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華
那年元宵節(jié)
趙建華
時光像荒漠里的風(fēng),在記憶的年輪里刻下深深印痕,又在一天天的風(fēng)剝雨蝕中模糊了曾經(jīng)的清晰;時光好像永遠(yuǎn)不會老去,它只會滄桑你的容顏,淡漠我們的記憶。當(dāng)年印象深刻的一些人、一些事,隨著歲月的蹉跎、年齡的增長,也漸漸塵封在止水般沉寂的心湖。
在我的記憶中,青城村有兩個節(jié)日最為盛大而熱鬧,一個是屬于我們村獨有的農(nóng)歷七月十五傳統(tǒng)廟會,另一個就是元宵節(jié)了。趕廟會時,三省兩縣的周邊群眾都會慕名而來,物資交流、文藝游行、牲畜交易、走親訪友好不熱鬧,是一種外向而奔放的盛會;鬧元宵則都是些土生土長的村里人自娛自樂,內(nèi)斂卻又不失紅火熱鬧。
我在村里度過了23個元宵節(jié)。有一年的元宵節(jié),在我的記憶中不僅隆重、熱烈,而且高端大氣上檔次。白天人們聚集在廣場,蕩“秋千”、打“抬”(音譯。選一塊平整、開闊的場地,選手們自帶順手的胳膊般粗壯的木棒,按抓鬮確定的順序依次上場,用自己的木棒擊打?qū)κ值哪景?,如果將對方的打過線,就算獲勝,獎賞就是那根木棒。這種游戲比的是力量和技巧,一般只有青壯年勞力參與。)看“音鑼鼓”(又名迓鼓,據(jù)傳是由宋王擂鼓聚將操演陣圖演變而來,流傳于和順縣青城村一帶,距今有近三百年的歷史。目前,“音鑼鼓”已被列入“非遺”保護(hù)項目。)那年,我大約十一二歲,屬于“上房揭瓦掏鳥蛋,下河鳧水逮蛤蟆”的頑皮少年,對這些傳統(tǒng)文藝節(jié)目和鄉(xiāng)土娛樂項目沒有多大的興致和喜愛,我和小伙伴們只是在人群中鉆來鉆去,瞅一眼就又一窩蜂的溜走了。我們只希望天快點黑下來,看到那期盼已久的焰火表演。
那年的焰火,從策劃、制作、安裝再到燃放,都由村里請來的河北師傅統(tǒng)籌,村里只派些精干的男勞力幫助燒木炭,碾制硫磺、木炭、硝等制作黑火藥的材料,由師傅們嚴(yán)格按照配比進(jìn)行火藥混合和裝填,大約十多天的忙碌,大小不一、門類齊全的十幾種焰火就制作完成了。
元宵節(jié)當(dāng)天,師傅們在村廣場中央劃出一塊五六十米見方的回字格兒,作為架火燃放區(qū)。村里的人揮鍬挖坑,先在回字格兒的中心豎起一根事先掛滿焰火、約有八九米高的老桿(桿上均勻地釘了一些木條,那些木條的長度自下而上逐漸收攏,遠(yuǎn)看像一把撐開的巨型傘架),回字格兒的八個角各栽一根兩米多高的木樁,木樁之間用鐵絲相連,再將八根粘有五顏六色三角旗的線繩從老桿的頂端分別連接到八根柱子上,師傅們將不同種類的焰火綁在鐵絲上,中間都用藥焾串起來。大功告成后的“架火”,陣容龐大、造型美觀、彩旗飄飄、亭亭玉立,既像一位精心打扮,待字閨中等待迎娶的神秘新娘,又像一位高大威猛、玉樹臨風(fēng)即將出征的將軍。
