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禮制 中國精神
易中天
華山論劍為什么是華山論劍,這個論刀呢,論刀不行嗎?論戟不行嗎?論戈不行嗎?論別的武器不行嗎?為什么只能論劍?有人能回答嗎?因為在中國古代的兵器中,唯有劍是王者之器,是君子之器。所以,所有的武俠小說里甭管是金庸還是古龍,大俠都用劍,拎兩個錘子的是馬仔。
這個源頭又在哪呢?還在咱們陜西,陜西對中國的重大貢獻是出了周公。當年周人,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搞不太清楚了它的來歷了,嚴格的搞清楚周人的來歷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周人的某一代來到了周原,周原就是陜西。他們到了周原以后就成為農(nóng)業(yè)大國、農(nóng)業(yè)大地主。我們都說中國歷史、文明史的開端是夏。夏、商、周,我們的歷史書上把夏、商、周稱之為三個王朝,我個人是不同意的,因為夏代、商代和周代,不是王朝。夏是一個部落國家,商是部落國家聯(lián)盟,周是國家聯(lián)盟。嚴格意義上的王朝,從秦開始,也是從陜西開始的。所以,中國古代兩個重大的政治制度和國家制度也就是邦國制度和帝國制度都是從陜西起源的。
那么夏、商、周不是三個王朝,是什么呢?三個代表。是誰的代表?中國的代表,中國是什么意思?天下之中的國家。它代表了先進的文化,也就是說在古代社會誰代表先進的文化,誰就代表中國,叫做“居中國、治天下”,那誰又能代表先進的文化呢?看誰代表先進的生產(chǎn)力。夏人掌握的是水利技術,所以我們老講夏禹治水的故事,實際上,它的意思是當時夏人掌握了最先進的水利技術,商人呢,商人掌握了當時最先進的冶煉技術,準確的說就是青銅冶煉技術。現(xiàn)在出土的文物證明,夏代已經(jīng)有青銅了,但夏代的青銅非常粗糙,商代的青銅器已經(jīng)很高超了而且壟斷了技術,所以它才有先進文化。周發(fā)源于陜西周原,他掌握了什么樣的先進的技術呢,農(nóng)業(yè)技術,我們看甲骨文的“周”字就是一塊農(nóng)田,掌握了先進的農(nóng)業(yè)技術。然后周人有德,這也是我們陜西的光榮傳統(tǒng),他的德表現(xiàn)在商人壟斷青銅技術,他不教給別人,周人農(nóng)業(yè)技術全部教給兄弟部落和氏族,最后殷商王朝的城市周邊的農(nóng)村地帶都接受了周人先進的農(nóng)業(yè)技術的傳播,因此都服了周人,這叫“三分天下有其二”,所以孔子說周人是“三分天下有其二,而服事殷”,最后武王伐紂,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一舉推翻殷商政權,那叫農(nóng)村包圍城市。
那么農(nóng)村包圍城市以后,周人就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取得勝利以后,周人面臨一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如何解釋革命的合理性和政權的合法性,第二個問題,如何吸收殷商政權滅亡的教訓,保證自己政權的長治久安,這是周公思考的兩大問題。周公對第一問題思考的結論是這樣的,說為什么武王伐紂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成功了,我們知道在現(xiàn)代化的條件下,美國和英國的聯(lián)軍推翻薩達姆政權用了56天,當時,周王的部隊要從陜西西安這個地方,開到河南淇縣(殷都朝歌,在現(xiàn)在的河南淇縣),走路你走也得走56天,你走過去就勝利了。原因何在,很簡單,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當時殷紂王的精銳部隊在攻打東夷,調到東部戰(zhàn)線,實際上西面沒有防備,這是第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由于戰(zhàn)爭突然爆發(fā),殷紂王來不及從東部戰(zhàn)線調回精銳部隊,只好把他的俘虜變成御敵部隊,這支俘虜組成的御敵部隊到了前線以后,調轉槍頭、反戈一擊,先頭部隊調轉槍頭以后,后續(xù)部隊一個一個調轉槍頭,結果是殷紂王的御敵部隊變成了周武王的先鋒部隊,一夜之間大廈頃刻奔潰、土崩瓦解。
