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磊
摘要:本文根據(jù)伊藤引理,將遠期利率分解為短期收益的預期、風險溢價和凸性偏差三部分,從而分別分析和預測市場對未來經濟的預期、要求的風險補償和收益率曲線的異常程度。最后結合分析結果,展望了未來債券市場的走勢。
關鍵詞:期限結構 伊藤引理 遠期利率 超額準備金率
上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國外在利率期限結構理論和實證分析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并且逐步開始強調其在實際投資中的應用。相較于國外,國內債券市場普遍采用長短期國債期限利差來代表宏觀經濟的冷暖,并以此判斷市場未來的走勢。然而這一分析工具在實際應用中受到大量的因素干擾。本文根據(jù)Llmanen(1996)和Tuckman(2012)的分析框架,通過伊藤引理將遠期利率分解為短期收益的預期、風險溢價和凸性偏差三部分,從而分別分析和預測市場對未來經濟的預期、要求的風險補償和收益率曲線的異常程度。
數(shù)學準備
本文的分析目標為遠期利率的期限結構,之所以選擇遠期利率,是因為遠期利率是收益率曲線分析的最基本單位:即期收益率是遠期收益率復雜形式的加權值,而到期收益率又是即期收益率復雜形式的加權值。
2.遠期利率隨著風險溢價上升而上升。
3.遠期利率隨著利率波動率和相應零息債券的凸度效應上升而下降。
到目前為止,上述推導都是根據(jù)恒等式和某些近似方法得到,并不依賴某些金融學假設。尤其是對于(1)式,通過離散形式的分解也可得到最終結果,但為了說明普遍性,本文在一開始采用了伊藤引理分解。
數(shù)據(jù)選擇
本文共分析三個時點的遠期利率期限結構,分別是2017年8月25日、2017年6月19日(今年5月關于收益率曲線M型討論以來10年國債收益率的最低點)和2016年8月25日。各期限遠期利率根據(jù)中債即期收益率曲線推導。各期限即期收益率波動為其日變化的波動率,采用歷史數(shù)據(jù)計算,周期為60天年化。由于(5)式中短期收益期望和風險系數(shù)均為未知數(shù),假設30年期國債的短期收益3%保持不變,從而倒推出風險系數(shù)λ。
2017年6月19日到8月25日,觀察遠期收益率曲線,雖然1年期下降了21.2bp,10年期卻還上升了2.7bp。6月以來券商高唱的資金面平穩(wěn)推動債市回暖并沒有實現(xiàn),這是為何?從表1和表2可以發(fā)現(xiàn),最重要的原因是即期收益率波動的大幅下降導致了凸性偏差上升了4bp,這一部分抵消了經濟下滑預期導致的期望變化約2.9bp,此外風險溢價還上升了0.6bp。
再來觀察10年期和1年期遠期利率的期限利差,可發(fā)現(xiàn)2017年8月25日國債遠期收益率期限結構中10年期與1年期的期限利差為12bp,其中風險溢價貢獻了66bp,但是期望貢獻了-51bp,凸度效應貢獻-3bp,后兩者壓低了期限利差。相較于6月19日,三個部分的期限利差分別變化了1bp、18bp和5bp。兩期相比可見:
1.期望利差變化較大。與6月19日相比,期望利差上升了18bp,這表明6月以來南華工業(yè)品指數(shù)大幅上漲(從6月1日到8月25日,南華工業(yè)品指數(shù)上漲了24.7%)影響了市場對于長期通脹和經濟趨勢的看法。不過值得注意的是,8月25日的期望利差遠遠小于2016年8月25日的期望利差,這表明市場對于經濟預期遠較一年前悲觀。
2.風險溢價是期限利差的主要部分。以2017年8月25日國債遠期收益率期限利差為例,10年期與1年期的12bp期限利差中有66bp為風險溢價,-3bp為凸性偏差,而實際代表市場預期的期望利差卻是-51bp。
3.不能忽視凸度效應對收益率曲線長端利率部分的“下壓”效果。表1至表3顯示,30年期的凸度效應在-88~-42bp。這種巨大的凸性偏差效應壓低了長端期限利差。當債券市場發(fā)生劇烈的波動時,凸性偏差對于長端利率部分的“下壓”效果將更加明顯。
4.因此,將遠期利率分解為短期收益的預期、風險溢價和凸性偏差三部分,較過去市場的傳統(tǒng)做法—僅從純期限利差的變化去推斷通脹預期和宏觀經濟預期,更為純粹地剝離出了真正的預期變化,消除了凸性偏差和風險溢價的干擾。而后兩者尤其會在市場劇烈波動以及發(fā)生恐慌時,強烈干擾傳統(tǒng)判斷方法的準確性。
未來展望
當前制約收益率走低或者說未來仍將推動收益率上升的因素有兩個:
第一個是期望利差過低。從表1至表3可以看出,2017年8月25日的10年期和1年期遠期利率期望部分的利差大大低于1年前的水平,其次2017年8月25日10年期遠期利率的期望還低于6月19日3bp。當前通脹的確是比年初預期低,主要原因一個是油價難以起來,另一個是豬肉價格過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核心通脹還在上升,明年通脹壓力將比較大。另一方面,盡管6月以來南華工業(yè)品指數(shù)大幅上漲的確改善了部分期限利差過低的現(xiàn)象,但還不夠。即使在去產能、環(huán)保督查嚴格的背景下,今年以來經濟總體情況也好于去年同期(以工業(yè)增加值增速為例,去年1—7月同比增速平均值為5.97%,今年同期平均值為6.84%),然而市場的期望利差卻如此低,這的確不太合理。
第二個決定10年期國債收益率能否下降的關鍵因素是短期利率期望能否下降。而這取決于商業(yè)銀行超額準備金率的變化。如果央行繼續(xù)保持現(xiàn)在的貨幣投放方式,那么短期利率期望難以下降,長債的真正利好將難以到來,市場就沒有重回牛市的可能。短端利率大幅下降需要多次降準,這在去杠桿、控房價、美聯(lián)儲緊縮、歐央行即將緊縮的環(huán)境下,似乎不太可能。
作者單位:平安信托有限責任公司固定收益一部
責任編輯:羅邦敏 鹿寧寧
參考文獻
[1]Antti Ilimanen,”Markets Rate Expectation and Forward Rates”[J], Journal of Fixed Income(September 1996), pp.8-22.
[2]Bruce Tuckman, Fixed Income Securities: Tools for Todays Markets[M], Third Edition, w/ A. Serrat, John Wiley & Sons,2012.