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丁云
瞿金根:無人機的蘇州視野
記者 丁云
早上六點半,我就到了明月灣。每周,我都會在西山待兩天。無人機飛行要選擇一定的時間段,早上、傍晚,或者下雪這樣。春夏秋冬,我預備花上一年時間,飛遍大美西山。拍了近三十年太湖,我看天色就知道哪個角落今天會出現什么樣的風景。
金庭、光福、香山三個街道占地79.8平方公里,人口4.5萬人,這兒沒有工廠,沒有污染,魚米之鄉(xiāng),農民不出門打工,家里每年種植的碧螺春、枇杷、楊梅、板栗等,足夠養(yǎng)活一家達到小康水平。可三十年前,我到這兒來拍照,包吃包住一個晚上25塊,今年十一,西山島涌進十幾萬人,每家農家樂村戶都住滿了人,一個人包吃包住200塊。
無人機拍攝太湖開捕節(jié)
加上太湖雙橋和蘇州最長的隧道,2.4公里的漁洋山隧道雙雙正式通車,大大方便了當地村民進行農副產品交易。西山島就是免費的濕地公園,環(huán)繞一圈42公里。成立了旅游度假區(qū)后,這里將不再像以前僅??康竭吷系霓r家樂,42公里沿途會有各種休閑區(qū)、房車營地。今天,對太湖的保護與日加強。我們攝影人也記錄了這歷史的變遷。
航拍原本用直升飛機,成本很高。十幾年前,陳健行與我等人一起為蘇州做航拍,出了一本畫冊,不容易,局限性多。與直升機高度要維持1000米以上,只能在大概位置上拍一拍相比,無人機100米、150米的高度都可以,成本大大降低,位置精準性強。一駕無人機4-5公斤,7公里以外依然能聽從指揮,鏡頭達到2200萬像素,清晰度也夠,系統自帶壁障。
瞿金根 蘇州著名攝影家,近年以拍攝太湖,及使用無人機拍攝為標志性
兩年前,我買了第一臺無人機,學習基本操作要領,當時沒有避障系統,要學習怎么避障,學習手動和自動調焦,克服最初操縱時七八個操控鈕同時操作帶來的晃動,每天在電腦里查數據。比如圍繞北寺塔轉一圈,需要調整大量數據。指揮一臺無人機,就是操控一套復雜的電腦系統。
隨著設備的更新,我已有了四臺無人機,70-80%的拍攝都以無人機進行。汽車后備箱和電瓶車前每時每刻都放一臺,隨身攜帶,隨時準備。
四十多年前,我騎著銀行工作發(fā)的一部永久牌自行車到寶帶橋拍攝起,人民路翻新,日本人建造的火車站拆除,平門橋炸掉重建,觀前街改造,桃花塢改造,前后我拍下了大量照片。這些收藏和積累都很重要。
雖然并非我本意,但當手持相機幾乎無法帶來欣喜感時,無人機拍攝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視角,給了我驚喜、震撼。我又再次馬不停蹄追尋著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