現(xiàn)在的問題是,殷紂王的御敵部隊為什么會反戈一擊,因為他們不被當做人看。殷商政權有兩個不把人當人看的證據(jù),一個是把活人殺了殉葬叫人殉,第二是把活人殺了做犧牲品叫人牲,就是祭祀的時候,本來是要上牲口的,馬、牛、羊、豬、狗、雞,叫六牲,去掉馬叫五牲,叫太保,這是殺牲口吧,但是殷商王朝是殺活人祭祀,為什么殺活人祭祀呢?因為祭祀說穿了就是請神吃飯,咱中國人最愛做的事情,就是請客吃飯,對不對?,F(xiàn)在我們領導干部,基本上是在酒桌上辦公的,因為革命不是請客那就是吃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來了要接風、走了要餞行。待會兒我們還要吃,但是你們放心的吃,沒問題的,反正不是我掏錢。還喝點西鳳酒,西鳳雖好,不可貪杯哦!那么,祭祀就是請神吃飯,為什么要吃飯呢,求人辦事嘛,對不對。西鳳集團為什么今天要請大家吃飯,大家多多捧場啊,在這里吃,吃點雞鴨魚的,用不著吃人,小事情求人幫忙,油潑辣子biangbiang面也算請客吃飯;要辦大事,海參、魚翅、龍蝦、刺參,就得上這個;如果你請神辦的事情特別大---殺人,請神吃人,吃人肉。不把人當人,所以人家反戈一擊。由此周公總結出一條經(jīng)驗:殷商王朝不把人當人,我們西周政權就要把人當人,由此產(chǎn)生了周人的第一個政治智慧,叫“以人為本”。以人為本這個觀念,從時間上說,是從西周誕生的,從地理上說,就是在這兒誕生的。
第二個革命的合理性和政權的合法性,他怎么解釋呢。周人說天下誰的,天的,所以如果天下是一家公司,天是產(chǎn)權所有人,天是董事長,但是董事長都是不懂事的,董事長一懂事就麻煩了,董事長一定要不懂事。你想,當年劉邦當皇帝,他懂事嗎?劉邦自己也說:“你看我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將百萬之眾,戰(zhàn)必勝、攻必克,我不如韓信;定關中、服百姓、保管文件資料、保證后勤供應,我不如蕭何??墒俏耶敾实勰??”是啊,劉邦他會干嘛。本朝太史給他寫傳,說劉邦的特長,也是說了兩條,叫好酒及色。他最會做的事情是泡吧和泡妞,不會治國、不會搞經(jīng)濟建設、不會用計、不會行軍打仗。他呢,老大。為什么呢,這人啥也干不了,只好讓他當領導。后來法家的思想就是這樣,一把手一定要無能。為什么一把手要無能,要無為?因為一把手董事長——天比較無能無為,下面的人才能夠放開手去干活,你什么都會那么要人家干啥呢,部下沒有積極性了。所以項羽打不贏劉邦,項羽能干,能帶兵打仗,打完仗論功行賞,項羽說:我排第一,我功勞最大。那下面的人就沒有積極性了。劉邦他啥也不會,有了問題他就把陳平、張良找來問“為之奈何”,怎么辦呢?然后大家說怎么辦,他就說“好,OK”。所以,天是不管事的,天不懂事,他無能他無為。因此,他必須找一個好的總經(jīng)理,這個總經(jīng)理就是天子,那么誰來當這個總經(jīng)理呢?由天來選,天先選了夏禹,然后天又選了商湯,然后天又選了周文王、周武王。這就是天選的。大家就問周人,憑什么選你們呢?秦始皇后來兼并天下,我們楚人就不服氣,所以最后才有了項羽、劉邦起來,推翻秦王朝。楚人不服氣,憑什么秦老西一統(tǒng)天下,不是我們楚人呢。所以,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那為什么是你周來當這個天子呢,周公解釋是這樣的:上天選天子選總經(jīng)理的標準,是“德”。當年夏禹治水,有大功德于天下,所以天選夏來當天子,后來夏桀失德,天進行革命選商湯來做天子,到殷紂王又失德,天又革命,選周文王、周武王來當天子。所以天的選擇標準是德,由此得出周人的第二個智慧,就叫做:以德治國。
