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耘
半個天津人回天津(外一首)
/田 耘
的天津人中
她變成一尾暢快游動的魚
她終于與自己心頭那塊陳年的傷疤
達成了和解
在百里峽,讀一首105華里的詩
我的媽媽是土生土長的天津人
我的爸爸是南開大學畢業(yè)的石家莊人
我是半個天津人
我的媽媽有一個讓她多年來耿耿于懷
卻又牽腸掛肚的老家
因為她有一個1950年因一次列車脫軌事故
而蒙受不白之冤的天津火車東站站長的父親
那是一場坍塌的開始
我的姥姥、姥爺全家7口人從天津一路潰敗到石家莊
寬厚的石家莊接納了他們
2016年5月,我媽媽終于鼓起勇氣返回她的家鄉(xiāng)
去尋找她兒時的記憶,童年的影子
但她位于市中心海河邊的家早已被拆遷
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高聳入云的摩天大廈
這已是一座對她來說完全陌生的城市
在古文化一條街,那形跡可疑的糕干、熟梨糕、天津煎餅
再也沒有了她兒時的醇厚味道
只有金錢的味道
我們沒有按預定計劃在那里飽餐一頓
而是轉(zhuǎn)身去了馬路對面的肯德基
只有肯德基的味道始終如一
只有在傍晚散發(fā)著水草潮濕味道的海河邊
媽媽停滯的記憶才忽然開始流動起來
在霓虹燈下沿著海河邊散步的川流不息
這是太行山與燕山聯(lián)袂寫下的
105華里的長詩
以海棠峪開頭,以十懸峽結(jié)尾
和以十懸峽開頭,以海棠峪結(jié)尾
效果都是一樣的
絲毫不影響“雄、險、奇、幽”主題的發(fā)揮
段落以巖石間錯落有致的縫隙分行
一段與另一段絕不雷同,都富有新的創(chuàng)意
構(gòu)筑成奇巖聳立的幽深峽谷
嬌艷的海棠、遍布的蝎子草和羊齒蘭
是標點,恰到好處地點綴其間
意象都是現(xiàn)成的,不用搜腸刮肚
只用眼睛,便可領(lǐng)會:
金線懸針、老虎嘴、一線天、回首觀音、天生橋
而那跌宕聲聲的山泉飛瀑把全詩推向了高潮與極致
我看到,與巖石一起被清冽的泉水沖刷的
還有人們的胸中塊壘和全部負能量
這是2016年9月17日下午的百里峽
一群遠離塵囂和霧霾的詩人暫時擱下了筆
開始在這里重新體悟
如何用一顆開辟鴻蒙的心靈寫詩。
田耘,文學學士,哲學碩士,現(xiàn)為某雜志社詩歌編輯。曾獲“中國詩歌網(wǎng)杯”美麗河北·名村古鎮(zhèn)全國詩歌大賽二等獎、首屆井底蛙詩歌獎、第二屆“中國詩河·鶴壁”全國詩歌大賽優(yōu)秀獎(現(xiàn)代詩第6名)、新視野杯“我與自然”全國散文詩歌大賽詩歌類二等獎、2010年度中國詩苑詩歌大賽一等獎等。著有詩集《飛走的堂吉訶德》。詩歌作品百余首發(fā)表于《中國詩歌》《延河》《延安文學》《詩選刊》《華語詩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