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慧*,薛小利,孫洋
?
教育信息化試點院校學生移動學習的現狀研究
劉慧慧*,薛小利,孫洋
(咸陽師范學院,陜西咸陽,712000)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教育作為人類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也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等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移動智能終端設備的普及和無線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使得移動學習成為人們當今主要的學習方式。它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制約,彌補了傳統學習方式的局限,具有便攜性、自主性和開放性等特點。那么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學生利用移動學習的學習效果如何?在學習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本研究通過對四所教育信息化試點院校的學生進行深入調查,與老師和學生進行訪談、發(fā)放問卷,以此來研究教育信息化下學生移動學習的學習現狀。
教育信息化 移動學習 學習方式
近年來,各高校在開展教育信息化工作方面都有很大的進展,在硬件和軟件的建設上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全面貫徹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提出的“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目前,陜西省已有多所高校被批為國家級教育信息化試點院校,近年來這些高校不斷改進無線網絡和多媒體技術、更新教學資源以及完善教學設施為學生構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得教育信息化落到實處,促進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積極性,不斷提高信息化教學水平。
2012年3月教育部發(f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提出了“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破解制約我國教育發(fā)展的難題,促進教育的創(chuàng)新與變革,是加快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的重大戰(zhàn)略抉擇” [1]。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使得信息技術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各類教育APP軟件已成為了新型的學習工具,使得學生的學習更加方便、自主。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紀90年代伴隨著信息高速公路的興建而提出來的。其核心是發(fā)展以Internet為核心的綜合化信息服務體系和推進信息技術在社會各領域的廣泛應用,特別是把信息技術在教育中應用作為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徑。教育信息化是指把信息技術手段有效應用于教學,注重教育信息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過程中較全面地運用以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通訊為基礎的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教育改革,從而適應正在到來的信息化社會提出的新要求,對深化教育改革,實施素質教育,具有重大的意義[2]。網絡設施、信息技術、信息資源(學習與教學資源)以及教育信息化的相關政策和人才是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關鍵[3]。
教育信息化在各部門的大力推動下已經應用于許多試點院校,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可以使用各種學習資源和策略來存儲信息、構建新的知識體系,并逐漸去適應學習環(huán)境進而滿足自己的需求,這些學習過程就逐漸形成了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移動學習。北京大學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移動教育實驗室認為移動學習指依托目前比較成熟的無線移動網絡、國際互聯網技術多媒體技術,學生和教師通過使用移動設備(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來方便靈活地實現交互式教學互動[4]。
移動學習是指學習者利用移動設備,在教育信息化環(huán)境下即無線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的支持下,可以發(fā)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并且能夠實現師生雙向交流從而提高學習效果的一種學習方式。本研究主要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延安大學、西安警官學院和西安歐亞學院等教育信息化試點學校進行實地調研,與學生進行交流、訪談,隨后發(fā)放了相關問卷,并對回收的問卷進行深入地處理與分析,多數學生表示在實施教育信息化后,其進行移動學習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教育信息化的實施和發(fā)展對他們進行移動學習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筆者主要從教育信息化試點院校學生移動學習的使用情況、學習途徑(工具)、學習效果、影響移動學習的主要因素以及對移動學習的態(tài)度五個方面來研究學生利用移動學習的現狀。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給社會的發(fā)展以及我們的日常生活都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人們的學習方式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為代表的移動設備已成為人類當前新的學習工具,那么也就意味著人類接受教育的方式也發(fā)生了變化,從原來的灌輸式教育發(fā)展為自主式、探究性的學習。新的學習方式在教育中應用必然存在它獨特的優(yōu)勢與不足。研究教育信息化試點院校學生移動學習的基本情況首先可以推廣移動學習這種學習方式的理念,促進其發(fā)展與完善,也可以對當前移動學習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其次,通過對陜西省信息化試點院校的調查研究對其在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與完善也具有一定的影響。
本研究結合移動學習概念特征與其構成要素,對教育信息化試點院校學生進行調查,分析目前移動學習的使用情況、主要的學習途徑和工具、學習效果、影響移動學習的因素以及對移動學習的態(tài)度,并提出改進移動學習的對策。
本問卷的調查對象為陜西省四所教育信息化試點院校,分別為延安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陜西警官學院以及西安歐亞學院。針對不同專業(yè)、年級、性別共發(fā)放問卷200份,其中回收的有效問卷191份。各學校的發(fā)放以及回收率如表1所示:
表1 調查問卷回收情況
本問卷共設計51個問題,其中有關移動學習的問題有30個問題,有單選、多選等多種題型。問卷主要從進行移動學習的使用情況、學習途徑(方式)、學習效果、以及影響學生移動學習的因素和對移動學習的態(tài)度等五個方面來設計以此進行調查。
