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燕
武七出生于清代一個貧苦的農(nóng)民家庭,因為幼年喪父,求學不得,文盲武七只好離家給別人做最苦累的傭工。15歲時,武七想要回家,便向雇主討要三年的工錢。雇主貪戀武七的勤快能干,不肯放他回去,便刁難道:“我想再讓你做一件事,算是最后的考核。我會派人和你同時前往七賢鎮(zhèn)幫我取回一樣東西,最先回來的人獲勝。如果你能獲勝,我立刻結(jié)算工錢讓你回家;如果你失敗了,說明你能力太差,在我這里的三年就是混日子,所以必須留在這里再干三年?!蔽淦咴缇鸵娮R過雇主的無賴,知道不同意也沒用,就答應了下來。
七賢鎮(zhèn)在幾百里之外,雇主只給了武七一匹瘦弱的驢子,卻給另外一個手下準備了一輛寬敞舒適的馬車,這匹馬高大健壯,而且受過訓練,跑起來又快又輕,坐在馬車里甚至感受不到顛簸。明顯的不公平讓眾人暗地里議論紛紛,武七卻沒有提出異議,只是笑了笑就翻身騎上驢子出發(fā)了。
十天過去后,雇主首先迎來的竟然是武七,而另外一個手下卻在五天之后才趕回來!這讓雇主和眾人在意外之時也震驚不已:為何舒適的馬車反而沒有寒酸的瘦驢子跑得快呢?最后,武七幫大家解開了疑惑。
原來,剛開始時,馬車確實遙遙領先,但到第三天時,因為坐在馬車里太過舒適,手下便昏昏欲睡,等到清醒時才發(fā)現(xiàn)馬車走錯了方向,而且已經(jīng)在錯誤的路上行駛了幾十公里。好不容易糾正方向,回到原來的路線上,卻又一不小心因為馬車超好的慣性差點摔下懸崖。一路上,各種狀況不斷,反而耽誤了行程。而武七雖然騎著一匹瘦驢子,各種顛簸和不適讓他隨時保持著清醒的狀態(tài),日夜兼程,最終率先歸來。
“有時候太過舒適反而會走不遠,所以,遠路不宜騎駿馬呀!”雇主最后感嘆道,只好履行諾言給武七結(jié)算了工錢送他回家。而這件事后,武七回想自己吃盡文盲苦頭的經(jīng)歷,認識到了沒有知識的可怕,決心行乞興學,20歲時當了乞丐。后來通過38年行乞得來的錢財興辦了三所義學,成為中國近代群眾辦學的先驅(qū)者,享譽中外的貧民教育家、慈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