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一、整地。平整耕地,三年翻耕一次,深度20-25厘米;進行秋旋耕深度,深度10-12厘米減少池梗面積。使田面達到平整狀態(tài),每池子在2000-3000平方米。并及時修補田埂,為泡田做準備。
二、選種
選擇適應當地生長、在有效生育期不貪青、株高90~110 cm、分蘗率高、稈強不倒、抗病性強、不早衰、適合本地區(qū)種植的優(yōu)質高產中晚熟品種,如龍粳19、墾稻18等。
三、種子處理
1、每公頃用種量:一般缽盤育苗用種量25公斤(發(fā)芽率在95%以上),一般旱育苗30~40公斤。鹽堿地適當多些,非鹽堿地區(qū)適當少些,旱育稀植的也要少些。
2、曬種:選晴天,在干燥平坦地上平鋪席子或水泥場攤開,厚度一寸,曬2~3天,白天曬晚間裝起來,在曬的時候經常翻動,目的是提高種子活性。
3、浸種消毒:目的是使種子充分吸水有利發(fā)芽,同時消毒防治惡苗病。目前生產上消毒藥劑很多。惡苗凈(多效靈)用的較為普遍。本品每袋100克,加水50公斤,攪拌后浸種40公斤,常溫浸種5~7天,浸后不用清水洗可直接催芽播種。
4、催芽:催芽在28~32℃溫度條件下,芽整齊一致,有催芽器用催芽器最好,無催芽器的可在室內地上,火炕上或育苗大棚內催芽。具體操作,先把浸種好的種子撈出,放入40~50℃的溫水中預熱,待種子達到溫熱(28℃左右),立即撈山,裝到種子袋中,放置到室內墊好的地上(地上墊30厘米稻草,鋪上席子);或者火炕上,也要墊好,種子袋上蓋上塑料布或麻袋、袋內插上溫度計,隨時看溫度,使溫度不低于28℃,也不高于32℃,同時保持種子濕度,每隔幾個小時上下翻倒一次,使種子溫度盡量上下、左右溫度、濕度保持一致。特別注意的是,種子在發(fā)芽的過程中自己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溫度自然升高,稍不注意就會因高溫烤壞種子,一般2天時間就能發(fā)芽,當破胸露白80%以上時就開始降溫,適當涼一涼。芽長一毫米。
四、播種
1、播種時期的確定。根據當地當年的氣溫和品種熟期確定適宜的播種日期。水稻發(fā)芽最低溫為10~12℃,因此當氣溫穩(wěn)定通過5~6℃時即可播種。
2、播種量。播種量多少直接影響到秧苗素質,只有稀播才能育壯秧。多年研究結果表明,旱育苗每平方米播量干籽150克(3兩),芽籽200克(4兩),機械播秧盤育苗的每盤100克(2兩)芽籽。缽盤育的每盤50克(1兩)芽籽。超稀植栽培每盤播35~40克(0.7~0.8兩)催芽種子??傊シN量一定嚴格掌握,不能過大,對育壯苗和防止立枯病極為有利。
3、播種方法。隔離層旱育苗播種:在澆透水置床上鋪打孔(孔距4×4厘米,孔徑4毫米)塑料地膜,接著鋪2.5~3厘米厚的營養(yǎng)土,每平方米澆1500倍敵克松液,5~6公斤,鹽堿地區(qū)可澆少量酸水(水的pH值4),然后用手工播種,播種要均勻,播后輕輕壓一下,使種子和床土緊貼在一起,再均勻覆土1厘米,然后用苗床除草劑封閉。播后在上邊再平鋪地膜,以保持水分和溫度,以利于整齊出苗。盤育苗播種:秧盤(長60厘米,寬30厘米)育苗每盤裝營養(yǎng)土3公斤,澆水0.75~1公斤播種后每盤覆土1公斤,置床要平,擺盤時要盤盤挨緊,然后用苗床除草劑封閉。上面平鋪地膜。