這里面,有一個問題,你說“以德治國”是周人提出來的,有證據(jù)嗎?有。我們來看看這幾個字。第一個是甲骨文的德,也就是殷商的德。目前看到的殷商組詞里的甲骨文的“德”都是這么寫的。它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一只眼睛一個十字路口,這只眼睛看過去,然后有兩個結論:第一個是我看見了,這是得到的得,所以這個字念德,它的意思是得到,也表示失去;第二個意思是我從這個十字路口看過去,很直,所以這個字也念直。在古代,得和直意思相同,這是甲骨文的“德”。第二個是青銅器上的“德”,請問諸位這兩個德有什么區(qū)別,金文的這個“德”多了一個“心”,心臟的心。它表示,內心世界的所得,是我心里看見的,是我心里面的正直,這個德就是道德的德。所以同樣是“德”字,甲骨文上是得到的得,金文里是道德的德。第三個也是金文的德,但它不用于道德的德,它用來做人名,比方說有個人叫郭德綱就是這個“德”。諸位知道那個金文的“德”是哪件青銅器上的嗎?這件青銅器叫“和尊”,天地人和的“和”,尊敬的“尊”,尊是一種酒具、是盛酒的。古代宴請的時候把尊放在誰的面前就以誰為尊,就是最尊敬的人。比如大家樽前的華山論劍西鳳酒。和尊藏在什么地方呢,陜西省寶雞市的青銅器博物院,那么和尊是什么時候的作品,周成王時代。我們知道周出三王,第一是文王,但是文王沒有得天下,得天下的是武王,武王伐紂之后很快就去世了,那么到底是幾年去世的,有的說三年,有的說五年,有的說七年,有的說是八年。最多武王在位,也就是八年,他就去世了,到下一任,周王就是成王。因此,和尊是西周初年的作品。這個帶著“心”的德字是目前考古學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有“心”的“德”字。在“和尊”的這個德字之前,都是沒有心的。由此證明“以德治國”就是周人的觀念,這叫“銅證如山”。這個證據(jù)是我在撰寫三十六卷《易中天中華史》的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所以非常感謝陜西人民給我的這個靈感!我的這個發(fā)現(xiàn)和表述,寫在了中華史的第三卷,第三卷名字叫《奠基者》,已經(jīng)出版了。第四卷《青春志》也首發(fā)了。還要告訴大家的是:和尊上面還有兩個字叫“中國”,也是目前考古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中國”兩個字的文物證據(jù)。也就是說道德的“德”字和“中國”這個詞都最早出現(xiàn)在和尊這件青銅器上。我再說一遍,和尊現(xiàn)在在陜西。
剛才肖老師講了“禮樂”,周人的政治智慧第三條是以禮維持秩序,第四個是以樂保證和諧。那么,為什么“以人為本、以德治國、以禮維持秩序、以樂保證和諧”就要論劍呢?喝一杯西鳳酒,等會再講?!耙匀藶楸?、以德治國、以禮維持秩序、以樂保證和諧”為什么就要論劍呢?因為禮制歸級,人是有等級的。周人的等級是怎么劃分的?先分三個階級:貴族、平民、奴隸。然后把貴族分為四個等級:天子、諸侯、大臣和士兵。所有的貴族也包括平民,都要接受成年禮,就是小孩子長大以后要舉行成年禮。當年周人的成年禮是這樣的:小孩子有這樣一個規(guī)矩,不管男孩還是女孩,小孩生下來之后一百天時。母親抱著小孩去見父親,父親要給他起一個名,表示他加入了家族,然后小孩開始長頭發(fā),頭發(fā)長長了以后從當中往兩邊梳叫兩毛、齊眉毛,童毛嘛。再長長以后往兩邊盤,男孩子的頭發(fā)要盤的像野獸的角,叫總角。女孩子的頭發(fā)向兩邊盤盤的像樹枝的枝椏,所以女孩叫丫頭,這就是“丫頭”的來歷。男孩長到二十歲,女孩長到十五歲,就要改變發(fā)型,把頭發(fā)打開以后往上盤,叫束發(fā)。頭發(fā)為什么要束起來?就是你必須能夠約束自己的頭發(fā),你才能約束自己的心力,你才能約束自己的行為。