移動學習以其自主性、便攜性、開放性等獨特的優(yōu)勢受到了廣大學生的青睞。當被問到利用移動終端進行學習的頻率時,如下圖1所示,36.21%的學生每天都在使用移動學習,32.46%的學生會在有需要的時候進行移動學習。如圖2所示73%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會選擇利用移動設備查找資料,僅有27%的學生選擇尋求老師和同學的幫助。
圖1 利用移動終端進行學習的頻率
圖2 移動學習的使用情況
當被問到在學習什么內容時會利用移動學習?如下圖3所示,46%的學生在寫作業(yè)遇到困難時會選擇利用移動設備來幫助學習,43%的學生利用移動設備來學習課外知識。由此可見,在學生寫作業(yè)遇到困難或者學習課外知識時比較適合借助移動設備進行學習。
圖3 利用移動設備學習的內容
他們在移動設備上經常使用的平臺或軟件如圖4所示,有74.87%的學生經常使用微信進行學習,65.96%的同學經常使用QQ和48.17%的學生使用微博進行學習。學生通過關注公眾號、與他人交流等途徑來拓展自己的課外知識。42.40%的學生使用各類教育APP軟件進行專業(yè)課的學習,如知米背單詞、金山詞霸、百詞斬等軟件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記憶單詞。
圖4 在移動設備上經常使用的平臺和軟件
圖5 學習工具
如上圖5所示,77.50%的學生認為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學習網絡是必要條件,69.10%的學生則認為智能手機是信息化環(huán)境中重要的學習工具,也有56.60%的學生覺得計算機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對他們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由此可見,網絡、計算機以及智能手機是學生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中進行移動學習的必不可少的學習工具。
圖6 使用移動學習后的效果
如上圖6所示75%的學生認為在教育信息化環(huán)境下進行移動學習使得他們學習更加方便,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學習。54%的學生認為進行移動學習后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使得他們的學習變得更加方便、自主。由此可見,移動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對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有一定的作用,學生對其在教育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發(fā)展也表現出積極的態(tài)度。
如下圖8所示為四所院校的網絡覆蓋情況:其中西安歐亞學院的網絡覆蓋情況較其他三所院校更為完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僅次于西安歐亞學院,而延安大學的網絡覆蓋情況也較為完善,相對而言,陜西警官學院的網絡覆蓋情況較其他三所院校還是有一定差距。
當被問到使用移動學習后是否對自己的學習有幫助時,四所院校中認為對自己幫助很大,效果很好的學生比例如下圖9所示,其中西安歐亞學院認為對自己幫助很大的學生比例最高,達到了58.62%,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有46.86%的學生認為使用移動學習對自己的幫助很大,而陜西警官學院僅有28.24%的學生認為使用移動學習效果非常好,對自己有很大幫助。結合圖7與圖8可以看出,網絡覆蓋情況是影響學生移動學習的一個主要因素。
圖8 四所院校的網絡覆蓋情況
圖9 四所院校認為移動學習有所幫助的學生比例
除了網絡覆蓋情況以外,還有其他一些因素也會影響學生使用移動學習的效果,如圖10所示,當被問到“目前移動學習設備阻礙您學習學習的重要因素有?”。51.90%的學生認為使用移動學習資源有限而雜亂,44.50%認為使用移動學習的費用太貴,由于移動學習必然要借助網絡的支持,而網絡費用太貴也是影響學生使用移動學習的一個主要因素,39.80%和33%的學生分別認為使用移動學習易被其他信息干擾以及屏幕太小看著不舒服,還有29.80%和28%的學生認為認為使用移動學習操作不方便,電池容量太小。也有大多數的學生認為網絡的信號和穩(wěn)定性對他們利用移動設備進行學習的積極性有很大的影響。筆者認為以上這些均是影響學生移動學習的關鍵因素。
圖10 影響移動學習的因素
當被問到是否覺得利用移動設備可以學到更多的新知識時,有86%的學生認為利用移動設備可以學到更多的新知識,僅有14%的學生認為在移動設備上并不能學到什么新的知識。
當被問到如何看待移動學習的發(fā)展趨勢,如下圖12所示,49.24%的同學認為移動學習是有必要的,而且具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36.66%的學生認為移動學習這種學習方式是可以考慮的,僅有13.09%的學生認為移動學習只能是輔助學習手段,1%的學生認為移動學習是不可行的,由此可見,移動學習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在未來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是值得人們考慮和認可的。
圖11 利用移動設備是否可以學到新知識
圖12 對移動學習的態(tài)度
從筆者到教育信息化試點院校進行實地調查分析,可以了解到目前,試點院校應用移動學習的情況如下:
(1)學生的學習途徑和行為發(fā)生了變化。
移動學習的利用率較高,超過90%的同學會經常借助移動設備進行學習,超過一半的學生認為使用移動學習對自己的幫助很大,覺得使用移動學習更加方便自主。在遇到問題時會積極主動利用移動設備來查閱資料幫助自己解決問題。這些都說明使用移動學習后使得學生的學習更加方便,有利用培養(yǎng)學生自我探究的能力。
(2)學生的學習更加傾向于自主學習與探究學習。
在使用移動學習后,學生在學習過程遇到困難時,73%的學生會選擇利用移動設備查找相關資料,由此可見,學生在使用移動學習后的求知欲有了一定的提高,更加傾向于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
(3)學生利用移動學習的學習效果較好。
通過調查和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多數的學生認為在使用移動學習后對自己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學習變得更加方便,極大地提高了學習興趣。由此可見,移動學習的使用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積極作用。
(4)學生使用移動學習過程中會受到一些外在或內在影響因素。
目前學生進行移動學習的移動設備主要是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等,通過調查發(fā)現,網絡的覆蓋情況以及信號強度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如調查對象中西安歐亞學院的網絡覆蓋情況較其他三所院校較完善一些,其學生的學習效果也體現的更加明顯。除此之外,還有同學反映使用移動學習的學習資源多且雜亂不易于學習、容易被其他信息干擾、電池容量小、使用移動設備進行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對學生使用移動學習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學??梢远喟才乓恍┡c移動學習相關的課程計劃,讓學生清楚地認識移動學習,并加強對移動學習的研究了解如何讓學生在使用移動學習后能得到更好的學習效果。網絡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的結合是影響學生移動學習的主要因素,因此學校應注重建設和完善學生進行移動學習硬件設施。
