福安黨小組。翌年7月,中共福安縣委成立,書記陳鐵民,委員有郭文煥、馬立峰等。1931年,鄧子恢兩度來福安指導革命工作,福安農民“五抗”(指抗糧、抗捐、抗租、抗債、抗稅)斗爭蓬勃開展。
1932年5月15日,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召開擴大會議,提出“發(fā)動和領導閩東北千百萬工農士兵勞苦群眾的斗爭,展開新的蘇區(qū)來爭取福建全省蘇維埃的勝利,成為福州黨當前的戰(zhàn)斗任務?!备0部h委在坂中步兜里召開縣委擴大會并舉辦培訓班,學習討論如何開展武裝斗爭,建立革命武裝。
1932年6月,福州中心市委書記陶鑄來到福安,了解“五抗”斗爭情況,并舉辦培訓班,講述形勢和武裝斗爭經驗。在陶鑄的直接領導下,福安縣委在原來秘密游擊隊的基礎上,把一批暴露身份的同志和斗爭骨干集中起來,在溪北洋馬山村成立了閩東北工農游擊第一支隊,隊長詹如柏,政委馬立峰。不久從蘇聯(lián)學習剛回的江平,也被派來閩東北擔任福安第一支隊政委。福安游擊隊的成立,標志著閩東北革命進入了武裝斗爭的新階段。9月14日,中共福安縣委在溪北洋馬山村召開擴大會議,舉行“蘭田暴動”。30多名游擊隊員和農會骨干趁著夜色包圍民團駐地——陳氏祠堂,奪來18支步槍和一把軍號,民團教頭黃祝孝拒絕交槍,被詹如柏一槍擊斃。“蘭田暴動”是閩東北工農武裝打響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1933年10月,曾志、任鐵鋒、陳洪妹等組織“甘棠暴動”勝利后在倪下村宣布成立游擊隊,隊長任鐵鋒,政委陳洪妹。不久福安中心縣委把這支游擊隊編為閩東北工農游擊第五支隊,隊長任鐵鋒,政委葉飛。此后,詹如柏從北區(qū)率領第一支隊南下,與第五支隊會師。12月20日,福安第一個蘇維埃紅色政權——南區(qū)蘇維埃政府在甘棠成立。
1934年1月,詹如柏、馬立峰、葉飛、曾志、任鐵鋒等率領第一、五支隊和紅帶會三四千人發(fā)動“賽岐暴動”。福安中心縣委決定在獅峰寺成立閩東紅帶總隊,總隊長鄧奶坤、政治指導員施細茹,至年底紅帶會員發(fā)展到10萬之眾。2月,閩東蘇維埃政府成立,馬立峰為主席,葉秀蕃為副主席,張少廉為秘書長。6月,中共閩東臨時特委成立,書記蘇達,組織部長曾志(9月后由葉飛擔任)、宣傳部長馬立峰,委員有詹如柏、阮英平、阮肖遠、林孝吉。這年閩東蘇區(qū)大地“分田分地真忙”。
是年1月,福安中心縣委將閩東北的工農游擊一、五支隊合編,并吸收一批紅帶會骨干,在福霞邊界的西勝寺成立了閩東北工農紅軍獨立二團,團長任鐵峰,政委葉飛,下屬兩個連和一個短槍隊(隊長陳挺)。2月10日,閩東北工農游擊第七支隊和紅帶會,在敵人的瘋狂圍追下,被迫撤出壽寧,向福安方向轉移,后改編為閩東北工農紅軍獨立二團第十六連,連長賴金彪,指導員范式人。同月,福安中心縣委決定將霞浦西洋島柯成貴的綠林武裝,收編定名為閩東北工農紅軍獨立二團海上獨立營,營長柯成貴。
至此,閩東北紅軍、游擊隊、赤衛(wèi)隊已經具有“工農武裝割據”的相當規(guī)模和實力。它肩負開辟革命根據地,保衛(wèi)和創(chuàng)建蘇區(qū)的歷史使命,馳騁閩東北各地,給國民黨部隊和地主武裝以沉重打擊。
1934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紅七軍團)在尋淮洲、樂少華、粟裕、劉英等率領下路過閩東,葉飛代表閩東特委向先遣隊首長匯報工作。鑒于形勢需要,特委決定把連江紅軍主力轉移到閩東,成立閩東獨立師,以便集中力量打擊敵人,保衛(wèi)閩東蘇區(qū)。9月30日,福安的紅二團和連江的紅十三團在寧德支提山華藏寺會師,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閩東獨立師,師長馮品泰,政委葉飛,副師長賴金彪,政治部主任葉秀蕃,下設三個團,一個師直特務隊(隊長陳挺),共1300多人槍。