五、田間管理
1、溫度管理:第一播種后到現(xiàn)針前,為密封期。以保溫、保濕為主。第二秧苗變綠后進行小通風,嚴格控水,促進根系生長,提倡日出通風,日落前3-4小時關閉。第三秧苗一葉一心后,加大通風量,進行煉苗4-5天后將薄膜揭開一面,揀除松毛或麥桿等支撐物,再用竹棍或竹片將膜搭成40厘米左右的小拱棚后再蓋膜,上午晴天10點至下午5點揭開兩頭通風。這樣管理一個星期后,白天就可揭去膜進行露天管理,晚上有霜時應蓋好薄膜以防霜凍。待苗長到14公分左右時就可擺秧。
2、水分管理:出苗至未揭膜通風前,一般不要澆水。通風或揭膜后苗尖早晚無水珠或床土干燥或午間葉片卷曲時,應及時補充水分,選擇傍晚或上午噴澆水1次。以每次澆透水為好。
3、追肥:苗期原則上一般不追肥,若要施提苗肥,每平方米用尿素4-6克兌水噴施,或一桶水兌一小把尿素澆施,施后一定要用清水澆透。
六、病蟲草害防治
稻瘟病是水稻的一種重要病害,一般減產10%~20%,重者達40%~50%,甚至絕產,由于危害時期和部位不同,可分為苗瘟、葉瘟、節(jié)瘟、穗頸瘟、谷粒瘟。一般以葉瘟、穗頸瘟危害較大。稻瘟病的發(fā)病原因除品種本身不抗病之外,與施肥偏高、高溫多濕有關。葉瘟常見癥狀有2種,一種是急性型的,感病葉片可見暗綠色近圓形病斑,正反兩面都有大量灰色霉層。此病斑的出現(xiàn)是該病流行的預兆。慢性型病斑呈梭形,邊緣紅褐色,中央灰白色,潮濕時背面有灰綠色霉。藥劑防治方法:用75%三環(huán)唑3.75 kg/hm2噴霧,或者用40%富士一號1.5 kg/hm2對水750 kg/hm2噴霧,也可用40%稻瘟凈3.0 kg/hm2對水750 kg/hm2噴霧。穗頸瘟在穗頸上初生褐色小點,擴展后可使穗頸成段變褐色或黑褐色,穗部枝梗、穗軸受害也變成褐色或灰白色。穗頸瘟是稻瘟病防治的重點,防治方法是在水稻孕穗末期或破口初期(抽穗5%)時第1次施藥,齊穗期時第2次施藥,用藥方法和葉瘟防治方法相同。紋枯病是一種不易察覺的病害,一般減產20%~30%。發(fā)病原因:一是種子本身不抗病;二是土壤帶菌;三是插秧過密;四是水層過深。發(fā)病癥狀是頸下部葉鞘發(fā)黑并有水浸式的條紋,易倒伏。防治適期為分蘗末期至抽穗期。一般分蘗末期發(fā)病率達5%~10%時用藥防治,高溫高濕天氣要連續(xù)防治2~3次,間隔期7~10 d??捎?%井岡霉素可濕性粉劑2.25 kg/hm2或5%井岡霉素水劑2 250~3 000 mL/hm2噴霧。稻曲病病菌侵染主要是在水稻幼穗形成至孕穗中期,病菌侵入孕穗苞鞘內侵染花器和谷穎,抽穗后在適宜的溫度和多雨潮濕的條件下開始形成稻曲,而水稻破口期以后基本上不侵染。最佳防治方法:一是選擇抗病品種;二是控制氮肥用量;三是藥劑防治,一般在水稻破口期前5~7 d(劍葉抽出1/3時)用20%井岡霉素1 125 g/hm2對水450~525 kg/hm2噴1次,破口期再噴1次,選擇在晴天上午進行。在插秧后5~7 d發(fā)現(xiàn)苗發(fā)黃,葉片漂浮在水面上,多數是潛葉蠅的危害。
七、適時收獲
水稻成熟后,由于海南風雨較多,所以要注意觀察天氣,收聽天氣預報,搶在晴天及時收割,確保豐產豐收。
(作者單位:154200黑龍江省蘿北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