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倚 歌
皎皎如月
文/倚 歌
念及“耳墜”二字,便有一種推窗迎來清風(fēng)鳥語的玲瓏春意。梳妝時,女子將其懸于耳畔,猶帶幾分嬌俏慵懶。她們婉約柔美的情態(tài),亦從耳墜的徐徐顫動中蕩漾開來。
天氣晴好時,自己也曾做過耳墜。打開木匣,用銀色的耳鉤將貝殼、瓷珠等依次串起,亦是將那些繞于心卻掩于唇的心事,付諸飛舞的流光。
在古時,耳墜之于女子,是一種明媚張揚的飾物。小小的一雙墜子,典雅到極致,不帶絲毫虛偽與掩飾。
清代的《雍正妃行樂圖》里,對耳墜有極其細(xì)膩的描繪。畫上的耳墜或鑲以瑪瑙、明珠、金銀,或飾以折花、纏枝、點翠,繁復(fù)美麗,冠絕一時。
《紅樓夢》里亦有諸多繁復(fù)華麗的耳飾。尤三姐卸了妝飾,“兩個墜子就和打秋千一般,燈光之下越顯得柳眉籠翠,檀口含丹”。
晨起時,風(fēng)吹起女子兩鬢的青絲,她們懶懶地著了羅衣,穿上一層半臂。待到更衣完畢,插上一只斜簪,長發(fā)輕綰,再戴上一雙羊脂玉的耳環(huán)。女子溫婉柔和的心,亦隨著耳墜微顫,宛若被春風(fēng)輕輕帶起的花瓣。
她們憑欄而立,發(fā)下的耳墜發(fā)出清婉悠揚的敲擊聲,又以手支頤,望一川朦朧的煙雨。古時女子的一天便這般緩緩開始,在窗外的蒙蒙雨絲里,在耳墜的招搖碰撞里。
李漁在《閑情偶寄》中,將小巧簡潔的耳墜稱為“丁香”,將繁復(fù)華麗的耳墜稱為“絡(luò)索”。他說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
然而,如若沒有遇見那心心念念的人,再華麗的耳墜,也不過是漫長歲月里一個蒼涼的手勢,一顆等待后悵然若失的心,一句“還君明珠雙垂淚,恨不得相逢未嫁時”。
詩中的女子,在悠然盛放的年紀(jì),遇上了愛慕她的男子??纱藭r,她已經(jīng)褪掉了少女的稚氣,將滿頭青絲綰成了少婦的高髻。
他們原本不是沒有可能,奈何情深緣淺,于錯誤的時間相愛。最后,我們不得不與最愛的人相濡以沫,與次愛的人相忘于江湖。
她噙著淚將那一對明珠做成耳墜放回他的手心,徒留一個漸行漸遠(yuǎn)的背影。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在可望而不可即的愛情面前,我們只能將甜蜜與酸楚藏于心間。
如今,歲月流淌過女子不再年輕的臉,模糊了昔日明媚的容顏。那一雙小小耳墜,是她行走時的婉約風(fēng)情,亦是紅塵三千里曾經(jīng)許下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