閩東紅軍獨立師的成立,揭開了閩東工農武裝斗爭的新篇章,在日后反“圍剿”斗爭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10月,國民黨發(fā)動第五次“圍剿”,中央紅軍被迫進行戰(zhàn)略轉移,閩東蘇區(qū)成為黨在長征前在我國南方創(chuàng)建的最后一塊重要蘇區(qū),面積約11000平方公里,人口近100萬。此后,國民黨便調集10萬人的軍隊和反動民團,對蘇區(qū)進行“清剿”,并進行政治瓦解和經濟封鎖,妄圖消滅閩東紅軍。在生死存亡關頭,特委在福安洋面召開會議,決定實行戰(zhàn)略轉移,變蘇區(qū)為游擊區(qū),同時閩東獨立師實行戰(zhàn)略轉移,保存革命有生力量。從此閩東蘇區(qū)轉入了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zhàn)爭。
在白色恐怖下,福安中心蘇區(qū)遭受嚴重摧殘。柏柱洋淪陷后,被毀村莊133個,被殺害干部、群眾2519人,因饑餓和被迫害致死的有29700多人,被毀房屋34900多間,被掠奪財物難以計數。而由于叛徒出賣,閩東黨政軍組織的一些主要領導人馬立峰、詹如柏、陳鐵民、施霖、詹建忠、張少廉、賴金彪等在這期間慘遭殺害。在這環(huán)境極端惡劣時期,葉飛率部轉戰(zhàn)于寧屏古、福壽、霞鼎地區(qū),與阮英平、范式人、許旺等部會合,接連打了幾個漂亮仗。1937年七七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后,葉飛、陳挺指揮的寧德親母嶺戰(zhàn)斗大捷和阮英平、范式人指揮的慶元久住坪戰(zhàn)斗勝利均重創(chuàng)敵軍,給叫嚷“北聯(lián)南剿”的國民黨當局一個沉重打擊,終于迫使他們坐在談判桌前。
1937年11月,閩東特委按照黨中央關于把南方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北上抗日的指示,閩東紅軍獨立師所屬的兩個縱隊和各地游擊隊近千人,奉命陸續(xù)抵達寧德桃花溪。至月底,集結部隊達1400多人,其中閩東紅軍獨立師指戰(zhàn)員700多人,后經整編為3個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抗日游擊第2支隊,經過一個多月集訓,部隊開赴屏南棠口、雙溪待命。2月,在棠口舉行北上抗日誓師大會。葉飛鄭重宣布新四軍軍部命令,將不久前改編為福建抗日游擊第二支隊的閩東紅軍獨立師,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全團3個營,每營3個連,團部設1個警衛(wèi)通訊連,共1380多人,團長葉飛,副團長阮英平,不久新四軍軍部派吳焜任副團長,黃元慶任參謀長,阮英平改任政治部主任。
1938年2月14日,“老六團”告別閩東父老鄉(xiāng)親,奔赴蘇南抗日前線,在抗日戰(zhàn)場英勇殺敵,屢立戰(zhàn)功。許多“老六團”中的福安兒女在抗日戰(zhàn)場浴血奮戰(zhàn),為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立下了不朽的功勛。其中最著名的有“老六團”領導人之一的阮英平,他帶領部隊馳騁疆場,英勇殺敵??箲?zhàn)勝利后任華東野戰(zhàn)軍一縱隊一師政委,1947年5月回福建任中共閩浙贛省委常委、軍事部長,同年9月兼任閩東地委書記,1948年2月不幸遇害。第二位是陳挺,他在江陰地區(qū)開辟了一個又一個抗日戰(zhàn)場,他的部隊贏得了“江陰老虎團”贊譽,解放后晉升為少將,曾任福建省軍區(qū)副司令員等職。第三位是黃烽,他在抗日戰(zhàn)爭中,投筆從戎,曾任沙家浜傷病員連的副連長?!凹?zhàn)興化”“三戰(zhàn)邵伯”“淮海浴血”,他率領的部隊在戰(zhàn)場上屢建奇功,解放后晉升為少將,轉入空軍,曾任福州軍區(qū)空軍政治部主任等職,離休后還編撰《漢英軍語詞匯》一書,是一員儒將。
(作者:福建省科協(xié)原黨組書記)
吳慶堂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