你約束自己的行為,遵守社會公序良俗,你才是有道德的人,所以,不管是貴族還是平民全部要束發(fā)。而當時我們這個地方的人,是瞧不起周邊人的,不光是陜西人,包括河南人,因為周武王和東都時代的洛陽,西安人和洛陽人基本上都瞧不起東南西北的人,像我這種湖南人,被稱為蠻夷。華夏和蠻夷的區(qū)別在于,華夏的人是束發(fā)的,蠻夷是披發(fā)的、披頭散發(fā),不文明。束發(fā)以后,女孩加髻,加根簪,男孩加冠,像帽子,但只限于貴族。平民是戴頭巾,平民是沒帽子戴的,平民只能拿頭巾把頭發(fā)綁起來。但是到了東漢末年三國時代,戴頭巾成了貴族的時尚,所以才有所謂“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羽扇綸巾”,綸巾就是頭巾,其實意思就是相當于美國總統(tǒng)穿牛仔褲,是一個風尚。貴族在周代是加冠的,加冠加三次,第三次加的是皮弁,是軍裝和獵裝。第一次要給他穿上禮服,行個禮;完了換衣服,再行一次禮;再換一次,換到第三次,換上軍裝和獵裝,戴上軍帽和獵帽,這個時候要配一柄劍,表示有參軍權。前兩次表示有參政權、議政權。第三次叫參軍權,要配一柄劍。最低級的士族貴族也有一把劍,所以貴族有兩件事很重要,第一是終身不得免冠,永遠要戴著帽子。所以當年孔子的學生子路參加戰(zhàn)斗時,敵人用戈把他的冠纓挑打斷了,子路把戈放在地上,說,君子此冠不免。然后把冠纓系好,任由敵人在身上砍。這就是貴族氣質。韓信作為一個破落貴族,窮的沒有飯吃,一柄劍不離身。在古代,一個帽子一柄劍是貴族的象征,這個傳統(tǒng)就是周人留下的。所以,我們今天呆的這個地方,是貴族精神的發(fā)源地。
但是這個貴族精神也被你們的老鄉(xiāng)弄沒了,就是秦始皇和漢武帝。這兩個人越來越往后走,當然這也是有個過程的,秦漢兩代還是比較好的,宰相上朝還是有座位的,事情是從宋開始壞起來的,宋代宰相上朝沒有座位,本來也有座位,也是唐代有關系的,宰相在西安都是有座位的,京都離開西安之后開始沒座位了,到開封去就沒座位了。他本來也是有座位的,皇帝很壞,宰相把文件寫好之后,坐下來和皇帝談話,皇帝說我看不清楚,你把這個文件遞過來,宰相老實,把文件遞過去給皇帝,但是旁邊的宦官乘機把座位收走了,宰相從此站著說話。明清兩代更糟。為什么,這真是叫一代不如一代。就像我前面講的,從大同夢到小康夢到治世夢,從圣君夢到清官夢到俠客夢,到最后只能讀武俠小說,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但是幸虧我們有辛亥革命,幸虧我們有改革開放。辛亥革命革了專制主義的命,改革開放建立了市場經(jīng)濟。改革開放,是中華文明三千七百年歷史中,我個人認為,極其重要、極其關鍵、極其偉大的一次革命,因為動了根本。之前的所有變革都沒有動根本,那就是沒有動經(jīng)濟基礎。沒有動小農(nóng)經(jīng)濟。惟獨改革開放,是在小農(nóng)經(jīng)濟變成計劃經(jīng)濟之后,再一次動了經(jīng)濟基礎。市場經(jīng)濟給我們國家我們民族帶來的影響將是極其深遠的?,F(xiàn)在我們最需要的解決的問題,是完善和健全市場經(jīng)濟。我們不要把當前中國前進中遇到的困難,前進中遭受的挫折,前進中出現(xiàn)的問題,歸結為市場經(jīng)濟,歸罪為市場經(jīng)濟。我們有困難,我們有挫折,我們有“問題”,不是因為市場經(jīng)濟,是市場經(jīng)濟不健全。因為我們遭遇三千年未有的變革,一時半會還轉變不過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小農(nóng)經(jīng)濟時代留下的問題,我們怎么可能在一夜之間解決呢?我們應該全民族同心同德、上下一致,來共同建設我們的市場經(jīng)濟。這里面起到很重要作用的,就是今天在座的諸位企業(yè)家。
企業(yè)家們:你們是中國變革和中國前進的重要動力,我向你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