在移動學習中,學習者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是決定使用移動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首先教師應從理論上對學生進行指導,是學生了解自我監(jiān)控能力對移動學習的影響,增加學生的危機感。其次要為學習者構建一個培養(yǎng)自我監(jiān)控能力的氛圍。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在使用移動學習過程中要有自我規(guī)劃和學習目標,要利用空閑時間積極主動學習,培養(yǎng)學習的自主性。
網絡環(huán)境下學習資源越來越多,提高學習資源利用能力是有效利用移動學習的基礎。學生要掌握如何獲取學習資源,并區(qū)分哪些是對自己有幫助的,要會從雜亂的資源中檢索到自己所需要的。
學生應結合自身的條件培養(yǎng)移動學習興趣。遇到問題要學會自我解決,要積極探究,利用移動設備查閱相關資料或通過向老師和同學尋求幫助,讓自己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學習態(tài)度。在進行移動學習時要加強自我控制,如學習環(huán)境嘈雜的情況下可以帶上耳機減少外界的干擾,要長期堅持,重視自我調整,充分利用移動設備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
在移動學習支持的信息化環(huán)境下,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的教學技能,要注重開發(fā)優(yōu)質的學習資源,在傳統教學中,關注的往往是教師如何教的問題,而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中,教師應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在學習資源開發(fā)時,應盡量使知識和資源的形式有利于移動學習。
本文主要以促進國家教育信息化發(fā)展、推動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實現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享、提高使用移動學習方式的教育教學質量為目的,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安警官學院、延安大學、西安歐亞學院等教育信息化試點院校學生移動學習進行研究。通過對教育信息化和學習方式的理解以及移動學習的應用設計了相關調查問卷。問卷主要從教育信息化試點院校學生移動學習的使用情況、學習途徑(工具)、學習效果、影響移動學習的主要因素以及對移動學習的態(tài)度五個方面來展開研究。最終通過分析處理數據得出目前教育信息化試點院校學生利用移動學習的基本情況以及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1]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 [EB/OL]http://www.moe. 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133322.html, 2012-3-13/2013-10-28.
[2] 教育信息化[EB/OL]http://baike.so.com/doc/5552299-5767408.html.
[3] 凌新龍, 蔣芳, 寧晚娥, 等. 教育信息化環(huán)境下大學生的學習方式探析[J]. 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學報,2016, (01): 220-223.
[4] 葉成林, 徐福蔭, 許駿. 移動學習研究綜述[J]. 電化教育研究, 2004, (03): 12-19.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Mobile Learning in Experimental Universities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LIU Huihui*, XUE Xiaoli, SUN Yang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anxi, Xianyang 712000)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as the main means of human communication, has also entered the information a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ways of thinking and learning have undergone changes in turn the world upside down. With the popularity of mobile intelligent terminal devices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network technology, mobile learning has become the main way of learning today. It breaks through the restriction of time and space, to make up for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ways of learning, which is portable ,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utonomy and openness. Then, in the contex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what is the effect of students’ mobile learning? What are the problem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In this study, through the in-depth investigation of four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pilot institutions, teachers and students were interviewed and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stud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mobile learning under the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mobile learning
劉慧慧, 薛小利, 孫洋. 教育信息化試點院校學生移動學習的現狀研究[J]. 數碼設計, 2017, 6(5): 108-111.
LIU Huihui, XUE Xiaoli, SUN Ya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Mobile Learning in Experimental Universities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J]. Peak Data Science, 2017, 6(5): 108-111.
10.19551/j.cnki.issn1672-9129.2017.05.044
TP393
A
1672-9129(2017)05-0108-004
2017-02-05;
2017-03-03。
咸陽師范學院2016年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6088)。本文為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6年課題“陜西省高等院校信息化課程建設與學生信息化學習能力現狀研究”(編號:SGH16H179)。
劉慧慧,(1996-),陜西榆林人,咸陽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學生。研究方向:教育技術。E-mail: 14577566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