夜幕降臨時,小山村花燈綻放、萬人空巷。一個小時自編自導(dǎo)的文藝節(jié)目表演完畢,全村人翹首期盼的焰火表演就正式開始了。先是一個個“鍋火”(像當(dāng)時村里那種口大底小、倒扣過來的鐵鍋。先制作鍋型泥胎,再填裝火藥、穿藥焾兒,即成。)在架火四周次第燃放,直沖云霄的煙花,噴珠吐玉、五彩繽紛,像仙女散花,蔚為壯觀。就在“鍋火”此消彼長,漸進(jìn)尾聲之際,村廣場西南角突然間鼓聲雷動、鑼鼓喧天,黑暗處猛然間竄出一匹噴射著火焰的“烈馬”,那就是這場焰火表演的一個重頭戲——跑“馬火”。跑“馬火”所駕馭的“馬”,類似于傳統(tǒng)文藝節(jié)目“劃旱船”里的“船”,只不過“劃旱船”要劃得溫文爾雅、隨韻而行,而跑“馬火”則要求快馬急行、風(fēng)風(fēng)火火。制“火”的匠人們在“馬”型架子上捆綁了各色焰火,再用兩根帶子十字交叉將“馬火”挎在表演者的肩上,點燃后,駕馭“馬火”的人繞著廣場飛奔起來,那匹躍動的“烈馬”頃刻間火花噴涌、流光瀉影,在夜幕的映襯下,極像一匹神馬降臨在人潮涌動、歌舞升平的小山村。有時,那“馬火”故意往人群里鉆,飛濺、噴射的火花嚇得人們四散飛奔,一時間口哨聲、歡呼聲、吶喊聲如春雷滾滾,將山村無處不飛花的元宵之夜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由于不斷的奔跑和抖動,難免有些火星會噴濺到跑“馬火”的人身上,輕則將衣服褲子燒得千瘡百孔,重則還可能將人灼傷,所以,在我稚嫩的童年里,認(rèn)為敢于駕馭“馬火”的人是真正勇敢的人,是值得崇拜和敬仰的大英雄。
就在“馬火”即將黯淡下去的時候,“架火”又適時點著了,燃燒的藥焾像一條“火龍”順著回字格兒的外圈開始由外及內(nèi)的急速竄動。那些被順序點燃的“鉆天猴”、“盤旋火”、“滿天星”、“小鍋火”、“照明彈”······火光耀眼、煙花迸濺,上下翻飛、左右亂竄。那“火龍”蛇形宛轉(zhuǎn),不一會兒就到達(dá)了“架火”老桿的下方,沒有絲毫的停頓和喘息,就一口氣直竄頂部。那“鉆天猴”真像一只被點著尾巴的猴子,凄厲地尖叫著,一飛沖天,沒入璀璨的星空;“照明彈”、“小鍋火”、“滿天星”噴濺出五彩斑斕的火花,似點點繁星,由高而低、由明及暗,消失在這沸騰、歡樂的人間天堂;那“旋轉(zhuǎn)火”像外太空不請而至的微型“UFO”,噴著火苗,撒歡似的在地上打滾、翻轉(zhuǎn)。剎那間,整個村莊響聲隆隆、動地驚天,煙霧騰騰、遮星閉月,火光閃閃、映紅夜空,炮聲伴著鼓聲,月光伴著火光,場面巍巍壯觀,情景動人心魄,好一派“火樹銀花不夜天”的壯美景象。最可稱奇的是老桿的頂端立著一只欲展翅高飛的白天鵝,當(dāng)引焾燒至肚底下時,便有狀如鵝蛋般大小、通體透紅的小“火球”接連不斷地凌空而下,人們親切地喊做“天鵝下蛋”。隨著“天鵝蛋”徐徐降落,并慢慢湮滅在浩瀚的夜空,空氣中只飄蕩著一股淡淡的好聞的煙火味時,紅紅火火的元宵節(jié)也就此落下了帷幕。
此后,我離開家鄉(xiāng)又有23個年頭了。城里的焰火雖然規(guī)模更大、科技含量更高,但都不及那年元宵節(jié)看焰火的感覺,我甚至都再沒有嗅到過那種真正的煙火的味道……
好懷念那年的元宵節(jié),好懷念那些淳樸、良善的父老鄉(xiāng)親,好懷念那純真爛漫、無憂無慮的童年……
(責(zé)任編輯 賈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