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華
在微信上看到一位曾經(jīng)叱咤風云的大佬說,接下來要走好下坡路。
人這一輩子,順風順水的時候少,磕磕絆絆的時候多,能走到萬人矚目的位置,一定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得加上那么一點機遇才行。該離開的時候百般留戀,想方設法保住既有局面,亦在情理之中。能清醒地認識到并接受“接下來要走下坡路”,到什么山頭唱什么歌,也算不易。
下坡路是個中性詞。我不喜歡用“生活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之類的話鼓勵別人,好像人生只有永遠前進這一條路。退一退又怎么樣?下坡路又怎樣?這都是生活中的必然階段,是人生的節(jié)奏。能把退步走好,不是那么簡單,也需要看好腳下,小心絆倒,也需要良好、積極的心態(tài),甚至需要一點準確的技術操作。
下坡路不外乎兩種,一種是身體的。人到中年或者再晚一點,身體開始由頂峰下降。從最初的生龍活虎,張牙舞爪,到亦步亦趨,三步兩喘。想當年,無論多么勞累,加班到多晚,一覺醒來,一切都像新的一樣,倍兒精神;看而今,各個器官都出了毛病,一會兒這里疼一會兒那里癢,具體哪兒疼哪兒癢,都找不到一個準地方。挺強壯的一個人,說軟下來一下子就軟下來了,這是自然規(guī)律,誰能一輩子都像打了雞血一樣昂揚著?
還有就是所謂事業(yè)上的。曾經(jīng)青壯,令人矚目,被寄予厚望,尤其曾經(jīng)叱咤風云,呼風喚雨,一言九鼎,唾沫吐到地上都是釘?shù)娜?,轉眼成為一個旁觀者,邊緣人,這都是下坡路。
這時候該怎么辦?
其實,我一直有心理準備,甚至期待著那一天快點到來。下坡路是人人不可避免的。早一點來,早一點換一種生活方式。如果那一天來了,我會按自己的計劃,認真地活下去。
少說話,學會閉嘴。在某些場合看別人表演,即使你認為不好,也盡量忍著。少參加活動,有尊嚴地退出(退隱)。有些場合,已不是你的場合,你去參加,就讓人感到無所適從。你不來,人家禮儀已到,反而踏實了。不主動跟人套近乎。你有社會資源的時候,跟人套近乎,顯得你平易近人,禮賢下士。沒有資源了,再主動套近乎,就顯得很那個。何必呢。
走好下坡路,方式很多,常規(guī)的無非就是保養(yǎng)身體敲定一兩個愛好,游山玩水,但這里面也有講究。
就拿保養(yǎng)身體來說,煙酒能戒掉就戒掉,不能徹底戒掉呢,就適當減少一些。廣場舞該跳就跳,健身操該練就練,但避免成為健身狂、養(yǎng)生狂,逮住個養(yǎng)生秘訣,四處推廣,直至走火入魔。各種養(yǎng)生方法,聽聽拉倒,試試拉倒,保持正常飲食和作息就行了。走上坡路時很執(zhí)著,下坡路別那么執(zhí)著了,順其自然,得過且過,這不算什么大問題。
練練書法、寫寫詩歌,舞文弄墨,都是修身養(yǎng)性的好辦法。但寫了也別輕易送人,有人主動討要的時候再說。萬一主動送了,人家不喜歡,拿到手也不珍惜,那多尷尬。保持尊嚴的一個小竅門就是,別那么主動。
游山玩水,遍覽名勝古跡,彌補當年“我想去桂林,可惜沒時間”的遺憾,這個過程中拍拍照,跟陌生的游人交流交流,都是不錯的選擇。但無論如何記著做個好游客,別隨地吐痰,大聲喧嘩,該排隊時排隊,別倚老賣老,隨便插隊。年輕時形成的一些壞毛病,需要慢慢改一下,不能把它們帶到棺材里去。某某意義上講,此時其實還在人生的行進中,不能因為是下坡路就破罐子破摔。
當然,下坡路不是徹底與社會分離。有時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偶爾露崢嶸,到KTV去高歌一曲,見到不平的事馬上制止,都是于社會有益,于自己有利,于他人無害的事。但世界上沒那么多事,偶爾露一下即可。平時看別人表演好了。從一個表演者,變成一個旁觀者,或者變成敲邊鼓的配角,坦然接受這種變化。
上坡路和下坡路,要全部走得漂亮,順利走完,這一輩子也算圓滿了。(摘自《聯(lián)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